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8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醒脑开窍针刺结合康复训练组为治疗组80例,单纯醒脑开窍针刺组为对照组80例。结果:两组有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中风偏瘫均有效;但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醒脑开窍结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针刺对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和中药组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评测中医症状积分,检测血脂各项指标。结果:醒脑开窍针刺法在改善血脂方面总有效率为72.4%,与中药组的65.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总有效率为89.7%,优于中药组的62.1%(P〈0.05),其中在改善肢体麻木刺痛、头昏头晕、胸胁胀闷、纳呆、困倦乏力等症状方面亦优于中药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能调节脑梗死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脂质代谢的紊乱,改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恒  李萌 《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83-385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按会诊顺序将12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A组)66例和传统针刺组(B组)54例,根据患者的神志、语言、肢体运动功能等进行综合评分,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A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4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0.9%,B组显效14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6.7%。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急性期、恢复期的疗效优于单纯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4.
醒脑开窍法与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法与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 醒脑开窍法与头针交替使用治疗中风所致偏瘫300 例,并与传统体针组200 例比较疗效。结果 痊愈率57% ,有效率97.33%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05)。结论 醒脑开窍法与头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中风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丘脑痛患者58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皮针针刺治疗,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评估1次,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MPQ)和临床总有效率作为疗效评估指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周后治疗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临床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2.41%。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构成比较经非参数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表明两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与头针联合使用能明显减轻丘脑痛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头皮针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传统针刺组30例取肩髑、曲池、外关等。醒脑开窍针刺组30例主穴取内关、人中、三阴交,副穴取极泉、尺泽、委中。醒脑开窍加电针纽30例取穴与醒脑开窍组相同,针刺得气后接上电针治疗仪。3组均每日1次,连续治疗45天。结果:传统针刺组治愈率16.67%,总有效率76.67%;醒脑开窍针刺组治愈率33.33%,总有效率93.33%;醒脑开窍加电针组治愈率43.33%,总有效率96.67%。醒脑开窍组和醒脑开窍加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与传统针刺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醒脑开窍加电针组与醒脑开窍的治愈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醒脑开窍加电针治疗脑卒中肢体偏瘫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寻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有效疗法。方法:将70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成两组,针药组(36例)采用针刺醒脑开窍法以水沟穴为主,配合鲁米那肌肉注射、安定静脉推注;药物组(34例)单纯采用肌肉注射鲁米那、安定静脉推注。观察两组疗效、止惊起效时间及复发率。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为86.1%,优于药物组的79.4%;在止惊起效时间上,针药组明显短于药物组(P〈0.01),且针药组复发率低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肌肉注射鲁米那、静脉推注安定治疗热性惊厥是一种快速、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开窍醒脑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开窍醒脑通络法(口服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23例服用脑复新、都可喜治疗。10天为1疗程,共治疗2月。观察临床疗效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椎-基底动脉(BA)血流量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0%,对照组为78.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BA血流速度改善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开窍醒脑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施以醒脑开窍针剌法(取穴:人中及双侧内关、三阴交、风池、完骨;金津、玉液点刺放血,咽后壁点刺)治疗;对照组34例,以常规针刺法(取穴:哑门、廉泉、通里、合谷)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18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9.41%,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能有效地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语言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秦黎虹 《中国针灸》2002,22(6):15-23
目的:观察头针7交叉刺久留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治疗组和传统头针对照组,观察两种头针法的即刻效应和续效作用。结果:两组头针法的即刻效应是一致的,但治疗组的续效作用好于对照组,尤其是治疗组的愈显率7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P<0.05)。结论:头针交叉刺久留针是治疗中风偏瘫的有效方法,健、患侧头部穴线交替使用可以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与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优选法治疗中风偏瘫标准分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和康复组(C组)。采用修订的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功能恢复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观察两组针刺方法和康复训练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治疗组对偏瘫肢体功能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优选法结合标准分期法在改善偏瘫肢体功能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明显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头针与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187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07例与对照组80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再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1%(P&lt;0.05)。结论:中风偏瘫应用中医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有利于肢体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观察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子改良头皮针结合中药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予针刺疗法。2组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通用的r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2组治疗后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FMA及MBI评分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头皮针结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偏瘫,能进一步促进患者偏瘫功能恢复,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针药结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梁燕 《中医临床研究》2014,(30):116-117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头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给予体针治疗,针刺30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依据神经功能缺损和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和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5%(P﹤0.05).依据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标准及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分级标准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偏瘫麻木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华  刘仲杰  施土生 《中国针灸》2006,26(5):337-33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对中风偏瘫麻木症的疗效,寻找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中风偏瘫症患者95例,按照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梅花针叩刺背部华佗夹脊穴配合十二井穴或十宣穴刺络放血,隔日1次,6次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四肢穴常规针刺方法,每日1次,12次为一疗程。均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与对照组的77.59/6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刺络放血法是治疗中风后偏瘫麻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纽(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体针加头皮针、腹针、水针、皮肤针,按摩导引、药艾灸,综合治疗组(E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 runnstrom分级,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疗效。结果:B.C.D.E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E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治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剌配合运动对脑卒中偏瘫早期的康复作用。方法: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50例,与单纯用药物治疗50例作疗效对比并作随访观察。结果:经平均1个月治疗后,康复组显效率为82%,对照组为54%,差异有显著性(P〈0.05);康复组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经治疗后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肚0.05),且康复组对血液流变性、血脂有较好调节作用。结论:针剌配合运动作业法治疗脑卒中偏瘫较单纯药物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blood lipid level in apoplectic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omalgia. Methods: 90 cases of apoplectic herniplegia patients with omal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imple acupuncture (n = 30), acupuncture + medication (n = 30) and simple medication(n = 30)groups. Main acupoints used were Shuigou(GV 26), Neiguan (PC6), Tongli(HT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