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依据探查结果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进一步确定良性或恶性肿瘤,进行选择性切除。结果胃肠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5.7岁,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术前2例病理确诊;20例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2例复发再次手术,术后痊愈;1例恶性患者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平均随诊3.5年,其中4例死亡。结论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道肿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其他方式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手术治疗40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中位年龄56.7岁,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术前9例诊断为间质瘤,2例获得病理确诊;40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2例复发再次手术;4例高度恶性患者术后口服格列卫靶向药物治疗;平均随诊3.5年,其中4例死亡。结论间质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将成为今后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胃肠间质瘤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后均确诊为胃肠间质瘤,其中6例为良性.其余48例为恶性或潜在恶性。结论:胃肠间质瘤应该综合多种检查手段尽早进行术前诊断,目前手术切除仍然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0):183-184
目的探讨临床上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本院住院患者3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然后分析此36例患有胃肠间质瘤疾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患者经手术切除及辅助治疗后全部痊愈出院,未发生任何感染和其他并发症。手术切除后的随访活动中,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随后进行了二次切除术并加以辅分子靶向治疗,其他的患者全部状况良好,对没有表现复发的患者进行了胃肠镜和CT检查,均无肿瘤的局部转移或复发,本组中无死亡病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特征,术前的确诊率是非常低的,临床上确诊主要依赖于对患者进行的病理检查结果。目前来说手术切除的方法仍然是临床上治疗胃肠间质瘤患者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胃肠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观察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38例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探查结果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和部位继而进行手术,在进一步确定肿瘤的良性或恶性以后,再进行肿瘤的选择性切除。结果有27例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有11例患者复发后再次手术,手术后得以痊愈;有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所选患者随诊平均3.5年,有4例患者死亡。结论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的特征性,手术前确诊率较低,进行综合的临床分析有助于使确诊率提高,目前治疗胃肠道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是手术切除,与其他方式相比较其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切除可疑胃肠间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可疑胃肠间质瘤患者40例,术前33例患者诊断为胃黏膜下肿物,7例患者诊断为小肠肿瘤,全部患者均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40例患者均顺利实施腹腔镜手术切除,并没有患者死亡,术后并没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胃肠间质瘤患者的病理切缘表现为阴性。结论选择腹腔镜手术切除可疑胃肠间质瘤,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实现RO切除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亦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见不同的阳性细胞。本组36例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结论胃间质瘤术前确诊较困难,多经术中及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明确。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关键是切除范围要完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例胃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上腹部不适、消化道出血和腹部包块;经胃镜、胃肠钡餐、CT及B超等检查发现;19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显示良性7例,交界性3例,恶性9例;免疫组化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15例;恶性胃间质瘤术后易复发转移,疗效欠佳。结论提高对胃间质瘤的认识,术前联合检查可提高阳性诊断率,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采取包括手术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34例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和消化道出血。其中胃间质瘤2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8例,小肠间质瘤5例。病理诊断3例有腹腔广泛转移,其余31例为局限性间质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局部切除治疗,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结论 GIST发生在胃肠较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CT对该病诊断帮助很大,免疫组化对其诊断较为重要。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切除肿瘤是该病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3年5月至2010年5月治疗的38例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诊结果。结果手术切除率94.7%,所有病例随访1-5年,复发24例,带瘤生存10例,无瘤生存18例,死亡3例。本组病例23例术后未口服格列卫治疗,复发率86.96(20/23)%;15例口服格列卫治疗,复发率26.67%(4/15)。结论胃肠间质瘤治疗以外科手术完整切除为主,术后口服格列卫治疗能明显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侯仙娥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1):217-218
目的观察原发性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胃肠间质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间质瘤起病初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腹部B超检查诊断价值不大,内镜、CT检查对较大病灶、转移病灶有明确的诊断价值,但对微小病灶诊断有一定困难;免疫标志物CD34、CD117在胃肠道间质瘤中有较高表达。确诊后及时行手术切除、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后疗效较好,无1例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6.67%。术后随访6个月,复发4例,复发率为5.33%。结论多种检查手段对胃肠间质瘤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最终确诊需行病理检查。手术切除和靶向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肠恶性间质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8例胃肠恶性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胃肠恶性间质瘤成年人多见,50岁以上占71.4%(20/28),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消化道出血、贫血以及疼痛.病变部位:胃19例,小肠8例,结肠1例.行根治性切除22例,局部切除5例,姑息性切除1例,其中3例为联合脏器切除.结论 胃肠恶性间质瘤诊断的主要手段是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手术切除是病理确诊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必要时需联合脏器切除.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20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天松  伍冀湘 《中国医药》2009,4(10):776-777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胃肠道间质瘤20例中,位于胃14例,小肠3例,位于十二指肠、肠系膜和肝脏各1例。20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所有切除标本的切缘经病理检查均为阴性,其中良性间质瘤3例,交界性间质瘤4例,恶性间质瘤13例;所有手术切除标本均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14例,细胞呈上皮样或菱形。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18例获3~22个月随访,1年内复发5例,死于本病4例。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对胃肠道间质瘤病变定位有重要作用,胃肠道间质瘤的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手术局部切除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肿瘤的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例小肠间质肿瘤患者,针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统计手术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经治愈成功出院,在围术期间没有出现死亡例数,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没有出现肠梗阻、吻合口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肠间质肿瘤的诊断早期缺乏特异性,手术前确诊率相对比较低,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非常重要。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无法手术完全切除、术后复发和(或)转移性晚期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某院2011年1月~2014年2月住院并已经在外院确诊晚期胃肠间质瘤(并在外院证实术中无法完全切除病灶或术后复发、转移,失去手术机会)患者86例,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400~600mg/d口服的患者34例;对照组给于环磷酰胺注射,疗程为8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获益率(85.7%),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3.3%。对照组获益率(86.04%),1年、2年治疗组及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100%、83.3%。结论: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相对轻,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李丰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7):177-178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对周口市中心医院2002年至2009年诊断明确的30例GIST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阳性者29例,阳性率为96.67%;CD34阳性者21例,阳性率为70%,CD117、CD34均阳性者为21例,阳性率为70%。治疗以手术为主,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或好转出院。30例患者中随访24例,随访率80%,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论 GIST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术前确诊率较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确诊本病至关重要,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75例胃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裴静  汪圣毅  程云生 《安徽医药》2008,12(8):708-710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8月75例GIS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GIST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很难确诊,术后行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进一步确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根治性切除58例(77.3%)。肿瘤的部位和免疫组化指标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度无相关性(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GIST早期较难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GIST具有特定的免疫组化表型,确诊有赖于免疫组化等病理结果,对于GIST的脏器转移应该有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的56例胃肠间质瘤的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收集56例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并对手术切除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标记,对CD117、Vimentin、CD34的表达进行观察,同时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及术后应用格列卫对患者的生存率是否存在影响。结果 CD117、Vimentin、CD34的表达率分别为83.93%、17.86%、76.79%。手术方式有完全切除及不完全切除,其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有服用格列卫及未服用格列卫,5年生存率及复发率有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检测CD117、Vimentin、CD3对提高胃肠间质瘤的诊断率有很大意义;其手术方式以完全切除为首选,且术后规律服用格列卫能有效挺高5生存率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刘大勇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2):163-164
目的:研究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对在本院诊断和进行外科的治疗19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并根据患者肿瘤的部位采取相应的外科治疗方案,并对患者切除的组织进行病理和免疫组化检验。结果:全部患者均属于单发肿瘤,其中3例为良性胃肠间质瘤,16例为恶性胃肠间质瘤,术后随访,3例患者肿瘤转移于术后3年内死亡,余患者均情况稳定。结论:应根据患者的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部位及生长方式对其采取一定的治疗方案,但还需要肿瘤学和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使其能达到根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肠胃道间质瘤临床诊断与外科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2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手术结果,病理报告等。结果本组中24例患者(96.0%)络氨酸激酶受体(CD117)呈现出阳性反应;18例患者(72%)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呈现出阳性反应;18例患者(72%)CD117与CD34均呈现出阳性反应。25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围术期内并未出现1例患者死亡的情况,或是其他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健康及康复情况良好,术后对其中21例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期6个月~7年。患者术后生存率较高。结论肠胃道间质瘤在临床上缺乏明显的特征,确诊率较低,诊断主要依据的是免疫组化检测,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