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91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对照组睡前口服舒乐安定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优于对照组的82.2%;治疗组痊愈率为67.4%,优于对照组的40.0%。结论:针刺五脏背俞穴联合推拿足太阳膀胱经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疗效显著,优于采用口服舒乐安定治疗者。  相似文献   

2.
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金凤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98-1399
目的:通过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失眠症患者采用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针法进行治疗。治疗时间均以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91.7%。结论:针刺五脏俞调五脏神治疗失眠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操作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五脏与失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五脏的生理病理阐述五脏与失眠的关系,并从五脏的虚实辨证失眠症,全面细致地考虑引起失眠症的病机,为治疗失眠症找到更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围绝经期失眠症与七情内伤导致的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心理应激是其重要病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运化功能正常才能保证气血盛实,充养脏腑。肝为女子之先天,肝血充盛、肝气调畅是阴阳各循其常的前提条件。具有多脏腑功能失常的围绝经期失眠症的关键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调理肝脾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法则。  相似文献   

5.
张玮教授治疗失眠症经验丰富,认为失眠症与五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心肾不交、脾失运化、肺失宣肃均是导致失眠症的重要原因。张教授治疗失眠症善于从调理五脏治疗,同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五脏藏神的理论内涵探讨五脏俞治疗失眠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金凤 《中国针灸》2006,26(1):69-71
根据导师东贵荣教授内伤病“脏腑、阴阳、气血、虚实”辨证法则及调五脏神辨证立法治疗失眠症的学术思想,查阅古今中医文献,从五脏神的含义及其功能、五脏神的整体调控机制、邪致五脏神之太过或不及的失眠症的病因病机、依据五脏藏神分型辨证、配穴立法论治不寐的理论及取穴原则,分析五脏神对机体整体的调控功能以及与心神、脑神之间的关系。阐述针刺五脏俞穴调节五脏神志治疗失眠症的立法依据,从而建立并提出针刺膀胱经五脏俞穴治疗失眠症的方法和理论。  相似文献   

7.
肝气虚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脏之病,均有气血阴阳虚实之别,肝脏当不例外。然肝气虚证,临床颇少论及,近世医著及中医理论教材中也未给它以一定的位置,甚而有的医家竞认为肝脏之疾“有泄无补”。究竟有没有肝气虚证,它的症候表现和病理如何?对于此证又当怎样治疗?实是中医理论领域和临床实践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我们认为,肝气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其理由是:第一,五脏之气病,大别有虚实两端。虚者有气虚、气陷、气脱;实者有气郁、气滞气逆。五脏之气虚,常见的有心气虚、肺气虚、  相似文献   

8.
气味为中药最本质特征,梁朝陶弘景《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系统阐述了其完备的以味成方体系,成方体系中应用了阴阳和五行两者哲学方法,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梳理了《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五脏补泻方,并将其中方剂——大补肝汤应用于肝气虚型抑郁症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高荣林教授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疑难杂病,对失眠症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认为睡眠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有关,尤其与肝胆关系密切,在治失眠症方面着重从肝胆论治[1]。笔者跟随其临证学习,发现他运用膏滋方治疗以血虚肝郁型为主的失眠症疗效明显。膏滋方善于补虚扶弱,对气血不足、五脏亏损、体质虚弱等疾病患者能有效促使虚弱者达到恢复健康、增强体质、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血虚肝郁型失眠症本质系虚证,属于膏滋方善调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10.
五脏均有气血,其病各有虚实,治法亦分补泻。惟独肝脏,很少提及气虚而用补益肝气之法。实则,肝气虚早在《内经》已有明论,如《灵枢·天年篇》云:“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素问·上古天真论》谓“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灵枢·本神篇》又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这说明肝气虚是客观存在的,正如近世秦伯未先生在《谦斋医学讲稿》中所指出的,“病则气逆阳亢,即一般所谓肝气、肝阳;或表现为懈怠、忧郁、胆怯、头痛、麻木、四肢不温等,便是肝气虚和肝阳虚的证候”。  相似文献   

11.
浅谈“肝气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脏病皆有气血阴阳之别,气病亦有虚实之分,气虚、气陷属虚,气滞、气逆属实。而五脏气虚中的肝气虚,却不为医家所熟识,近代各种医籍中亦极少提及,但肝气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肝气虚证的病因病机肝主疏泄,其性刚强,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升发之性,故肝脏之病,易动、易升、易允,多是肝气有余之象。但临床亦存在肝气不足之候,究其困,乃由于清志内伤,气滞失疏,肝用不展,久则因郁导致肝气不敷;或肝体阴血亏虚,无以滋养化生肝用,阴病及阳,肝气不支;或脾肾阳虚,病及…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36-137
目的:观察五脏俞募配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眠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采用五脏俞募配穴为主,配合常规取穴;对照组32例患者仅采用常规取穴。两组患者每日均拔罐一次,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率83.3%,总有效率94.4%;对照组显效率75%,总有效率90.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五脏俞募配穴在治疗失眠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脏"耳穴干预COPD患者失眠症的临床疗效,为COPD患者失眠症治疗寻找有效干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五脏"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为观察指标进行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优于对照组的33.3%。结论:"五脏"耳穴疗法治疗COPD患者失眠症有明显疗效,是治疗本症的有效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为临床、科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近年来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特色和优势。结论中医治疗失眠症有独特的优势,但还需要规范研究过程和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五神是指神、魄、魂、意、志,与五脏各有内在联系,各有所主,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魂与神的活动息息相关,《内经》认为"随神往来者谓之魂""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笔者在临床治疗失眠症时发现,魂与失眠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使用安魂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1影响魂的因素1.1肝气虚实影响魂魂与肝有密切的关系,"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脏受邪气的扰动就会  相似文献   

16.
抑郁症多发生于内向型性格者,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对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以五脏功能活动为基础,而五脏的功能活动又赖于气机的调畅。因为肝属木,主疏泄,调节气机。若肝脏气虚,升发无力,疏泄不及,则出现郁郁寡欢、焦虑,即因虚致郁。肝气虚为抑郁症的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17.
谈肝气虚肝阳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夫五脏皆有阴阳,故五脏之虚皆有阴阳之别、气血之异。观近代医籍,论肝之阴虚及血虚者颇多,其治法亦各有独到之处。而述肝之气虚及阳虚者则极为少见,故对肝之气虚及阳虚者,临床常见何证,治当如何,似欠复述。为此,今引经文数条,简述个人管见,与同道共商讨。肝气虚与肝阳虚的症状《素问·玉机真脏论》云:“肝……不及则令人胸疼引背,下则两胁胠满”。《灵枢·本神篇》云:“肝气虚则恐”。《千金  相似文献   

18.
宗筋得起,是发于心,动于肝胆,以肾中精气为基础,籍命门之火鼓动蒸腾,使气血充盈于宗筋的综合作用。阳痿亦由五脏气化而病,五脏之化不能达于宗筋,宗筋失养是阳痿的基本病机。在肝则责之肝气虚而不升,肝之阴血亏虚和肝经不舒;在心则责之心中阴阳血气不足;在脾则责之脾中阳气虚而不运,或其阳气为湿浊困阻;在肺则责之宗气下陷;在肾则责之精气阴阳之不足。五脏皆可致痿,以五脏为核心,据证用方,是精准把握阳痿证治之法。  相似文献   

19.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近代医家张锡纯所著,书中张氏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肝气虚真实存在的理论依据。张氏指出,肝气虚的发病归结于内因与外因,外因以平伐过度为主,内因多由情志内伤,脾肾功能失调也可累及肝脏,诸因素损伤肝气,导致肝气虚。张氏认为肝气虚临证可见气机失调、肝脾不和、元气上脱与大气下陷证候。对于肝气虚的治疗,张氏提出以补肝、脾、肾为切入点,补肝气当补中寓疏,同时应重视补肾健脾,临证擅长使用黄芪、山萸肉升发固守以补肝气。  相似文献   

20.
秦钟  马卫东 《四川中医》2007,25(7):20-21
本文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论证肝气虚存在的理论渊源。通过对肝气虚的论述,认为肝气虚是妇女月经病变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并提出肝气虚是导致崩漏产生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益气理肝法是治疗气虚型崩漏的根本大法,并对此进行论证,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及临床运用方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