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肾衰康胶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肾衰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肾衰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肾衰康胶囊治疗组(A组);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B组);肾衰康胶囊+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C组);爱西特片治疗组(D组)。各组疗程21 d。比较各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肾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1)疗效分析:4组疗效分布不完全相同(P<0.05)。A组与B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较D组总有效率高(P<0.05)。C组总有效率与A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高于D组(P<0.01)。(2)肾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比较:B、C两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均有改善,其中以C组最为明显(P<0.01)。A组Scr、UA、BUN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cr无明显改善(P>0.05)。C组治疗后各指标与B组治疗后相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治疗后各指标相比,Scr、UA、BUN均有改善(P<0.05),C组能改善更为明显(P<0.01)。D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康胶囊合并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延缓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肾功能损害,推迟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医规范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选择不同治疗途径,分成中药口服组、中药口服加中药保留灌肠组、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组各30例,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多途径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肾衰灌肠液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肾衰灌肠液观察配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以包醛氧淀粉胶囊配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分别进行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肾衰灌肠液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在改善症状,改善肾功能、延缓肾衰进展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肾衰宁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8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中药肾衰宁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肾功能指标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保留灌肠组患者治疗后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水平均明显降低,而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增加(P0.05),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肾衰宁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尿毒康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衰竭5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毒康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肾衰竭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单纯爱西特口服;治疗组口服爱西特加用尿毒康灌肠液120ml,每日1次高位保留灌肠。观察治疗4周前后两组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肾功能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显著,可作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延缓肾衰进展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按血肌酐不同水平分为3组,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疗法,其中每组内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并将中药口服按照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BUN、血Scr均降低,Ccr均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一体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肾功能,可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中医规范化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按血肌酐(Scr)水平不同将9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中药口服、中药口服加灌肠、中药口服加灌肠加结肠透析治疗,中药口服按中医辨证本虚标实程度不同选择不同剂量,以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中医证候等为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后各组Scr、BUN、Ccr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1)。[结论]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结肠透析多途径给药的中医规范化治疗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中药灌肠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78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观察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量。结果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清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BUN)、24h尿蛋白量等肾脏功能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中药灌肠能明显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9.
大黄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与附子不同配伍比例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慢性肾衰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大黄-附子1:1),B组(大黄-附子1:2),C组(大黄-附子2:1).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以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均有下降,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降低血尿素氮的效果最明显(P<0.01).临床疗效方面以A组效果最好,C组次之,B组最差.结论:大黄-附子1:1灌肠疗效最好,对慢性肾衰竭患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肾衰康胶囊治疗慢性肾衰竭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霞  刘桂芬 《河北中医》2006,28(6):411-412
目的探讨肾衰康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衰康胶囊。对照组则加用氧化包醛淀粉。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血肌酐(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0.0%、96.7%,对照组则分别为13.3%、68.3%,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肾衰康胶囊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CRF疗效可靠,且能延缓CRF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疗效。方法:使用常规治疗32例患者(A组),与常规治疗+中药保留灌肠31例患者(B组),以及常规治疗+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34例患者(C组)进行随机对照,观察每组治疗前后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清尿酸(Uric Acid,UA)、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变化情况,比较3组疗效。结果:C组治疗后在降低Bun、Scr、UA、Cys C、PTH,升高Ccr方面与治疗前有着统计学意义(P0.01),B组治疗前后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组较B组占优(P0.05);而A组治疗前后改善不理想(P0.05)。结论:提示高位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PTH,延缓CRF的进展,且优于传统中药灌肠以及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方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药用炭片并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泄浊方保留灌肠。结果:两组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方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症状体征,降低Scr、BUN。  相似文献   

13.
唐春梅 《中医药导报》2010,16(5):114-116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中药保留灌肠与适当护理方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将7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服用包醛氧化淀粉酶,观察组给予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的治疗方案,两组均配合适当护理方法,25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改善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尤以厌食呕吐、皮肤瘙痒好转最为明显;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的血肌酐和血尿素氮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和中药灌肠对治疗慢性肾衰竭有显著疗效,同时护理操作对于治疗的成功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率,分析中药灌肠对慢性肾衰竭不同阶段、不同证型的疗效情况。方法:收集慢性肾衰竭病例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灌肠组4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灌肠纽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辨证使用中药灌肠,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肌酐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肌酐较入院时总体上有所升高,而灌肠组治疗较入院时有所下降;慢性肾衰越旱期使用中药灌肠疗效越好;慢性肾衰不同证型中药灌肠疗效不同。结论:中药灌肠能通过降低血肌酐有效缓解慢性肾衰竭的进展;应尽早期辨证使用中药灌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肾衰方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肾衰方,对照组30例加用尿毒清颗粒,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的检测指标的变化及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构成比及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0.05),中医证候积分数值、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瘦素(LP)、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0.05或0.01),血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0.05或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肾衰方能有效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常见的临床证候及营养状态,保护残余肾功能,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中药复方肾衰方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瘦素水平和微炎症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慢性肾衰10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中药降氮露灌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2周为1疗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功不全失代偿期及慢性肾衰尿毒症早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降氮露灌肠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肾衰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水平,延缓肾衰进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康肾方是根据健脾固肾法拟定的经验用方,通过康肾方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简称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观察康肾方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慢性肾衰竭脾肾气虚证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分别检测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血肌酐、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肌酐清除率及血红蛋白水平,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观察临床症状,记录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均较前改善,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以治疗组积分下降更明显,疗效更好(P<0.05);两组治疗后血肌酐、胱抑素C、血β2-微球蛋白较前明显降低(P<0.05),以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值、肌酐清除率均较治疗前稍有提高,但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组疗效更好(P<0.05)。结论:健脾固肾法对慢性肾衰竭有一定疗效,康肾方能显著提高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疗效,但其具体作用途径尚未可知,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蔡正龙  马志芳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12):1175-1176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合以综合治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 (肾衰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 100例随机分成灌肠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综合治疗,灌肠组加用中药灌肠;观察两组临床表现、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结果灌肠组在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血肌酐、血尿素氮较之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合以综合治疗对肾衰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吕勇  王亿平  张莉  刘家生 《中成药》2006,28(7):987-989
目的:观察肾康栓对慢性肾衰竭(CRF)湿浊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治疗组38例患者采用肾康栓塞肛,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中药颗粒剂灌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值、SCr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CCr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肾康栓可明显改善CRF湿浊血瘀证候的临床表现,降低SCr水平,提高CCr;且疗效与传统中药灌肠疗效法无差别,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20.
观察肾衰合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衰竭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肾衰合剂(本院制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63.34%,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RBC、Hb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结论:肾衰合剂有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稳定残存肾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