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肘肌、三角肌、小指展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对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低频RNS技术对18例MG患者的肘肌、三角肌、小指展肌进行疲劳前后的检测,用DANTECounterpoint肌电图仪记录。结果对照组肘肌、三角肌、小指展肌疲劳前RNS电压分别降低了1.54%±1.32%、1.64%±1.43%、0.62%±0.38%;疲劳后RNS电压分别降低了2.01%±1.75%、2.05%±1.98%、1.02%±0.75%。MG组肘肌、三角肌、小指展肌疲劳前测试阳性分别为9/18(50%)、10/18(55.6%)、3/18(16.7%)(P均<0.05);疲劳后RNS测试阳性分别为15/18(83.3%)、14/18(77.8%)、6/18(33.3%)(P均<0.05)。经卡方检验,肘肌疲劳前后RNS测试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指展肌、三角肌疲劳前后RNS测试阳性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G患者肘肌疲劳后RNS阳性率较疲劳前明显增高,而三角肌、小指展肌疲劳前后RNS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肘肌、三角肌RNS测试较小指展肌更敏感,但肘肌RNS方法简便,病人不适程度轻,有较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重症肌无力(MG)现今即便可通过检测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效价及单纤维肌电图(SFEMG)来诊断,重复神经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仍是该类患者的诊断性检测手段[1].最近研究发现,RNS在MG以外的可能累及神经肌肉传递的某些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2].笔者通过分析三角肌、肘肌不同刺激频率的检出阳性率,探讨RNS最适宜的刺激频率及肘肌作为常规受检肌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重复神经刺激技术(RNS)对重症肌无力(MG)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我院诊治的36例MG患的面神经、腋神经及尺神经进行RNS检查,共检查108条神经。结果108条神经中RNS阳性率为60.2%(65条),其中以腋神经对应的三角肌阳性率最高,为77.8%(28/36),尺神经对应的小指展肌阳性率最低,为41.7%(15/36)。同一患有一条或多条神经RNS阳性的病例数为总例数的86.1%(31/36)。所有RNS阳性的MG患在低频刺激即可获得阳性结果,最佳刺激频率为3~5Hz。结论对MG患同时进行腋神经、面神经和尺神经的重频刺激,可提高RNS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复神经电刺激 (RNS)对重症肌无力 (M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0例MG患者的面神经、副神经、腋神经、尺神经分别用低频 (3Hz、5Hz)和高频 (10Hz、15Hz、2 0Hz)超强电流进行RNS检查 ,共检查 12 0条神经。所检神经对应的肌肉疲劳后 ,再以上述频率和电流重复进行RNS检查。结果 低频刺激阳性为 5 6.67% (17/ 3 0 ) ,高频刺激阳性为 2 6.67% (8/ 3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10 0 %RNS阳性患者在低频刺激时即可获得阳性结果。疲劳前的RNS阳性率为 5 6.67% (17/ 3 0 ) ,疲劳后为 83 .3 3 % (2 5 / 3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疲劳后按 4块肌肉统计RNS阳性率为 86.67% (2 6/ 3 0 ) ,而按 3块肌肉统计阳性率为 60 .0 0 % (18/ 3 0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低频RNS检查在MG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对MG患者的临床分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受检神经所支配的肌肉疲劳后和增加检查的神经数目能提高RNS阳性率。  相似文献   

5.
Chen YP  Wang W  Wei DN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7):1178-1180
目的 探讨低频重复电刺激(RNS)检查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住院确诊436例MG患者低频RNS的检查结果,分析MG患者中低频RNS阳性率,不同受榆肌群及MG各临床分型低频RNS异常率.结果 MG患者中低频RNS阳性率为73.85%.低频RNS异常以刺激面神经...  相似文献   

6.
神经重复电刺激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电生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对照组与重症肌无力组不同肌肉的运动前后在高频和低频重复电刺激相关运动神经时肌肉复合动作电位的变化。为确定神经重复电刺激在诊断重症肌无力中的价值。方法:用电生理学方法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和重症肌无力组进行了不同肌肉的运动前后的低频和高频神经重复意刺激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组神经重复刺激的波幅衰减主要出现在低频刺激时,所检查的口轮匝肌、三角肌、肘肌、大鱼际机、小鱼际肌5块肌肉中近端肌肉中近端肌肉波幅衰减百分率最明显,而远端肌肉波幅递减不明显,有时个别肌肉还出现递增现象。结论;用电生理学的方法对神经作用重复电刺激是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神经重复电刺激的阳性率随疾病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行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检测中的疲劳试验,阐明疲劳试验对MG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MG患者,对面神经进行静息状态低频RNS检测,并进行疲劳试验,分别疲劳1和2 min,在疲劳结束后的即刻、休息1 min及2 min再进行RNS检测。分析静息及疲劳后不同时间点RNS中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递减百分率的差异。结果:低频RNS疲劳试验各时间点CMAP波幅递减幅度均较静息状态递减幅度明显,30例患者中以疲劳2 min后休息1 min RNS递减幅度最明显。30例患者中12例患者RNS静息状态下CMAP波幅未见明显递减现象,而疲劳后CMAP波幅递减明显。结论:低频RNS疲劳试验可明显提高MG患者的诊断率,尤其对于静息状态下RNS检测正常的MG患者有效。检测时以疲劳2 min后休息1 min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王雨晨  杨姝怡  张丹  齐华光 《海南医学》2023,(13):1911-1915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70例肘管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行神经电生理与高频超声检查。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运动神经传导、感觉神经传导、尺神经指标。并以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神经电生理、高频超声单独及联合检查对肘管综合征的诊断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肘上至肘下的运动传导速度(MCV),腕部至小鱼际肌、肘下至小鱼际肌、肘上至小鱼际肌的运动传导波幅(CMAP)及腕部至小指的感觉传导速度(SCV)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尺神经前后径、左右径、横截面积(CSA)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受检者的腕部至小指的感觉传导波幅(SN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行第一骨间肌、小指展肌及尺侧腕屈肌肌电图检测静息状态时出现纤颤、正相电位的比例分别为50.00%、28.57%、15.71%,大力收缩时呈单纯相或单混相的比例分别为28.57%、15.71%...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复频率电刺激(RNS)对小儿重症肌无力(MG)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7年5月间在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72例MG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以不同频率行面神经、腋神经、尺神经RNS,并分析结果。结果 72例患儿中,56例患儿RNS阳性,占比73.61%。MG分型为Ⅰa、Ⅰb、Ⅱa阳性率分别为57.14%、76.19%、93.75%,随着分型升级,MG患儿阳性率逐渐升高(P<0.05)。RNS阳性率以面神经最高(73.61%),腋神经次之(61.29%),尺神经最低(8.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10 Hz,低频刺激(1 Hz、3 Hz、5Hz)时RNS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相比于1 Hz,3 Hz、5 Hz电刺激下RNS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随着分型升级,波幅衰减值逐渐增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MG患儿面神经RNS波幅衰减值与病理分型存在显著相关性(r=0.754,P=0.000)。结论 RNS检查客观性较强,诊断结果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一种诊断小儿MG有效、可行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彭更生 《铁道医学》1999,27(4):220-221
目的 比较肘肌、三角肌小指展肌重复神经电刺激(RNS)对重症无力(MG)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低频RNS技术对18例MG患的肘肌、三角肌、小脂展肌进行疲劳前后的检测,用DANTECCounterpoint肌电图仪记录。结果RNS电压分别降低了1.54%±1.32%、1.64%±1.43%、0.62%±0.38%;疲劳后RNS电压分别降低了2.01%±1.75%、2.05%±1.98%、1.02%  相似文献   

11.
楚兰  徐竹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3):268-268,270
重症肌无力 (MG)是一种细胞免疫依赖性的、体液免疫介导的以及有补体参与的、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轴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 (AchR)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 。临床主要表现为骨骼肌的异常易疲劳性。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AchRab)检测和药理试验。神经电生理检测中低频重复电刺激 (LFRNS)对MG的诊断、分型和指导治疗的意义在不断的探讨中。 2 0 0 1年 1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对我院神经科门诊和病房的 36例MG患者眼轮匝肌和三角肌的LFRNS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 资料和方法1 1 资料 MG患者 36例 ,男 2 7…  相似文献   

12.
重复神经刺激检测在重症肌无力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武合 《广西医学》2002,24(2):240-241
重症肌无力 ( 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广泛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临床上主要是根据肌无力的波动性症状即晨轻暮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 ,以及肌疲劳试验阳性、药物试验包括腾喜龙试验阳性和 /或新斯的明试验阳性来做出诊断 (1 ) 。而重复神经刺激 ( repetitive nerve stimulation,RNS)试验是判断神经—肌肉接头功能的常用电生理检查方法。笔者将我室已完成的 2 8例 MG患者的 RNS检测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以探讨 RNS检测在MG中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  相似文献   

13.
重症肌无力105例的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复电刺激(RNS)和单纤维肌电图(SFEMG)检查在重症肌无力(MG)病人中的诊断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MG患者的RNS和SFEMG(其中的31例)的检查结果,比较RNS和SFEMG检查的阳性率、分析不同部位RNS检查的异常率及MG各临床分型的RNS异常率. 结果 SFEM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RNS(P<0.01);RNS异常率以面神经(47.6%)和腋神经(46.7%)高,尺神经(15.2%)最低;Ⅰ型MG患者RNS异常率(30.9%)明显低于其他临床分型(P<0.01).病情越重,出现RNS异常的部位越多,异常率也越高. 结论 RNS和SFEMG检查对MG的诊断和病情判断有重要价值.多部位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的阳性率;对于临床疑诊MG而RNS阴性的轻症患者可进一步行SFEMG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分析55例CTS患者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速度以及小指展肌和拇短展肌的肌电图。结果:55例患者86侧神经做电生理检查,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动作电位异常率分别为87.2%和94.2%,尺神经感觉传导速率及动作电位异常率分别为5.8%和12.8%,腕部刺激小指展肌和拇短展肌的DML异常率分别为2.3%和70.9%,大鱼际肌和小鱼际肌的EMG异常率分别为41.9%和4.7%,尺神经与正中神经等各项电生理检测指标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的电生理检测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超声测量健康成人四肢近端肌肉厚度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同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2020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招募的18~70岁健康志愿者88例,记录受检者的性别、年龄、BMI及运动习惯。超声测量三角肌、肱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的厚度。结果 双侧肱二头肌、三角肌及股外侧肌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肌肉厚度男性均大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45岁组股直肌、股外侧肌厚度大于46~70岁组,股直肌与股外侧肌与年龄呈负相关(r=-0.293、-0.357,P<0.05);不同BMI间肌肉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越高,肌肉厚度值越大,各肌肉厚度与BMI均呈正相关(r=0.320~0.505,P<0.05);规律运动者肱二头肌肉厚度大于少运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检测健康成人四肢近端肌肉厚度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不同部位肌肉厚度不同;四肢近端肌肉厚度受性别、年龄、BMI值及运动状态影响,不同部位肌肉影响不同,这可为常累及四肢近端肌肉的特发性炎性肌病评估肌肉厚度改变时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眼袋切除术与四步法整形术对眼袋祛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收治的89例准备接受眼袋美容整形术治疗的患者,依据摸球法将其分为眼轮匝肌肌瓣组(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眼袋切除术治疗,48例)和四步法整形术组(采用四步法整形术治疗,41例)。比较两组术后眼部外观恢复正常时间、眼袋祛除效果、泪沟改善情况,术后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眼部外观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轮匝肌肌瓣组眼袋祛除效果优于四步法整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arton分级均优于术前,眼轮匝肌肌瓣组优于四步法整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轮匝肌肌瓣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四步法整形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四步法整形术比较,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眼袋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眼袋祛除效果,改善泪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林彩虹 《当代医学》2021,27(23):25-27
目的 探究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前均接受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并经静脉尿路造影诊断获得最终临床诊断结果(金标准).比较低频超声、高频超声单项检查与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与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检查与临床诊断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频超声与联合检查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频超声检出率低于联合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单项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高频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检出率高于两种单项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低频探头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0年9月我院289例疑似阑尾炎患者,术前常规作B超检查,将高频、低频探头诊断的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不同类型阑尾炎的高低频探头显示的声像图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及对比。结果高频探头的诊断符合率为91.33%,低频探头的诊断符合率为64.69%,高频探头诊断阑尾炎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低频探头(P<0.05)。尤其高频超声探头诊断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低频探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低频探头显示各型阑尾炎声像图各具不同特征。结论高频探头诊断符合率及声像图质量明显高于低频探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不同肌肉的重复神经刺激(R NS)衰减与重症肌无力(M G)的主要临床表现联系起来,并研究眼肌型M G的单纤维EM G(SFEM G)敏感性。方法:69例未经治疗,连续收治的可疑M G患者预先至少观察6个月时间。那些治疗后症状改善的患者诊断为M G,而其他神经生理学检查正常,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的患者被作为对照组,并从他们身上获得R NS和SFEM G的基准数据资料。根据主要临床表现进一步将M G患者划分为3个亚群:I型(眼型)、b型(延髓型)、a型(轴心型),进行鼻肌、斜方肌、肘后肌和小指外展肌RN S。所有眼肌型M G患者都由眼轮匝肌肌电图上颤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重复神经刺激(RNS)应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ALS)和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5年8月就诊于我院,临床确诊或拟诊型ALS患者和临床诊断的MG患者,比较远、近端神经低频RNS时,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及其异常递减,对两组患者诊断性评估的价值。结果:1 ALS患者68例、MG 52例,RNS阳性者分别为37例(54.4%)、34例(65.4%),两组总阳性率无差异(χ2=0.993,P=0.319)。2RNS阳性率在ALS组的尺、副神经分别为4.4%、51.5%(χ2=6.972,P=0.000),MG组尺、正中、面、副神经15.4%、38.7%、58.0%、65.4%(χ2=30.152,P=0.000)。3RNS递减幅度(%)在ALS和MG组的尺神经分别为15.5±7.5、30.4±8.4(t=2.699,P=0.024),副神经18.2±7.1、27.3±10.7(t=17.442,P=0.000)。4ALS组中RNS阳性和阴性亚组,病情进展速度1.5±1.0、1.0±0.9(t=2.11,P=0.039);尺神经运动波幅(mV)为5.0±3.4、7.0±3.0(t=-2.496,P=0.016),正中神经2.8±2.4、4.6±2.7(t=-2.993,P=0.004)。结论:ALS患者中RNS递减反应者高达50%以上,但递减幅度不如MG;RNS阳性及运动反应波幅低提示ALS病情进展速度快,有助于预后的随访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