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确诊的42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或低体温、呼吸道症状及喂养不耐受多见,95%的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病死率为21%。早发型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晚发型仅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敏感率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高达92%,其中晚发型败血症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100% vs 70%, 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CRP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0-703]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八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克雷伯菌引起的新生儿败血症有所增加,尤其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克雷伯菌株日益增多,致使医院感染的治疗面临新的难题。现将本院新生儿科自2003年3月~2005年8月收治的8例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符合全国统一的新生儿败血症诊断标准[1],男5例,女3例;均为早产儿,胎龄<32周4例,<35周2例,<37周2例;体重<2000g4例,<2500g4例;发病日龄3~7d5例,>7d3例;孕母产前发热2例,羊膜早破1例。1·2临床表现发热8例,反应差、少哭、少吃5例,呻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β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茵,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做到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方法 对我院NICU 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期间16例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2例非败血症患儿和33例其他病原体所致败血症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低出生体质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为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所有病例均属于医院获得性感染,全部发生在早产儿,81.2%是极低出生体重儿;若同时合并其他致病菌感染预后差;肺炎克雷伯菌93%为产B内酰胺酶(ESBL)菌株,100%对亚胺培南类药物敏感,对常用头孢类药物不敏感.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NICU中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而且多为医院感染.与早产低出生体质量、PICC、先期使用3代头孢菌素有关,耐药性强,碳青霉烯类是敏感药物.  相似文献   

5.
我院内儿科病房于 1 998年 9月发生院内感染的肺炎克雷伯杆菌肠炎流行 ,共计 1 5例发病 ,现总结分析如下。流行简况1 998年 9月 1 1日我院内儿科病房住院新生儿中突然同时发生腹泻 8例 ,在以后 1 1天内先后有 7例共 1 5例发病 ,占同期住人数的 45 5 % ,全部病例均连续便培养至少 2次 ,有 7例获纯培养肺炎克雷伯杆菌生长 ,其中5例为首批发病患儿。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 ,全部病例治愈临床资料1 5例中男 8例 ,女 7例 ;发病时平均日龄1 3天 ;足月儿 1 4例 ,早产儿 1例 ;原有疾病均非肠道感染性疾病 ,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1 1例 ,缺血缺氧性脑…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67例临床特点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药敏情况,了解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67例痰液标本,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行ESBLs检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临床特征无特异性。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检出率为17.91%;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对青霉素及头孢霉素敏感率低;产ESBLs菌株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株强。结论肺炎克雷伯菌部分为产ESBLs菌株,耐药性强。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克雷伯氏菌系革兰氏阴性杆菌,已成为院内感染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败血症病情凶险,并发症多,治疗困难且预后差,值得临床重视。我们协作组自1982年3月至1992年1月收治经血培养证实的克雷伯氏菌败血症34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65例新生儿克雷伯杆菌肺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炎是新生儿的常见病 ,在我国其病原体多为细菌 ,约占 33%~ 5 0 % [1,2 ] 。近年来 ,肺炎克雷伯杆菌 (简称KP)所致新生儿肺炎有上升趋势[3~ 7] 。现将我院 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 6 5例新生儿KP肺炎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8年 5月至 2 0 0 1年 5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肺炎 74 6例 ,对其中 2 87例痰多的新生儿做了下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 ,阳性 196例 ,其中KP 6 5例。该 6 5例中 ,男 35例 ,女 30例 ,有胎粪吸入史 10例 ,母有胎膜早破史 12例 ,母亲分娩前有发热或产道感染史 10例 ,胎龄 <37周 2 5例 ,4例上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新生儿发生产肺炎克雷伯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KPC-Kp)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为NICU 住院新生儿中有KPC-Kp 定植的新生儿9 例,随机选取同期NICU 无该菌定植的新生儿18 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行单因素及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了解定植KPC-Kp 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出生胎龄、出生体重、住院天数、呼吸机使用时间、先天性心脏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插管、外科手术、静脉营养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及使用时间、使用糖肽类抗生素。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时间(>4 d)是NICU 新生儿定植KPC-Kp 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7,95%CI:1.98~175.5,P=0.01)。控制该菌定植方法包括对定植KPC-Kp 新生儿的隔离、监测以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结论 较长时间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NICU新生儿发生KPC-Kp 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邓德刚  邓德明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6):367-367,407
为了解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病原,将1992年至2002年期间收治的98例新生儿机会菌败血症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革兰阴性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已达到临界水平,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杆菌(CRKP)在多国儿科病房的检出率逐年增加.CRKP脓毒症起病隐匿,缺乏特异临床表现,但进展迅速、致病性强、易出现多器官衰竭等,危及患儿生命.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仍是CRKP感染的主要治疗手段.目前也有关于新型抗生素的研究.文章对CRKP脓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07~2011年65例婴幼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住院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儿中,≤3个月小婴儿37例(57%),4个月~ 17例(26%),7个月~ 7例(11%),13~24个月4例(6%)。患儿临床表现及X线胸片特点与其他细菌性肺炎无明显差异。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检出40株,检出率为62%。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敏感率为100%,但对青霉素、头孢菌素普遍耐药;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阿莫西林/棒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及氨曲南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性。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常见于3个月内的小婴儿。产ESBLs菌株在肺炎克雷伯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中非常流行,其耐药率高,且呈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B族链球菌败血症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泉州市儿童医院NICU收治的GBS败血症患儿的资料,回顾性分析GB S败血症患儿的围产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结果 GB S 败血症33例,占住院患儿的2.0‰(33/16448)。其中早发型败血症21例,均为足月儿,呼吸窘迫13例、气促11例、青紫10例。晚发型败血症12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4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入院10例,6例合并化脓性脑膜炎。33例血GB S阳性标本均对万古霉素敏感,青霉素联合美罗培南治疗有效,其中18例治愈出院,临床好转后自动出院9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死亡4例,总病死率18.2%。结论新生儿GB S败血症临床症状明显,早发型病例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晚发型病例以高热为首发症状。母孕后期应常规筛查,重视新生儿早期临床表现,尽早行病原学检测,合理足疗程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肺炎克雷白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皮肤软组织等多种部位感染,是导致社区获得性和(或)医院感染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肝脓肿的重要病原菌。最严重的是脓毒性休克,出现休克的患者病死率高。最常见的疾病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儿童及老年人尤为突出。近年来,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率已显著升高。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耐药菌株感染的病患已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比较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和真菌所致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和住院费用.方法 对236 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G+ 菌败血症110 例,G-菌败血症68 例,真菌败血症58 例.结果 G+ 菌组足月儿占62%,G-菌组足月儿占38%,真菌组早产儿占86%,真菌组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小于G+ 菌组和G-菌组(P-菌组、真菌组中多胎所占比例高于G+ 菌组(P-菌组胎膜早破>18 h、羊水Ⅲ度污染、早发型败血症的比例均高于G+ 菌组和真菌组(P+ 菌组起病症状为体温异常、脐炎或疱疹的患儿比例高于G-菌组和真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 菌组和G-菌组(P结论 G+菌败血症以足月儿为主;G-菌败血症多见于早发型;真菌败血症多见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易发生呼吸暂停、血小板减少,且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高于细菌败血症.  相似文献   

16.
Early onset neonatal sepsi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maternal risk factors and clinico-bacteriological profile of early onset sepsis (EOS), in a tertiary care neonatal unit.Methods: Relevant data of neonates born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were obtained from their case records. A diagnosis of early onset sepsis was made if either clinical sepsis developed within 72 hours of life or if positive blood/CSF cultures were obtained in those with potential maternal risk factors.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done using Odds Ratio or Chisquare and Fisher’s exact t-test as applicable.Results: Among 1743 live births, a total of 69 episodes of sepsis occurred in 65 neonates (43% culture proven) with an incidence of 37.2 per 1000 live births. The incidence of EOS was 20.7 per 1000 live births and it constituted 55.4% of overall sepsis. Among the perinatal risk factors assesse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EOS with prolonged rupture of membranes, foul smelling liquor, dai (midwife) handling and matern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was observed (p<0.05). Among infants at risk of EOS, 20.6% developed sepsis compared to only 0.5% of those without these risk factors (p 0.001). Even among those at high risk such as low birth weight, preterm, and asphyxiated neonates, incidence of EOS was negligible in the absence of a maternal risk factor. Pneumonia (66.7%), shock (27.7%), metabolic acidosis (19.4%) and meningitis (8.3%) were the comorbidities seen among the cases. Culture proven EOS occurred in 41.6%,Pseudomonas being the commonest (60%) isolate. The case fatality rate was 19.4%.Conclusion: Screening for sepsis in an asymptomatic neonate is warranted only in the presence of a maternal risk factor even if the neonate is at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sepsis due to associated problems of prematurity, low birth weight or asphyxia. Knowledge of likely causative organisms of EOS can aid in instituting prompt and appropriate therapy, in order to minimis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7.
A case ofKlebsiella pneumoniae osteomyelitis in a patient with sickle cell anemia is reported. The literature is briefly reviewed. The case is presented because of the rarity ofKlebsiella pneumonia osteomyelitis in sickle cell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