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主要病机为阴虚为本,日久阴伤及气,气阴皆虚。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艰涩,血液运行不畅而瘀阻血脉,发为胸痹、中风;瘀阻肌肤,发为血痹;瘀阻水道,发为水肿;瘀阻目巢,发为视瞻昏渺;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吴春平教授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胸痹临床多以气虚、阴虚、气阴两虚兼血瘀为主,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往往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炙甘草汤古今运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海浩 《天津中医药》2010,27(3):223-225
收集炙甘草汤古代病案101例和现代验案3175例,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古今应用在主要症状方面均为心悸、脉结代,但古今应用上有所不同,古代是侧重阴虚内热,以外感温热病为主;以心悸、发热、口渴咽燥、肉筋惕、神昏、烦躁、咳嗽、舌红绛干燥少津、脉结代细数为主要症状;现代是重在气阴两虚,辨证以心悸病、胸痹为主;以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头晕目眩、气短、神疲乏力、失眠多梦、烦躁,舌质淡白或淡红、脉结代细为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4.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胸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琳 《西部中医药》2005,18(12):12-13
笔者导师林钟香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对许多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尤喜以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胸痹。我有幸随师学习,颇有所获,现总结如下:1病机探讨胸痹的发病人群多为中老年,年过半百,脏腑虚损,机能紊乱,阴阳气血亏虚,而诸虚中又以气阴两虚为要。故提出胸痹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虚”为心气、心阴亏虚。阴者,阴血、阴津也,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血能载气;气能生津、化津;津亦能载气,气阴关系极为密切。《内经》云:“五脏主藏精气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1]),其病死率非常高~([2])。消渴胸痹是在消渴病的基础上,日久阴虚、气虚或气阴两虚、阴阳俱虚,久病入络,或夹痰湿、痰热、气滞等,引起心脏络脉痹阻所致的以心胸憋闷疼痛、甚至牵及肩背为典型症状的病症。糖尿病性冠心病在中医学中无这一病名,根据其体征、临床症状当属"消渴"、"真心痛"、"胸痹"等范畴。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流行病学调查文献基础上,综合历代有关消渴 (糖尿病)及胸痹 (冠心病)的文献研究发现,消渴病机有转化为胸痹的规律,两病之间存在共同的病机特点;其基本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瘀血阻滞、痰湿内停为标,其中阴虚与气虚互为因果,而瘀血、痰湿既是气阴两虚的病理产物,又是消渴导致胸痹的中心环节. 故确立滋阴益气、活血祛瘀、化痰通痹的标本兼治法则,拟订降糖舒心方用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中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首要风险因素,其中,冠心病发病率与病死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疾病范畴。历代医家认为其基本病机为阳微阴弦,而刘燕池教授对冠心病的发病和诊治有独到见解,强调“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丹溪“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为指导,临证以滋阴法为根本大法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具体思路为分补不同脏腑之阴,通过养阴血、清相火,兼通痰瘀之阻,进而使阴阳调和,胸痹得解。因此,该文就刘燕池教授运用滋阴法治疗冠心病进行了多角度探讨:首先阐述了阴虚易成的机理;其次,从阴虚角度深入分析了胸痹的病程,指出阴虚所致的胸痹分为3个阶段:阴虚火热内生,火热内生炼津为痰,阴虚痰凝血瘀;同时,以脏腑划分层次,阐述了治疗胸痹滋阴药物的选用;最后通过验案举隅对刘燕池教授临证诊治冠心病的思路进行探讨,以期从滋阴法角度为冠心病的治疗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8.
胸痹的中医急诊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绍功  韩学杰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28-1629
胸痹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疗胸痹具有较好疗效.笔者认为胸痹心痛辨证应提纲携领,以中医舌脉为金指标定类,根据临证实际分为两虚一实三类,然后据证立法,依法遣药.胸痹心悸治标抓痰瘀,治本重阴阳;胸痹心衰治以温阳利水为主;胸痹心厥急者以痰瘀阻络为主,缓者以气阴两虚为主.中医辨证配合抢救,可明显提高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 ,慢性肾衰心脏并发症的发生以心脏的虚损为本 ,痰浊、瘀血、水气为标 ,可参考心悸、胸痹、关格、水气、厥脱等病证探讨其证治规律。常见证型有心气阴两虚、心阳虚、心阳虚脱、水凌心肺  相似文献   

10.
胸痹属本虚标实证,且本虚为胸痹发病的基础,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以对胸痹的本虚证进行深入认识和正确治疗,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张景凤导师认为虚证虽有气、血、阴、阳之分,但以气阴两虚为主,运用自拟方益气养阴,化瘀通络,对气阴两虚型胸痹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