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细胞介素15是一种重要的骨髓生长调节因子,可能具有刺激骨髓增生异常综征 CD34+细胞增殖的作用。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5对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采用细胞计数、MTT抑制实验检测0,10,20,50,100,200 µg/L白细胞介素15对18例1~14岁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 CD34+细胞增殖的影响,找出白细胞介素15作用的峰浓度。以白细胞介素15达到峰值的浓度为实验组,不加白细胞介素15的为对照组,培养12 d以了解细胞最佳增殖时间。
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骨髓CD34+细胞在培养第8天生长状况最好,并且随着白细胞介素15 质量浓度的增加,其活细胞数也随着增加,当白细胞介素15为100 µg/L时,其增殖状况最好;当白细胞介素15为200 µg/L时,其增殖状况反而欠佳。在培养的第8天,白细胞介素15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细胞抑制率最低,当其浓度在0~100 µg/L范围内,随质量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递减,而当其质量浓度>100 µg/L其抑制作用有所增强。说明白细胞介素15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CD34+造血干/祖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背景:ABO血型不合供受者之间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受者血型的转变、移植后输血的选择等问题。
目的:观察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和近远期并发症。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2008武警总医院收治的10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同胞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总结植入效果,血型转变,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恢复造血功能,血型转变为完全供者型,1例患者白细胞血小板恢复,但红细胞植入延迟。所有患者在输注移植物时未出现短暂的血红蛋白尿,无严重急性溶血和迟发型溶血的发生,1例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见ABO血型不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移植疗效无明显影响,红细胞植入延迟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摘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2007-01/2008-04应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9例,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3例慢性髓系白血病;供者中6例为HLA 完全相合的同胞,2例为HLA 9/10相合的无关供者,1例为半相合供者;预处理采用经典的BU/CY方案或GIAC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方案或环孢菌素A+吗替麦考酚酯+甲氨喋呤+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 0. 5×109 L-1、血小板> 20×109 L-1 的中位时间分别是11,15 d;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1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随访3~16个月无病生存率为77.8%。死亡2例。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白血病 相似文献
4.
背景:应用亲属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供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几乎可使所有需要移植治疗的患者都能在亲属间及时找到供者。但由于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合的免疫学障碍,应用常规方式移植不但排斥率高而且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显著增高。
目的:观察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方案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2-07/2008-06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血液病研究所完成。
对象:恶性血液病患者42例,年龄10~48岁。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1个位点不合者7例,2~3个位点不合者35例。
方法:预处理方案为清髓性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均以环孢素加短程甲氨蝶呤为基础方案,人类白细胞抗原1个位点不合时加用霉酚酸酯,人类白细胞抗原2~3个位点不合时再加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抗CD25单抗。移植物为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未进行体外去除T细胞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CD34+细胞11×106/kg。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及移植后1,3,6,12及18个月供、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及单倍体移植受者T、B亚群变化。
结果:4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供者干细胞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9例,Ⅰ度16例,Ⅱ度3例,2年累积发病率为50.8%;在随访大于6个月的31例患者中发生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3例,局限型20例,广泛型3例,2年累积发病率为57.1%,无患者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非去T细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T、B亚群下降及恢复与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移植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小样本临床治疗中,应用清髓性预处理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进行非体外去T细胞亲属间人类白细胞抗原单倍体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安全有效, 今后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主要方法,单倍体相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扩展了移植的应用范围。
目的:观察“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
方法:对19例高危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y+ATG”预处理方案,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5例,外周血+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14例。应用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短期疗效:中性粒细胞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2(8~20) d;血小板恢复的中位时间为13(10~31) d;移植后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5.8±8.4)%。②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情况: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发生率(63.1±11.1)%,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54.54±15.0)%。③远期疗效:2年无病生存率为(28.2±15.5)%,2年总体生存率为(46.9±16.5)%。结果提示,高危白血病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血缘供者及无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非血缘供者,而又急需进行挽救性移植时,“改良Bu/Cy+ATG”为预处理方案的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背景:收集56例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受者,均为无血缘关系的江西省汉族人群。了解个体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型和单倍型。目的:分析5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方法:收集56例欲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受者,均无血缘关系的江西省汉族人群。应用PCR-SSP的方法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分型,计算出HLA-A、B、DRB1各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单倍型频率。结果与结论:56例供受者测出HLA-A位点等位基因8种,HLA-B位点等位基因19种,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13种,呈现出丰富的基因多态性。56例供受者两位点共224条等位基因中,A﹡02-B﹡46、A﹡11-B﹡40、B﹡46-DRB1﹡09单倍型的频率高于0.10。有10种A-B单倍型,4种B-DRB1单倍型呈现出显著的连锁不平衡。提示江西省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具有较丰富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使其能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别是治疗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已获临床成功,但是对于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特别是硬皮病样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ScGVHD)的研究报道还很少。
目的: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ScGV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探讨取得疗效的免疫学机制。
方法:于2006-09/2008-08在解放军307医院血液移植科接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内注射ScGVHD患者4例,男3例,女1例;中位年龄41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内注射具体方法:取右髂前上棘为穿刺注射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4例患者的给药剂量基本控制在(1.0~2.0)×107个细胞/次,行间断多次给药。合并用药亦有差异,但都为治疗ScGVHD的传统药物,且用量大为减少。
结果与结论:经过多次骨髓内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Th细胞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Th1的比例上调,Th2的比例相应的下调,从而使两者达到了新的平衡点。与之相应,患者的临床症状也逐渐好转。而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随访期内,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未发现异常,也未出现白血病的复发。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ScGVHD是有治疗效果的,为临床治疗ScGVHD开辟了一个新的方法,从而能提高白血病患者骨髓移植的存活率。但由于样本数较少,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进行临床研究,以进一步证实其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血缘及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时,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短程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疗效。
方法:2004-09/2008-11海口市人民医院采用环孢素A等五联用药预防非血缘及血缘HLA配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13例。供受者HLA相合情况:非血缘供者7例,单倍型移植3例,人类白细胞抗原1个位点不合同胞供者3例。具体预处理方案为移植前7 d开始,环孢素A 5~10 mg/(kg•d),12 h静滴1次,2次/d,无呕吐后改为口服维持;移植前7 d开始,麦考酚酸酯1次/d;移植前5 d~移植前2 d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移植前2 d~移植后10 d予白细胞介素11,1.5 mg/d皮下注射;移植后1 d予甲氨蝶呤15 mg/m2,移植后3,6,11 d各予甲氨蝶呤10 mg/m2静脉滴注。临床若无移植物抗宿主病出现,3~6个月逐渐减量至停药,单倍型移植者适当延长。移植前3 d,供者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于用药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分别于当天由锁骨下静脉输入患者体内,回输单个核细胞数为(7.82~9.11)×108/kg,CD34+细胞数为(2.9~7.7) ×106/kg。
结果:13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46%(6/13),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为8%(1/13)。随访至2009-04,除1例患者尚未能到公共场所外,余12例目前均正常生活或工作。
结论: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短程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前认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通过免疫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消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但移植物抗宿主病,尤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中最棘手的问题,是移植后致残及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药物大多抑制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同时付出了移植效能降低、感染机会增加的代价。因此,理想的方法是寻找使T细胞处于激活状态,保持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但同时又抑制特异性同种抗原。一些对经典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新发现,移植方式的改良以及间充质干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等,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防治提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背景: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面临着植入困难、造血重建慢、移植物抗宿主病重、免疫重建迟、致死性感染发生率高等诸多难题,如克服这些问题可使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目的:观察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疗效。
方法:在单倍体移植时采用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甲基环已亚硝脲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6例恶性血液病。
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完全植入,白细胞> 1.0×109 L-1中位时间为15.8 (+12 d~+20 d),Ⅲ~Ⅳ度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为16.7%,中位随访时间34.7(13~63)个月,无复发,至今仍存活。结果提示单倍体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时,用阿糖胞苷、马利兰、环磷酰胺、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甲基环已亚硝脲联合作为预处理方案,用环孢素A、麦考酚酸酯、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白细胞介素11及甲氨蝶呤联合预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Awadh Kishor Pandit Kameshwar Prasad Tulika Seth 《Annals of Indian Academy of Neurology》2015,18(4):459-463
Multiple sclerosis (M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which is disabling and majorly involves younger population. Various available treatments in forms of immunomodulation are not very effective; howeve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eems to be promising in recent literature. The current case report is a novel evidence for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in progressive MS. Case Summary: A 33 year old male with secondary progressive MS (SPMS), after being failed and/or intolerance to standard approved interferon (IFN) and mitoxantrone therapy, autologous HSCT was administered. At 2years of post-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llow-up, he has remained stable with some improvement in functional status (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 (EDSS) reduced by 1.5), with no relapse, no treatment related complications, and no fresh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lesions. Conclusion: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may be beneficial in progressive forms of MS, but needs to be tested in well-designed randomized trial. 相似文献
12.
背景:马利兰常用于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其主要在肝脏代谢。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马利兰预处理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纳入43例患者预处理方案采用静脉剂型马利兰,观察其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中马利兰治疗相关毒性(肝脏、神经系统、口腔黏膜炎)造血干细胞植活时间、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总生存率、白血病复发情况。
结果与结论:静脉应用马利兰后,谷丙转氨酶升高72%(31/43),发生不典型肝静脉闭塞综合征5%(2/43),有1例发生双手麻木。口腔黏膜炎发生率60%(26/43)。中性粒细胞植活时间16 d,血小板植活时间12 d,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延迟植活。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63%(24/38)。总生存率72%(31/43)。复发率23%(10/43)。提示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中应用静脉马利兰给药,患者耐受性好,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背景: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经常需要血液制品输注支持,而患者对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差异非常大,这主要依赖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类型和患者本身的疾病性质。
目的:评价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输血的需求和数量。
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01/2010-06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资料,包括移植的适应证、移植的类型、CD34+细胞的数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输注数量、费用、脱离输注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红细胞输注的阈值是血红蛋白计数为70 g/L,而血小板的输注阈值是计数为20×109 L-1。研究分析了患者移植期间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的需求、输注量、输血费用,以及患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与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14例(93%)患者,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中有35例(90%)患者显示了造血细胞植入和脱离输注证据。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取得脱离红细胞输注天数为14.6 d,明显短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比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红细胞输注单位明显减少;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的红细胞输注费用明显高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输血花费昂贵,但却是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需要更多的输血支持。脱离输注时间有望成为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Burt Richard K. Han Xiaoqiang Quigley Kathleen Helenowski Irene B. Balabanov Roumen 《Journal of neurology》2022,269(5):2513-2526
Journal of Neurology - To investigate the results of real-world application of non-myeloablative autologous HSCT for multiple sclerosis (MS). Between July 2003 and October 2019 at a single center... 相似文献
15.
16.
背景:感染肝炎病毒的血液病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存在拉米夫定等核苷类似物的耐药、药物持续时间、丙型肝炎病毒的靶向治疗等问题。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肝炎病毒再激活的预防措施。
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2005-01/2008-07收治的5例感染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的白血病患者,均经锁骨下静脉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回输的单个核细胞数量为(8.6~19.3)×108/kg,CD34+细胞数量为(5.1~15.4)×106/kg。例1于初次诱导缓解化疗时开始应用拉米夫定,7个月后加用恩替卡韦,3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降至1.02×103 U/mL,此间白血病复发,再次缓解后进行移植。例2于诊断明确后给予格列卫+拉米夫定,2个月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降至<1.0×103 U/mL进行移植。例3于诱导缓解化疗开始应用拉米夫定,10周后乙型肝炎病毒DNA降至<1.0×103 U/mL,巩固化疗结束后移植。例4于CR1期移植,干细胞输入前1 d给予拉米夫定。例5于CR1期移植。检测5例患者的病毒复制及肝功能状态。
结果与结论:5例患者均完成9个月随访,全部获造血功能重建,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均未出现病毒复制增加或肝功能损害。例1在移植后单用恩替卡韦6个月后停药,例2于移植后8个月停用拉米夫定,例3、例4于移植后6个月停药,移植后4例患者乙型肝炎病毒DNA均持续小于1.0×103 U/mL。例5丙型肝炎病毒RNA持续<1.0×103 U/mL。拉米夫定可以预防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在拉米夫定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恩替卡韦可以实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7.
海口市人民医院2003-11/2008-11收治的14例白血病患者,均采用改良Bu-CTX2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具体预处理方案为阿糖胞苷2.0~3.0 g/(m2•d),×2 d,24 h持续静滴;马利兰4 mg/(kg•d) ×3 d;环磷酰胺50 mg/(kg•d),×2 d;甲基环已亚硝脲250 mg/(m2•d),×1 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 mg/kg•d),×4 d。移植前3 d,供者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皮下注射,于用药第4,5天采集外周血干细胞,并分别于当天由锁骨下静脉输入患者体内,回输单个核细胞数为(7.82~9.11) ×108/kg,CD34+细胞数为(2.9~7.7)×106/kg。结果14例患者完全植入,均获得造血重建,移植后11~25 d白细胞> 1.0×109 L-1,移植后11~51 d血小板>20×109 L-1。3例出现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2例出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出现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出现出血性膀胱炎;所有患者目前均正常生活或工作。提示采用改良Bu-CTX2预处理方案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