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59年陈心陶发表并殖吸虫新种——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Chen,1959)以来,许多省相继发现与斯氏狸殖体型相似的虫种。见于文献报道的有四川并殖吸虫,会同并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异睾狸殖吸虫等。这些虫种与斯氏狸殖吸虫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尤其在体棘方面更为明显。陈氏描述斯氏狸殖吸  相似文献   

2.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在我国的分布相当广泛,迄今已发现全国有22个省(区、市)有人体或动物肺吸虫病的分布。在江西省,自1943年在西部武功山区的湘赣边界的虎体内发现了并殖吸虫成虫后,对江西并殖吸虫的情况一无所知,直到1963年董氏等首次进行了江西并殖吸虫病疫源地的初步探索,指出庐山地区是卫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萍乡是斯氏并殖吸虫病的疫源地,而安福县则是卫氏井殖吸虫和斯氏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1961-1962年江西并殖吸虫和并殖吸虫病的调查研究以及并殖吸虫的动物实验中,除发现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较广泛地分布在江西省的若干山区外,还发现了陈心陶氏1959年所描述的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 Chem,1959)。斯氏并殖吸虫除广东的果子狸(Paguma larvata)有自然感染外,四川尚有较多的人体病例(陈心陶,1962),而家猫的自然感染在江西也有发现(董苌安等,1963)。1961年江西曾有一例人体并殖吸虫病例报告(陈翠娥等,1961),这个患者是江西地区感染的并殖吸虫病的初次发现,经我们了解患者生吃蟹类的所在地是江西的斯氏并殖吸虫病疫源地区之一(董苌安等,1963)。  相似文献   

4.
并殖吸虫(肺吸虫)病为一地方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流行极为广泛。江西省自1943年从虎体内发现并殖吸虫成虫以来,已有多篇关于人体并殖吸虫病的报道。据董氏等调查,发现星子县庐山垅地区有卫氏并殖吸虫,萍乡地区有斯氏并殖吸虫,安福县则有两种并殖吸虫同时存在。黄氏等认为,人体并殖吸虫病的病原在江西分布十分广泛,疫源地均为溪涧贯穿,气候凉爽的山区。最近报道,铜古县三都地区肺吸虫病皮试阳性率为28.08%。分宜县既往未有肺吸虫病的报道,1979年上村林场一名职工的孩子,暑假在该场溪流中玩水洗澡,生食了溪蟹,而后发烧、消瘦,乏力腹痛等持续几十天,并出现皮下游走性包块,后经江西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确诊为肺吸虫病。我组据此线索于今年九月上旬赴实地调查,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福建北部的卫氏并殖吸虫、三平正并殖吸虫及四川并殖吸虫的染色体及核型。三种并殖吸虫染色体数目均为N=11、2N=22。并首次报告了四川并殖吸虫的C带核型,某些染色体除着丝点外,还可见近中部或近端部结构异染色质。鉴于并殖吸虫染色体数目的同一性,认为并殖吸虫生物学分类不宜过于复杂。  相似文献   

6.
建立“肝型并殖吸虫病”临床类型的探讨:附26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邵向云 《浙江医学》1992,14(3):16-17
近年来,并殖吸虫对肝脏损害的病例报告逐渐增多,尤其在浙江,发现了较多以肝脏损害为突出表现的病例.因此,本文拟就建立"肝型并殖吸虫病"临床类型问题进行探讨.一、"肝型并殖吸虫病"的分型刍议1978年以来,笔者共经治有肝损害的并殖吸虫病32例,根据临床观察,似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1)突出表现为肝脏损害,其  相似文献   

7.
<正> 导言可以致病的并殖吸虫共有8~9种之多,在我国至少有三种,即卫氏并殖吸虫(卫氏肺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其中以卫氏并殖吸虫所引起的肺型并殖吸虫病发现得最早,危害也最大。解放后除老疫区外,尚有不少省份先后发现肺吸虫病。安徽省早在1939年曾于皖南  相似文献   

8.
[1]并殖吸虫病又称肺吸虫病,是寄生于人体各脏器(以腹腔、肺部及皮下组织为主)的并殖吸虫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并殖吸虫主要分布在直接捕食溪蟹的地方,夏秋季感染为主,在我市内地罕见,2010年4月我院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并殖吸虫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临床上根据并殖吸虫对人体主要损伤部位可分为 :胸肺型、脑型、肝型、皮肤型及亚临床型 ,其中胸肺型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咯血、铁锈性血痰等 ,易被误诊为肺结核或肺炎[1] .邵向云根据国内较多误诊病例的综合报告资料统计 ,误诊率约占 2 9 3%~ 5 7 6 % [2 ] ,如果诊治的医务人员没有并殖吸虫方面的知识可导致并殖吸虫病例完全误诊 ,这是并殖吸虫病诊断的突出问题 .云南存在多种并殖吸虫种类并有使人致病的虫种 ,本文分析在思茅地区发现的 1例并殖吸虫病误诊为肺结核病的病例 ,以加…  相似文献   

10.
小睾并殖吸虫生活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并殖吸虫病(Paragonimiasis)是一种分布较广泛的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源为并殖科的吸虫。从并殖吸虫的发现迄今已报告了40余种。国内对人致病的至少有卫氏  相似文献   

11.
<正> 1982年10月我们在皖南歙县所采集的溪蟹体内,除检获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外,尚获得三平正并殖吸虫与扁囊并殖吸虫囊蚴,并分别感染家犬获得成虫。笔者曾将此项发现作了报导,并描述了两种新发现的并殖吸虫的形态特征。1984年10月又在休宁县流口区的溪蟹体内检获上述三种并殖吸虫囊蚴。现将感染情况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所有溪蟹均采自休宁县流口区。按体重分10克以上(简称大蟹),5-10克(中蟹),6克以下(小蟹)三组,总共检查100只溪蟹。溪蟹逐个捣碎,水洗沉淀后于解剖镜下检获囊蚴,并分別记录不同体重的每只雌、雄蟹体内卫氏、三平正与扁囊并殖吸虫的囊蚴数,统计其感染率及感染度。  相似文献   

12.
从1982年以来,我们调查了浙江宁海、乐清、遂昌和临安的淡水蟹体内并殖吸虫囊蚴的感染情况并对分离所得的两种并殖吸虫(卫氏和三平正)的囊蚴、脱囊后的后尾蚴和感染动物后所得的成虫进行了测量及形态观察,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淡水蟹体内并殖吸虫囊蚴的感染率与感染度的调查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辽宁省营口地区大平和怡乐村并殖吸虫的流行现状。第二中间宿主蟹类的感染较1966年明显下降,其原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变所致。同时讨论了该地区两种并殖吸虫的地理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斯氏肺吸虫病108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名胜  朱丹 《四川医学》2004,25(12):1321-1321
湖北省十堰市曾有过并殖吸虫和并殖吸虫病的报道,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地区流行的虫种为斯氏狸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近年来,经我室诊治本地区斯氏肺吸虫病10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对坝区并殖吸虫病流行因素的影响,为制定坝区并殖吸虫病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6~2008年对库首进行现场调查,溪蟹监测采用人工捕捉法,并殖吸虫囊蚴采用镜检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对当地人群进行抗并殖吸虫抗体检测方法。结果溪蟹的并殖吸虫平均感染率是5.04%,其中2006年的感染率最高是6.47%,2006~2008年溪蟹并殖吸虫平均感染率是5.04%,2006年最高为6.47%,人群血清并殖吸虫抗体阳性率为0.90%。结论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坝区溪蟹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溪蟹的并殖吸虫感染率和人群并殖吸虫感染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在近几年并殖吸虫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并殖吸虫病     
并殖吸虫病是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南美洲。迄今共发现并殖吸虫50种,亚洲竞占36种。我国引起并殖吸虫病的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P.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skrjabini)两种。前者分布于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河南、江苏、江西、浙江、四川、安徽、山东、吉林、黑龙江、辽宁和台湾等省;后者分布在四川、江西、陕西、甘肃、云南、  相似文献   

17.
并殖吸虫(Paragonimus)在我国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和斯氏狸殖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两种。斯氏狸殖吸虫导致的并殖吸虫病(俗称肺吸虫病)临床表现复杂。本文报告1例以急性腹胀、纳差、尿黄、黄疸为主要表现的斯氏狸殖吸虫病,经病史、体检、辅助检查、斯氏狸殖吸虫皮试确诊。经吡喹酮驱虫治疗结合护肝、退黄、降酶治疗治愈。提示在斯氏狸殖吸虫流行区肝脏损害病例需要注意排除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因素,详细的病史询问、注意血常规化验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斯氏狸殖吸虫皮试是确诊的关键,驱虫治疗联合相关治疗可以治愈斯氏狸殖吸虫导致的肝脏损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东北地区的卫氏并殖吸虫及其亚种和变种的囊蚴、虫卵以及染色体核型进行了观察。认为二倍体型为卫氏并殖吸虫,三倍体型为前者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染色体突变形成的独立虫——肺并殖吸虫。作者首次在国内证实同一流域卫氏并殖吸虫与肺并殖吸虫共存,并推测有混合寄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熊启明 《四川医学》2003,24(2):182-182
并殖吸虫致病主要是由于童虫和成虫在脏器和组织内移行窜扰、寄生破坏以及虫体的分泌代谢产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但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可停留在肠、腹腔、胸膜等处引起异位寄生。笔者在 1998~ 2 0 0 2年间检出并殖吸虫致胸膜炎 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于 1998年 7月至 2 0 0 2年 1月间 ,因胸腔积液入院而诊断为并殖吸虫所致的胸膜炎患者 2例。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12岁和 18岁。临床症状 :2例患者均有发热 (<38.5℃ )、咳嗽、咯痰以及痰中带血、胸痛、胸闷 ,皮下结节性病变。1 2 辅助检查 :2例均行胸片、胸透、B超…  相似文献   

20.
异盘并殖吸虫病发现于广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4年我们曾在广西灵川县首次发现异盘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并存的一个自然疫源地,证明银星竹鼠为异盘并殖吸虫的自然宿主.1965年我们又在那坡县发现上述二种并殖吸虫并存的自然疫源地,并在该地的12个自然村屯查访的520名居民中发现一名并殖吸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