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充血性心力衰竭又称慢性心功能不全,简称心衰,是常见的内科重症。本文结合临床病案试行粗浅的探析。例一查某,女,42岁。孕五个月时下肢浮肿,分娩后浮肿加剧伴呼吸困难,经治五个月病情加重。诊见面白光而肿,唇紫舌胖,呼吸急促抬肩(36次/分)不能平卧,咳痰中... 相似文献
2.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充血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的惊悸、喘证、瘀证、心水、心痹等范畴。有学者认为“心衰”L’J、“悸——喘——水肿联还”‘’‘作为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为妥.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综述如下.1$因病机心衰的产生,主要由于五脏阳气虚弱,水饮瘀血互结而成,每以外感六淫病邪或过度劳累而诱发加重L’J.心衰与中医心肾在病理上有着密切内在联系,心肾虚报,水火逆乱,是心衰的主要病理,又是引起心气不足的根本,尤以心肾阳虚,水饮溢泛为其最基本病理,在心衰不同病理阶段,均可表现为心肾阳气虚衰的共同病机“〕。ZM证施… 相似文献
3.
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辨证论治过程中,常有一些因素对疗效有着重要影响。我们体会,以下几点尤其值得注意:1外邪羁留,非祛邪不足以安正外邪是心衰病程中常兼有的病理因素之一,临床上多见于肺心病合并心衰,多因感染后发作,症见恶寒发热,咳嗽,痰多色黄,治当祛邪... 相似文献
4.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证候群,是各种心脏病的重症阶段。临床上以体循环或肺循环瘀血以及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困难,治疗时间急迫是日趋严重的重症疾病。中医药很早就记录了其病机、治法、方药。分类于“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痰饮”等病症中。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法方药灵活多变,现就近年来的状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微量泵输注扩血管药物硝酸甘油,每5分钟调节滴速和每10分钟调节滴速组,血压下降、症状缓解达标率及血压骤降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选择74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微量泵输注硝酸甘油并监测血压同时每5分钟调节滴速组和每10分钟调节滴速组,据血压变化,分别调节滴速,通过观察用药30分钟内血压下降,症状缓解达标率及血压急骤下降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分钟测量血压组比10分钟测量血压组血压下降、症状缓解达标率高(P〈0.01),血压骤降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输注扩血管药物的临床护理中应严格按照每5分钟时间测量血压并在安全范围内调整滴速的方法应用微量泵(或输液泵)规范输注并及时准确记录,从而迅速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提高急性心衰患者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8.
1资料1.1病例李某,男性,62岁,1999年8月12日初诊。素有肺气肿病史,数月前外感后出现咳喘气短,动则加重气短不得续,咳白色泡沫痰,经本地治疗罔效,其后症状逐渐加重,休息亦感气短气喘,并感上腹部憋胀,恶心厌食,下肢轻度浮肿,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查: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干湿罗音;HR103次/min、律齐;肝肋下5cm、质软有触痛;脾未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肝超声示肝瘀血。辨证为大气下陷兼痰饮郁结。药用黄芪30g,桔梗6g,柴胡6g,升麻3g,人参15g,山茱萸肉15g,当归20g,川芎15g,炒酸枣仁30g,茯苓25g,丹参20g,山药30g,白术30g。3剂后自觉诸症皆… 相似文献
9.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所引起的严重心功能代偿不全的共同表现.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饮、水湿内停为标,且气、血、水三者又可相互为病,相互转化.心气虚是慢性心衰的病理基础,心阳虚是心气虚的发展,血瘀是重要病理环节,水停是必然结果.目前此疾病的发病率较高,西医治疗短期效果尚可,而中医能提高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也避免了输液增加心脏负荷的弊端.中医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以真武汤为主方,配用治水三法,疗效颇好.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18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发病率日趋增加.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共收治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24例,其中合并胸腔积液者182例,现报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子逐饮汤(葶苈子、白芥子、苏子、瓜蒌皮、云苓皮、当归、丹参),主要观察心功能改善及胸腔积液的吸收状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总有效率75.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13.
笔者近年采用真武汤加减治疗结合西医常规处理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C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心内科CHF合并肾功能不全住院患者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55~74岁,平均64.30岁;心功能(NYHA分级)Ⅲ级20例,Ⅳ级5例;血肌酐165.4~237.5 μmol/L.同时排除急性心肌梗塞、严重感染、难以纠正的心律失常、甲亢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14.
15.
张晓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3):2859-286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及其最终转归之一.研究表明其具有慢性炎症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的特性,大量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及血管活性物质的失平衡状态加剧了血流动力学的紊乱及心肌重塑的发生[1].胰岛素抵抗(IR)是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及胰岛素促进靶器官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作用减低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近来的研究证实CHF患者存在IR,并认为IR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笔者现就近年来的研究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林莲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2):5090-5091
目的探讨米力农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9例,予米力农注射液5 mg中加入生理盐水40 mL中静脉推注10 min以上,即以37.5~50μg/kg缓慢静脉注射10 min以上,继续以0.37~0.75μg/(kg.min)静脉注射。结果19例患者中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者10例;心功能改善Ⅰ级,一般处于Ⅱ~Ⅲ级,症状、体征减轻,但仍有若干心力衰竭症状存在者8例;死亡1例。结论米力农既有正性肌力作用,又有血管扩张作用,是改善左室功能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中的“正水”、“心水”所描述的症状极为相似。所谓“正水”,除浮肿外,尚有“其脉沉迟,外证自喘”;所谓“心水”即“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从中医病机分析,多是心阳虚损,水气不化,侵袭于肺,肺气失宣则喘不得卧,流溢肌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中医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研究已有了显著的进展 ,我院在此方面的临床研究也已有了一定成效。现将临床具体应用介绍如下。 中医认为CHF的发生与正气不足 ,瘀血内阻 ,反复感受外邪 ,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心气虚、心阳虚乃本病的病理基础 ,血脉瘀滞 ,水饮内停 ,痰浊不化是其中心病理环节 ,阳虚为病之本 ,瘀血、水饮、痰浊为病之标 ,故CHF乃本虚标实之症。故临床上应用补虚、化瘀、蠲饮为治则 ,以温阳益气为主 ,以治其本 ,并辅以活血利水之法 ,以治其标。但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原发病不同 ,临床上以风湿性心脏病心… 相似文献
19.
张同风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9,(6):525-5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ACEI、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三子逐饮汤治疗。主要观察心功能改善及胸腔积液的吸收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1%,对照组为7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 ,对心衰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已基本趋于一致 ,李氏〔1〕所提出“心衰”一名用作中医病名 ,因能较好的解释心衰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转归预后 ,已被中医所接受 ;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之证 ,心气 (阳 )虚为本 ,水湿、痰浊、瘀血为标 ,基于以上认识 ,本文试从近 4~ 5年来有关心衰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王素琴〔2〕根据患者体质不同并结合心悸、水肿、喘证、积聚的病因病机 ,分为五型 :①气虚血瘀型 ,治以益气活血、健脾利水 ;②气虚阳虚型 ,治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