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低、中度肝素化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该模型合理的普通肝素用量。方法:根据普通肝素用量将24只健康小型猪随机分为低度肝素化组(100U/kg)和中度肝素化组(150U/kg)。分别测定基础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ing clotting time,ACT)值和静脉注射肝素后不同时间点ACT值。比较2组的抗凝效果,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24h的安全性。结果:中度肝素化组和低度肝素化组在静脉推注普通肝素后5minACT达到峰值〔(315.1±50.85)svs(276.2±59.38)s,P=0.110〕,20min时2组均维持较高ACT值,但中度肝素化组明显高于低度肝素化组〔(284.8±45.14)svs(206.3±32.44)s,P=0.003〕。60min时中度肝素化组仍维持较高的ACT值(193.9±21.87)s,而低度肝素化组ACT值明显回落(132.2±13.30)s,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肝素化组术后徒手压迫止血时间显著长于低度肝素化组有〔(17.3±2.06)minvs(13.5±2.94)min,P=0.006〕。总体手术平均时间为(13.2±2.34)min。2组术中和术后24h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结论:在小型猪冠状动脉再狭窄模型中,若手术时间控制在20min内,则低度肝素化(100U/kg)既可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又可缩短压迫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应用达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共人选拟行择期PCI的患者87例,分为普通肝素组(10 000 IU)、小剂量(5 000 IU)达肝素组和大剂量(10000 IU)达肝素组,分别于用药前及全部剂量的药物注射后10 min、20 min、1 h、2 h及4 h采血,测定活化凝血时间(ACT)及血浆抗凝血因子Xa活性.结果 (1)普通肝素组、小剂量达肝素组和大剂量达肝素组ACT均在全部剂量的药物注射后10 min升高至峰值,分别为524.68±278.32 s、191.26±39.35 s、304.20±42.71 s(P<0.05);其后各组ACT开始逐渐回落,在4 h后降至最低.(2)三组抗凝血因子Xa活性均在药物全部注射后20 min达到峰值,分别为0.80±0.11 IU/mL、0.72±0.10 IU/mL及0.72±0.09 IU/mL,但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肝素相比,达肝素用于PCI中可达到手术所需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使用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UFH)抗凝后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300 s的预测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5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择期PCI且术中使用UFH抗凝的患者,根据首次静脉注射UFH 5 min时的ACT水平将患者分为抗凝不足组(ACT300 s)和对照组(ACT≥300 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抗凝强度不足的预测因素和预测界值。结果(1)共入选1062例患者,男752例(70.8%),女310例(29.2%),平均年龄(63.0±10.6)岁,平均体重(70.5±11.7)kg,UFH首次平均给药剂量(100.7±9.1)U/kg。(2)ACT均数为(299.1±82.9)s,中位数为285(240,352)s。其中,ACT300 s的患者598例(56.3%),ACT为300~350 s的患者183例(17.2%),ACT≥350 s的患者281例(26.5%)。(3)与对照组相比,抗凝不足组的ACT[(242.3±33.9)s比(372.3±68.8)s,P0.0001]、UFH剂量[(100.1±8.9)U/kg比(101.4±9.2)U/kg,P=0.03]和白蛋白水平[(39.7±4.2)g/L比(40.7±3.8)g/L,P=0.001]更低;而血小板计数[(219.6±62.5)×10~9/L比(208.9±66.7)×10~9/L,P=0.008]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水平(OR 0.940,95%CI 0.900~0.980,P0.01)和血小板计数(OR 1.003,95%CI 1.001~1.006,P=0.01)是ACT300 s的独立预测因素。(5)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血清白蛋白42 g/L和血小板计数215×109/L为预测ACT300 s的最佳界值。结论择期PCI患者术中使用UFH后出现抗凝强度不足的比例较高,基线血清白蛋白和血小板计数是抗凝强度不足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应用比伐卢定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拟择期行PCI治疗的60~75岁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比伐卢定组(47例)PCI术前静脉注射比伐卢定0.75mg/kg作为负荷剂量,5min后检测活化凝血时间(ACT),若ACT小于225s,再静脉注射比伐卢定0.3mg/kg,术中静脉滴注1.75mg/(kg·h)至手术结束。普通肝素组(43例)术前静脉注射普通肝素钠100U/kg,5min后检测ACT,若ACT小于225s,再静脉注射肝素钠3000U(若1h后手术仍未结束,再静脉注射肝素钠1000U)。主要安全性及有效性指标为两组患者PCI术后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术中使用的ACT达标情况监测。结果 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比较,PCI术后30d内出血率与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性指标与普通肝素组一致。结论 比伐卢定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中的使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血管缝合器的临床使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研究应用Perclose血管缝合器与人工压迫止血的效果,评价血管缝合器的疗效、安全性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486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的患者,术后按是否接受血管缝合器止血分为缝合组(n=228)和常规组(n=258),比较止血时间、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缝合组操作成功率为97.34%;缝合组较常规组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均明显缩短[(5.4±2.2)min比(22.3±8.1)min,P<0.001;(5.3±2.1)h比(20.5±9.6)h,P<0.001];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2.63%比6.98%,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后应用血管缝合器(Perclose)止血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缩短止血时间和制动时间,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但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基于体重的肝素负荷剂量下体重指数(BMI)对全血活化凝血时间 (ACT)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入选男性冠心病患者 78例,年龄 45~77(63.86±6.89)岁,以 BMI 为依据将患者分为 4 组:A 组 20 例(15.57≤BMI<23.03),B 组 20 例(23.03≤BMI<25.35),C 组 18 例(25.35≤BMI<27.68),D 组 20 例(BMI≥ 27.68).所有患者给予100U / kg 负荷全量肝素,并于术前、肝素负荷剂量后 5min、10min、30min、60min抽血,采用 Hemotec 法检测ACT值,以术前 ACT(ACT0)为基线,其余 ACT值与其差值分别标记为ΔACTs,MATLAB 软件计算ΔACT- 时间曲线 下面积.结果 负荷肝素后 ACT 达峰时间各不相同:33.33%位于 ACT5 时间点,51.33%位于 ACT10 时间点,15.34%位于 ACT30 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CT-时间曲线下面积随着BMI增大而增大,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相对于低BMI 患者,基于实际体重给予负荷量肝素对于大BMI患者是过量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择期PCI及冠状动脉造影术中应用达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拟行择期PCI的患者87例,分为普通肝素组(10 000 IU)、小剂量(5 000 IU)达肝素组和大剂量(10 000 IU)达肝素组,分别于用药前及全部剂量的药物注射后10 min、20 min、1 h、2 h及4 h采血,测定活化凝血时间(ACT)及血浆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结果(1)普通肝素组、小剂量达肝素组和大剂量达肝素组ACT均在全部剂量的药物注射后10 min升高至峰值,分别为524.68±278.32 s、191.26±39.35 s、304.20±42.71 s(P〈0.05);其后各组ACT开始逐渐回落,在4 h后降至最低。(2)三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均在药物全部注射后20 min达到峰值,分别为0.80±0.11 IU/mL、0.72±0.10 IU/mL及0.72±0.09 IU/mL,但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肝素相比,达肝素用于PCI中可达到手术所需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50例择期行PCI的患者,术中用肝素(对照组,25例)或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比伐卢定组,25例)抗凝。分别于PCI术前、用药后5 min、术后即刻、停药后30 min、停药后2 h测活化凝血时间(ACT)。用药前、用药结束后6、24、72 h,静脉采血,检测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用药后5 min及术后即刻比伐卢定组ACT显著高于对照组(均为P<0.001);PCI术前和停药后30 min两组患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2、P=0.732),停药后2 h比伐卢定组ACT显著低于对照组[(208.27±34.84)s比(241.48±41.34)s,P=0.01]。术后凝血功能4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之间均无心血管临床事件发生(P=1.00),大出血事件两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1.00)。结论与常规肝素抗凝相比,国产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应用于PCI术中,起效更快,效果更强,而且半衰期更短,提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肝素钠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普通肝素与比伐卢定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2017年3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3例,男性81例,女性72例,年龄65~87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通肝素组(76例)和比伐卢定组(77例)。比伐卢定组患者术前及术中应用比伐卢定;普通肝素组术前注射肝素。用药前检测血小板计数、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用药后1 h、4 h、24 h复测。观察两组治疗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以及出血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用药后1 h的ACT值为(151.3±32.9)s,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280.7±35.9)s;用药后4 h,比伐卢定组的ACT值仍低于普通肝素组[(143.5±28.9)s vs.(214.9±39.9)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与普通肝素组各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比伐卢定组共有10例(13.0%)出现心血管不良事件,普通肝素组有13例(1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出血。比伐卢定组无显著意义出血发生率为9.1%,显著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伐卢定组总出血率为10.4%,低于普通肝素组的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行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与应用普通肝素相比,使用比伐卢定可获得良好的抗凝效果,且出血发生率低,不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中应用比伐芦定与肝素钠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100例择期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比伐芦定组(50例)和肝素钠组(50例),分别于给药后15、30、60 min及手术结束时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观察围术期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给药15 min后2组患者ACT值均达标。术中比伐芦定组ACT水平基本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15 min:(280.5±12.5) s;30 min:(279.5±5.5)s;60 min:(282.1±6.8)s;手术结束时:(275.3±9.9)s],而肝素钠组ACT水平持续下降[15 min:(276.6±6.1)s;30 min:(258.1±3.0)s;60 min:(241.8±8.6)s;手术结束时:(234.9±7.9)s],给药30 min后2组ACT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术中及术后24 h内出血事件及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比伐芦定与肝素钠在PCI术中均安全有效。应用比伐芦定ACT数值较为稳定;而应用肝素钠时ACT数值波动较为明显,建议间隔15 min复测ACT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