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玮 《中国伤残医学》2014,(13):146-147
目的:探索慢性心力衰竭在社区卫生站的参与管理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4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成管理组和对照组各62例,分别比较治疗前后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管理组6分钟步行试验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分优于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管理组急诊率和再住院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死亡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卫生站的参与管理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更好的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急诊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92例CHF合并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EPO,对照组仅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二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水平、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心力衰竭再入院率、心源性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Hb水平、心功能分级、LVEF值、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Hb水平、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亦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O.01)。治疗组治疗后Hb水平、LVEF值、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或P〈0.01)。治疗组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0.73%与39.48%,x2=4.012,P〈0.05),但病死率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与4.13oA,x2=2.041,P〉0.05)。结论EPO治疗CHF合并贫血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显著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心力衰竭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训练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时期门诊体检健康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实施6分钟步行试验,同时以BNP、NYHA、EF等方面作为观察指标,以对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康复训练的指导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明显大于观察组,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中,Ⅱ级、Ⅲ级、Ⅳ级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经相应试验与检测,步行距离与BNP、NYHA、EF之间差异明显,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步行距离≤250 m。药物治疗组,再住院人次8次,死亡人数2例。康复训练组,再住院人次2次,死亡人数0例,两组之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步行距离250 m。药物治疗组,再住院人次7次,死亡人数0例。康复训练组,再住院人次6次,死亡人数0例,两组之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分钟步行试验能够有效评估患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近期出院的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监督的运动训练的效果。方法:86例近期出院的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仅接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制定院外运动训练计划,安排专人进行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病死率、再住院率、6min步行距离、左室收缩末径(LVSED)、左室舒张末径(LVDE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干预前两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SQI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6 min步行距离(373±96 m)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认知功能(81.3±4.8分),角色功能(82.4±4.2分),躯体功能(81.4±3.8分),社会功能(81.4±4.2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0%)和再住院率(6.9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LVSED、LVDED、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LVSED(40.73±6.97 mm)、LVDED(53.92±10.14 mm)、LVEF(48.61±4.0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近期出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监督的运动训练效果明显,有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和再住院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遵医率、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遵医行为、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干预期间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干预6个月后,护理干预组治疗遵医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fX2=4.50,P〈0.051;同时两组步行试验(6min)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有明显升高俨〈0.05或P〈0.01),护理干预组上升值比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护理干预组下降值比常规护理组明显(P〈0.05)。干预期间护理干预组再次住院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X^2=4.27,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提高CHF患者的治疗遵医率,改善其心衰症状和心功能,有利于稳定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分钟步行试验(6MWT)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通过评估心功能判断预后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健康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研究对象在6分钟步行距离、BNP( B型利钠肽)、NYHA(纽约心功能分级)、EF(左室射血分数)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评价6分钟步行试验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通过评估心功能判断预后情况。结果对照组中6min步行的距离远远大于观察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Ⅱ级与Ⅲ级、Ⅳ级患者之间6min步行的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min步行试验与BNP、NYHA和EF的相关性方面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min步行距离≤250m的患者中仅药物治疗组再住院人次和死亡人数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min步行距离>250m的患者,仅药物治疗组和药物治疗联合康复锻炼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6分钟步行试验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其他相关临床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反应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情况,应被广泛推广与应用;6分钟步行试验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共120例,根据服务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服务方法,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方式。结果:2组服务前身体领域生存质量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实施6个月后,2组得分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问对比差异明显(P〈0.051。2组服务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实施6个月后,2组步行距离都明显提高(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家庭医生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和β-受体阻滞荆关托洛尔联合小剂量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疗效。方法:共选择CHF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治疗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10mg/日、美托洛尔25~100mg/日、螺内酯20mg/日,在治疗前和观察期满5年时分别对心功能NYHAⅡ~Ⅲ级患者做6分钟步行试验,记录步行距离。结果:5年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因心力衰竭加重再住院率分别为81.48%和28.57%(P〈0.05),病死率分别为33.33%和8.9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心功能(NYHA分级)及6分钟步行距离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及螺内酯可显著改善CHF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分别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及常规出院后指导。运动组根据患者6 min步行运动试验结果,制定个体化分级运动方案,指导患者有计划地进行康复运动及出院后电话监督康复运动。2组均于出院后随访12个月~18个月,观察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运动组患者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运动康复不仅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提高运动耐量,而且能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系统护理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5例确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系统护理干预,均干预12个月末对比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系统护理干预12个月末,实验组6分钟步行平均距离416.8±35.4m明显优于对照组361.9±38.7m,t=7.5873,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系统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对护理措施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药物治疗同时进行6周运动康复治疗。2组分别于住院第2天及第6周检测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完成运动平板所需要的时间和运动平板的最大代谢当量(METS),行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6min步行实验的距离及运动平板时间均有延长(P〈0.01),METS均有提高(P〈0.05),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评分均有降低(P〈0.01);治疗后实验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慢性心衰患者进行运动康复治疗可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8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或者相似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饮食教育、生活教育、服药教育、出院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6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再入院情况和患者病死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失访率分别为2.4%、4.8%,两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和病死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入院率和病死率,有利于改善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贫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分级)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血红蛋白水平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随访6月,观察三组间血红蛋白水平、6分钟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等情况.结果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合并贫血发生率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6分钟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增高,纠正贫血后则明显降低.结论 老年慢性心衰合并贫血的患者预后差,纠正贫血可以改善心衰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TMZ)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常规给予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曲关他嗪组4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TMZ)20mg/d,3次/d,6个月后观察再住院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①随访6个月曲美他嗪组死亡2例(4.44%),对照组死亡5例(10.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曲关他嗪组再住院8例(17.78%),对照组再住院18例(36.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活的87例患者最终进入结果分析,曲美他嗪组43例,对照组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用药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min步行试验步行距离6个月后,曲关他嗪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1.40% vs 61.36%,P〈0.05);⑧两组心率均显著降低,6-MT,显著提高,且曲美他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521±31 vs 425±23,P〈0.05)。结论曲美他嗪治疗心力衰竭可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改善心功能,提高活动耐力。  相似文献   

15.
赵甫  黄涛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3):324-325,328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的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8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30名。心力衰竭程度按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组血清CysC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同时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患者的病死率和因CHF再次发作住院率。结果:CHF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血清CysC水平也逐渐升高(P〈0.01)。患者血清CysC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高、低血清CysC组中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清CysC组出院6个月病死率及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均升高(P〈0.05)。结论:CysC对于评价CHF患者临床心功能变化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CHF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洛组35例,关托洛尔组33例,治疗观察时间均为24周,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等。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超声心动图及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血浆BNP水平、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均能降低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运动耐量.卡维地洛治疗改善患者运动耐量更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药物结合运动、心理康复治疗的综合方案对80岁以上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52例8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中36例肢体活动无障碍患者分为运动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运动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运动康复锻炼。比较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脏功能、心理状态及生存状况。结果:(1)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BNP值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心脏功能NYHA分级中I级分别为16例和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70,P=0.124);(2)运动康复组患者6MWT步行距离和MLHF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3)52例患者认知障碍、焦虑、抑郁发生率较治疗前下降(P〈0.05);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截至2012年2月,52例患者中仍生存38例,其中超过5年病期的3例;死亡14例(均为长期卧床患者)。运动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次数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80岁以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药物结合运动锻炼和心理疏导可使其心脏功能、生存质量得到改善,缩短住院时间及次数。但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抑郁焦虑的患者进行抗抑郁焦虑综合性干预的作用。方法:随机将68例COPD合并抑郁焦虑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帕罗西汀12"服及综合性干预,并随访1年,收集两组患者1年前后抑郁焦虑评分:两组患者1年前后肺功能、ACT评分、6rain步行距离并得出各自差值;收集两组当年急性发作次数,进行各自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1年后抑郁焦虑评分明显减低(P〈0.001),对照组无改善(P〉0.05);治疗组肺功能、ACT评分、6min步行距离1年前后差值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当年急性发作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COPD稳定期合并抑郁焦虑进行综合性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从而减少患者的住院率及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64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出院后定期随访,观察1年内慢性心衰复发再入院率、病死率及患者对有关心衰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1年内复发再入院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8.8%和4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病死率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00%和25.0%,(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慢性心衰的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在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8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抛硬币分组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自我管理模式,不给予任何方式的社区医疗干预措施,干预组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干预时间为1年。于干预前和干预3、6、9、12个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LiHFe)以及再住院率评定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SCL-90、LiHFe干预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SCL-90总分、LiHFe总分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对社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群组看病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