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Dong J  Fan M  Qi H  Gan H  Liu H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65
目的 研究腹透患者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发病情况和临床影响因素。方法 对北京 4个腹透中心共 90例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 ,包括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 ,食谱调查 ,直接人体测量 ,生化参数的测定等 ,并调查社会功能及焦虑抑郁状况。以SGA为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 ,将患者分为营养良好、轻中度营养不良和重度营养不良 3组。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营养不良和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的影响因素。结果 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 7 8% ,其中重度营养不良为 13.3%。营养程度不同的 3组间以下指标比较 :平均每日每公斤体重能量和蛋白质摄入 (DEI、DPI)、上臂围 (AC)、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上臂肌围 (AMC)、血白蛋白 (Alb)、前白蛋白 (PA)、转铁蛋白 (TF)、氮出现率相当蛋白 (nPNA)、瘦体重 (LBM)和瘦体重百分比 (LBM %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0 .0 5 )。营养状况的正相关因素是DPI(P <0 .0 5 )、DEI(P <0 .0 5 )、标准化TCcr(P <0 .0 1)、GFR(P =0 .0 6 9) ,负相关因素为透析时间 (P =0 .12 ) ,糖尿病 (P <0 .0 5 )。本组患者DPI为 (0 .74± 0 .2 6 )g·kg-1·d-1,DEI为 (113± 2 9)kJ·kg-1·d-1。DEI的负相关因素是焦虑积分 (P<0 0 1)和不坚持体力活动 (P <0 .0 5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6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膳食问卷调查、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对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价. 结果SGA评价:营养状况正常43例(占63.23%);中度营养不良19例(占27.94%);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82%).营养正常组与中度营养不良组相比较,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上臂围、上臂肌围、白蛋白(ALB)、前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除上述差异外,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摄入、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透析龄、每日标准体质量蛋白质和能量摄入有关,应对血透患者进行合理的营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膳食管理 (饮食治疗 ) ,观察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的营养状态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  17例CAPD患者采取制定饮食标准 ,强化饮食治疗 6个月 ,营养指标及透析充分性每月随访检查 1次。结果  (1)饮食治疗后患者体重增加 ,精神改善 ,乏力感减轻 ;(2 )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 (SGA)可见营养不良患者明显减少 (P <0 0 5 ) ,无重度营养不良 ;(3)饮食治疗后血浆总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甘油三酯及血尿素氮均明显提高 (P <0 0 5 ) ,标准蛋白分解率 (nRCP)增加 (P <0 0 5 ) ;(4 )KT/V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合理膳食是CAPD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能改善CAPD效果 ,减少营养不良发生率 ,提高腹膜透析充分性。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尿毒症腹膜透析 (腹透 )患者营养状况 ,以制订营养治疗方案。方法 对 3 3例腹透患者及 2 8名健康体检者 ,采血检测血清总蛋白 (TP)、白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磷 (P)的含量 ,并进行人体学测定和主观评估。结果 经综合评估 ,腹透组营养不良率占 75 .8% ,TP、ALB、HB、CHO、TG、P、上臂围、上臂肌围和握力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腹透组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略低于对照组 ,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结论 腹透患者存在较严重的蛋白质营养不良 ,并有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和高磷血症。  相似文献   

5.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随机选择病情稳定,符合观察奈件的透析患者52例(男/女,32/20)。进行膳食营养评价、半定量SGA评分、人体测量以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以SGA评分作为评价指标,78.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vJ,ALB作为评价指标,67.3%的患者营养不良;基于AMC判断,则有55.8%的患者营养不良。营养摄入量与营养评价指标关系密切:DEI与BMI呈正相关(P〈0.05),与ALB、PA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SGA、CRP呈负相关(P〈0.01,P〈0.05):DPI与PA呈正相关(P〈0.01)。蛋白质摄入充分组PA明显高于摄/k不足组(P〈0.01);热量摄入充分组ALB高于摄入不足组(P〈0.05)。结论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膳食营养与CAPD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就维持血浆蛋白而言,摄入充足的热量可能比蛋白质更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为制订合理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2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及实验室生化检查来评估患者营养状态,对可能影响状态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6%。32例营养不良患者中,轻中度23例(71.9%),重度7例(21.9%),极重度2例(6.2%)。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腹膜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两组患者血肌酐、白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蛋白质摄入不足、老年、透析不充分及炎症状态与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有关。临床工作中应采取有效合理的干预方法加强营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94例,依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分分为营养正常组(48例)和营养不良组(46例)。观察2组患者MQSGA评分与体质量指数、前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上臂肌围、肱二头肌皮褶厚度(BSF)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等营养相关指数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比较,同时研究Kt/v与营养状况的关系。结果营养不良组患者的年龄、透析时间、尿素氮水平、hs-CRP明显高于营养正常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营养不良组患者的BMI、前白蛋白、白蛋白、Hb、肌酐、TSF、上臂围和上臂肌围等营养指标明显低于营养正常组(P<0.05)。年龄>70岁、透析时间>25个月、透析程度不充分(Kt/v<1.2)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Kt/v≥1.2亚组患者的年龄和BMI明显低于Kt/v<1.2亚组(P<0.05),而肌酐水平明显高于Kt/v<1.2亚组(P<0.01)。结论 MQSGA评分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高龄、透析不充分、透析时间过长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的营养状况,针对不同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方法 通过人体学测量,生化指标的测定及透析状况分析等,综合评估11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 113例患者,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比较,上臂肌围(MAMC)、前白蛋白(PA)及透析前肌酐(Pre-Cr)显著升高(P<0.05).各项营养指标异常的比例为理想体重百分比(IBW%) 15.4%,体重指数(BMI)19.5%,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90.3%,上臂肌围(MAMC)36.3%,白蛋白(ALB)40.7%,前白蛋白(PA) 35.4%,血红蛋白(Hb)92%.所有患者尿素减少率(URR)为0.663±0.080,尿素清除指数(Kt/V)为1.392±0.231.结论 1)血清前白蛋白、上臂肌围及透析前血清肌酐水平对评估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可靠敏感,临床实用性强.2)及时、准确的进行营养状况评估,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37例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 (CAPD)患者的营养管理及效果评价。方法 采用膳食分析、人体学测量和生化指标测定 ,进行自身前后对照 ,并对可能影响营养状况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营养管理前后蛋白质及总热能的摄入有显著改善 (P <0 0 1)、血清清蛋白 (ALB)、血红蛋白 (Hb)、血清前清蛋白(PA)、铁转蛋白 (TF)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使用促红素对营养改善更为明显。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营养不良 ,纠正等影响因素 ,加强蛋白质及热能的摄入及使用促红素 ,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的疗效。  方法  对47例营养不良的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为期48周的营养管理以及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蛋白质和热量摄入、相关营养指标进行自身对照。  结果  有氧运动与营养管理干预后与管理干预前比较,患者营养状况明显好转(P < 0.05);蛋白质、热量摄入、无内瘘侧上臂肌围、同侧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白蛋白较干预前均增加(P < 0.05)。  结论  合理有效的营养管理和有氧运动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蕾  陈孟华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094-1096
目的比较糖尿病与非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糖尿病腹膜透析病人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调查了规律腹膜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的52例患者的原发病因、营养状况、透析方案、残肾功能、超滤量、尿量、容量状况及其他一般情况等。结果①52例患者中,根据SGA评估,29例为营养不良,其中糖尿病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病人16例,糖尿病CAPD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88.90%)明显高于非糖尿病CAPD病人(38.20%),P<0.001。②与非糖尿病CAPD病人比较,糖尿病CAPD病人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明显下降,CRP明显上升(P<0.05);握力明显下降(P<0.01);体重和平均动脉压明显增高(P<0.05);肌酐清除率及液体总清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糖尿病组的透析液糖浓度、糖总量、总剂量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CAPD病人水肿的发生率(94.44%)明显高于非糖尿病CAPD病人为47.06%,P<0.001。③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与水肿程度之间(r=0.611,P<0.0001)呈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糖尿病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主要与炎症发应及容量负荷过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代文迪  刘文虎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9):1749-1750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腹膜转运类型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6例CAP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组(H组)和低转运组(L组),再根据总的尿素清除率(Kt/V)和总肌酐清除率(Ccr)分为透析充分组(HA组、LA组)和透析不充分组(HI组、LI组),根据蛋白质呈现率(nPNA)、清蛋白、主观综合评价法(SG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H组和L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t/V与血清蛋白、nPNA均呈正相关(P<0.05);H组与L组的总Kt/V、总肌酐清除率、血清蛋白、透析液清蛋白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PN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膜透析高转运类型者较低转运者营养状况差,但高转运者中Kt/V达标者的营养状态较未达标者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三种营养评价方法评价住院老年患者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探讨最适合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微型营养评价精法(MNA-ALL)、简易的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欧洲营养不良风险调查方法(NRS-2002)对108例住院老年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劣。结果 MNA-ALL和MNA-SF对营养良好、潜在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A-ALL、MNA-SF、NRS2002对营养良好和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种方法对男性、低龄组(60~79岁)住院老年患者潜在营养不良(包括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龄组(>8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的发生率较高,MNA-ALL较其他方法检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更高,可作为老年患者入院营养状况筛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百令胶囊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疗效观察及对营养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百令胶囊联合复方α-酮酸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α-酮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法(SGA)评分和营养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36%)高于对照组(70.21%)(P<0.05)。两组治疗后食少纳呆、腹胀和倦怠乏力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食少纳呆、腹胀和倦怠乏力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GA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SGA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ALB、PA和TRE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ALB、PA和TR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发生肝肾功能、血常规异常,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百令胶囊联合复方α-酮酸片对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患者疗效疗效,且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长期进行腹膜透析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对照组只给予低蛋白饮食,令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6个月后对各组营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⑴对长期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各项生化指标、体重指数、肱三头肌处皮褶厚度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腹膜透析患者存在蛋白质营养不良,开同配伍低蛋白饮食可提高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的浓度,有效地改善长期腹膜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螺内酯对腹膜透析(PD)患者心脏及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 方法 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规律进行PD的96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螺内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的心脏相关指标[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RRF指标[残余尿素清除指数(KT/V)、残肾肌酐清除率(Ccr)]、营养贫血指标、24小时尿量、腹膜超滤量及钙磷代谢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6个月、12个月后,2组LVMI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2组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KT/V、Ccr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在治疗6个月、12个月与治疗前KT/V、C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6个月、12个月的24小时尿量均逐渐减少(P<0.05),对照组较试验组减少更加显著(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的24小时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12个月后,2组血磷、钙磷乘积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而血钙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螺内酯可有效改善PD患者的心脏功能,保护患者RRF,有效控制钙磷代谢,且基本不影响患者营养状况与腹膜超滤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脂联素(ADPN)及炎症反应对腹膜透析及未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方法调查45例CAPD治疗患者(腹透组),32例未透析患者(未透析组)及30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用双抗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三组的血清脂联素,用血清C反应蛋白(CRP)评估三组人群的炎症状态,采用MDRD方程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以评估患者的残余肾功能,采用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等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腹透组、未透析组患者的血清ADPN、CRP水平升高,而血清ALB水平下降,且腹透组的ADPN明显高于未透析组(P〈0.05)。②腹透组中,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56.5%,与营养良好的患者相比,营养不良患者的透析龄长、ADPN、CRP明显升高,ALB、PA明显下降(P〈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CAPD患者中,ADPN与ALB显著负相关,与CRP无统计学相关,CRP与ALB、BM I显著负相关。④未透析组中,营养不良的总发生率为34.4%,与营养良好患者相比,未透析组中营养不良患者的ADPN、CRP(P〈0.05)升高,ALB、PA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未透析组中,ADPN与ALB、PA、CRP无相关性,CRP与PA、ALB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及未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清ADPN、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腹膜透析患者的ADPN水平明显高于未透析者;不论是腹膜透析还是未透析的ESRD患者,营养不良组的血清ADPN及CRP水平均明显升高、ALB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脏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根据MQSGA评分(〉10分者判为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并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问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结果86例MHD患者中,有42例患者MQSGA评分≤10分,纳入营养正常组;11~20分者有42例,21~35者有2例,共44例纳入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1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3%;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的年龄、Kt/v、Alb、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白蛋白可作为反应机体营养状况的可靠生化指标,而年龄、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是影响MHD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孙琤  张苗  蒋春明 《现代医学》2011,39(4):430-434
目的:观察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将38例终末期肾脏病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实验组在腹膜透析液中添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每1 L腹膜透析液中加入5 mg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照组腹膜透析液中不加丹参酮ⅡA注射液。两组均行标准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每次2 L,每日交换4次)治疗,第23天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清及透出液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丙二醛(MDA)]以及透析充分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均较用药前显著升高(P<0.01或P<0.05),MDA显著降低(P<0.05),患者血清白蛋白、总肌酐清除率(Ccr)、尿素氮清除指数(KT/V)、超滤无明显变化。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及透出液中GSH、T-SOD显著升高(P<0.05),MDA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腹膜透析液中短期应用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患者腹腔局部及全身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