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41例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特点,判断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术后肛门直肠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收集行根治术的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41例的完整临床资料。术后定期复查,并对患儿肛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41例均有低位不全肠梗阻病史。钡灌肠造影示:结肠僵硬,结肠框呈“?”改变.痉挛段结肠有锯齿样改变。肛门直肠测压:RAIR 40例阴性(97.36%).1例可疑,直肠壁易疲劳。15例出现泛发性收缩(36.5%),11例排便时肠道推进性蠕动波消失(26.8%)。18例直肠黏膜吸引活检16例未见神经节细胞.2例神经节细胞发育不良。41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4年,获访32例。肛门功能异常者5例(15.6%),污粪3例(9.3%),其中2例是长段型巨结肠。失禁1例(0.3%),便秘1例(0.3%)。结论:新生儿期先天性巨结肠根据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的特点大多数病例可得出正确诊断。根治术安全可靠。长段型巨结肠肠管神经发育不完善易导致术后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微创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月4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改良Soave手术)。结果:40例全部治愈。结论: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手术方式较多,本手术方式不开腹,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近期疗效良好,术后护理简单,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适应于新生儿及婴儿期的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肌鞘结肠拖出术(Soave)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采取经肛门Soave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肛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65%,低于对照组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术能有效改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肛门功能、胃肠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8):3203-3204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HD患儿86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6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对照组接受经肛门Soave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肛门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肛门解剖时间63.68±5.13min、住院时间7.38±1.59d均短于对照组的118.52±6.79min、12.16±2.07d,术中出血量10.26±2.59ml、并发症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5.87±3.70ml、22.50%,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93.48%)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患儿接受腹腔镜辅助Soave术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提升肛门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2021,41(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组和常规组,每组44例,改良组予以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常规组予以腹腔镜辅助下常规Soave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改良组手术时间、肛门解剖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93. 82%,41/44)高于常规组(75. 00%,3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435,P 0. 05)。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6. 82%,3/44)低于常规组(22. 73%,1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423,P 0. 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改良Soave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缩短肛门解剖时间和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失血量,促进肛门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肛门结肠拖出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89例,对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术后控便能力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儿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80±20)min;出血量11~20 mL;术中切除结肠5~55 cm(19 cm).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时有回院随访的50例中大便控制优36例(72%),良7例(14%),差7例(14%).术后3~6 d发生红臀29例(33%);术后8 d发生结肠吻合口漏1例(1%);持续性便秘4例(8%);经常性污粪7例(14%);经常性腹泻2例(4%);术后3个月出现小肠结肠炎1例(2%);术后8个月巨结肠复发再手术1例(2%).生长发育良好41例(82%),偏瘦小9例(18%).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尚可,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灌肠效果的Meta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术前采用改良灌肠法的灌肠效果.方法 通过数据库检索国内相关文献,并按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Meta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灌肠方法的效果.结果 8篇文献共495例病人符合纳入标准并进入研究.其中住院时间指标存在明显异质性(X2=470.54,P<0.01),不进行简单合并分析;术前灌肠时间指标存在异质性(X2=57.56,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前灌肠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肠腔清洁度以及术后并发症两项指标均不存在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说明改良灌肠法的肠腔清洁度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灌肠法,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减少(P<0.01).结论 改良后的灌肠方法提高了灌肠效果,但更加系统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Rectal myectomy for aganglionic megacolon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9.
改良回流灌肠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改良回流灌肠法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中应用的效果,克服传统回流灌肠法存在的缺点,提高回流灌肠质量.方法 将2001年6月-2006年6月在小儿外科住院的需回流灌肠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80例随机分成2组,各40例.观察组(改良组)采用负压引流瓶加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手法按摩下腹部进行回流灌肠;对照组(传统组)采用注射器进行回流灌肠.比较2组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残留液量及2组患儿的灌肠合作程度及肛周皮肤状况.结果 2组灌肠时间、灌肠液的人量、出量及残留液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儿合作程度及肛周皮肤发红例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改良回流灌肠方法具有洗肠时间短,灌肠液入、出量平衡,残留液量少,患儿合作率提高,肛周皮肤发红例数减少,提高灌肠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12岁,X线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10年,未治疗,10年来有顽固性便秘、腹胀、呕吐、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营养不良并逐渐加重。体格检查:可扪及左下腹条索状硬物。超声检查:升结肠与降结肠增宽,宽约4~5 cm,肠壁未见明显增厚,肠腔内可见大量气体与液体混杂,气液交界面可见彗尾征(图1),探查过程中可见肠管不规则蠕动频繁,肠内容物翻滚,且未见蠕动明显消失。行X线检查钡剂灌肠确诊为先天性巨结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种不同灌肠法的效果评价.方法 将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实验组则实施系统的改良回流灌肠方法 (应用负压引流瓶加自制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护理手法顺着结肠的走向轻柔按摩下腹部,必要时改变体位,进行回肠灌肠).观察2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洁肠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洁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回流灌肠法可减少术前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且洁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2种不同灌肠法的效果评价。方法将70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回流灌肠法进行灌肠;实验组则实施系统的改良回流灌肠方法(应用负压引流瓶加自制肛管扶托固定,配合护理手法顺着结肠的走向轻柔按摩下腹部,必要时改变体位,进行回肠灌肠)。观察2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洁肠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术前平均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洁肠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回流灌肠法可减少术前灌肠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且洁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尤伟 《临床医学》2005,25(7):7-8
目的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最佳术式。方法对36例中下段直肠癌患者实施经腹直肠癌切除经肛门行结肠肛管前高后低的斜形吻合术。肛提肌平面距肿瘤下缘3~5cm28例,5~7cm8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无吻合口狭窄。术后随访3月~5年,平均26个月,局部腹发2例(6.2%),肝转移2例。术后1月内大便次数较多,4~6次/d,3个月后排便次数及控便能力基本恢复正常。结论结肠肛管斜形吻合是直肠癌低位切除时,在确保括约肌功能的前提下,较为合理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巨结肠症腹腔镜Soave改良根治术的护理。方法:为患儿做肠道准备,及术后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营养支持、肛门护理,出院指导。结果:37例患儿均在术后第1d开始喂水,术后应用抗菌药物2~5d,平均3d。输液3~5d,平均4d,腹部切口愈合好,无感染,术后6~10d出院,平均住院7d。近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手术后患儿进食早,输液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创伤小,康复快,腹部瘢痕小,外观美观,而手术前后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肛管直肠测压法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客观的检测技术 ,目前已成为肛管直肠功能检查和疾病诊断的必备指标之一[1 ] 。 1998年 10月~ 2 0 0 3年 10月 ,我们应用该技术对临床诊断疑患先天性巨结肠 (Hirschsprung′sdisease,HD)的住院新生儿进行肛门括约肌功能测定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4 2例中 ,男 2 9例 ,女 13例 ,男女之比为 2 .2 3∶1 0 0。年龄12~ 2 8d ,均系足月儿。临床表现主要为 :腹胀 4 2例 ,胎便延迟解 2 0例 ,便秘 17例 ,呕吐 35例 ,腹泻 7例。二、方法1.仪器设备。瑞典CTD -SYNECTICS公司生产的台式高分…  相似文献   

16.
王可为  蒋璐杏 《护理研究》2012,26(27):2564-2565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为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由于病变肠管痉挛狭窄导致近端肠管扩张,粪便淤积在结肠内,影响患儿生长发育[1]。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后远期效果尚不尽如人意。因此术后如何改善患儿排便功能仍然是临床应该关注的问题[2]。本研究对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患儿进行定期规范随访,探讨随访干预对患儿手术后排便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负压引流瓶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回流灌肠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负压引流瓶在2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回流灌肠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小儿的生理解剖和病理特点,做好各种用物和患儿的灌肠前准备;应用负压引流瓶进行回流灌肠,并加扶托固定;操作过程中注意病情观察,取得显著效果。具有灌肠时间短、操作简便、吸液彻底、出入量平衡、安全性高、患儿及家属满意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