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并发左室破裂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二尖瓣置换术并发左室破裂10例临床资料。4例为单纯二尖瓣置换术,2例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其中的8例为早期破裂,2例为延迟破裂。左室破裂原因为风湿活动控制不好、心肌脆弱或手术操作不当,如牵拉剪除乳头肌过多,清除钙化过深。9例摘除原置换瓣膜行修补手术。8例Ⅰ型破裂采用心内心外同时修补;2例Ⅲ型破裂,1例采取心内心外同时修补,另1例采取心外修补的方法。结果 1例Ⅲ型破裂患者存活,其余9例均死亡。9例死亡病例均死于手术无法修补破口。结论对可能发生左室破裂的高危患者术前应正规抗风湿治疗,术中积极预防、避免意外损伤,术后有效控制血压波动;一旦发生左室破裂,应早期诊断、尽早再次手术修补。  相似文献   

2.
魏静义  孙明  陈保俊 《江苏医药》2000,26(10):807-808
目的 探讨部分发性房室管畸形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部分性房室管畸形患者 2 3例 ,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缝合二尖瓣大瓣裂和修补房间隔缺损。扩大瓣环局部缝缩成形术 2例 ;并存三房心 3例行左房内隔膜切除术 ;并存预激综合征 (W P W ) 2例 ,同期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2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 (AVB) 2例 (1例再次阻断循环 ,拆除原缝线重新缝合后恢复窦性心律 )。术后 16例随访 3个月~ 5年 ,除 1例术后 3个月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IE)、二尖瓣重度反流外 ,余恢复良好。结论 部分发性房室管畸形应尽早手术治疗 ,术后疗效主要取决于二尖瓣残存反流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钱龙宝  谷兴琳  戴约 《江苏医药》2001,27(8):585-586
目的:探讨儿童三房心的外科治疗技巧。方法:对8例三房心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经右心房一房间隔径路切除左房异常隔膜,用自体心包片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1例加二尖瓣裂缺修补,2例将异位开口的冠的状静脉窦引流到右心房。结果:1例合并二尖瓣裂缺患儿术后第9天死于左心衰竭,余7例全部存活,随访2-4年心功能Ⅰ级,超声复查左房内无残留梗阻。结论:三房心手术治疗疗效可靠,彻底清除心房内异常隔膜而不损伤左心房及对合并心内畸形的良好矫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及其合并症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体外循环技术行86例房缺手术封闭(补片修补74例、直接缝合12例)。并对有合并症者同时进行手术矫正,其中二尖瓣成形10例,二尖瓣置换6例,三尖瓣成形61例,右房迷宫8例。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8例迷宫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随访0.5 ̄1年,全组患者症状全部消失,心功能较术前提高Ⅰ ̄Ⅱ级。结论没有右向左分流为主的成人房间隔缺损均应手术治疗,根据缺损类型及大小,采用补片修补或直接缝合,并对合并二尖瓣、三尖瓣病变及房颤给予相应处理,可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主动脉窦瘤破裂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昌学  宋艳苹 《河北医药》2010,32(10):1251-1252
目的 研究主动脉窦瘤破裂及合并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9年9月至2009年9月,本院共治疗19例主动脉窦瘤破裂患者,合并室间隔缺损12例(63.2%),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26.3%).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其中以同一补片修补主动脉窦瘤及室间隔缺损10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直接缝合2例,行主动脉瓣成形术2例.结果 本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无远期死亡.1例术后早期发生主动脉窦瘤残漏,再次手术修补.术后随访3个月-10年,手术效果满意,随访者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 主动脉窦瘤破裂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同时矫正其合并畸形,可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赵根  李林芳  赵林 《河北医药》2007,29(6):586-586
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我科收治了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患者15例,均在体外心内直视下缝合二尖瓣大瓣裂缺及修补房间隔缺损,其中9例行瓣膜成形术,无1例早期死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延迟性脾破裂21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1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脾切除17例,脾缝合修补术2例,非手术治疗2例,21例均痊愈。结论 详细的询问病史、严格的体格检查,反复多次腹腔穿刺结合B超,CT对早期诊断十分重要。保脾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手术治疗85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患者,其中男性51例,女性34例;年龄16~69岁。术前心功能Ⅲ级56例,Ⅳ级29例。左心室射血分数(EF)≤40%13例,平均肺动脉压(MPAP)≥60mmHg15例,EF≤40%且MPAP≥60mmHg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52例,二尖瓣置换加主动脉瓣和三尖瓣成形术4例,主动脉瓣置换加二尖瓣和三尖瓣成行术2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26例,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成形术1例。观察EF和MPAP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影响。结果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OS)、室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EF≤40%患者并发LOS9例(9/13),高于EFt40%者(4/72),(P〈0.01);MPAP≥60mmHg患者并发LOS8例(8/15),高于MPAP〈60mmHg者(5/70)(P〈0.01);EF≤40%且MPAP≥60mmHg患者全部并发LOS(5/5),高于非具备该条件者(8/80)(P〈0.001)。无手术死亡病例,全组存活81例,早期死亡4例,死亡原因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存活者随访3~69个月,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肺动脉压是影响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重要因素。提高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联合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疗效的方法是注重围术期处理、合理纠正病蛮和加强末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 我院从1985年12月至1989年6月共施行心脏低温体外循环直视手术72例,男31例,女41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44岁。手术类别:单纯房、室缺修补术50例、单纯PDA直视修补2例、PS直视切开术2例,F_3根治术2例、F_4根治术1例、右室双出口根治术1例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1例、冠状动脉心腔瘘修补术2例,ASD+VSD+PDA修补术1例,ASD+VSD修补术1例,二尖瓣替换术1例,左房粘液瘤摘除术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Pp/ps>0.75)12例、心功能Ⅲ~Ⅳ级者9例、死亡1例、死亡率1.3%。术前心功能Ⅲ~Ⅳ级者、术前两周服强心利尿  相似文献   

10.
延迟性脾破裂1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定恩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8):1338-1338
目的探讨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92年3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13例延迟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行全脾切除术10例,其中1例儿童患者术中加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脾缝合修补术1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1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日13.8d。结论提高对延迟性脾破裂的认识,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是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延迟性脾破裂时患者自限作用已降低,应首选全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对12例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再次手术治疗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曾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主动脉及二尖瓣置换术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其中8例患者第1次手术时曾行三尖瓣成形术,采取手术治疗后的1~15年期间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右心衰竭、腹水、肝大,心功能Ⅳ级.12例患者均再次手术,4例行三尖瓣置换术,8例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 手术成活1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1~5年,3例三尖瓣置换患者恢复良好;5例三尖瓣成形术心功能恢复良好,只有极轻度或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患者出现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出现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结论 左心瓣膜置换术后包括部分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患者,远期发生三尖瓣关闭不全,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1)左心瓣膜病变未纠正;(2)持续性肺动脉高压;(3)风湿性病变持续发展;(4)心房纤颤等因素;(5)原三尖瓣成形术失败.对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发生右心功能衰竭者,应再次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吴颖猛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5):2050-2051
目的探讨危重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效果,以期提高存活率。方法对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100例给予手术治疗。术前心功能Ⅲ级60例,Ⅳ级40例。结果共死亡4例(4%),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1例,突发室颤抢救无效死亡3例,其96例顺利出院;心功能恢复至Ⅰ级10例、Ⅱ级29例、Ⅲ级14例。术后心胸比率有不同程度缩小;瓣膜病变超声心动图检出情况:主动脉瓣钙化或硬化12例(40.0%),二尖瓣硬化与钙化13例(26%);术后20个月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3.0±7.0)mm低于出院时(64.0±6.2)mm(t=3.789,P〈0.05);术后20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2.5±11.0)%,高于出院时(37.5±6.2)%,(t=3.799,P〈0.05)。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注重改善术前心功能,尽量保留瓣下组织,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可提高术后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前情况、手术方式及围手术期处理等对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16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统计围术期发生的并发症,对术前及围术期可能与并发症有关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216例瓣膜置换手术中,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二尖瓣置换组和主动脉瓣置换组。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前心功能Ⅳ级,术中心脏阻断时间≥110min,体外循环时间≥150min,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24h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双瓣膜置换术,术前心功能差,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过长,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过长等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心内直视手术同期应用双机射频消融系统治疗长期持续性房颤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9例心脏手术患者在瓣膜手术或先心矫治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MazeIII术。患者年龄(59.6±16)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5.8年,左心房内径(56.1±5.9)mm。术后随访并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因左心室破裂死亡1例,射频时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3.5min。术后即刻、出院时及平均随访9个月时房颤消融成功率分别为100%、75.0%、87.5%。结论心内直视手术同期行双极射频消融MazeIII术治疗瓣膜病或者简单先心合并长期持续性房颤操作上是安全可行的,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28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分析经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的经验。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经右侧肋间小切口施行心脏直视手术28例,其中二尖瓣置换13例,二尖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2例,二尖瓣置换加冠脉搭桥1例,房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加三尖瓣成形3例,左房粘液瘤4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结果 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术后皮下气肿2例,二次开胸止血一例。体外循环时间55.6±14.3分钟,主动脉阻断时间31.4±12.5 分钟。术后气管插管时间7.2±1.8小时,术后住院时间8.2±2.4天。术后随访3-14月,心功能良好。结论 肋间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保持胸廓连续性,与传统胸正中切口比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可以在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群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房室隔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及临床经验。方法对49例部分型房室隔缺损、4例过渡型房室隔缺损和8例完全型房室缺损患者进行手术矫治,3例伴有Down综合征,5例合并左上腔静脉,2例合并法洛四联征。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于多重耐药菌感染性肺炎,随访3~60个月,无远期死亡,术后1例二尖瓣重度反流的于4年后行二尖瓣置换,1例二尖瓣中度反流患者术后5年反流加重。结论房室隔缺损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瓣膜成形和避免房室传导阻滞是矫治房室隔缺损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评价 Perimount 牛心包瓣在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的短期疗效情况。方法 选取 88 例行 Perimount 牛心包瓣置换术患者, 记录患者 1 年病死率、 脑出血等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 术后 1 周、 3 个月、 1 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 左心房直径(LA)、 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 左室收缩末期直径 (LVSD)、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及肺动脉压力 (PAP) 情况; 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1 年的最大跨瓣压差(PG)、 平均跨瓣压差(MG)、 最大跨瓣流速(PV)及有效瓣口面积(EOA)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1 年内有 2 例(2.3%)死亡, 1 例死于脑出血, 1 例死于血栓栓塞; 瓣周漏 1 例(1.2%), 无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结构性瓣膜衰败发生。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NYHA 心功能分级改善 (P < 0.05)。与术前比较, 术后 1 周、 3 个月及 1 年 LA、 LVDD、 PAP 均降低(P < 0.05); 术后 1 周 LVSD 、 LVEF 均降低(P < 0.05); 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LVEF 均升高(P < 0.05)。与术后 1 周比较, 术后 3 个月及 1 年 LA、 LVEF 均升高(P < 0.05)。患者术后 1 周、 3 个月与 1 年的 PG、 MG、 PV 及 EOA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rimount 牛心包瓣应用于二尖瓣膜置换术后 3 个月和 1 年患者心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总结疗效.方法 1995年2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11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夹层59例,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50例,DeBakeyⅡ型主动脉夹层9例;根部瘤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1例,合并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9例,根部瘤直径平均(68±15) mm;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70例,Ⅲ级32例,Ⅳ级11例.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97例,Wheat手术6例,Cabrol手术6例,主动脉替换加升主动脉成形术4例.其中急诊手术40例,择期手术73例.同期施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全弓置换加术中支架象鼻术3例.结果 全组术后死亡3例,死亡率为2.6%. 102例随访3~157个月,平均(78±49)个月.晚期死亡5例,随访102例,心功能Ⅰ~Ⅱ级98例,Ⅲ级4例.结论 Bentall手术仍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远期随访效果良好.对有家族史的患者避免形成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破裂,根部直径≥4.5 cm推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2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的原因、手术时机、术中注意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2010年6月,该院287例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病例。男性102例,女性185例,年龄(45.89±11.10)岁。两次手术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38年(14.01±8.74)年,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14例,Ⅲ级217例,Ⅳ级56例。其中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32例,二尖瓣+三尖瓣置换12例,二尖瓣置换201例,三尖瓣置换19例,主动脉瓣置换7例,瓣周漏修补14例。结果全组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为3.82%,死亡原因包括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例,恶性心律失常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3例,术中止血困难1例。生存患者术后心功能大都恢复到Ⅰ~Ⅱ级。心脏瓣膜病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89例,人工瓣膜心内膜(PVE)13例,机械瓣置换术后功能障碍21例,瓣周漏31例,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其他瓣膜病变33例。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时机、加强术中心肌保护是提高手术成功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