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脏嗜酸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影像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特点,提高肾脏嗜酸细胞瘤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肾脏嗜酸细胞的临床诊治要点.结果 9例患者均无特征性临床症状.彩超、核磁共振也无特征性表现.3例CT可见中央星状瘢痕.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肾脏嗜酸细胞瘤.9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6(14~36)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肾脏嗜酸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常被误诊为肾癌.临床表现、彩超、核磁共振均无特征性表现.CT上有中央星状瘢痕的肾脏肿瘤应考虑肾脏嗜酸细胞瘤的可能.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对于巨大的肾脏嗜酸细胞瘤也可行肾脏切除术.有潜在恶性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诊断,提高对该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均诊断为肾癌,1例行肾癌根治术,3例行保留肾单位切除术,病理证实为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结论肾脏嗜酸性细胞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上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3.
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治(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无特异表现,肿瘤大小分别为5.3 cm×4.5cm,6.3 cm×5.2cm.MRI扫描以中央星状瘢痕为特征.术前均诊断为肾癌而行肾癌根治术.结果 肉眼见肿瘤切面灰褐色或黄褐色,质软;镜检瘤细胞均呈圆形或类圆形,胞质富含浓染嗜酸颗粒,核泡状,瘤细胞呈巢状、管状、微囊状或卵圆形片状排列,瘤组织中心部可见玻璃样变无细胞区;免疫组织化学:Cytokeratin( ),EMA( ),Vimentin(-).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的良性倾向肿瘤,术前诊断较困难,应依据免疫学、影像学、病理组织学综合诊断.治疗以保肾手术首选,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临床诊治肾脏嗜酸性细胞瘤的经验,提高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肾嗜酸性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平均病程7~30d,平均15.5d。术前均行B超、CT,或同时行MRI检查。B超检查提示肾脏均质性低回声。CT检查提示:肿瘤最大直径20~65mm,平均47.1mm。肿瘤表现为高密度影6例,等密度影2例,其中注射造影剂后4例有不同程度的强化。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肾嗜酸性细胞瘤。8例镜下均胞浆丰富,红染。免疫组化结果:8例CD10、CK7、VI染色均阴性。术后随访1~54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肿瘤转移及复发。结论肾嗜酸性细胞瘤在常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上术前难以与肾癌鉴别,但术中肿瘤大体、肿瘤侵犯情况及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对诊断很有帮助。对于诊断为肾嗜酸性细胞瘤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肾脏部分切除的手术适应症,尽量减少肾切除手术。嗜酸性细胞瘤通常为良性肿瘤,手术效果确切,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对13例肾脏嗜酸细胞瘤进行了临床观察,仅3例有泌尿系症状,肿瘤的直径平均为5.6cm,某些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提示肾脏嗜酸细胞瘤,但确诊仍依赖于病理发现,当肿瘤较小及肿瘤为单发时,应考虑行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告2例肾嗜酸细胞瘤,结合文献资料讨论。结果 肿瘤大小分别为3.0cm×5.0cm×4.0cm,9.5cm×12.0cm×9.0cm。肿瘤均位于左肾中下极,CT扫描肿瘤密度大致均匀,瘤体中央有星状结构。行根治性左肾切除及单纯左肾切除。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系肾脏良性倾向肿瘤,术前诊断困难,瘤体中心区星状瘢痕是本病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保肾手术是治疗本病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肾嗜酸性细胞瘤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均诊断为肾脏肿瘤。结果: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嗜酸性细胞瘤。结论:肾嗜酸性细胞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疾病,易与肾癌相混淆,其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中2例接受了肾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保留肾单位肾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随访2~1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肾嗜酸细胞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治疗应首选保留肾单位手术,术后须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直径2.7~5.1 cm,平均3.6 cm.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3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5.8±34.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8±3.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6.9±41.5) ml.术后病理为32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切缘均阴性.3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3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根据随访结果评价手术效果,研究最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6年4月的21例肾嗜酸细胞瘤患者,其中男4例、女17例,右侧10例、左侧11例,年龄15~80岁(平均58岁),肿物大小1.5~6.5 cm(平均3.3 cm),完善检查后根据肿物的大小及位置,分别采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或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7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3例中转开放手术),4例行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75~275 min(平均144 min),出血量10~1 000 mL(平均115 mL),术后住院时间6~13 d(平均8.2 d),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肾嗜酸细胞瘤。术后有17例获得随访,4例失访,随访时间12~175个月,平均44个月,有1例术后20个月去世,原因不详,其余16例随访无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为良性肿瘤,预后较好,增强CT是较为有效的诊断方法,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对肿瘤不同时期CT值的测量及与肿瘤旁肾组织CT值的比较,可能提高CT的诊断效能。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嗜酸细胞瘤的有效方式,如条件允许,尽量选择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加温是一种对放疗中射线抵抗性细胞增敏的有效方法。加温是否对机体有损伤目前很少有人探讨。本文利用微波辐射、恒温水浴为热源对小白鼠加温,观察细胞染色体的改变,判定热疗过程对机体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B超图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常规B超检查,并将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两组B超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7例肌瘤(94.0%)有假包膜或界限清楚,。28例腺肌病(93.3%)界限欠清;41例肌瘤(82.0%)探及栅栏样图像和后方回声衰减仅各有2例(6.67%)、18例(60.0%)呈高回声,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B超对子宫肌瘤和腺肌病的  相似文献   

13.
实验表明,伤立效对肾上腺素所致的小白鼠骨骼肌微循环障碍具有扩张微血管口径、加快微血管的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时机。方法:对1994-1999年收治的14例女性外阴部血管瘤和7例海绵状血管瘤,分别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毛细血管瘤全部治愈,海绵状血管瘤复发率为28.6%(2/7),1例出现部分皮拉坏死并发症。结论:女性外阴部毛细血管瘤不宜在观察中等其自然消退,应积极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单纯用平阳霉素注射治疗效果不佳,宜采用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1988-1993年30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因素,包括剂量因素,边缘因素,病情估计不足及设野不合理等,其中病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复发,占33.3%(10/30),克服病情估计不足,改进放疗设野布局,有进一步提高鼻咽癌的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的可能,CT检查应列为鼻咽癌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某些疾病是有季节性的。某些有昼夜变动的周期性或一些角度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几旬构成比或月旬相对比的方法,应该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分析。圆形分布法目前在国内应用尚不多,其应用的原理是通过三角函数的代换,对季节性或周期性资料分布及高峰期所在时间提供较确切的吋点,对疾病的预防和死囚分析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胆道感染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特别是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科自1980年1月~1986年12月因患重症急性胆管炎而死亡13例,现就其死亡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手部屈肌腱Ⅱ区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Ⅱ区屈肌腱断裂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219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显微无创技术对断裂屈指肌腱手术修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肌腱吻合技术。术后随访6~12个月,采用TAM系统评定法对两组随访资料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者60指,良45指,可5指,优良率达95.45%;对照组:疗效优者38指,良52指,可14指,差5指,优良率为82.57%。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4.7,P<0.01)。结论应用显微无创技术高质量缝合配合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地预防屈肌腱术后粘连,促进患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甲状腺癌误诊的常见原因是对其发病特点认识不足,术前临床资料不■实,术中处理不够慎重。为减少临床误诊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提高对此病诊断的警惕性,认真行颈部触诊,综合分析各项检查结果,依靠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冰冻切片以及石蜡块组织学检查而最后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胎儿脏器重量与胎儿发育的关系。方法 对213例受精龄为13 ̄38周正常胎儿的心、脾重量及体重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