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4岁,因“上腹部及背部困痛”于2022年8月16日就诊,入院查体、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及肿瘤标志物均在正常范围内,未检测到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增强CT检查:肝右叶多房囊性占位,内见钙化及分隔,增强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考虑囊腺瘤(图1);MRI肝脏特异性增强检查:肝S7见囊性长T1长T2混杂信号影,大小3.2 cm×3.4cm,内见多发薄壁分隔,增强扫描三期可见囊壁及分隔强化,ADC呈高信号,考虑囊腺瘤(图2)。完善相关检查后,患者行腹腔镜下部分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精准肝切除巨大肝血管瘤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巨大肝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08-01/2010-12手术治疗26例巨大肝血管瘤临床资料.结果:26例均行精准的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术治疗,术中出血100-2600(平均775±132)mL.术中输血0-2200(平均为384±123)mL.4例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其中胆漏1例,胸腔积液和(或)腹腔积液3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短期治愈.全组无死亡.结论:对于基本占据肝叶及多肝段的巨大血管瘤可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行精准的肝段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 ,2 1岁。渐进性腹围增大 1年余。体检 :腹部膨隆 ,右侧腹部触及一巨大肿块 ,上界不清 ,下缘达腹股沟区 ,无触痛。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 2 .31μmol/L ,直接胆红素0 .6 7μmol/L ,间接胆红素 1.6 4 μmol/L。碱性磷酸酶 6 0 3U/L ,γ 谷氨酰转肽酶 195U/L。甲胎蛋白及癌胚抗原阴性。B超示整个腹腔巨大回声强弱不均匀的实质性占位性病变 ,肿块与右肝相连分界不清 ,右肝内多发点状较强回声灶。CT检查 :整个腹膜腔偏右侧巨大肿块 ,CT值约 2 3Hu ,边界不规则 ,肿块上缘与右肝分界不清 ,其内可见点状钙化灶 ,增强后… 相似文献
4.
对无症状并不靠近肝脏边缘的巨大非肝血管瘤暂不做特殊处理,进行定期复查和动态观察,依其发展决定治疗方案,对小而有症状的肝血管瘤采用栓塞治疗,对巨大肝血管瘤采用直接手术切除或先栓塞再手术,以后者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年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1例伴有典型的Kasabach-Merri综合征,正确综合应用B超、CT及放射性核素血池显像等影像学技术,大多数病例可于术前确诊。手术前应权衡利弊,肿瘤剜出术应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PLE+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 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1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CHL)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完全充填,并用GF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定期观察瘤腔碘油充填情况、疗效和并发症.结果PLE GF栓塞治疗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LE GF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肝血管瘤,肝腺瘤和小肝癌的B超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血管瘤、肝腺瘤和小肝癌的B超鉴别诊断分析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50014)刘军生肝血管瘤肝腺瘤在临床常见,但两者之间以及与小肝癌的鉴别存在一定难度。本文就47例上述病人的B超表现特征加以总结分析,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1资料分析随机选择记录1994年4...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HA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2009至2011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HAS患者的临床、病理和术前MRI表现。结果3例HAS患者包括男性1例和女性2例,年龄35—71岁。所有病灶在MRI的TIWI和T2WI均表现为混合信号强度。所有病灶均存在肿瘤内出血、坏死。GD-DTPA增强扫描后动脉期病灶均为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期病灶表现为持续渐进增强而瘤中心无强化。结论当肝内肿瘤MRI表现为坏死、出血,增强后延迟期病灶渐进强化应考虑到HAS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4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缝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缝扎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肝血管瘤患者进行缝扎治疗,缝扎针自行设计,于瘤体与肝组织之间的界线(限)进针,针距1.5~2.5cm行贯穿“8”字缝扎。结果:随诊38例患者6月至6年,2例半年至一年复查肿瘤消失,1例14个月复查瘤体中心出现液化坏死;1例24月复查瘤体大小无变化,其余各例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平均缩小率为47.1%,结论:经与同期血管瘤切除病例结果对比, 相似文献
15.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与血管瘤这两种良性肝肿瘤的检出越来越多,有时两者合并存在。此文回顾性研究大宗FNH病例的肝血管瘤发生率.确定这种并存是否多于其他肝肿瘤与血管瘤的并存。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血管瘤剥除术与肝动脉介入栓塞(TAE)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肝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剥除组与介入组各40例。剥除组实施血管瘤剥除术,介入组采取TAE。比较两组治愈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近期并发症发生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至2018年12月的复发率。结果剥除组治愈率100%,显著高于介入组的85.00%(P0.05)。剥除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16.57±31.21) min、(9.20±2.95) d,显著高于介入组的(58.74±16.22) min、(7.11±2.04) d(P0.001)。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与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远期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25.00%(P0.05)。剥除组随访(30.57±9.85)个月,2例患者失访;介入组随访(28.89±10.22)个月,失访3例。两组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剥除组随访期间复发率为0,显著低于介入组的16.22%(P0.05)。结论 TAE治疗肝血管瘤创伤小,与血管瘤剥除术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后恢复快,近期疗效好;血管瘤剥除术创伤相对大,但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均低于TAE,远期疗效优于TAE。 相似文献
1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一般认为手术切除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对于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难度和风险较大.我们自1994年4月以来,对6例巨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进行了肝动脉栓塞治疗,现作一初步报告.1 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3例,女3例,年龄31~58岁,平均42.8岁.其中4例觉肝区疼痛,2例主要感腹胀.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月.所有患者均综合B超、动态CT扫描及DSA肝动脉造影资料作出诊断.血管瘤最大径8~17.5cm,其中位于肝右叶者3例,左叶者1例,左右叶均有呈多发性者2例. 相似文献
19.
20.
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6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海绵状血管瘤外科治疗640例吴伯文吴孟超张晓华陈汉姚晓平杨甲梅杨广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市200433Subjectheadingsliverneoplasms/surgery;hemangioma,cavernous/sur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