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法(B/YP)在可疑视野缺损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42眼)白/白视野检查法(W/WP)有可疑视野缺损的患者进行B/YP检查,并对两种视野检查法的视野指数和阈值点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2只眼中3只眼(7.14%)B/YP检查视野正常,39只眼(92.86%)显示有B/YP视野异常.B/YP与W/WP检查的视野指数(平均敏感度、平均缺损和偏离缺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两种视野检查法半数以上的阈值点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B/YP检查视野的敏感性高于W/WP检查法.对B/YP检查视野异常且异常部位与W/WP检查可疑视野异常部位一致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QDS-ⅡA型自动视野计对原发性青光眼诊断的意义。方法:用HQDS-ⅡA型全自动视野计全阈值程序对51例(85眼)原发性青光眼及51例(102眼)正常人进行中心30°和30°~60°光阈值的测定,计算平均光敏感度(MS)、平均缺损(MD)、丢失方差(LV)及短期波动(SF)。结果:原发性青光眼组视野损害可以表现为局限性、弥漫性和混和型视网膜光敏感度下降。原发性青光眼组中心30°视野MS降低,SF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 MD与LV随着Hart视野分期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MS随着Hart视野分期严重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青光眼组中应用自动视野仪查出确切的视野损害的有74眼,正常组中有9眼视野损害程度达到了视野损害的判断标准。其敏感度为87%(74/85),特异度为91%(93/102)。结论:HQDS-ⅡA型自动视野计检测视野指数的变化对原发性青光眼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ITA鄄FAST视野阈值程序在开角型青光眼检查及视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umphery视野(POAG)计的SF程序与FT程序对正常人、早、中晚期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及可疑患者进行检查,将两种检查时间、图形、视野指数(MD、PSD)及视野缺损点数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①SF程序检查时间仅为FT程序的1/3,P<0.01;②可疑POAG组中SF程序所得MD值、PSD值及早期POAG组中SF程序所得MD值均比FT程序低,P<0.01;③在正常组、POAG组中二种程序所得视野指数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在可疑POAG组中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青光眼筛查、POAG患者的视野检查中SF程序可取代FT程序,在可疑POAG患者的诊断中最好采用FT程序。  相似文献   

4.
蓝黄视野在早期青光眼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检测在早期原发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瑞士产Octo pus10 1型全自动视野计 ,对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3 6例 3 6眼 ,对照组正常人 3 6例 3 6眼进行B/Y及W/W检测 ,两组的年龄及性别相匹配 ,应用tG2 测试程序 ,将中心 3 0°视野内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 (dB)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种视野计检测正常人B/Y较W /W检测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低 ,二者差值 5 5 1dB ,差异有显著意义 (t =17 13 ,P <0 0 0 1)。早期开角型青光眼B/Y较W/W检测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差为6 91dB ,差异有显著意义 (t=12 19,P <0 0 0 1)。按矫正偏差图 (correvtedprobabity)计算P <2以上缺损点数 ,显示B/Y检测总缺损点数为W /W的 2 18倍 ,差异有显著意义 (u =11.46,P <0 0 0 1)。早期青光眼组 3 6只眼B/Y检测视野阳性者 3 1眼 ,阳性率 86 1% ,W /W检测视野阳性者 19眼 ,阳性率 5 2 8%。两种视野计检测结果的异常率有显著差异 ( χ2 =9 43 ,P <0 0 0 1)。结论 :B/Y与W /W检测结果有良好的相符性 ,在早期原发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检测中 ,B/Y比W /W敏感 ,以B/Y检测出的缺损面积大而且深 ,可提高早期青光眼诊断的阳性率 ,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法(B/YP)在可疑视野缺损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42眼)白/白视野检查法(W/WP)有可疑视野缺损的患者进行B/YP检查,并对两种视野检查法的视野指数和阈值点对点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2只眼中3只眼(7.14%)B/YP检查视野正常,39只眼(92.86%)显示有B/YP视野异常。B/YP与W/WP检查的视野指数(平均敏感度、平均缺损和偏离缺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两种视野检查法半数以上的阈值点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B/YP检查视野的敏感性高于W/WP检查法。对B/YP检查视野异常且异常部位与W/WP检查可疑视野异常部位一致的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蓝 /黄 (B/ Y)自动化视野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POAG)患者视敏度检测中的敏感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以 Humphry- 75 0视野机对 31例 (4 5眼 )早期 POAG患者作常规白色 (W/ W)视野和蓝 /黄视野 (B/ Y)检测。结果 :B/ Y视野出现的光敏度异常下降点数较 W/ W视野多 (B/ Y视野为 11.5 778± 5 .4 334,W/ W视野为10 .86 6 7± 5 .332 6 ,t=2 .973,P<0 .0 1)。B/ Y视野的 GHT指标的异常程度比 W/ W视野明显 (χ2 =7.111,P<0 .0 1) ,其中两种视野 GHT均为临界或异常者 30例 ,均正常者 6例 ,B/ Y视野 GHT临界或异常而 W/ W视野正常者 9例 ,W/ W视野 GHT临界或异常的病例 B/ Y视野 GHT均有异常。W/ W和 B/ Y视野的 MD指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χ2 =3.2 73,P>0 .0 5 )。结论 :B/ Y视野检查在检测早期 POAG中较 W/ W视野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7.
用QZS-Ⅲ型自动视野计阈值检查法与投影视野计检查法检查可疑青光眼52例(104眼),并就其检出效果作对照分析。自动视野计检出86眼有视野改变,其中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75眼,非青光眼视野改变(生理盲点扩大)11眼,未查出视野改变为18眼;投影视野计检查仅32眼查出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未查出视野改变72眼。根据临床观察并结合患眼压、房角、激发试验和视乳头的情况,自动视野计检查组有34眼诊断为青光眼,而投影视野计检查组有14眼诊断为青光眼,两比较有显性差异。说明自动视野计敏锐度强,可及时为可疑青光眼和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普通光视野检查方法(Nomal),蓝黄视野检查法(B/Y),暗适应功能检查方法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青光眼22例(36只眼),可疑青光眼47例(94只眼),分别进行Nomal、B/Y视野检查及暗适应功能检查分析.结果:青光眼组视野异常率为85 %,快速暗适应时间和视网膜光阈值异常率为100 %.可疑青光眼组视野异常率为70 %,快速暗适应时间正常,视网膜光阈值异常率20 %.结论:视野缺损以鼻侧阶梯和颞侧扇形缺损为多,管视及颞侧视岛较少;暗适应功能检查以快速暗适应时间延长和视网膜光阈值降低为主.因此,联合检查方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好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蓝/黄视野检查(blue-on-yellow perimetry,BYP)在青光眼视野缺损诊断检查中的准确性。方法:对30例53眼可疑青光眼患者、82例110眼慢性青光跟患者(早期32例46眼、中期26例33眼、晚期24例31眼)分别行BYP和白/白视野检查(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将两种检查的视野阈值结果进行对比相关分析。结果:30例53眼可疑青光眼患者中,BYP检查轻度早期视野缺损共6眼(11.32%);慢性青光眼患者中,BYP检查视野缺损面积较wwP检查扩大者早期31眼(67.39%)、中期11眼(33.33%),晚期青光眼两种检查方法视野缺损范围基本一致;WWP检查视野缺损面积较BYP检查扩大者早期4眼(8.7%)。可疑青光眼及早、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在中心30&#176;视野59个检查点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点所占比例分别为:(11/59)8.64%、(13/59)22.03%、(33/59)55.93%、(48/59)81.36%。结论:蓝/黄视野检查在青光眼视野缺损诊断检查中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普通光视野检查方法 (Nom al) ,蓝黄视野检查法 (B/ Y) ,暗适应功能检查方法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青光眼 2 2例 (36只眼 ) ,可疑青光眼 4 7例 (94只眼 ) ,分别进行 Nomal、B/ Y视野检查及暗适应功能检查分析。结果 :青光眼组视野异常率为 85 % ,快速暗适应时间和视网膜光阈值异常率为 10 0 %。可疑青光眼组视野异常率为 70 % ,快速暗适应时间正常 ,视网膜光阈值异常率 2 0 %。结论 :视野缺损以鼻侧阶梯和颞侧扇形缺损为多 ,管视及颞侧视岛较少 ;暗适应功能检查以快速暗适应时间延长和视网膜光阈值降低为主。因此 ,联合检查方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好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Humphrey视野计阈值检测程序检测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 方法 :用美国Humphrey视野计对确诊为开角型青光眼 2 8例 ( 5 0只眼 )和正常人 13例 ( 2 6只眼 )采用阈值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对中心 3 0°视野视网膜敏感度均值(MS)及各象限敏感度均值 ,平均缺损 (MD) ,模式标准差 (PS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视野概率分析图均正常 ,而MS青光眼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者相差 1.93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各象限敏感度均低于正常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MD青光眼组低于正常对照组 ,两者相差 1.14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PSD两者相差 0 .3 3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用阈值检测程序检测早期青光眼 ,能提供定量数据 ,敏感性高。适合早期青光眼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用QZS-Ⅲ型自动视野计阈值检查法与投影视野计检查法检查可疑青光眼52例(104眼),并就其检出效果作对照分析。自动视野计检出86眼有视野改变,其中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75眼,非青光眼视野改变(生理盲点扩大)11眼,未查出视野改变为18眼;投影视野计检查仅32眼查出青光眼早期视野改变,未查出视野改变72眼。根据临床观察并结合患者眼压、房角、激发试验和视乳头的情况,自动视野计检查组有34眼诊断为青光眼,而投影视野计检查组有14眼诊断为青光眼,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自动视野计敏锐度强,可及时为可疑青光眼和早期青光眼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弧形视野计和Humphrey视野计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敏感性。 方法 :采用弧行视野计和Humphrey视野计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2 4例 (32只眼 )、对照组 1 0例 (2 0只眼 )进行检测 ,其中用Humphrey视野计比较两组人群对 30 视野的全视网膜与各象限光敏感度均值dB的差别。结果 :弧行视野计检测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32只眼 ,其中 2 2只眼表现正常或基本正常。Humphrey视野计检测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32只眼较正常人 2 0只眼全视网膜光敏感度均值低 ,两者相差 6 .2 4d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 ,对应各象限视网膜光敏感度均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两种视野计检测早期青光眼视野结果的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Humphrey视野计对早期开角型青光眼视野改变的敏感性较弧型视野计高 ,联合应用能提高检查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反应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早期POAG组49眼,可疑POAG组23眼,正常对照组41眼进行mfERG检查,早期和可疑POAG组同时行视野检查,记录并分析mfERG的六环和颞上、颞下、鼻上、鼻下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和潜时。结果早期和可疑POAG组六环和4个象限的平均P1振幅较正常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中心黄斑区的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但不同组别间P1波潜时的延长则无统计学意义。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和P1全视野平均振幅呈正相关(P=0.003),和P1波潜时之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mERG一阶反应对检测早期POAG的视网膜异常反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蓝—黄视野结合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青光眼早期诊断提供较为客观敏感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53例53眼标准自动视野检查正常的可疑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及30例60眼正常人进行蓝—黄视野检查结合图形视网膜电图及多焦视网膜电图,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可疑青光眼患者中,B/Y视野检查31眼视野出现异常,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ERG检查眼的N95波潜伏期延长有明显差异,mf-ERG检查眼的N1P1N2波潜伏期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原发性青光眼早期发生,在眼底及普通视野未出现明显异常的患者,B/Y视野检查联合P-ERG,mf-ERG检查无疑是一种敏感性较高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irrus HD-OCT测量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与视野缺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12月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确诊的POAG患者62例(80眼)及视力正常人30例(40眼,正常组),POAG患者分为早期POAG组(28例,34眼)、进展期POAG组(22例,26眼)和晚期POAG组(12例,20眼),采用频域Cirrus HD-OCT和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对和POAG患者和正常组分别进行RNFL厚度和视野检测。频域Cirrus HD-OCT检测RNFL厚度采用optic disc cube 200×200模式。视野检测采用Synemed EP-930自动视野计30°-2程序。将各组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视乳头周围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进行比较;计算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早期POAG组、进展期POAG组和晚期POAG组平均RNFL厚度分别为(101.10±9.80)、(94.32±14.05)、(82.73±15.21)、(64.57±14.73)μm,而不同阶段的青光眼患者全周平均RNFL厚度及视乳头周围4个象限(上方、下方、鼻侧、颞侧)RNFL厚度均比正常人减少,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青光眼病程的发展,RNFL厚度逐渐下降,而且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平均缺损(MD)之间呈负相关(r=-0.659,P=0.000)。结论平均RNFL厚度和视野MD呈线性相关。Cirrus HD-OCT测量的RNFL厚度参数,能客观、定量分析POAG对RNFL损伤进展速度,有助于对青光眼的诊断和随访,从而为POAG患者得到更早的早期诊断和用药指导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中心视野的改变情况。方法对眼底相对正常的近视眼患者53例105眼进行中心视野(OCTOPUS 101视野计32检测程序)检查并对视野指标进行分组比较。结果近视眼平均敏感度(MS)低于正常,而平均缺损(MD)及丢失方差(LV)超出正常水准。近视程度与视力及MS成中高度负相关、与MD成中度正相关,均P〈0.01),与LV无相关关系。54眼中51.43%的近视眼出现了视野损害,视野损害率随近视程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视野损害类型可归纳为中心暗点及类青光眼损害。结论近视眼患者存在中心视野损害,且在中度近视这种损害已很常见,视野损害完全可发生在眼底正常的近视眼。建议如同对青光眼一样对近视患者进行定期的视野检查以指导其早期诊断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Octopus101 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30例POAG患者及34例正常人分别进行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的GKP及TOP程序的检查。分析比较这两组受试者的视力、眼压、眼底C/D值及联合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MD)、丢失方差(LV)、不同视标参数下等视线的面积和检查时间等参数。结果 POAG组的平均视力、平均眼压和眼底平均C/D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0);两组的眼压(IOP)与平均缺陷度及等视线面积均无相关性;Ⅲ4e与Ⅰ2e两种不同的视标参数对POAG患者检出的等视线面积差异有显著性(P=0.000);POAG组的平均检查时间为(307.78±134.50)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28.12±75.33)s(P=0.001);正常对照组静态视野检查所得的平均缺陷度和丢失方差明显小于POAG组(P均=0.000);静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0%,特异性为45%;动态视野检查的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63%;两者联合检查敏感性为90%。结论 Octopus101GKP动静态自动视野计可同时完成静态及动态视野检查,通过反应时间减少个体差异,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通过改变视标大小、背景光明暗、视标移动速度提高POAG早期缺损检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POAG检出的敏感性,对于一些早期有小的周边缺损的患者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使用AP—340型自动定量视野计检测100只正常眼及80只青光眼的视野,表明正常人周边视岛不同层次上缺损的立体角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层次加深渐减小。对青光眼组的分析表明,青光眼与正常眼相比,中心视野的差异较周边视野的差异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正常眼和青光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评价其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对40例(40眼)正常人和41例(64眼)青光眼(包括53眼POAG和11眼PACG)病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进行测量,观察正常人和青光眼病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地形图的图像特征并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视野平均缺损值(MD)的相关性。结果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地形图呈"马蹄形",青光眼病人后极部"马蹄形"特征不典型或"马蹄形"消失;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平均、上方、下方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800,P>0.05),青光眼病人后极部各区域视网膜厚度均较正常人下降,差异有显著性(F=59.569~72.364,P<0.01);早期青光眼病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也较正常人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828,P<0.01);青光眼病人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与视野MD呈负相关(r=-0.619,P<0.01)。结论青光眼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改变与视野功能改变有良好的相关性,且较视野缺损出现早,有可能作为视神经节细胞丢失监测的替代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