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RNA斑点印迹法检测人食管癌DNA聚合酶β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 β(polβ)RNA水平的表达。 方法 :提取 5 1例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标本组织 ,包括 :17例癌灶组织 ,17例癌旁组织 ,17例“正常”组织细胞总RNA ,以生物素标记的polβcDNA探针进行RNA斑点印迹。结果 :DNApolβRNA水平的表达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癌旁组织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 ,癌组织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DNApolβ基因RNA水平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提示DNApolβ的过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 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X-ray repair cross-compplementing gene1,XRCC1)、人类8-羟基鸟嘌呤糖苷酶1(human 8-hydroxyguanine glycosylase 1,hOGG1)基因和人类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X-ray repair cross-compplementing gene 3,XRCC3)蛋白在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蛋白与食管癌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XRCC1、XRCC3及hOGG1蛋白在食管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ECL法显影并以其灰度值来表示蛋白表达的量.结果 XRCC1、XRCC3及hOGG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同时XRCC1蛋白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差异程度与民族有相关性(P<0.05).结论 XRCC1、XRCC3及hOGG1蛋白表达水平与食管癌的发生可能具有相关性,并且XRCC1蛋白还可能参与食管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人食管癌组织DNA聚合酶β基因表达水平及定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 β基因 (polβ)表达水平及定位。 方法 :取 17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其距癌灶 4~ 5cm处的正常组织。每块组织分 2等份 ,其中 1份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原位杂交 ,另 1份提取总RNA进行RNA斑点印迹 ,并以TLC扫描数值。结果 :蓝紫色杂交信号颗粒定位于胞质。弱信号见于正常组织的上皮基底细胞 ;癌旁组织的增殖细胞信号增强 ;癌组织分化较高的癌巢信号较弱 ;浸润的癌细胞信号强。原位杂交信号积分值与TLC扫描数值在癌、癌旁及正常组织中依次降低 (P <0 .0 5或P <0 .0 0 1)分别为 :癌组织 (32 .1± 7.8)和 (35 .8± 8.7) ,癌旁组织 (2 2 .1± 5 .3)和 (2 8.1± 6 .8) ,正常组织 (11.2± 2 .4 )和 (11.2± 2 .7)。结论 :人食管癌组织polβ基因呈高表达 ,DNA聚合酶 β较高表达可能是癌变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4.
杨晓蕾  陆艳荣  王海峰 《吉林医学》2011,(18):3630-3631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在人食管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印迹技术对66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癌旁组织中XRCC1的蛋白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66例食管癌患者XRCC1在癌组织的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组XRCC1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程度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组(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鳞癌中不同分化程度、族别病例组之间XRCC1在食管癌和癌旁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RCC1的蛋白表达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表达差异程度与食管癌发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RCC1、ERCC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53例食管癌组织及76例癌旁组织中XRCC1、ERCC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X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2%(83/153),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6%(53/153).XRCC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3%(42/76)、13.1%(10/7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RCC1蛋白的表达与民族、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程度、远处转移以及淋巴转移无相关性.ERCC1蛋白的表达与民族、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程度、远处转移无相关性.结论 XRCC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 2 )mRNA的表达。方法 :用反转录PCR(RT PCR)法检测 41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MMP 2mRNA的表达。结果 :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MMP 2mRNA的表达率(2 5 / 41)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 (15 / 4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癌组织MMP 2mRNA的表达率 (15 / 19)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表达率 (10 / 2 2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侵及浆膜层者的表达率 (13/ 18)高于未侵及浆膜层者 (12 / 2 3) ,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MMP 2在食管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居民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反转录PCR方法检测了食管癌高发区河南省林州市无症状居民食管上皮组织 (n =2 0 )和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的癌组织 (n =3 8)和癌旁组织 (n =3 8)中乙酰肝素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 ( 68 6% )和癌旁组织 ( 62 5 % )中乙酰肝素酶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 10 % ) ,(P <0 0 1) ,但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分化癌组织 ( 70 % )和低分化癌组织 ( 77 8% )中HPAmRNA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 ( 10 % ) ,(P <0 0 1) ;但在中低分化癌组织间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浸润到食管浆膜层的癌组织 ( 83 3 % )和具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 ( 86 7% )其表达率高于只侵及粘膜下层的癌组织 ( 4 0 % )。结论 :乙酰肝素酶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呈高表达 ,并与TNM临床分期关系密切 ,提示其在食管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并可能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放射治疗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治疗前59例ESCC组织和23例癌旁组织标本中XRCC1、ERCC1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XRCC1、ERCC1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两者表达无明显相关性.XRCC1蛋白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5%和13.0%(P=0.001).ERCC1蛋白在ES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9%和65.2%(P=0.010).XRCC1蛋白在汉族组和少数民族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和43.9%(P=0.045).ERCC1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有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和20.0%(P=0.022).XRCC1阴性表达组的近期放疗有效率为92.9%,较阳性表达组的80.6%略有升高(P=0.323).ERCC1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2个月(95%CI:10.1~16.3)、21.4个月(95%CI:19.1~23.7)(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表达、病变长度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0.001、0.037).结论 XRCC1、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ERCC1表达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及放疗预后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DNA修复基因XRCC1在维吾尔族、汉族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及种族差异.方法:选取维吾尔族和汉族乳腺癌患者各70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XRCC1 mRNA的表达.其中随机选取维、汉各27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XRCC1蛋白表达.结果:XRCC1 mRNA在维、汉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蛋白在维、汉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均低于相应癌旁组织(P<0.05),在转录水平表现出种族差异(P<0.05).结论:XRCC1在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存在转录及翻译水平的差异表达,并表现出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1 6蛋白进行检测 ,探讨P1 6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表达的意义。结果显示 :30例宫内膜癌组织中P1 6蛋白表达率为 50 .0 0 % ,低于癌旁正常宫内膜组织的 1 0 0 .0 0 % (P <0 .0 1 )。高分化癌P1 6蛋白表达高于中、低分化癌 (P <0 .0 1 )。结果表明 :P1 6蛋白表达与宫内膜癌发生及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EGFR在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探讨EGFR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与MAPK信号传导激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蛋白印迹方法 ,检测53例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EGFR、MAPK(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 EGFR和p-ERK1/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分化程度越低,EGFR和p-ERK1/2的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GFR和p-ERK1/2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浸润浅肌层患者的p-ERK1/2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肌层(P〈0.05)。结论 EGFR/MAPK信号传导与惠州客家人群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伴随EGFR的过表达,MAPK(ERK1/2)信号通路活化水平升高,EGFR/MAPK信号通路可为食管癌的早期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p18 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p18基因在食管癌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4例经外科手术的食管癌患者(经术前及术后病理证实)食管癌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34例食管癌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癌旁正常组)和30例慢性胃炎患者内镜活检组织(慢性胃炎组)作为对照。采用原位...  相似文献   

13.
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Dong Z  Zhao G  Zhao Q  Yang H  Xue L  Tan X  Zheng N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99-902
目的:研究人食管癌组织中DNA聚合酶β(POLB)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序列分析对30例人食管癌标本组织中DNA聚合酶β基因进行了检测。利用DNASIS、OMIGA等软件分析测序数据。结果:手术切除浸润癌组30例食管癌标本中有13例POLB发生变异,突变率为43.3%(13/30);而癌旁对照29例正常,仅1例异常。早期原位癌组14标本中有5例POLB发生变异,突变率为35.7%(5/14);另外,在1例食管鳞状上皮增生中也发现有POLB变异发生。在7例癌组织中存在相同58bp(177位到234位)的基因片段缺失;共有8种点突变形式:(1)375位A→G(Ile→Val),(2)454位T→C(Phe→Ser),(3)462位G→T(Tlu→终止码),(4)466位G→A(Gly→Glu),(5)613位A→T(Lys→Ile),(6)648位G→C(Gly→Arg),(7)660位A→G(Arg→Gly)(8)670位A→G(Glu→Gly)。结论:本研究首次在食管癌中发现POLB基因突变;该酶基因突变可能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ZO-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手术切缘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距肿瘤组织>5 cm)中occludin和ZO-1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癌组织中occludin、ZO-1表达与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occludin及ZO-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手术切缘正常食管粘膜组织(P<0.01),且癌组织中occludin、ZO-1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occludin和ZO-1的表达下调或缺失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在食管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采用PCR-TRAP方法检测38例食管鳞癌组织、16 例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并观察食管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3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32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4.21%;16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1.25%;12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阳性检出率为8.33%。食管鳞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或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端粒酶活性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54例食管鳞癌、癌旁组织及其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的表达。结果:21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21/21)、66.7%(14/21)和0%(0/21)。而在无淋巴结转移的33例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及正常食管组织中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3%(10/33)、24.2%(8/33)和0%(0/33)。2组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素酶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素酶mRNA表达与食管鳞癌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