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海马组织Bc12/腺病毒E1819kD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表达水平的改变. 方法 取1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和全脑缺血/再灌注72h组,每组5只.通过尼氏染色检测缺血模型是否引起海马神经元死亡.另取1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4只)、全脑缺血/再灌注1h组(5只)、全脑缺血/再灌注6h组(5只).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于对应时间点取三组大鼠海马组织制备蛋白样品.western blot检测各时间点BNIP3表达水平的改变. 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全脑缺血/再灌注72 h组中海马CAI区神经元形态不规则.细胞皱缩.胞核碎裂消失,表明海马神经元死亡.(2)大鼠海马组织BNIP3单体表达水平在全脑缺血/再灌注后上调,与假手术组相比.全脑缺血/再灌注1 h组(2.543±0.473)与全脑缺血/再灌注6 h组(2.942±0.777)的海马组织BNIP3单体蛋白表达水平都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脑缺血/再灌注1 h组与全脑缺血/再灌注6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IP3双聚体在各时间点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引起大鼠海马组织BNIP3单体表达水平上调.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适应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存活素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预适应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SD大鼠1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脑缺血组(MCAO组)和脑缺血预适应组(BIP组),后两组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及72 h 6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2 h)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时间点海马CA1区VEGF、存活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MCAO组比较,BIP组各时间点VEGF、存活素的阳性细胞数及蛋白量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各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预适应可能通过上调VEGF、存活素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urvivin和IGF-1因子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将8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urvivin组和IGF-1组,每组各40只,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与IGF-1蛋白在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Survivin组:假手术组Survivin阳性神经元在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注2h表达明显增加,48h达高峰,14d表达最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1组: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IGF-1阳性神经元在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2h时IGF-1表达明显增高,48h达高峰,3~14d仍维持高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内源性Survivin与IGF-1因子可能具有在抑制神经元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克罗卡林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K-ATP通道开放剂克罗卡林(Cromakalin)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为假手术组,B组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C组为克罗卡林干预组.应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模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OX42(小胶质细胞的标志)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情况;应用特异性尼氏染色进行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结果 A组各时间点海马 CA1区OX42,iNOS均有少量表达,B组OX42,iNOS随时间推移表达增多,72 h达高峰,7 d减少,与A组相比两者表达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各时间点OX42、iNOS与B组相比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romakalin能明显抑制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内OX42增殖,减少iNOS的表达,降低海马神经元的死亡程度,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亚低温干预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神经元凋亡及存活累(Survivin)、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Survivin、BDNF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改良模型,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缺血组分别于缺血3h再灌注3h、6h、12h、24h、48h、72h、7d处死,亚低温缺血组于缺血后10min实施全身亚低温持续3h。进行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梗死灶周围皮质神经元凋亡数量和Sur-vivin、BDNF的表达水平。结果 (1)亚低温缺血组和常温缺血组于再灌注6h皮质区均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72h达高峰,随后逐渐减少,两组内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时间点亚低温缺血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常温缺血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亚低温缺血组于再灌注3hSurvivin、BDNF表达有所增加,BDNF于24h达高峰,Survivin于48h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降低,但7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表达趋势与之相似,两组各时间点Survivin、BDNF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再灌注3h Survivin表达在亚低温缺血组与常温缺血组间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时间点亚低温缺血组Sur-vivin、BDNF表达均高于常温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干预可抑制梗死灶周围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促进存活素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istar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GAP-43抑制神经元凋亡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促进神经元再生的可塑性表达机制。方法将8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GAP-43组和IGF-1组,每组各40只,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与IGF-1在神经元凋亡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GAP-43组:缺血再灌注2h,海马、皮质区及纹状体区神经元GAP-43呈基础表达,6~48h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14d达最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GF-1组: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在海马区、皮质区及纹状体区IGF-1阳性标记出芽细胞呈基础表达。缺血再灌2hIGF-1表达明显增高,24h达高峰,P<0.05。48h恒定表达。3~14d仍维持高值表达,P<0.05。结论GAP-43与IGF-1参与抑制并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内Nestin、 bFGFmRNA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内神经干细胞增殖相关因子的变化,包括BrdU Nestin、bFGFmRNA。方法采用大鼠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分假手术组、模型组两组,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3d、5d、7d、14d、21d、30d病灶侧侧脑室区(subventricle zone,SVZ)、海马齿状回(subdentate gyrus zone,SGZ)BrdU Nestin的变化,以及应用RT-PCR方法观察相应时间点两组病灶侧bFGFmRNA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几乎检测不到BrdU Nestin荧光值、bFGFmRNA的表达;模型组病灶侧Br- dU Nestin荧光值、bFGFmRNA表达增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间模型组病灶侧BrdU Nestin荧光值、bFGFmRNA表达均有显著差异(P<0.05);bFGFmRNA的表达值增强早于BrdU Nestin荧光值。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引起病灶侧SVZ、SGZ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病灶侧bFGFmRNA表达上调可能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脑缺血损伤后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具有时间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星形胶质纤维酸蛋白(GFAP)与高迁移率族蛋白(HMGB1)在海马CA1区表达变化,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2h制备SD大鼠脑缺血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按1d、3d、7d、14d、28d时间点再分5个亚组,各时间点处死取脑,用免疫组化和荧光双标结合共聚焦扫描的方法来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和星形胶质纤维酸蛋白在脑内海马CA1区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缺血再灌注组GFAP、HMGB1表达均高于同时期的假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星形胶质细胞1d、3d、7d逐渐激活增生,7d达到高峰,14d开始下降;HMGB1在1d、3d、7d、14d是表达增加,14d达高峰,28d下降(与前一时间点比较P<0.05)。缺血再灌注组GFAP和HMGB1表达具有相关性(P<0.05),存在HMGB1和GFAP共定位细胞。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HMGB1增加与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成正相关,过度表达的HMGB1和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迟发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移植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α-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扩增hMSCs;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假移植组、移植组,每组再分为1 d、3 d、7 d、28 d 4个时间点;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 min再灌注1 h的IR模型,制模成功后移植组大鼠立即进行立体定向hMSCs移植,移植后相应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α-微管蛋白表达.结果 NC组、假手术组大鼠各时间点海马区α-微管蛋白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之相比,IR组、假移植组各时间点及移植组移植后1 d、3 d时表达明显下降(均P<0.01);但移植组各时间点海马区α-微管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及假移植组(均P<0.01),移植7~28 d时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α-微管蛋白表达减少;hMSCs移植促进α-微管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其减轻脑缺血后神经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海马区SDF-1α/CXCR4表达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探讨缺血缺氧环境中SDF-1α/CXCR4生物轴的脑保护作用及氯化钴预处理的影响。方法将1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假手术组(n=5)、模型组(脑缺血组,n=60)、干预组(氯化钴组,n=60)。按缺血后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48 h、72 h 6个亚组。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再灌注各个时间点海马区SDF-1α及CXCR4的表达变化,TUNEL法观察各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的差异。结果免疫组化:模型组及干预组SDF-1α、CXCR4的阳性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于脑缺血再灌注6 h海马区SDF-1α、CXCR4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48 h表达至各时间点最高水平,随后表达逐渐减少,72 h仍有阳性表达。干预组各时间点海马区SDF-1α、CXCR4的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凋亡指数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氯化钴可能通过上调SDF-1α、CXCR4的表达,诱导脑缺氧耐受,促进干细胞向缺血组织迁移,间接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与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关系。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3h、6h、12h、24h及3d取损伤侧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标本中GAT1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光密度值,并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结果脑缺血再灌注3hGAT1表达明显上调(P<0.05),6h达到高峰(P<0.01),12h开始下降,24h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早期GAT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可能参与神经元损伤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将大鼠随机分为MCAO后3d、7d、30d组及假手术组,应用免疫荧光与TUNEL染色法分别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情况和迟发性神经元死亡(DND)的变化。结果(1)3d组海马DND阳性(DND 组)的MCAO大鼠、海马DND阴性(DND-组)的MCAO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比较,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GFAP阳性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2)7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阳性细胞大量活化增殖,表现为胞体变大,突起增多;DND( )、DND(-)组海马CA1区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且DND(-)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 )组明显增高(P<0.01);(3)30d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GFAP表达呈瘢痕样改变,DND( )、DND(-)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GFAP染色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增高(P<0.05),且DND( )组的GFAP平均光密度较DND(-)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大鼠MCAO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变化的差异可能与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AP-43及IGF-1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表达。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GAP-43组36只和IGF-1组36只,每组再分为假手术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6h、12h、24h、48h、3d、7d、14d组,每组4只(n=4)。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P-43与IGF-1在神经元中的表达。结果GAP-43组:缺血再灌注2h,皮质区、海马及纹状体区神经元GAP-43呈基础表达,6h后表达逐渐增高,7d达高峰,14d开始降低,较假手术组高(P〈0.05)。IGF-1组:缺血再灌2h IGF-1表达明显增高,24h达高峰,48h恒定表达,14d仍维持高表达,较假手术组高(P〈0.05)。结论GAP-43和IGF-1可能参与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脑水肿是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表现之一,研究表明水通道蛋白4(AQP4)在脑梗死后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尚缺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S)与AQP4表达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相关性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估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损伤区水通道蛋白4表达、DWI信号强度(S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之间的相关性以及AQP4表达与缺血性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n=40),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脑缺血—再灌注12h、1d、3d组和假手术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Zea Long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程度,Philips Achieva 3.0T MRI扫描仪对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脑部行冠状位DWI扫描,在工作站上重建ADC图,测量基底核层面梗死灶DWI-SI和ADC值,计算相对ADC值(rADC)和相对DWI—SI(rDWI—SI)值。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评价梗死体积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测定AQP4蛋白表达,用平均吸光度(MOD)值评价染色程度。结果假手术组动物麻醉苏醒后未见神经功能缺损,脑缺血—再灌注后12h、1d和3d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1d组最重。假手术组TTC染色未见梗死体积,脑缺血—再灌注后12h、1d和3d梗死体积逐渐增加,3d时最大。水肿变化规律同梗死体积相仿。假手术组海马区及皮质区AQP4免疫组化染色较浅淡,MCAO/R后12h缺血侧海马区及皮质均可见AQP4阳性细胞,12h-3d AQP4的MOD值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3d时达到高峰。12h、1d和3d组大鼠脑水肿体积与相应时间点缺血侧皮质区和海马区AQP4表达均呈正相关(r=0.642,r=0.605,均P0.05);三组大鼠基底核区梗死灶rADC值与缺血侧皮质区、海马区AQP4表达均呈正相关(r=0.542,P=0.037;r=0.655,P=0.008)。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脑水肿体积、rADC值与AQP4的表达水平存在时间上的相关性。因此结合DWI检查对脑缺血后AQP4表达部位、作用及调节机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研究,可能为临床早期治疗缺血性脑水肿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据Longa's的5级标准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ERK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在假手术组未检测到磷酸化的ERK表达,再灌注1h开始检测到阳性表达,再灌注4h达到峰值,12h下降;假手术组高倍镜视野仅见个别凋亡细胞,阴性对照片未检出阳性细胞,再灌注1h阳性细胞增加不明显,4h开始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增加,24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48h下降;磷酸化ERK阳性细胞计数与凋亡细胞数的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为-0.036,P=0.863,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但其表达可能与神经元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6.
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损伤c-fos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c-fos表达的影响及与缺血时间关系,探讨IGF-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5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5)、对照组(n=25)、IGF-1治疗组(n=25),其中后2组按缺血再灌时间(6h、12h、1d、3d、7d)不同可分为5个亚组,每组5只,治疗组于缺血2h再灌注1h后经腹腔注入40μg/kg稀释为1 ml的IGF-1,假手术组及对照组同时腹腔注入生理盐水1 ml。以上动物均在再灌注后规定时间点用4%多聚甲醛经心脏灌注固定,取大鼠脑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HE染色检测c-fos蛋白表达及脑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脑组织c-fos表达明显减少,神经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结论IGF-1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降低c-fos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黄连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CDK4和cyclin D1表达的调节以及黄连素可能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给药组(n=15)、正常组(n=5)、假手术组(n=15)和模型组(n=15).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 1 h后再灌注1 d,3 d,5 d,用HE染色观察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缺血中心区和半暗带Bcl-2、cyclin D1和CDK4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给约组3 d和5 d动物脑组织半暗带神经元数目丢失少于模型组.免疫组化表明给药组1 d与模型组比较Bcl-2免疫阳性细胞数没有明显区别,给药组3 d和5 d与模型组比较,半暗带Bcl-2免疫阳性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yclin D1与CDK4免疫阳性细胞减少.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黄连素抑制半暗带神经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与CDK4的表达,表明黄连素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为通过抑制cyclin D1的表达,并阻止其从细胞质转入细胞核内,从而阻断级联反应,抵抗cyclin D1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褪黑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取45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5只)、脑缺血再灌注组(20只)、褪黑素干预组(20只);脑缺血再灌注组和褪黑素干预组根据时间点第6小时、第1天、第3天、第7天分为4个组,每组5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采用HE染色检测脑组织的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观察大鼠脑组织内c-fos表达情况。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组的各时间点的HE染色显示,胶质细胞呈现程度不一的增生,神经元出现坏死;褪黑素干预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元的坏死。在TUNEL染色凋亡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的神经细胞凋亡升高;褪黑素干预组各时间点的细胞凋亡数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P <0.05)。在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检测中,脑缺血再灌注组c-fos表达增加,在第1天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步降低;在褪黑素干预组,c-fos表达趋势与缺血再灌注组一致,但表达水平比缺血再灌注组相应时间点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褪黑素能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降低c-fos的表达,表明褪黑素可能通过调控c-fos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步长脑心通胶囊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胶囊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Longas法制备大鼠脑IR模型,分为IR组、步长脑心通组;再灌注后2h开始给药,依照IR的持续时间不同又分为1d、3d、7d、10d及15d共5组。各时相点取材,用HE染色和电镜观察脑部组织学改变,用干湿重法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使用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IR组比较,步长脑心通组脑组织中皱缩或肿胀神经元数目少,胞浆肿胀较轻,胶质细胞肿胀不明显,血管周围间隙水肿和渗出较轻;脑含水量及VEGF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可减少IR后脑含水量并增强VEGF表达,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参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人工合成E-选择素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治疗组。手术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治疗组术前从股静脉注射人工合成E-选择素;假手术组仅将线栓插到颈外动脉、颈内动脉分叉处,其余步骤同手术组。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TNF-α和MMP-9的表达,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结果:手术组TNF-α、MMP-9和MMP-9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TNF-α、MMP-9和MMP-9mRNA表达水平比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表明,MMP-9mRNA分别与TNF-α和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NF-α能够在转录水平诱导MMP-9的表达。人工合成E-选择素降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MMP-9表达的机制可能是抑制TNF-α对MMP-9mRNA合成的诱导,从而降低了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