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其中1例10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化疗、放疗都不太敏感[1],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组织学特性,提高对膀胱肉瘤样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报告2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术后病理检查见上皮和肉瘤样间质2种恶性成分,癌与肉瘤样区有移行,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其中1例10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化疗、放疗都不太敏感[1],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该病的认识和研究尚不深入,多为散在的病例报道。其既不同于尿路上皮癌,又不同于膀胱肉瘤,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预后差,我院于2014年9月收治1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肉瘤样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01月至2021年01月术后经病理证实的7例膀胱肉瘤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4例、女3例;患者年龄69~83岁,中位年龄76岁。以血尿为首发症状2例,血尿伴膀胱刺激症状1例,血尿伴腹痛1例,血尿伴排尿困难1例,体检发现膀胱占位2例,病程3天~5月。膀胱肉瘤样癌影像学无特异性,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肿瘤直径范围为0.6~9.0 cm,镜下见肿瘤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象多见且异型性明显;免疫组化示Vim阳性表达率85.7%(6/7),SMA阴性表达率71.4%(5/7),CK7阳性表达率57.1%(4/7),EMA阳性表达率28.6%(2/7),CK5/6呈不同程度阳性表达,desmin、Myosin、myo-D1、S-100呈阴性表达,Ki-67增殖指数40%~90%。结论:膀胱肉瘤样癌罕见且具侵袭性,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赖于病理及免疫组化,手术为其主要治疗方式,联合多方式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膀胱肉瘤样癌3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于膀胱的肉瘤样癌临床少见,迄今文献报道不足200例[1~6]。因其既不同于泌尿上皮癌,又不同于膀胱肉瘤和癌肉瘤,临床病理诊断较困难,预后也较差[1,4]。及时得以确诊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提高远期生存率。1998年6月至2002年1月我们收治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膀胱癌肉瘤(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癌肉瘤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治。 方法: 对2002年1月~2006年9月收治的3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以无痛性肉眼血尿或尿频为主要症状。B超或CT示膀胱占位。膀胱镜检示膀胱肿瘤1例。2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患者行膀胱全切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例术后辅以化疗。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恶性成分组成,均诊断为膀胱癌肉瘤。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K(-)、LCA(-)、CD20(-)、CD45_Ro(-)、NSE(-)、Myo(++)、CgA(-)、Syn(-)、Vim(-)、Des(-);1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Vim(++)、CK(++)、Des(-)、Actin(-)、CD68(++)、S-100(-)、MyoD1(-)、Myo-genin(-)、SMA(-)。1例术后随访30个月死于肺、肝转移,1例术后随访8个月死于肺转移,另1例则失访。 结论: 膀胱癌肉瘤是一种临床罕见的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独特,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进展迅速,预后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尽早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例膀胱肉瘤样癌病理诊断、临床治疗情况及其随访结果。方法:HE染色后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征,SP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总结本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诊治及预后。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例膀胱肉瘤样癌均有不同级别的尿路上皮癌成分,同时伴有50%以上的肉瘤样成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肉瘤样癌区域vimentin(VIM)及CK均阳性。治疗及预后情况显示,6例中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其中1例死亡,另外2例随访中;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间断行膀胱灌注化疗,之后失去随访;2例会诊病例资料不详。结论:膀胱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具有上皮性和间叶性双重分化特征的膀胱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因其临床症状不特异,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早期诊断及积极的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膀胱肉瘤样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78岁.尿频、尿急并排尿困难3个月,于2008-04-16入我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尿常规红细胞( ),白细胞5~7/HP,蛋白( ).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8岁。尿频、尿急并排尿困难3个月,于2008-04-16入我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5~7/HP,蛋白(+)。IVU示:膀胱颈口右侧3.6cm×2.5cm充盈缺损,边界欠清,双肾功能良好。B超示:膀胱颈口右侧占位病变。膀胱镜检查示:膀胱颈口右侧有一直径约3.6cm的肿块突起,无蒂,活动度差,表面有坏死,双侧输尿管开口正常;近膀胱颈口处尿道黏膜苍白,覆有棉絮样坏死组织。  相似文献   

10.
阴茎肉瘤样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例报告患者,50岁,农民。因阴茎肿物2个月于1999年1月10日入院。2个月前阴茎冠状沟处长有1个米粒大小的结节,淡红色,逐渐增大,经抗炎治疗无效,且迅速增大。入院后查体见阴茎冠状沟左侧有一淡红色、大小为1.0cm×0.9cm×0.8cm的肿物,略高出粘膜表面,累及龟头及包皮。拟诊为阴茎癌,行肿物切除。病理诊断为阴茎平滑肌肉瘤,于1999年1月15日行阴茎切除。病理检查:阴茎切除标本,长9.0cm,直径3.0cm,冠状沟左侧原切口处仍有一大小为2.5cm×0.8cm×0.8cm的结节状突起,切面呈灰白色。镜下见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大部分为梭形或不规则…  相似文献   

11.
肺肉瘤样癌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背景与目的 肉瘤样癌(sarcomatoid carcinoma,SC)是一种较少见的癌和肉瘤样形态混合于一个瘤体内的恶性肿瘤。本观察拟探讨肺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肺肉瘤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经过并进行随访。结果 肺肉瘤样癌发病平均年龄为62岁,男女之比为6比1,临床表现与其他类型肺癌相似。其增强CT有一定特征性,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难以明确诊断,免疫组化均有上皮表型。结论 肺肉瘤样癌的诊断主要依靠手术病理,不能行手术者可能漏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很有帮助。治疗策略与非小细胞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small cell carcinoma (SCC) of the bladder and to improv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Clinical data of 3 cases with primary SCC of the bladder were discussed and the pathology,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were reviewed. Results: 3 cases of primary SCC of the bladder were presented. Of them the diagnosis was confirmed by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fter operation (2 cases) and biopsy (1 case). One case with stage T4M1 died after three months‘ chemotherapy. One case with stage T2M0 underwent partial cystectomy and was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one year later died of miocardial infarction. Another case with stage T4M0 underwent radical cystectomy and postoperative irradiation therapy. The patient was alive and had no recurrence of symptoms during two years follow-up. Conclusion: Primary SCC of the urinary bladder is highly malignant. Radical cystectom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ppears to be the efficient treatment. Chemotherapy seems to be of no significant effect.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3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肾盂造影、B超、CT及MRI对本病确诊率分别为3/53、19.1%、82.1%、74.1%.成功行上尿路逆行造影对病灶均能准确定位.47例获随访,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71.9%.继发膀胱癌23.4%,肿瘤局部复发1例,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肾功能正常51.1%.结论:IVP及B超检查对本病病灶定位及定性诊断率低,但应作为常规检查;上尿路逆行造影对本病病灶定位准确率高,可作为IVP检查患肾不显影者的常规检查方法;CT及MRI对本病诊断率高,并能判断肿瘤向外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应作为进一步检查措施.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浅表性肿瘤、独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者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或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治疗.  相似文献   

14.
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膀胱腺癌患者资料。原发性膀胱腺癌23例,原发性膀胱腺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尿流改道术9例,行广泛性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2例;未予手术治疗2例。结果:膀胱腺癌占同期膀胱癌的1.6%。2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2例患者失访。本组1年生存率为63.7%,2年生存率50.0%,5年生存率为26.3%。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对复发、转移性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骨转移2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发生骨转移后,中位生存期为8.5个月,放疗对骨转移瘤引起的局部疼痛具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化疗无明显疗效。结论 骨转移常为结直肠癌的终末期的表现,多同时合并其他重要脏器的转移,预后差。严格掌握手术治疗适应证,强调支持、对证治疗,以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Lao LF  Sun ZY  Tang J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8):607-608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肺部极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心胸外科共收治5例PSC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结合相关文献,我们对PSC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Zhong Y  Sun Q  Huang HY  Zhou YD  Guan JH  Mao F  Lin Y  Xu YL 《中华肿瘤杂志》2010,32(9):716-718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23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57.7岁.术前行影像学检查22例,其中行乳腺超声检查17例,8例发现可疑结节;行乳腺钼靶摄片9例,阳性3例;行乳腺MRI检查2例,1例发现异常钙化.20例行同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6例进行化疗,4例放疗.随访期间,2例患者发生肺转移,其中1例多处转移.结论 术前排除其他部位原发癌的可能后,表现为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的患者即可诊断隐匿性乳腺癌.对隐匿性乳腺癌,乳腺必须进行治疗,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腋窝淋巴结清扫+全乳放疗.  相似文献   

18.
膀胱癌抗原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膀胱癌抗原(UBC)对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89例BTCC及108例泌尿系非移行细胞癌(TCC)患者的尿UBC进行检测,并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BTCC患者尿UBC均值为30.5 μg/L,与泌尿系非TCC患者8.2μg/L的均值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尿UBC(以8.4μg/L为最适临界值)和尿细胞学诊断BTCC的敏感性分别为75.3%和16.9%,特异性分别为77.8%和100%,两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尿UBC检测对BTCC的诊断是一种较为敏感、特异且无创的方法,敏感性明显优于尿细胞学,但临床上不能完全替代尿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涎腺肌上皮癌(myoepithelial carcinoma,MC)是一种罕见的涎腺恶性肿瘤,其诊断及治疗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涎腺MC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及治疗,以期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10年1月—2016年6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2例涎腺MC患者进行分析。平均年龄为(48.9±12.2)岁。采用H-E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型进行分析。11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2例术后辅以放疗;1例未完整切除者,术后给予多西他赛120 mg(第1天)+顺铂40 mg(第1~3天)化疗4个周期。结果:7例发生于腮腺,5例发生于小涎腺。肿瘤直径为2.0~5.0 cm,肿瘤在切面上呈灰白色或灰红色,多无完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肿瘤内可有坏死及液化区。涎腺MC组织中透明细胞多见,亦可见上皮细胞、浆细胞样细胞及梭形细胞,细胞异型性明显;4例伴有出血坏死。12例表达CK,7例表达S-100,7例表达EMA,4例表达SMA,8例表达calponin,11例表达p63,5例表达vimentin,9例表达Ki-67。Ki-67增殖指数为2%~40%,平均为15%。随访2~78个月,10例术后患者未见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于术后5个月因肾脏透明细胞癌死亡。1例经化疗后3个月死亡。结论:涎腺MC细胞形态多样,病理检查结合CK、p63、Ki-67、S-100、Vim、Calponin、EMA及SMA等免疫指标可提高MC的确诊率。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应有足够的边界,临床无淋巴结转移者,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作为手术必须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