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岭南卫生方》为宋元时期研究岭南地区流行性疾病——瘴疟的专著.该书根据岭南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其对人体质的影响,指出岭南地区天气炎热、雨湿偏盛的气候形成了岭南人阳气不足、上热下寒、阴湿偏盛体质特点。阐述岭南瘴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并因地制宜地提出温中固下、芳香化湿、和解正气的瘴疟辨治方法。其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岭南医学的创新性、地域性和实用性。为岭南医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虹  刘小斌 《吉林中医药》2010,30(2):178-180
对《诸病源候论》中有关岭南医药文献资料进行辑录整理。整理后发现:书中描述了瘴气候,提出青草瘴、黄芒瘴的病因和岭南伤寒的用药特点及病程发展;指出山瘴疟多发于岭南山瘴之地;详细描述了脚气病的症状、病因病机和养生导引方法,明确指出因岭南“土地卑下,风湿之气,易伤于人”,导致脚气病多发;论述“蛊毒病诸候”“猁狗啮候”“蜞蜍着入候”等岭南各种常见传染病证候。书中收录与岭南相关的医药文献资料,证明岭南医学是我国传统中医药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素问》论述了东、西、北、南、中不同地域可引发不同的疾病,提出因地异治的原则。秦汉魏晋时期,《吕氏春秋》、《淮南子》、《养生论》讨论由于地质水土因素而导致的瘿(地方甲状腺肿)、齿黄(氟牙症)等地方性疾病。汉代出现"瘴",被认为与南方特定地理环境的暑湿相关。晋代将瘴与疟相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认为,瘴是一种毒气,是疟病和时气、脚气等其他疾病的致病因素。南宋《指南总论》将"瘴疟"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宋末元初《岭南卫生方》明确提出冷瘴、热瘴、哑瘴,明代《瘴疟指南》认为冷瘴就是疟疾,而热瘴、哑瘴就是伤寒,可以用治疗伤寒方药来治疗。明清时期全书类医著转引前人瘴论,病因责之于中气不足,采取简易的避瘴气措施。对地域性疾病的认识则呈现出由东西南北中之五方观向西北-东南之两方观转变的趋向。  相似文献   

4.
壮医瘴病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瘴病自古即为壮乡的地方病,瘴气孳生可由岚雾、蛇虺毒雾所致,亦可因蚊蚋叮咬而生,瘴邪阻滞内脏,导致阴阳失调,或阴阳相移,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则可发生瘴病。瘴病归属疟疾及伤寒热病范畴,治疗原则为“冷瘴以疟治,热瘴以伤寒治,哑瘴以失音伤寒治”。预防瘴气主要有佩挂药物、内服药物、隔离更衣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黄帝内经》,对疟病的病因、机制、表现、分类传变、治疗进行了全面探究,重点分析其病因与发作机制。疟病的发生由内外病因相互影响而产生,二者缺一不可,在内伏暑耗炽营阴,蒸发腠理,在外风邪、水气相继从腠理侵入机体。疟病的发作与卫气日循于阳,夜入于阴,抵御邪气的生理特性关系密切。其产生寒热往来的实质为卫气、营阴、水气、风邪的虚实更替交错。传变上,起于风疟,循经为六经疟,再次为五脏疟和胃疟。治疗上开创性地提出发作前干预并应用截断法针刺、放血使邪有出路,对现代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酒辟雾瘴     
《三元延寿参赞书》讲:书上说天下大雾时,人们不宜往远处去,应该饮点酒,就可以抵御大雾对人体的侵袭和危害。过去曾有三个人早起在大雾中赶路。一个人早晨吃了些粥,[原文]《三元延寿参赞书》①:书云大雾不宜远行,宜饮少酒以御雾瘴②。昔有早行者三人,一人食粥而病,一人空腹而死,一人饮酒而健。酒能壮气辟③雾瘴也。(编辑:李华)酒辟雾瘴@许敬生$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08"酒辟雾瘴";;《三元延寿参赞书》;;酒①三元延寿参赞书:书名,作者不详。本文转引自198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永乐大典医药集》。  相似文献   

7.
疟病,乃人体感受疟邪、邪居半表半里而出现以寒热往来、休作有时为主证的一类病证。疟病在《素问》中已有专篇论述,如《疟论》、《刺疟》等篇。另外,在《素问》其它篇章中亦有提及,如《阴阳应象大论》篇云:“夏伤于暑,秋必阂疟。”《金匮要略》所论之疟病,既有对《素问》相关论述的继承,又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劳疟的治疗规律,为临床中治疗疟疾提供治疗思路,以取得好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医案类聚》所辑书目中的疟疾类医案建立数据库,对录入的医案从症状,用药等方面进行标引,运用统计学的频次计数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劳疟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汗出为主的疟证与以形瘦、神疲、脉细弱为主的虚证并见。治疗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人参、当归与陈皮。大量使用补益药物,然而截疟药用之较少。28则医案中,有5则明确提出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劳疟。结论:治疗劳疟应以益气养血为主,祛邪截疟为辅。补中益气汤在治疗劳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经》疟病源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经》中称“疟”有“温疟”、“风疟”、“疟寒之疾”,并认为疟的发生与风邪和寒邪密切相关。《素问·疟论》根据疟病寒热发作的先后和有无分为寒疟、温疟、瘅疟。《素问·刺疟》还有足六经之疟、五脏疟和胃疟的“十二疟”之别,针刺治法亦各异,可见《内经》中关于疟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郑洪  罗启盛 《中医杂志》2014,(12):995-998
古代瘴病流行于以岭南为主的南方地区。传统医学形成了有特色的岭南瘴病理论,包括瘴气病因理论和瘴湿病机理论,认为瘴气包含瘴毒和瘴雾,是瘴疠和寻常瘴等疾病的成因,其病机主要为瘴湿。瘴病理论对岭南医学养生防病、临床证治等方面产生了一定影响,其所包含的独特的地域环境病机思想,值得从地域医学理论的角度加以挖掘,并可成为构建现代岭南医学理论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归纳总结明代医家岳甫嘉男性不育的证治思想。注重脉症合参,辨证求因,主张在临证中体现医生的悟性和治病的灵活性,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张锡纯对白虎汤的变通应用来认识张锡纯对病机复杂及疾病不同阶段善于抓住主要病机,施以相应的治法,以法统方,突出中医的辨证论治特色,给后人临床以启发。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病机与辨证、治则与治法、方药与饮食将息等方面,解析《景岳全书》有关痰病诊治的学术思想,为现代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景岳全书》痰证诊治内容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各科多种病症。张景岳论痰治痰,始终重视人身阴阳的基本观点,对痰证的诊治,重视脾肾、强调补虚治本;善于权变治标,根据痰停部位、痰之性状确定治法、选择方药,且十分重视饮食将息。  相似文献   

14.
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是《伤寒论》、《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纲领,《伤寒论》六经辨证反映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性;《金匮要略》脏腑经络辨证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个性;仲景辨证论治的思想和方法贯穿两书。两者相互相成,构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15.
曹方  乔荣跃  张永康 《光明中医》2016,(13):1863-1866
总结张永康主任医师治疗各类杂病的临床经验,从临证思维及辨证方法中得出其在治疗杂病时善于从抓主症、查舌体方面入手,张师认为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舌能反映全身气血的盛衰,将抓主症和查舌结合起来辨治疾病,则辨证准确,张师临床治疗疾病尤重脾,喜用归脾汤加减治疗各类杂病,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张静生教授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经验拾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肾阳虚是其基本病机,益气温阳,活血化瘀是其治疗大法,论述张静生教授治疗病态窦房综合征经验。指出:张静生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强调治疗应在温补心肾的基础上,辨证论治,调动人体正气,使心阳得展,肾阳得温,气血调畅。  相似文献   

17.
通过《伤寒论》有关“食”的论述,从“辨能食与不能食”、“辨欲食与不欲食”、“辨进食后反应”、“辨食物在体内的停留”4个方面概括了仲景对“食”的辨证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临证辨治单纯表证和里证,由于病情单一,表证辨其中风伤寒温病,里证辨其虚实寒热,运用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及脏腑经络辨证等,相形而论,尚易应对。但病人禀赋阴阳不等,体质强弱不同,感邪轻重不一,每有表里同病、虚实兼夹者,病情相对复杂,施治起来有时难免使人有瞻前顾后,顾此失彼之感。张仲景《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以辨治外感疾病,其中不乏对杂病的辨治,表里同病的治疗亦属不少,示人以规矩准绳,所出诸方,内蕴治病妙法良意,使人临证有所仿效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刘世恩 《河南中医》2012,32(9):1107-1109
张仲景作为医圣,亦善亦美,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破亦立。具体到医学领域,张仲景除了独创数百首神奇效验的经方之外,尚有六经论伤寒、脏腑辨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八法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医学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章永红教授认为肺气虚损贯穿晚期肺癌始终,邪毒内侵,痰瘀互结是肺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在晚期肺癌的临证治疗中,强调益气补肺与化痰祛瘀解毒并举,重视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根据肺癌的不同时期分阶段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