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是新近发展的一项技术,是超声技术领域内的新突破。RT-3DE能观察小儿心脏瓣膜的立体形态,可以显示心脏和大血管的空间方位和连接关系,显示深部心壁与房、室间隔的整体形态。通过三维空间结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缺损的定量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更准确的空间解剖信息。RT-3DE可分区计测小儿局部心功能,获得心动周期中各个节段的容量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使用特殊的二维超声切面显示先天性心脏缺损的形态学特征及与周边结构的空间关系.方法 二维超声心动图常规切面诊断43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和15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再使用特殊的超声心动图切面显示ASD和VSD的平面形态学特征,在胸骨旁或心尖位置,使用房间隔切面、流入道和流出道室间隔,分别显示继发孔型ASD、膜周部和流出道或双动脉干下型VSD的平面形态学特征.结果 经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确诊的43例继发型ASD及15例VSD患者,应用特殊的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有35例继发型ASD及10例VSD患者能显示这些先天性缺损的平面图像,通过平面显像,能成功评价缺损的大小、形状、边缘情况及与周边结构的空间关系,也能显示2个或多个缺损之间的关系.结论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不仅能显示ASD和VSD缺损的形态学特征,也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多平面TEE观察肺动脉情况的最佳切面是食管上段0°方位的肺动脉主干和分叉切面;观察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的最佳显示切面是食管中段0°方位五腔心切面;观察右心室壁和右室流出道狭窄的最佳切面是食管中段45°方位的右室流出道切面;观察室间隔缺损和主动脉骑跨的最佳显示切面是食管中段135°方位的左室长轴切面。结论可视化心脏模型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所确立的多平面TEE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简化了诊断法洛四联症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hilips Sonos 7500和IE33超声诊断仪、X4探头,对36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心导管行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为(20.7±10.6)岁。结果术前Color RT-3DE能立体观察室间隔缺损部位、形态、大小及空间关系,34例室间隔缺损患者(2例患者因有两处或四处室间隔缺损而未作相关性分析)术前TTE和Color RT-3DE估测室间隔缺损的最大径与造影估测的大小其相关性分别为r=0.97, P>0.05及r=0.99,P>0.05。术前及术中Color RT-3DE能立体显示血流起源、方向和立体空间分布。2例室间隔缺损患者,术前二维彩色血流显像均示一处室间隔缺损,而彩色RT-3DE示1例为两处室间隔缺损,另1例为四处室间隔缺损,其结果与造影高度吻合;1例患者因室缺太小仅2 mm,而未做封堵,3例患者因为三尖瓣隔瓣后室缺及4例患者因为肺动脉瓣下室缺而未能做封堵治疗,建议行外科手术;术中彩色RT-3DE能清晰显示25例患者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未测及残余分流,而3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封堵术前有2处室间隔缺损,1例患者有4处室间隔缺损,1例患者因膜部间隔瘤较大)封堵术后均见封堵器边缘及中心细束残余分流,其结果与造影吻合。RT-3DE在室间隔缺损介入手术过程中能够实时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引导球囊及封堵器装置转送,判断其移动时的相对空间位置及周边组织毗邻关系,使显像更直观,优于二维超声。结论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前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0例接受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经RT-3D-TEE术中监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17例(其中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 3 例,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病变3例,二尖瓣脱垂3例,室间隔缺损 4例(其中1例室间隔膜部瘤形成),房间隔缺损10 例(其中2例合并Ebstein畸形).结果 RT-3D-TEE能够实时直观地显示经食管角度观察的立体解剖图像,清晰地显示心脏瓣膜及其病变以及房间隔缺损的部位和范围,术后可即刻通过三维图像更直观地评价手术效果.结论 RT-3D-TEE可同步显示三维立体影像,图像质量好,可方便应用于心脏术中监测,为心脏手术术前决策及术后效果评价提供重要的信息,在心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成像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和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仪,对3 500例孕22~28周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中85例拟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又进行三维彩色多谱勒超声成像,在观察胎儿四腔心的基础上,增加心室流出道、三血管平面和短轴切面,进行必要的局部放大以观察心脏各切面结构和彩色血流特征。结果: 检查出的12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其中室间隔缺损4例,缺损大小约4 mm,法洛四联症2例,单心室3例,左室发育不良1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左室横纹肌瘤1例。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多切面观察,图像丰富,形态自然、完整,具体部位结构显示更清晰,是对二维超声成像的有益补充,可提供更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7.
杨慧  朱琦  王宏桥  裴彩英 《西部医学》2017,29(12):1733-1737
【摘要】目的 探讨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在测量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最大值与造影测值及封堵伞直径间的差异性、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将满足条件的35例室间隔缺损患者, 分别进行二维(2D)及全容积三维超声图像的采集、数据分析与对比。结果 不同超声方法的室间隔缺损最大测值与封堵伞直径、造影测值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2DE、FV3DE测值与造影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r=0.617(P<0.05)、r=0.781 (P<0.05);FV3DE测值与封堵伞直径相关系数为r=0.411 (P<0.05);2DE测值与封堵伞直径无明显相关性(P=0.075);Bland-Altman法分析:造影与2DE测值的差值, 有15.2%(5/33)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 造影与FV3DE测值差值, 仅6.1%(2/33)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封堵伞直径与2DE测值差值, 有12.1%(4/33)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封堵伞直径与FV3DE测值差值, 仅有61%(2/33)的点在95%一致性界限以外。观察VSD发现最大面积出现在收缩早期, 最小面积出现在收缩末期。结论 全容积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较准确评估室间隔缺损的形态及大小, 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资料,有利于促进VSD封堵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应用Yagel法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我院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的孕妇共4415例,孕周20~36周。应用Yagel法筛查4415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情况。Yagel法筛查切面包括:①胎儿腹部胃泡横切面;②四腔心切面;③五腔心切面;④大动脉短轴切面;⑤三血管气管切面。随访胎儿预后,计算Yagel法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4415例胎儿中,应用Yagel法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共18例:①室间隔缺损5例;②房室间隔缺损3例;③肺动脉瓣狭窄1例;④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9例:右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永存动脉干各3例;漏诊2例,误诊1例,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0.45%(20/4415)。Yagel法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敏感度90%(18/20),特异度99.9%(4394/4395)。结论 Yagel法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是产前筛查和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患者取平卧位,二维超声心动图(2DE)、RT-3DE(需连接心电图)分别取胸骨旁、心尖及剑突下透声窗多切面探查, RT-3DE观察心脏结构及ASD部位、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所有图像均存储于仪器硬盘中。术中以RT-3DE、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M7EE,仅1例患者应用)监测手术过程。RT-3DE在ASD介入术中应用切面为胸骨旁、心尖及剑突下切面,其中剑突下切面最能体现导管和封堵器的位置,所有图像均存储于仪器硬盘中。结果术前RT-3DE能立体观察ASD部位、形态、大小及空间关系。术中1例患者因ASD面积较大,术前食管超声测其最大直径为3.1 cm,且因其边缘菲薄,球囊无法固定于ASD部位,而未测ASD面积,当第1次选用32#的封堵器进行封堵时,在剑突下主动脉水平短轴切面及胸骨旁主动脉水平短轴切面, RT-3DE观察到封堵器的两侧扇在主动脉端均位于右房侧,提示封堵器太小,故选用34#封堵器进行封堵,在剑突下主动脉水平短轴切面及胸骨旁长轴切面,RT-3DE均观察到封堵器的两侧扇在主动脉端,分别位于左房侧及右房侧,最后在释放封堵器前,用MTEE进行检查,多切面探查均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另3例患者因ASD大小中等,且边缘结构较好,故直接应用RT-3DE显像连续记录,记录内容自右心导管检查完成后开始,包括球囊到位,球囊测径,传送封堵器到位,心房两侧封堵器释放及最终释放过程。而全容积三维超声心动图(FV3DE)则在操作允许时获取数据。RT-3DE无彩色血流显像,因此在球囊充盈时及在心房两侧释放封堵器后,必须回到实时二维状态下观察心房水平有无分流。该组4例患者在介入术中均未完全脱离放射线指导。结论RT-3DE克服了三维重建的不足,在ASD介入手术过程中能实时动态观察心脏的解剖结构,引导球囊及封堵器装置转送,判断其移动时的相对空间位置及周边组织毗邻关系,使显像更直观,优于2DE,有利于超声医师与心脏内科及外科医师的直接交流。且RT-3DE属无创伤性.降低了手术风险。RT-3DE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受二维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如果患者透声条件差,则不能得到清晰的三维图像;实时显像方式获得的三维图像角度太小,可能未包含所有的心脏结构;没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不能在经食管超声中进行实时三维显像;不能实时定量评价心室容量和心功能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成像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方法 选择30例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术前应用二维超声、实时三维双平面成像观察二尖瓣病变,并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MVA),以术后描记法测量的二尖瓣标本瓣口面积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二维超声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MVA2DE)、实时三维双平面成像测量二尖瓣瓣口面积(MVART-3DE)与描记法测量二尖瓣标本瓣口面积(NVAOP)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VA2DE、MVART-3DE与MVAOP的相关性分别r=0.93,r=0.94.Bland Altman分析图示MVART-3DE与MVAOP一致性良好. 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双平面成像能同时实时显示二尖瓣口的胸骨旁左室长轴和短轴两个相互正交的切面,有利于操作者实时、快速、准确地切取到最小面积瓣口平面,准确反映瓣膜狭窄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3.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人体寄生虫学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初步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效果显著,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赞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头孢他啶(泰得欣)应用于普通胸外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对比试验,观察2005年8-10月96例普胸手术预防和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泰得欣在预防和治疗术后感染中总有效率95.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结论 泰得欣临床效果满意,使用安全,值得在普胸手术中选用。  相似文献   

18.
罗岩 《当代医学》2010,16(11):247-248
患者女,19岁,体检发现全身多处固执破坏4个月。影像学检查:平片及CT平扫检查: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及股骨上段均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影,略呈膨胀性,边界清楚,部分可见硬化边。双侧肱骨上段、肩胛骨近关节盂处骨质及股骨下段、右胫骨近端、左腓骨中上段可见多个囊性骨及右侧锁骨亦可见多发局限性低密度减低区、略呈膨胀性(图1、5)。MRI平扫:脊柱可见多个囊状长T1长T2信号,部分略呈膨胀性。(图2~4)  相似文献   

19.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20.
1986年1月至1991年6月经内窥镜检查发现胃癌107例,其中100例经内窥镜活检病理证实,阳性率93.5%,7例阴性者均经手术证实。本文分析了胃癌的内镜特征(中、晚期胃癌、一点癌)和病理特点,并就临床意义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在胃角、胃窦部的溃疡、糜烂、结节状及粘膜粗糙不平应仔细观察并进行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