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对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宁波市江东区2009 - 2014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9 - 2014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 302例,年均发病率206.85/10万;5 - 7月为发病高峰,9 - 10月为次高峰;报告发病率居前两位的是东郊街道和福明街道;男女性别比为1.46∶1,≤3岁儿童所占比例最高,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为1 d;实验室诊断病例298例,临床诊断病例4 004例。结论 宁波市江东区手足口病疫情较高,3岁以下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手足口病发病季节、地区、人群特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与主要病原,为今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09-2010年(1~7月)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例,比较两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聚集性疫情等特征。采集2010年40份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样本,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核酸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 2010年(1~7月)手足口病的发病率为240.32/10万,2009年同期发病率为101.6/10万。两年病例分别覆盖辖区所有街道与乡镇,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庄桥、洪塘、甬江),以散居儿童为主。两年的发病高峰从16周开始,28周以后逐渐下降。2010年RT-PCR检测样本EV71阳性率为61.3%,CoA16阳性率为25.8%,肠道病毒(未分型)阳性率为12.9%。结论江北区手足口病发病全年均有,夏秋季为流行高峰,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主要集中在城乡结合部。2010年江北区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相似文献   

3.
丁克琴  陈奕  谢蕾  易波 《现代预防医学》2016,(23):4251-4254
目的 分析宁波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1-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对病原学监测采集的手足口病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型。结果 宁波市2011-2015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23 598例,重症病例233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323.60/10万。2011-2015年,年发病率分别为174.26/10万、338.04/10万、536.46/10万、561.62/10万和305.11/10万,发病水平呈现先明显上升后有所下降的趋势。宁海县、江北区和鄞州区发病率最高,分别为511.95/10万、440.09/10万和421.50/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4.17%,其中1~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实验室共检测标本4357份,EV-A71、CV-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36.62%、25.33%和38.05%。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EV-A71核酸阳性率分别为69.59%和88.89%。结论 2011-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区域性,3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宁波市手足口病的流行主要由EV-A71病毒和其他肠道病毒引起,手足口病优势病原的转化可影响疫情流行趋势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掌握2010-2014年宁波市五乡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10—2014年宁波市五乡镇手足口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宁波市五乡镇累积报告手足口病960例,重症3例,无死亡病例,累积发病率为296.64/10万,且有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104.58,P<0.01)。发病高峰在4-7月,次高峰在9-11月,呈双峰分布。城乡结合区为高发地段。男女性别比1.48:1,5岁以下儿童占94.38%,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75.94%。五年间全镇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110例,占总病例数的11.46%。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原构成为EV71、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25.45%、21.82%和52.73%。各年病原学构成不尽相同(χ2=49.34,P<0.01)。结论宁波市五乡镇手足口病季节、地区、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病原学构成逐年变化。建议在流行高峰来临之前,结合病原学构成特点,开展以散居儿童和5岁以下儿童为重点人群,城乡结合地段为重点地区的社区手足口病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2007-2010年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完善相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7-2010年宁波市幼托儿童手足口病个案、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 -2010年宁波市幼托机构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8 017例.4-7月共报告病例5 817例,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72.56%.2~5岁儿童是幼托机构主要发病人群(80.91%),男性发病数高于女性.疫情高发趋势提前,从城市向农村扩散的程度逐年增高.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结论 宁波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疫情上升明显,发病高峰为4-7月,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的幼托机构成为新的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b>分析2008-2011年宁波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 <\b>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取宁波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对粪便标本采用RT-PCR扩增基因序列测定,并利用生物学软件分析.结果 <\b>2008-2011年宁波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7 524例,其中重症196例,死亡12例,年均发病率为145.26/10万,病死率为0.03%.<5岁儿童占报告病例的95.89%,散居儿童占64.10%;各地区发病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宁海、象山县为发病率最高的地区,发病高峰在4-7月,男性多于女性.实验室确诊2394例,肠道病毒(EV)71型是主要的病毒株,进化树分析表明宁波市手足口病EV71分离株属于C4a进化分支,其流行和传播存在多个传播链.Cox A16株同时包含Bla和Bib两条进化分支共同流行.健康儿童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为53.48%,GMT为11.23(8.33 ~ 14.98);Cox A16中和抗体阳性率为63.18%,GMT为12.61(6.70 ~ 16.52).结论 <\b>宁波市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高流行态势,<5岁散居儿童是主要发病人群,EV71为优势株;EV71毒株为C4a亚群,CoxA16毒株为B1基因亚型,与中国大陆优势株流行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比较宁波市鄞州区不同发病水平时期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根据年发病率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将2009-2014年手足口病发病分为低发期(2009-2011年)和高发期(2012-2014年),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4年宁波市鄞州区年发病率为65.84/10万~495.91/10万。高发期和低发期的手足口病年均发病率、重症率依次为403.05/10万和147.690/10万、0.17%和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发期和低发期特征比较如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发期发病时间聚集性减弱,发病地区更为集中,5岁以下儿童和散居儿童的比例减少,幼托儿童和学生所占构成比增高,肠道病毒71型构成比降低,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增高并成为优势株。结论 宁波市鄞州区不同发病水平时期手足口病具有不同的流行特征,应根据不同发病水平时期的特点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闫雪 《首都公共卫生》2013,7(4):172-173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 2012年全年均有发病,病原以CoxA16型病毒感染为主,时间分布以5~7月为主,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以托幼儿童为主。结论怀柔区手足口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今后的防控重点应放在5岁以下儿童,尤其要加强对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督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宁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中宁县手足口病发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结果中宁县2009-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82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0.54/10万,2010年发病率为76.18/10万,2009年为36.67/10万。4-7月发病病例占全部例数的52.16%;≤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占全部病例的95.0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64.45/10万,女性平均发病率为36.27/10万;病原学检测2010年和2012年均以肠道病毒COx16为主,2011年以EV71为主,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中宁县手足口病发病高峰为4-7月,≤5岁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病原监测各年不同。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了解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按发病日期收集疾病监测信息直报管理系统中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据,描述宝安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报告手足口病24 773例,累积发病率为141.68/10万,重症患者119例,重症患者所占比例为0.48%,死亡病例3人。男性15 448例(60.22%),女性9 325例(39.78%),男女性别比为1.66∶1;发病年龄0~58岁,发病年龄高峰均集中在1岁~年龄段。手足口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且有明显的发病高峰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部发病的67.70%。手足口病病例分布以散居儿童为主合计19 776例(79.83%),其次为幼托儿童4 202例(16.96%)。结论 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特征明显,其中,1~5岁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发人群,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5-9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洪泽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为制订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洪泽县报告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1年洪泽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0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5.54/10万.手足口病发病以4岁以下年龄组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3.19%;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散居儿童多于幼托儿童;发病高峰为4~7月份,2009年病原体以CoxA16型为主,2010-2011年以EV71及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 手足口病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以幼儿为主,应重点加强这一人群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2013—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聚集性,为防制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宁波市2013—2015年各乡镇/街道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建立数据库,使用Arc GIS 10.2软件与宁波市乡镇界的矢量地图进行关联,对各年份手足口病疫情进行空间显示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 2013—2015年宁波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356、0.192和0.131,均P0.01)。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宁波主城区的市郊区域以及宁海县、象山县的主城区;2014和2015年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和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总体一致,"热点"区域集中在余姚市和宁海县的主城区以及镇海、北仑和鄞州的接壤城郊区域。结论宁波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存在发病"热点"区域,相关部门应针对重点区域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5月-2010年5月贺州市手足口病疫情和实验室检测资料,统计分析3年同期的发病率、发病人群特征、病例地域分布特征、流行消长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 2008年5月-2010年5月,发病逐年上升。3年病例分别覆盖81.36%、81.36%和93.22%的乡镇。农村发病占总病例数的64.22%。3年发病高峰期徘徊在3~7月份。4 285例手足口病病例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3.23%。发病男性高于女性,为1.69~1.84:1。散居儿童发病(含聚集性病例)明显高于托幼儿童,为3.64~5.32:1。实验室标本检测以EV71阳性为主,占24.10%;CoxA16阳性16例,占19.28%。结论 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发病比重大于城镇,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疫情高发地区次年发病会有下降,而发病率低的地区次年发病会有所上升。3~7月为流行高峰。散居儿童发病明显高于托幼儿童,防控难度增大。男性发病高于女性,手足口病发病是否具有性别易感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贺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的优势毒株为EV71。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近几年,HFMD疫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了解重庆市南岸区HFMD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现对2009年南岸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2010 年柳州市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柳州市2010 年手足口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柳州市2010 年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7 021 例,死亡15 例,发病率437.94/10 万,病死率0.09%.手足口病地区分布广泛,四季均可发病,以春夏季多见,以4~7 月份为发病高峰季节.最高发病率年龄段为0~5 岁,占94.65%.男童多于女童.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发病较多.病原学监测结果 总阳性率73.76%,以EV71 为主,占78.53%;在重症病例中EV71 高达83.21%.15 例死亡病例均为EV71.结论 柳州市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和季节特征,EV71 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防控重点为5 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海淀区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年,海淀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6 280例,发病率为230.63/10万;高发地区为流动人口较聚集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本地人口病例中托幼儿童较多,占发病人数的49.27%,外来人群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人数的62.11%;病原学监测以EV71为主,占47.92%;大部分手足口病例均会在发病当天或发病第2 d及时就诊,本地人群发病的就诊及时性要好于外地人群。结论 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及人群差异,预防控制策略应考虑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和季节性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福州市2009-2010年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9-2010年报告手足口病15 70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6.31/10万,其中重症307例,死亡7例。出现两个发病波峰,6月份达到发病高峰,9月份又出现一个小波峰。患者主要分布在福州市区,平均发病率以仓山区最高达到310.57/10万。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70∶1;以5岁以下年龄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07%。发病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报告病例数的97.00%。结论本研究提示,要加强以散居儿童为主的重点人群和以托幼机构为主的重点场所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都先后出现EV71的流行,且出现死亡病例,卫生部已于2008年将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我们对宁波市江北区2009—2010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了分析,探讨我区手足口病疫情的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多见,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近几年宁波市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结果表明,疫情呈现逐年增高趋势[1]。为了解宁海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征及规律,我们对宁海县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进行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婴幼儿发病为主,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1],以EV 71引起的病例症状为重。为了解宁波市江北区手足口病病原流行情况,对2010年的手足口病疫情,按照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2010年相关工作计划,结合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