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对于危重病人如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昏迷和高渗性昏迷的治疗,常需要快速检测其血糖浓度,以判断是哪一类型的昏迷及其血糖水平。快速血糖测定仪体积小,临床医护人员不需特殊训练就可以在病人床边进行检测,结果能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2.
血糖监测仪测定微血管血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血糖仪测定微血和全血糖与生化法测定静脉血清糖之间的差别以及相关性,验证血糖仪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 用ONETOUCHⅡ血糖仪测定微血管全血糖(CBG)337例(全部为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糖(VSG)。结果 VSG高于GBG10.8%;VSG与CBG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为0.95,P〈0.001。结论 轻便血糖监测仪测CBG快速,简便,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  相似文献   

3.
盛军  陈启  杨新玲 《吉林医学》2012,33(14):2935-2936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入选86例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监测其入院后48 h内的血糖值,记录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按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的差异。据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值分为三个亚组,比较各组间的病死率。结果:死亡组初始血糖、血糖均数、血糖标准差及血糖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不同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值分组的病死率比较,随着血糖标准差和血糖变异系数值的增高病死率也逐渐增高(P<0.0125)。结论: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关且血糖波动的范围也可能反应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龙健  张素华 《重庆医学》2005,34(1):60-61
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SMPG)是当今评价糖尿病治疗疗效和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在此基础上调整治疗方案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的长期良好控制,延缓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当今血糖监测领域中有血糖仪的自我监测和动态血糖监测仪的连续监测两种方法.血糖仪的自我监测由于其方便、简单而被广泛采用,但血糖仪的指测血糖值仅仅代表几分钟内的血糖波动状况,无法反映血糖水平的波动趋势和方向,尤其是对于无症状的夜间低血糖和血糖高峰值后移在3h或更长的病人,常规血糖仪的自我监测难以发现这些现象,此时血糖监测时间点的选择变得十分重要.常规测定三餐前或三餐后2h血糖常常漏掉许多有用信息.动态血糖监测仪(continous glucose monitor system,CGMS)连续的血糖监测可确保不遗漏任何重要血糖波动趋势,通过CGMS临床医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设计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四氧嘧啶制备糖尿病大、小鼠模型,观察血糖平对其血糖的影响。血糖平2.5g/kg,灌胃,qd,连续7d,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而对正常小鼠血糖无降低作用。血糖平1.5g/kg或0.75g/kg灌胃,qd,7d或14d,对糖尿病大鼠血糖都有明显降低作用,并有剂量、时间依赖性。14d时对糖尿病大鼠血脂和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也有明显降低作用,提示血糖平均的抗氧化活性与其降糖作用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edtronic Minimed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运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对40例住院患者采用连续72小时的动态血糖监测,其间4次/天监测手指血糖并输入CGMS以校正.结果 CGMS能更全面、更精确地获得血糖的变化图及控制信息,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糖与脑卒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何进宇 《四川医学》1991,12(4):240-241
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糖与卒中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下面对近年来国外有关血糖与卒中的新观点复习如下。一、低血糖与卒中低血糖能否引起卒中?答案是不能直接引起。但低血糖确实和卒中样症状有关。在病理表现上,低血糖性脑损伤以及由此而致的机理不明的短暂性偏瘫、失语,与脑缺血时所见不同。当脑组织持续性的病理改变是由低血糖所致时,则在脑皮层表面,侧脑室附近,海马回尤其是齿状回呈现选择性的多神经原损伤(如皮质深层中部的第3,5,6层锥体细胞以及海马回CA_1区锥体细胞)。缺血性脑梗塞时除了引起神经原死亡外,胶质细胞、内皮细胞也死亡。低血糖破坏树突,但它不象脑缺血,它不损伤轴突。在代谢方面,低血糖期间脑内乳酸不会升高,组织的pH不会下降。同样ATP能量的下降就没有脑缺血时那样有意义,因为低血糖时动用了其他非糖元燃料,所以血液供  相似文献   

9.
RICU病房中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已经成为临床医务工作者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危重患者血糖的定时监测,总结出的血糖管理方法,临床护理人员在血糖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纠正血糖异常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能有效改善危重患者病情,对促进疾病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诊断糖尿病有两种生化试验,即按1985年WHO修改后标准的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建议的空腹血糖(FPG)试验。WHO把OGTT两小时血糖(2hPG)<7.8mmol/L判定为糖耐量正常(NGT),78mmol/L≤2hPG<11.1mmol/L判为糖耐量减低(IGT),2hPG≥  相似文献   

11.
血糖监测仪测定微血管全血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血糖仪测定微血管全血糖与生化法测定静脉血清糖之间的差别以及相关性,验证血糖仪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用ONETOUCHⅡ血糖仪测定微血管全血糖(CBG)337 例(全部为2 型糖尿病患者),同时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清糖(VSG)。结果:VSG 高于CBG10.8% ,VSG 与CBG 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 为0.95,P< 0.001。结论:轻便血糖监测仪测CBG快速,简便,对操作者技术要求不高,适用于糖尿病人血糖自我监测和糖尿病筛选、普查  相似文献   

12.
血糖监测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分析了血糖监测仪测定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影响因素。证实血糖监测仪所测毛细血管全血糖受血糖水平、进餐、贫血等生理因素影响较大,而受血标本体积、操作者熟练程度等影响较小,且仪器内及仪器间的变异系数很小,故指出血糖监测仪易操作,且所测毛细血管全血糖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也高。  相似文献   

13.
时代血糖宁ig给药 ,不但有降低高血糖动物血糖的作用 ,而且对低血糖小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同时不影响正常小鼠血糖 ,说明血糖宁对小鼠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由于血糖宁不易引起低血糖 ,甚至可能有防止低血糖发生的作用 ,故本品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利。另外血糖宁还有抗寒冷作用 ;但其抗疲劳和抗密闭缺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浦东新区人群血糖水平和血糖变异性分布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社区自然人群血糖变异特点及其分布情况,对浦东新区的1628人进行调查,检测空腹血糖和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并计算两者之间的血糖变异系数。结果显示血糖代谢异常发生率较高,其中糖耐量低减者占较大比例。血糖变异系数与空腹血糖、75g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呈正相关。血糖代谢异常与年龄、体重指数和高血压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5.
血糖与中风     
血糖与中风广西柳州铁路局中心医院内科朱济修(柳州545000)目前已有许多文献证实,糖尿病(DM)高血糖是增加中风的危险因素,它与各种脑血管病密切相关,血糖升高为代谢紊乱,它在脑缺血、缺氧情况下促发脑梗塞,且预后不良〔1~7,9,10〕。但低血糖亦可...  相似文献   

16.
单玉增 《中外医疗》2009,28(11):86-86
目的比较快速血糖和静脉血清血糖有无差异。方法对我院38例随机门诊病人同时进行快速手指血糖和静脉血清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进行测定。结果经过统计学处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手指血糖,简便快捷,结果准确,特别适合基层和急诊病人使用。  相似文献   

17.
时代血糖宁对正常和低血糖小鼠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代血糖宁ig给药,不但有降低主同血糖动物血糖的作用,而且对低血压小鼠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同时不影响正常小鼠血糖,说明血糖宁对小鼠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由于血糖宁不易引起低血糖,甚至可能有防止低血糖发生的作用,故本品对糖尿病患者非常有利。另外血糖宁还有抗寒冷作用;但其抗疲劳和抗密闭缺氧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许多患者经常只测空腹血糖而不太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这是不正确的。空腹血糖控制好不能说明餐后血糖控制好,如果不经常测餐后血糖,很难发现治疗是否到位,药物选择是否合理。  相似文献   

19.
彭艳琼  谢楠  敬敏  王代梅  吴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3):4255-4260
背景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增高,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已成为医院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绩效指标定义、指标测算和标准化血糖基准报告,影响了医院血糖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目的 基于信息化血糖监测系统(IGMS)构建血糖基准报告,一为同行建立标准化血糖报告提供方法学指导,二为同行提供血糖基准参考。方法 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安装了IGMS(该系统能自动上传血糖数据和按需求查阅血糖数据)的非重症监护病区(10个内科和7个外科)的糖尿病患者或高血糖患者(无糖尿病病史但随机末梢血糖超过11.1 mmol/L),排除住院第1天的血糖数据。采用群体(population)、患者(patient)和患者日(patient-day)三种模型报告理想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报告增加患者低血糖发生天数比、发生频次比和管理及时性比,采用四分位数分析不同病区的血糖数据,并与美国、澳大利亚、重庆和广东医疗机构的血糖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三种模型平均血糖、理想血糖、平均高血糖和任意高血糖(>10.0 mmol/L、≥15.0 mmol/L、≥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3.0 mmol/L、<2.8 mmol/L、<2.2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7个病区任意低血糖≤3.9 mmol/L发生>3次者312例(3.9%),发生>3 d者202例(2.5%),复测血糖时间≤15 min者446例(5.6%),>30 min者2 187例(27.5%)。患者日任意高血糖≥15.0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理想血糖下四分位数分别为38.6%、5.5%和38.0%,上四分位数分别为21.5%、2.1%和58.1%。17个病区与美国、澳大利亚、重庆医疗机构的平均高血糖和任意高血糖(>10.0 mmol/L、≥15.0 mmol/L、≥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3.0 mmol/L、<2.8 mmol/L、<2.2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内分泌病区和广东省某内分泌病区血糖、理想血糖、任意高血糖≥16.7 mmol/L、任意低血糖≤3.9 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MS允许医疗机构建立全方位、标准化血糖报告。因目的不同,其选择模型也不同。群体模型更适用药物管理和风险管理人员,患者模型更适用个体化护理评估,患者日模型适用于某单元或单位进行质量改进方向和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化血糖管理模式下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blood glucose, SMBG)进行血糖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门诊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研究周期3个月。干预组患者需每日进行SMBG: 随访的第1周每日7次,其余周每日1次,并在随访的第1周末,以及接下来的3个月内,每2周回到医院进行面诊,同时研究护士将核对上传到网络云端的SMBG数据;而对照组患者则不规定SMBG次数与面诊频率,依旧按照其过往的就诊模式进行随访,但需在3个月随访期结束时完成一次医院面诊。结果在随访期末,除了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干预组患者的多项生化指标如腰臀比、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碱性磷酸酶和血尿素氮等均有显著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则显著上升(P<0.05)。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血糖以及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也都呈现出下降趋势。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患者对于SMBG的认知有所改善,依从性也有所提高(P<0.05);而对照组患者除了空腹血糖显著下降外,其余指标随访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数字化血糖管理和SMBG相结合,可以有效控制血糖,并且提高门诊患者在院外进行SMBG的意识和依从性,显著降低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