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茎 《新中医》2018,50(12):268-269
通过总结《内经》中缪刺法相关理论、取穴、治疗应用,进一步分析了笔者临床中应用缪刺法取穴、治疗疾病的心得体会,指出缪刺法是传统针灸学中的一种奇治法,对痛证的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130021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94级研究生朴元林《内经》首载巨刺、缪刺,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灵枢·官针》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帝曰:愿闻缪刺,以左...  相似文献   

3.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4.
缪刺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一种重要针法,在历经千年的传承过程中,缪刺经过历代医家的注释,其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但是各医家流派在深挖缪刺的学术价值的同时,也造成了对缪刺概念理解的混乱。本文通过回归经典,重新研读《黄帝内经》对缪刺的记载,力图在命名考证、中医病因病机、治疗手法特点等方面全面而准确的对缪刺进行诠释,希望能够对缪刺的理解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详细记录了"暴聋"的病因病机及诊治,本文旨在研究《内经》关于"暴聋"的相关理论,探讨缪刺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机理,认为其可能与人体经络结构及神经生理结构相关,并提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思路,从而为实验研究及临床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巨刺与缪刺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广泛,二者存在相同之处,却适用于不同的病证,为此易为人误用。应从理论上区别二者,以指导临床应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痏”字读委wēi或伟wěi,本义专指因针灸而造成的疮疤,为名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黄帝内经》缪刺诸论为研究主体,参合历代医家相关论述,对缪刺刺法、刺处、治疗病证等进行诠释分析,提出如下创新性认识:(1)缪刺之“缪”的本义为“异于经脉而刺(刺大络)”,而非“左右互刺”,“左右互刺”非缪刺必要操作;(2)缪刺的作用部位是被称为“气之大络”的人体“四末”,且四末之爪甲处并不等同于一般所认知的“井穴”;(3)缪刺可治疗危重之疾,而非仅局限于肌体痛症或疾病初起之轻症;(4)缪刺不等同于络刺。  相似文献   

10.
小议《内经》中巨刺、缪刺法的治疗范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巨刺、缪刺的原文进行分析,发现巨刺、缪刺二法的治疗范围是包括眼、耳、鼻、口、唇、齿、喉等五官疾病及胸腹、二便、情志等在内的多种疾病,其治疗原理是疏通经络而达到“通则不痛”,体现了中医治病“抓病机”的特点,对于临床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缪刺”本应作“缭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刺”本应作“缭刺”李书田辽宁中医学院(沈阳110032)“缪刺”是中医学上的一个名词术语,讲的是一种针刺方法。它出自于《素问·缪刺论篇》。现在出版的中医辞典都已将它作为一个条目收入到里面。何谓“缪刺”?《简明中医辞典》云:“缪刺,古刺法。出《素问...  相似文献   

12.
缪刺、巨刺理论探讨与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缪刺、巨刺是特殊针刺方法,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方法.<黄帝内经>对此有详细的论述,对指导临床有重大意义.归纳为:缪刺用于治疗络脉病;巨刺用于治疗经脉病.缪刺选穴刺井穴,或刺络脉放血,或刺络脉分布部位腧穴;巨刺则循经取穴.  相似文献   

13.
缪字与缪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上劼 《中国针灸》2008,28(11):797
缪刺是一种刺络法,是刺络法就具有放血的意义。缪刺是怎样进行刺络放血的呢?笔者认为应该考证缪字。“缪”在《辞海》有这样的解释:“通‘(ji懕)’。《汉书.外戚传下》‘即自死’。颜师古注:‘缪,绞也’”。同时《辞海》对“”字有如下解释:“绞结。《仪礼.丧服》‘殇之绖(di嚙  相似文献   

14.
针刺之法,其效昭著,然倘施之不当,也生意外,正如张介宾所言:“小针虽小,能疗万民之病,保其生者也。……不知刺禁,所以杀人。”纵窥现存文献,最早记载针刺意外,并提出刺禁理论者,当首推《内经》,且内容颇丰。笔者拟就《内经》有关“刺禁”内容进行整理、述评,不妥之处,望同道指正。在《内经》中,已明确提出若针刺不当,非但不能疗疾,反而会带来危害。如《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损不足而益有余,是谓甚病,病益甚取五脉者死,取三脉者匡,夺阴者死,夺阳者狂,针害毕矣。”从而提出  相似文献   

15.
缪刺是指左络有病而刺右络,右络有病而刺左络的方法,而<素问·汤液醪醴论篇>中谈及内伤阳遏水肿的治法时使用"……缪刺其处",与其本意有偏差之处,试论其使用缪刺的意义,并就古文典籍的研究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四时变化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在《内经》中有很多论述,但《内经》诸篇所论前后不尽一致,后世注家的解释也各有分岐,考证《内经》所论四时刺法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随四时而取用不同的五输穴,一是随四时而采用不同的针刺深浅。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些粗浅看法,以就正于同道。1、取五输,子行母气:随四时变化取用“井、荣、输、经、合”五输穴中不同的穴位,在《内经》中有较明确的论述。《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云:“冬刺井,……春刺荥,……夏刺俞,……长夏刺经,……秋刺合。”《灵枢·本输篇》也云:“春取络脉诸荥大经…  相似文献   

17.
《内经》刺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对刺禁论述颇多,如《素问·刺禁论篇》、《灵枢经·五禁》篇有专门论述,其他多篇也均有涉及。内容包括部位刺禁——五脏、血脉、形体诸窍刺禁,穴位刺禁,操作刺禁——留针禁忌、补泻禁忌、深浅禁忌、时间禁忌、病者刺禁等。这类刺禁产生的原因有重要脏器禁刺、针具落后、缺乏消毒措施、师传经验等。从现代医学知识来看,刺禁理论确有一定的科学性,涉及到针刺禁忌、针刺注意事项及针刺不当造成的危害,不仅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对针灸临床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计算机对《内经》及后世的刺血内容进行统计,从主治、取穴、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相合与相异之处,从而探讨《内经》的刺血特点。  相似文献   

19.
熊继柏 《中国针灸》1997,17(12):745-747
本文从《内经》有关奇病的刺法中,探讨解、病、肉苛等奇特病的证与治。认为解是因气血虚衰或肾精亏虚所致的肢体倦怠的病症。病是由胃气虚弱或元气损伤所致的全身肌肉下垂、肢体瘫软的病症。肉苛是由营卫俱虚、肌肤失养所致的肌肤不仁、肢体沉重的病症。探讨三者的证与治,对临证运用针刺或方药,都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内经》浅刺法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所载刺法名目繁多 ,有“九变刺”、“十二节刺”、“五刺”等。按刺入深浅分类 ,其中属浅刺类的有“毛刺”、“半刺”、“浮刺”、“扬刺”、“直针刺”等 ,这些刺法历史悠久 ,延用至今 ,在针灸临床仍广泛使用。现代应用较广的皮肤针、皮内针、头皮针、腕踝针及近年来发展的腹针等针法 ,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临床运用浅刺法治疗某些病症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尤其适宜于一些病位较浅的头面、肌肤、络脉、经筋、皮部等病变 ,如面瘫、痿痹、痛证、痒证等。现就笔者临床运用《内经》浅刺类针法的体会略举一二 :1 毛刺法治风寒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