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72例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方法比较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目的评价超声、CT、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超声、CT、ERCP检查确诊后,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超声检查72例患者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46例,诊断准确率为63.89%(46/72);CT检查48例患者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41例,诊断准确率为85.41%(41/48);72例行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68例,诊断准确率为94.44%(68/72)。72例行EST并取石,取石成功70例,成功率为97.22%(70/72)。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6/72)。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贺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2010年7月的胆总管结石行ERCP联合EST术患者50例,术后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结果 49例患者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8%,其中42例一次性取石,7例2次取石,1例患者取石未成功,转入外科继续治疗。成功取石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胰腺炎,发生率为2.04%,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成功取石后经4~5d治疗后顺利出院。术后B超检查提示结石取净率为100%。结论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建议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及EST术后出血原因、诊治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60例临床资料。结果 60例ERCP及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并发出血5例(2例因长期口服拜阿司匹林药物,2例患者因大切口出血,1例因反复网篮取石引起胆总管渗血)。经我科内镜下治疗及保守止血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总管结石ERCP及EST术后出血多与术前病史询问、病情评估,术中切口过大、过小、切口方向偏离、插管困难、网篮碎石、网篮反复取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和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一期联合治疗胆囊和胆管结石病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16例经B超或CT、MRCP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在全麻下一期先行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以清除胆管结石,然后行LC术。结果16例病人均顺利完成ERCP+EST+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和LC术,1例LC后经鼻胆管造影见结石残留后再次内镜取石。结论LC联合EST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可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2011年9月我院收治的286例胆总管结石接受内镜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86例ERCP插管成功269例,成功率为94.1%;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气囊扩张术(EPBD)+网篮或球囊取石术36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网篮或球囊取石术,一次行取尽结石130例,未行鼻胆管引流;98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碎石治疗,1次取净结石75例,2次取净结石17例,6例3次取净结石,术后均行鼻胆管引流;5例行内镜下塑料支架引流术(ERBD);并发急性胰腺炎5例,其中1例为重症胰腺炎,出血3例,胆道感染2例,取石网篮碎石断裂及十二指肠穿孔各1例,无一例死亡。结论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在X线机电视监视下完成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结果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25例,成功行EST者24例(成功率96%),一次排净结石23例,治愈率92%。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安全,疗效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微创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EST)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ERCP明确诊断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Dormia取石网篮、气囊导管取石,较大结石先用BML机械碎石后再行取石。结果:298例患者中,ERCP插管成功282例,成功率94.6%,其中175例直接应用乳头切开刀插管成功,25例应用普通造影导管插管成功,25例先用针型切开刀预切开(乳头开窗术)后插管成功;4例因硬化性乳头炎、1例因巨大乳头旁憩室而插管失败。29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EST,一次性取净结石291例(97.7%),另2例行第二次内镜下取石成功,其中有28例先行BML碎石后成功。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0%, 分别为术中出血、术后急性胰腺炎和急性胆囊炎。结论:ERCP结合EST取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该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及适应证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29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在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后,均经十二指肠镜行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29例患者经ERCP显示为胆总管结石,行EST取石,取石成功121例,成功率93.8%。EST术后并发症为9.30%(12/129)。结论:十二指肠镜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雷波 《安徽医药》2013,34(6):728-730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76例胆总管结石先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然后经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气囊导管排石。结果:治愈率为97.1%,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结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US)在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前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方法 60 例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患者, 经腹部超声(TUS)、 CT 和(或)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可疑胆胰病变但原因不明, ERCP 术前行 EUS 检查诊断, 并以 ERCP、 手术病理及随访确诊的结果为最终诊断。结果经 ERCP 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39 例, EUS 诊断 38 例, 另 1 例 EUS 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ERCP 及手术病理确诊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10 例、 胆管内乳头状瘤 2 例、 壶腹部肿瘤 2 例; EUS 诊断结果分别为 11 例、 0 例及 3 例, 其中 1 例确诊为胆总管下端结石者 EUS 提示为胆总管下端肿瘤, 2 例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患者 EUS 将其中 1 例诊断为炎性狭窄, 另 1 例诊断为壶腹部肿瘤。术后随访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 7 例, EUS 诊断结果为 8 例, 其中 1 例术后随访并经 ERCP 病理确诊为胆管内乳头状瘤。诊断正确率 95% (57/60)。结论 EUS 对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特别是能提高胆总管下端结石确诊率, 高于 MRCP 检查, 并能指导选择性地进行 ERCP, 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李文    董默  李彦茹  张浩  索宗武 《天津医药》2016,44(5):518-521
摘要: 目的 评估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对胆漏的诊疗作用。方法 回顾 分析我院 2013 年 3 月—2016 年 2 月间共 12 例 OLT 术后经临床、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或术中 ERCP 证实 为胆漏患者的资料, 包括胆漏及其合并症的临床症状、 发生时间、 发生部位、 诊疗过程、 疗效等临床资料, 评价 ERCP 的诊疗价值。结果 本组 12 例均为男性, 年龄 35~62 岁, 平均(49.75±8.55)岁。11 例成功行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ENBD), 成功率 91.7%; 胆漏治愈率 91.7% (11/12); 无 ERCP 相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发生; 其中 9 例合并胆管狭 窄和 (或) 伴胆管结石/胆栓者在进行初次 ERCP 诊疗时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EST), 并于胆漏愈合 2 周后行进一步 ERCP 治疗。除 1 例 ENBD 未成功者外, 其余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ERCP 是 OLT 术后不同类型胆 漏的安全及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有效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29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与EST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299例患者,术中少量出血52例,明显出血50例,其成功插入乳头时间经方差分析(F=3.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出血病例中,存在憩室21例,出血量与憩室的关系经卡方检验(x2=5.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5);术中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与钛夹止血处理,经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提示内镜下钛夹止血治疗的止血有效率高于电凝止血治疗(P=0.464,P〈0.05),并发术后出血8例,其中3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有效,1例无效,3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有效,1例行介入止血治疗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结论 胆总管结石ERCP与EST并发出血与成功插入乳头时间,有无憩室等因素相关,内镜下干预治疗是防治术中术后出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71例具有ERCP指征的患者,先行十二指肠镜及ERCP检查,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及临床需要,分别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鼻胆管引流术(ENBD)或胆总管支架置入术(ERBD)。结果:共有71例患者行ERCP检查,6例不成功,成功率为92%;胆管取石37例,EST39例,ENBD42例,ERBD5例;术后发生轻症胰腺炎1例,反流性胆管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无上消化道大出血、穿孔及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其相关治疗技术是诊治胆胰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微创、诊断价值大、疗效显著且安全的优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MRCP与ERCP对阻塞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分别行MRCP和ERCP,其中1例行ERCP失效改行经皮肤胆管造影(PTC)。MRCP采用重T2加权及超快自旋回波水成像技术进行,ERCP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果:30例行MRCP和29例,ERCP均获成功。MRCP和ERCP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96.7%;对恶性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6.6%和88.9%;对胆总管结石诊断的准确率为100%。结论:MRCP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两者结合可弥补各自的不足,提高对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涂福文  杨平  谢荣迪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69-2370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ERCP诊断、治疗的100例胆胰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B超、CT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行ERCP诊断、治疗,成功95例(95.0%);行ERCP单纯诊断的64例,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36例,其中胆总管单发结石14例,多发结石19例;ERCP、B超和CT诊断率分别为96.0%、39.O%和64.0%,ERCP诊断率高于B超和CT(Х^2=7.05,P〈0.01,Х^2=3.83,P〈0.05);术后并发症胃肠道出血2例(2.0%)、急性胆管炎1例(1.0%);急性胰腺炎2例(2.0)%,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全愈。结论ERCP对胆胰疾病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胆胰疾病的手术方式、适应证及时机,以指导治疗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3年11月,经ERCP诊治的1421例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421例患者中,共进行ERCP 1643例,其中2次ERCP 176例、3次及以上ERCP 43例,诊断性ERCP 21例,绝大部分行治疗性ERCP。治疗病例中胆管结石759例;恶性肿瘤248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184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82例;慢性胰腺炎18例;乳头良性狭窄9例;医源性胆道损伤40例;胆漏33例;胆道蛔虫13例;梗阻性黄疸35例。首次ERCP胆管插管失败率为6.82%;并发症发生率4.75%,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选择ERCP手术方式,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时机,可有效提高胰腺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富国 《北方药学》2011,8(4):52-53,10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ERCP检查者152例,将ERCP检查结果与B超、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发现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结果:83例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检测正确率显著高于B超、CT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X2=26.38,P〈0.05)。内镜取石成功率为93.8(76/81),结石一次性清除率为81.6(62/76),并发症发生率为6.2(5/81);其中急性胆管炎1例,急性胰腺炎3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1例。结论: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其可作为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对胆囊胆总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2004年10月间实施的39例联合治疗的方法和经验。结果 手术成功37例,成功率94.9%,术后并发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例。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较外科开腹手术操作简便、迅速、安全。  相似文献   

20.
武晓勇  马海宁  黄博 《中国医药》2012,7(12):1544-1546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双镜手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传统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前瞻性地测定31例接受双镜手术(双镜手术组)及29例接受传统手术(传统手术组)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5、10和16周的生存质量并加以比较。结果双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前平均GLQl分别为(110.5±11.0)和(109.3±11.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手术组患者术后2周时,GLQI为(108.6±14.3)分,下降不明显(P〉0.05);术后5周,GLQI总分和心理情绪状态各方面均明显高于术前水平(均P〈0.05);术后16周,与术前比较,GLQI总分、主观症状、生活功能状态和心理情绪状态明显增高(均P〈0.01)。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2周时GLQI总分为(101.0±10.9)分,降幅明显(P〈0.05),同时,主观症状、社会活动状态和生活功能状态等各方面的分值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5周时GLQI总分(107.5±11.9)分,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手术后16周,GLQI总分和主观症状、生活功能状态及心理情绪状态各方面分值均明显超出术前水平(P〈0.05或P〈0.01)。手术后2、5、10周双镜手术组GLQI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分别为(108.6±14.3)分比(101.0±10.9)分,(117.9±12.0)分比(107.5±11.9)分,(123.3±10.1)分比(114.6±13.8)分,均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比较,双镜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