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Ma AL  Guo XZ  Liu X  Xu Q  Wang TL 《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6):471-472
双环醇对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1-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双环醇能明显降低由乙醇中毒引起的小鼠死亡和肝损伤,改善肝脏脂肪变性[5-6].多烯磷脂酰胆碱是常用的脂肪肝治疗药物.本研究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应用双环醇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取得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
观察双环醇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病理差异。5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双环醇,对照组26例给多烯磷脂酰胆碱,疗程36周。两组各20例治疗前后肝组织学比较。治疗36周,双环醇组完全应答率50%,部分应答率30%,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分别为45%和15%,双环醇组在改善ALT、ALP、GGT和肝纤维化积分优于多烯磷脂酰胆碱,双环醇组血清GST—Px治疗后升高,两组治疗后MDA均下降。  相似文献   

3.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78例患者均为2003年4月—2006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及住院患者。经2次B超检查诊断为脂肪肝,排除酗酒史(每日饮酒量<20g),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肝炎、遗传性肝病等所致脂肪肝。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0.5g,3/d,6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TC、TG、ALT、AST及肝脏B超影像图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TC、TG、ALT、AST及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著异,P<0.001。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改善血清生化指标TC、TG、ALT、AST,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能对已破坏的肝细胞膜进行生理性修复,还有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从多方面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而且又无毒性,所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脂肪肝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治疗脂肪肝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02例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给予易善复注射液465mg/天静点,1个月后改为易善复2粒(465mg)3次/天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治疗即口服水飞蓟宾(水林佳)、肝泰乐、复合维生素B片,疗程共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组织学变化等指标。结果治疗组ALT、AST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甘油三酯(TG)下降幅度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学恢复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在治疗组中有下降趋势,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易善复能较早改善脂肪肝患者的肝功能及组织学,且能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3)和对照组(n=32),给予对照组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联用水飞蓟宾治疗6个月,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和肝/脾 CT 比值的变化。结果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血清 ALT、AST和 GGT 水平分别为(45.77±18.14) U/L、(37.54±25.38) U/L 和(35.16±16.35) U/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7.15±23.16) U/L、(57.25±27.67)U/L 和(46.32±14.16) U/L,P〈0.05];治疗组患者 TG、TC 和 LDL-C 分别为(1.35±0.44) mmol/L、(4.25±0.49) mmol/L 和(1.93±0.08) 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92±0.62) mmol/L、(5.01±0.43) mmol/L 和(2.99±0.07) mmol/L,P〈0.05];治疗组患者 HDL-C 和肝/脾 CT 比值分别为(0.96±0.23) mmol/L 和(0.96±0.1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0.83±0.18)mmol/L和(0.78±0.16),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宾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素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水飞蓟素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甘草酸二铵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1%)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ALT、AST为(40.47±11.14)U/L和(54.14±10.71)U/L,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水飞蓟素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口服,456 m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口服,500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并在此期间不用其他辅助药物。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胰岛素抵抗指数(IR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的变化。在治疗过程中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做出疗效判定。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72.9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T、ALT、IRI、TC、TG、LDL-C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HDL-C在治疗后明显上升,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中仅ST、ALT、TC、TG水平在治疗后下降(P<0.05),而IRI、HDL-C、LDL-C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和4.17%(P>0.05)。结论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调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10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12周,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联合维生素C和肌苷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及血脂、肝功能及肝脏超声影像变化。结果治疗12周,治疗组有效率为87.3%,对照组有效率为52.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血脂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调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腺苷蛋氨酸与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酒精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选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2例,随机分为腺苷蛋氨酸组3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组30例,联合组32例,分别采用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和二者联合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且联合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显著优于腺苷蛋氨酸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两两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腺苷蛋氨酸组(83.33%)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73.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与S-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两药均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但二者联合应用后,改善程度及治疗效果均明显提高,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高脂喂养SD大鼠非酒精性脂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模型组(n=10)和药物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每组10只),通过高脂喂养12周后分别给予治疗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8周后处死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所有大鼠,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并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还原型谷胱甘肽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的大鼠肝脏湿重、内脏脂肪质量、肝指数、肿瘤坏死因子、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肝脏炎症及纤维化评分显著改善(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组的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功能的恢复,并且可以改善肝脏组织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护肝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诊治的中重度NAFLD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予PPC胶囊口服,观察二组加予PPC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续治疗8周。结果 在观察结束时,观察一组和观察二组肝脏B超评分分别为(3.2±0.7)分和(3.3±0.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6)分,肝/脾CT比值分别为(0.9±0.2)和(0.9±0.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7±0.2),P<0.05】;观察一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分别为(4.8±0.6) mmol/L、(2.0±0.2)mmol/L和(3.0±0.2) mmol/L,观察二组分别为(4.7±0.6) mmol/L、(1.9±0.3) mmol/L和(2.9±0.3)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1±0.5) mmol/L 、(2.2±0.2) mmol/L 和(3.3±0.3) mmol/L,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分别为(1.4±0.4) mmol/L和(1.4±0.3) 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0.3) mmol/L(P<0.05);观察一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分别为(10.3±2.6) ng/ml、 (4.6±0.7)ng/ml和(9.4±1.1) ng/ml,观察二组分别为(9.8±2.3)ng/ml、(4.4±0.6) ng/ml和(9.6±1.4) n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3.6) ng/ml、(9.3±1.1) ng/ml 和(16.3±2.5) ng/ml,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口服或静脉给予PPC治疗NAFLD患者近期有效,可促进中重度NAFLD患者血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清人尾肢同源蛋白2(Pygo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人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78例NAFLD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或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观察3 m。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水平。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血清TG、TC、LDL-C和HDL-C水平分别为(1.2±0.2) mmol/L、(4.1±0.2) mmol/L、(3.1±0.1) mmol/L和(3.9±0.3) mmol/L,与对照组的(1.6±0.3) mmol/L、(5.1±0.3) mmol/L、(3.5±0.2) mmol/L和(3.2±0.2) mmol/L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MDA和SOD水平分别为(4.4±0.7) μmol/L和(168.9±15.7) U/L,与对照组的(5.4±0.8)μmol/L和(154.4±15.3) U/L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Pygo2、HMGB1和HIF-1α水平分别为(41.5±3.4) μg/L、(15.7±4.6) μg/L和(24.5±4.6)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48.2±3.7) μg/L、(26.4±5.1) μg/L和(32.6±4.7) μg/L,P<0.05];脂肪肝分度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的比例分别为56.4%、35.9%、5.1%和2.6%,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0.3%、30.8%、41.0%和17.9%,P<0.05)。结论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减轻氧化应激状态,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治疗胃癌化疗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8例,给予奥沙利铂、多西他赛和氟尿嘧啶化疗。在化疗过程中出现DILI患者40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n=19)和观察组(n=21),给予对照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给予观察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双环醇片治疗,两组均观察4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卡氏功能状态(KPS)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在治疗4周末,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33.5±7.9)U/L,显著低于对照组【(42.4±8.8)U/L,P<0.05】,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34.4±5.7)U/L,显著低于对照组【(39.4±6.2)U/L,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60.6±14.2)U/L,显著低于对照组【(75.3±16.6)U/L,P<0.05】,而KPS评分为(64.1±17.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3±14.5)分,P<0.05】;联合组肝功能复常率为8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2%(P<0.05);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为(15.2±2.1)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1.4±3.6)mg/L,P<0.05】,血清IL-6水平为(28.1±4.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6.2±5.9)pg/mL,P<0.05】;血清MDA水平为(5.1±0.8)nmol/mL,显著低于对照组【(5.9±0.7)nmol/mL,P<0.05】,而血清SOD水平为(2.3±0.5)U/mL,显著高于对照组【(1.8±0.4)U/mL,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双环醇片治疗化疗药导致的DILI患者能改善肝功能,可能与抑制了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了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某些指标有一定的差别,国内目前普遍采用哑太地区NAFLD诊疗指南[1]和2006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NAFLD诊疗指南(以下简称中国指南)[2].这些指南对规范NAFLD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有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或商榷.现结合近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和临床体会,就NAFLD临床诊断的相关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结直肠肿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同期行结肠镜及肝脏CT检查的患者809例,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是否高脂血症及NAFLD、肠镜及病理结果等资料.应用Logistic多元同归分析评价结直肠腺瘤(CRA)及结直肠癌(CRC)与NAFLD的相关性.结果 NAFLD是CRA的危险因素(P<0.0001),NAFLD组中CRA的发生率也远高于对照组.结论 NAFLD患者是CRA的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6.
脂肪性肝病是多种原因引起的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过多为主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上分为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双环醇是抗肝炎新药,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的特性。本文就双环醇在脂肪性肝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维生素E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和维生素E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两组总疗程均为8 w。通过随访观察,对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采用上海丰汇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测定血脂;采用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检测肝功能指标;使用西门子Sequoia512超声诊断仪进行肝脏检查,用来评估脂肪肝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水平都有所下降,其中实验组为7.6 mmol/L,对照组为7.8 mmol/L,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ALT和AST分别为(43.8±18.2) IU/L和(42.3±9.6) I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9.0±10.8) IU/L和(51.5±12.2)IU/L,P<0.05];治疗后实验组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分别(1.50±0.57) mmol/L和(5.09±1.18) 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29) mmol/L和(5.78±1.23)mmol/L,P<0.05];治疗后实验组肝脏B超评分为(1.2±0.3),显著低于对照组[(1.6±0.3),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79.5%,显著高于对照组(54.5%,P<0.05)。结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维生素E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优于单纯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