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型产科服务模式对于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分娩的单胎初产妇8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给予实验组孕妇的是连续型产科服务模式,而给予对照组孕妇的是传统的服务模式。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孕妇孕早期及妊娠足月后抑郁状态,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比两组产妇产后忧郁症的发病情况,从而评价新型服务模式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效果。结果实验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焦虑-抑郁情绪EPDS≥13分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型产科新型服务模式能够明显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能提高母婴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邱丽蓉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137-138
目的:了解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发生情况。方法:对400例孕妇在妊娠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其中394例用抑郁自评量表、产后情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跟踪调查6周。结果:产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阳性率为11.93%。用多元回归及单因素分析了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其中孕期焦虑或抑郁、孕期体重增加≥20 kg、新生儿健康状况、对家人及丈夫支持的满意度、家人及丈夫希望生男孩的程度、围产保健次数等7个因素与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最为密切。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应该引起医务工作者、孕产妇及家属的重视,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应早期进行积极有效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运用家庭化产房服务模式在初产妇产后抑郁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50例在某院家庭化产房住院分娩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250例初产妇采用传统的分娩服务模式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于分娩前均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产后6周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测评。结果: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差异较为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家庭化产房服务模式的应用,能改善产妇产后抑郁情绪,显著降低了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母婴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按常规的产科服务进行护理,干预组针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给予社区护理干预,两组分别在干预结束后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爱丁堡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分。结果在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SDS、EP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SDS、EPDS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症状,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产前产后持续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持续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病率的影响,探索更加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模式. 方法应用爱丁堡产褥期抑郁症评定量表(EPDS)筛选出有抑郁与焦虑倾向孕妇592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296例和心理干预组296例,对照组仅参加孕妇学校,心理干预组在参加常规孕妇学校的基础上,进行产前产后持续心理干预.2组均于产前,产后7 d、42 d、3个月测评EPDS,统计分析2组各时间发病率,观察产前产后持续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病率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产前、产后7 d、42 d、3个月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分别为46例(15.5%)、41例(13.9%)、26例(8.8%)、11例(3.7%),心理干预组分别为28例(9.5%)、21例(7.1%)、12例(4.1%)、2例(0.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产前产后持续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有明显降低作用,能较好改善产妇心身康复,促进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6.
雌孕激素体内变化与产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雌二醇 (E2 )、孕酮 (P)、催乳素(PRL)产前产后的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38例孕妇产程开始与产后 72h的E2、P、PRL ,同时用Edinburgh产后抑郁量表 (EP DS)、Beck抑郁量表 (BDI)、一般健康问卷 (GHQ)在产后d 3与d 4 2进行评定。结果 :产后d 3EPDS与BDI量表分显著高于产后d 4 2 (P <0 .0 0 1)。产后E2变化与EPDS、BDI量表分呈显著负相关 ,产后孕酮变化与产后d 4 2GHQ量表分呈显著正相关 ,PRL变化不恒定。结论 :产后雌激素水平过高、伴孕激素水平过低可能会诱发产后抑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产后抑郁症的患者病的相关因素,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提供心理疏导的治疗依据.方法 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scale,EPDS)评估产妇分娩后42 d回访时进行问卷调查法.结果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多因素都有相关性,如产前心理疏导,对妊娠过程的正确认识,妊娠过程的顺利进行,家属的关心鼓励,对新生儿的性别、健康状况的期待.结论 孕前和整个孕期对孕妇和家属进行妊娠教育,分娩过程有家属陪伴,正确认识分娩过程,可预防或减轻产后抑郁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朱桐梅  丁红梅  赵晓华  潘青 《江苏医药》2012,38(22):2737-2738
目的 了解苏州市部分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基本状况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苏州市社区的400例产褥期产妇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有效回收率94.25%.苏州市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低,SDS和EPDS得分异常者结合临床症状确诊62例,占总人数的16.45%.不同个性特征、是否陪伴分娩、参加产前检查和培训次数、夫妻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是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个性特征、是否陪伴分娩、参加产前检查和培训次数、夫妻关系和家庭经济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抑郁症与产后抑郁症发病情况的关系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78例孕妇进行自评量表(SDS)的评定。抑郁症筛查阳性者此后每周进行1次SDS的评定,直至分娩前。然后总结及归纳抑郁症筛查阳性者的相关因素。并于产后6周时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定,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孕期抑郁症筛查的阳性率为19.9%,其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抑郁症筛查的阴性者的4.460倍,产后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多方面。结论孕期抑郁症发病率较高,同时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应及时纠正及重视其发生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并为产妇提供优质化护理模式积累经验。方法本院妇产科收治的200例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设为观察组(采取床旁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00例。两组患者在住院当天、产后第1天和出院当天均分发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记录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住院当天SDS、SA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第1天两组SDS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产后第1天及出院当天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床旁护理模式能明显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改善产妇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182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SAS)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比较2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EPDS和SDS评分均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8d、42d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及产科高危因素。方法对妇女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自编产后抑郁影响因素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583例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5.8%(92/583)。产前检查<5次、妊娠期高血压、第一产程延长、阴道助产、剖宫产、新生儿畸形及产后出血是产后抑郁的产科高危因素。结论对具有产科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加强关注,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亚健康状态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及与其相关的因素,为干预产后焦虑、抑郁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将64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和对照组,每组各320例,采用调查问卷对640例孕妇进行亚健康调查,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产前产后跟踪调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孕产妇亚健康状态发生率为48.82%,影响亚健康状态的相关因素主要有近3个月经济问题、担心分娩安全、产后饮食、担忧产后避孕、睡眠等诸因素的影响。两组产前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有焦虑情绪者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4.10%,有抑郁情绪者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6.36%,有焦虑-抑郁情绪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成倍增加;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12%,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22%,两组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结论孕期、产后亚健康状态发生率相当高,孕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的最主要因素,应该通过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宣教,注意劳逸结合、克服不良生活习惯、加强体育锻炼、调整饮食结构等措施来改善健康状况,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显着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后抑郁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2年9月进行产检分娩的初产妇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B组以循证护理的方法护理,将两组孕产妇不同时期的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爱丁堡抑郁自评量表(EPDS)评分及抑郁症发生率、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B组产妇孕38周SDS、产后1周及6周EPDS评分均优于A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小于A组,满意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在产科临床护理实践中优于常规护理模式,能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孕妇体操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我们观察孕妇体操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期望为临床实践中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的参加孕妇体操和正常分娩的孕妇,应用产后精神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析、比较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孕妇体操能显著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并能增加自然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结论孕妇体操是一种经济实用、便捷、值得临床推广的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抑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本卫生院分娩产妇进行评价,以得分≥13分为产后抑郁,对所有产妇的基本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引起产后抑郁的原因。将产后医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产妇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分别采用EPDS和SDS(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产妇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抑郁产妇分娩过程中难产者明显多于无抑郁产妇;婴儿健康良好以及对婴儿性别满意者明显少于无抑郁产妇;产妇性格内向、夫妻关系一般以及经济收入不稳定者明显多于无抑郁的产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两组患者EPDS得分和SD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通过给予产妇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17.
夏敏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162-164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效果,为防治产后抑郁症提供依据。方法将295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48例)和对照组(147例)。观察组对孕妇在孕期培训中实施心理干预,产时、产后给予相应的护理,并对产后抑郁症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2组产妇焦虑一抑郁情绪EPDS≥13者及其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发生宫缩乏力,产程延长,难产发生等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妇实施护理干预,能减少产妇产前焦虑一抑郁情绪,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对曾在我院分娩的产妇进行产后2周随访时,用爱丁保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筛选,发现4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结果对42例产后抑郁症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指导和心理护理干预,于产后4周进行评估,单纯靠心理护理恢复的27例,无效转入抗抑郁药物治疗15例。结论本组发病率为1.7%,虽然发病率低,但仍存在,通过对42例产后抑郁症护理治疗,说明心理护理是产后抑郁症有效干预措施,多数都能治愈,只有少数需药物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d,产后42d、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增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结果孕期(HAD量表)焦虑发生率为5.5%,抑郁发生率为4.9%;产后(EPDS量表)2~3d抑郁发生率为7.5%,产后42d为13.5%,产后3个月为9.8%。产后2~3dHAD与EPDS量表抑郁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345),但产后42d和产后3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9,P=0.001);各时点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较差。孕期焦虑对产后2~3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孕期抑郁对产后42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初潮年龄、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是孕期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胎儿/婴儿死亡、营养和担忧孩子喂养是孕期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抢救、产后饮食、产前思想准备和产前洁癖是产后2~3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设备是产后42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环境、有无请保姆和有无烦恼事件是产后3个月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孕、产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产后不同时期抑郁发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且不同时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孕期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故保健工作应在确认怀孕后及时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孕期心理干预行为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246例,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partum depression scale,EPDS)对产后7d内的产妇进行调查.并根据该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分析各种因素的暴露与抑郁症的发生是否有关联;同时,通过一系列心理干预行为,分析其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结果 246例中发生产后抑郁症42例(17.07%).产后并发症、伤口疼痛、不良分娩结果、夫妻关系、产后家属关心、家庭支持、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孕产妇心理干预,病例组与对照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均明显减低(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种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的产科精神障碍性疾病,针对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孕期心理调节干预行为可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