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NBP)对老年兔心搏骤停(CA)复苏后影响。方法 30月龄清洁级健康老年家兔48只随机分为CA复苏(CA)组、NBP组。两组家兔麻醉成功后行心脏CA复苏建模,建模成功后NBP干预组立即耳缘静脉注射丁苯酞40 mg/(kg·d),并观察至72 h,CA组无NBP干预仍观察至72 h。各组完成预设处理后,分别于CA前、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12 h、24 h、72 h采血,并于各时间点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血肌酐(Cr)、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的水平。结果 CA组ROSC后12 h、24 h、72 h血清NSE、S-100B、Cr、BUN、ALT、AST、cTnI的水平显著高于CA前(P0.05)。CA组ROSC后12 h、24 h血清CK-MB的水平显著高于CA前(P0.05),而ROSC后72 h血清CK-MB的水平与CA前比无明显差异(P0.05)。NBP组ROSC后12 h、24 h、72 h血清NSE、S-100B、Cr、BUN、ALT、AST的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时间点CA组(P0.05)。NBP组ROSC后12 h、24 h血清CK-MB、cTnI水平比同时间点CA组明显降低(P0.05),而NBP组ROSC后72 h血清CK-MB、cTnI水平与同时间点C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NBP能够改善老年兔CA复苏后脑损伤及多器官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对脓毒症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HVHF治疗的39例脓毒症并发MODS患者,对比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的血浆IL-6,并比较HVHF治疗前和治疗24h后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合指数、乳酸、平均动脉压(MAP)、APACHEⅡ评分。结果:经HVHF治疗后2组血浆IL-6均明显降低(P〈0.01),但HVHF治疗前、后死亡组IL-6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经HVHF治疗24h后2组Cr、BUN、氧合指数、乳酸、MAP均明显改善(P〈0.01);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HVHF可有效辅助治疗脓毒症并发MODS,有效清除血浆IL-6。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全身炎症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发生,探讨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期间的临床价值。方法将CPR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心肺复苏同时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 1次,8次,共41例;B组为心搏恢复后立即开始应用乌司他丁20万u溶于2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每12h1次,8次,共46例;C组在心肺复苏时不用乌司他丁,共44例;心肺复苏(CPR)患者于开始(0)、12、24h抽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及重要脏器的功能,并将同组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将存活≥24h的患者进行罹患SIRS的评估,检测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24h内、后死亡率,住院时间,将三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外周血IL-6、TNF-α的水平均高于正常人(P〈0.05)。A组患者IL-6、TNF-α的水平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同组之间比较:A组的IL-6、TNF-α的水平Oh与12h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同0及12h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患者SIRS的发生率比较,A组(33%)低于B组(47%)、C组(68%)(P〈0.05),B组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肌酐(Cr)值比较,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同组患者不同时间的比较:A、B组的同组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Oh同12、24h比较有差异(P〈0.05),12、24h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内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4h后死亡率,A组(12%)低于B组(28%)(P〈0.05),B组低于C组(47%)(P〈0.05)。住院时间A组低于B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有效地抑制CPR时机体炎症反应并保护患者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心肺复苏(CPR)的成功率,尤其是在心肺复苏时同时应用乌司他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插入式腹部加压心肺复苏( ICA-CPR)对兔脑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ICA-CP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07-05—08-20进行,实验动物为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A、 B、 C、 D、 E、 F组,每组3只,每组兔分别编号为1、2、3。采用改良窒息法制备兔心搏骤停模型,心搏骤停后5 min, A、 B、 C组兔分别接受160次/min、200次/min、240次/min按压频率的常规CPR, D、 E、 F组兔分别接受160次/min、200次/min、240次/min按压频率的IAC-CPR。分别于实验开始后0、6、24、48、72 h采血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实验开始后0 h,各组兔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后6、24、48、72 h各组兔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4 h时F组与C组外,相同时点、相同按压频率下,施行IAC-CPR兔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施行常规CPR兔( P<0.05)。结论 IAC-CPR较常规CPR能更好地减少兔脑损伤,其最佳按压频率为240次/mi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插入式腹部加压心肺复苏( ICA-CPR)对兔脑损伤的影响,为临床合理应用ICA-CP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2-07-05—08-20进行,实验动物为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8只,随机分为A、 B、 C、 D、 E、 F组,每组3只,每组兔分别编号为1、2、3。采用改良窒息法制备兔心搏骤停模型,心搏骤停后5 min,A、B、C组兔分别接受160次/min、200次/min、240次/min按压频率的常规CPR, D、 E、 F组兔分别接受160次/min、200次/min、240次/min按压频率的IAC-CPR。分别于实验开始后0、6、24、48、72 h采血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实验开始后0 h,各组兔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开始后6、24、48、72 h各组兔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4 h时F组与C组外,相同时点、相同按压频率下,施行IAC-CPR兔血清NSE水平均低于施行常规CPR兔( P<0.05)。结论 IAC-CPR较常规CPR能更好地减少兔脑损伤,其最佳按压频率为240次/min。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预后价值。方法选择MODS患者34例,常规治疗后行CRRT。根据随访患者28 d结局分为存活组19例、死亡组15例。分别在CRRT治疗前,治疗后6、12、18、24、48、72 h检测两组IL-1β、IL-1Rα、IL-6、TNF-α、IL-1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同时各时点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存活组CRRT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或〈0.01),血清sTNFR1/TNF-α明显升高(P〈0.01);死亡组IL-1Rα在12 h明显升高(P〈0.01),TNF-α在6 h明显下降(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TNF-α水平在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存活组中APACHEⅡ评分在48、72 h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0.01)。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能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在48、72 h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③血清IL-6、TNF-α、IL-10水平以及sTNFR1/TNF-α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893、0.747、0.864、0.752,P〈0.05或〈0.01)。结论 MODS患者应用CRRT后血清IL-1β、IL-6、TNF-α、sTNFR1、IL-10水平降低,血清sTNFR1/TNF-α升高,这些细胞因子可预测MOD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建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为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并发MODS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Willis环白体血注射法建立SAH致MODS大鼠模型。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SAH组(分为SAH后4、12、24、36、48和72h,共6组,每组6只)。记录各时间点大鼠症状、体征,检测外周血白细胞数、肝肾功能、磷酸激酶改变。光镜下观察肺、小肠、肝和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统计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发生率。结果①假手术组大鼠呼吸、心率、体温以及外周血白细胞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肌酐、磷酸激酶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AH组大鼠呼吸、心率、体温及外周血白细胞数、ALT、AST、尿素氮、肌酐及磷酸激酶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并以24~36h变化最显著。②SAH组大鼠在各时间点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24~36h时各脏器病理学变化最显著,48h时稍有减轻,72h时仍可见炎性损害。③SAH组大鼠SIRS的发生率为100%(36/36),MODS发生率为69.4%(25/36),病死率为38.9%(14/36)。结论①Willis环白体血注射法可成功建立SAH致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②SAH后存在重要脏器的炎性改变和SIRS,提示SIRS是SAH致MODS的病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符合临床实际、简便易行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模型。方法采用大鼠Willis环注血法建立SAH致MODS模型,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AH后6个亚组(4,12,24,36,48,h72组),记录各时相点大鼠SAH后的症状、体征,检测外周血WBC、肝肾功能、心肌酶学改变。光镜下观察肺、小肠、肝和肾组织病理变化,依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MODS的诊断标准判断SIRS和MODS的发生率。结果(1)假手术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呼吸、心率、体温及外周血WBC、脚、AST、BUN、Cr、CK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SAH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0.01),并且在24~36h变化最明显。(2)大鼠SAH后各时相点各脏器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损害,SAH组在24~36h时相点的脏器病理变化最显著,在48h稍有减轻,72h时相点仍可见炎性损害。(3)SAH组SIRS的发生率为100%;MODS发生率为69.4%,死亡率为38.9%。结论大鼠Willis环注血法可成功建立SAH致MODS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72h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35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依复苏最终效果分为A1组25例:初期复苏成功,自主循环(ROSC)建立≥72h但最终死亡;A2组10例:复苏成功,存活出院。于ROSC24h、48h及72h检测VWF、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A1组ROSC24hVWF、D-D、PT及APTT水平高于A2组(P0.05),ROSC48h各项指标水平变化达峰值且A1高于A2组;ROSC72hA2组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A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跳骤停成功心肺复苏患者存在VWF以及内源外源性凝血功能紊乱。其变化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勇军  熊滨 《内科》2011,6(3):209-2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用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 MODS患者39例,予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 h、12 h、24 h、48 h、72 h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指数(CI)、氧合指数(PaO2/FiO2)、血BUN、Scr、G lu、Na+、K+及乳酸水平;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2 h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与CBP前比较,血Na+、G1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CI在CBP开始后4 h明显升高(P〈0.05);BUN、Scr、HR及血乳酸和K+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24 h、48 h、72 h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 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在MODS患者的抢救中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 21只杜泊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TI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模型组、治疗Ⅰ组和Ⅱ组静脉注射内毒素(6μg/kg),治疗Ⅰ组静脉注射UTI(30000U/kg),1次/d,连续3d,治疗Ⅱ组静脉注射UTI(30 000U/kg),2次/d,连续3d。各组分别于0,1,2,3,6和12h时间点测定动脉氧分压;于0,3,6,12,24,48和72h测定脏器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和血常规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UTI治疗组的氧分压下降幅度小;治疗组AST,ALT,TBIL和Cr的升高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Ⅰ组和Ⅱ组之间各项指标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治疗Ⅰ组和Ⅱ组绵羊的死亡率分别为66.6%、50.0%和33.3%。结论预防性应用UTI能降低内毒素诱导的MODS模型绵羊的死亡率,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内毒素所致的肺、肝和肾等脏器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31例心脏术后MODS伴急性肾衰竭(ARF)的患者使用AV600型聚砜膜血滤器行CVVH治疗,分别在治疗0、2、6、12、24和48小时取血,检测存活(A组)和死亡(B组)患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抗炎因子(IL-10)、单核细胞人类白细胞(HLA)-DR抗原表达、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和抗氧化指标[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C)]的变化.结果 (1)A组患者治疗前单核细胞分泌活跃,治疗后单核细胞分泌TNF-α、IL-6和IL-10均明显减少,B组患者则表现为分泌抑制状态,治疗后无明显变化;(2)与正常人比较,两组患者单核细胞表达HLA-DR明显降低;治疗后,A组患者明显改善,B组患者无改善;(3) CVVH治疗后,A组患者红细胞内MDA明显降低,SOD和GSH-px明显增高,而B组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基本维持治疗前水平.结论 CVVH有助于改善心脏术后MODS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和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 receptor blocker ARB)类降压药厄贝沙坦应用对有心肌缺血病变患者的围术期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行非心脏手术(noncardiac surgery)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classification,ASA classification)Ⅱ-Ⅲ级,随机分为厄贝沙坦(A组)、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分别测定患者麻醉前(T0)、术后3d(T1),术后10d(T2)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浓度,并统计心电学变化状况、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在T1、T2时点,所有组别cTnI浓度与T0相比较均升高(P0.05),T1时点的A组(0.157±0.120)μg/L及B组(0.161±0.142)μg/L患者血cTnI浓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的cTnI浓度及阳性率B组(0.268±0.225)μg/L高于A组〔(0.098±0.089)μg/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短期内A组10例(33.3%),较B组16例(53.3%)心电学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率低。结论:厄贝沙坦对冠心病患者可能降低围术期cTnI上升程度,减少心电学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35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及258例非脑梗死患者(正常对照组)的资料,分析两组患者心电图和心肌标志物变化情况,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的比例明显增大(22.9%比73.3%,χ^2=150.53,P=0.00),肌钙蛋白 I [cT-nI,(0.02±0.003)μg/L比(0.07±0.002)μg/L]、肌酸激酶同工酶[(9.1±5.6)U/L比(24.2±4.1)U/L]和肌酸激酶[(98±9.8)U/L比(202.7±10.2)U/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年纪越大心电图异常率越高[60~75岁(37%),>75岁(83.8%),χ^2=80.54,P=0.00];随访6个月后,cTnI异常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cTnI正常组(86.8%比19.5%,χ^2=95.09,P=0.00)。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异常发生率较高,对判断病情、评估预后和指导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Outcome after cardiopulmonary arrest is still poor. In case of successful resuscitation, the so-called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can develop,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myocardial dysfunction, brain injury, and nonspecific inflammatory damage.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cus on maintaining vital functions, the treatment of the causes of the cardiac arrest, and managing the 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hemodynamic (heart rate, rhythm, blood pressure,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diuresis), respiratory (oxygen saturation, paO2, paCO2), and metabolic parameters (pH, lactate, blood glucose) are necessary to detect possible deleterious trends. In recent years, 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was introduced in the therapy of patients after cardiac arrest, which leads to improved neurologic outcome and reduced mortality. Therapeutic hypothermia should be started as soon as possible with a target temperature of 33±1°C for at least 12?C24?hours. To assess neurological prognosis, clinical examin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In addition, neuron-specific enolase (NSE) may provide further information on the neurological 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cardiac arrest.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制备兔PCAS模型,复苏成功兔随机分为PCAS组、大承气汤组,另选5只健康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在ROSC后15 min,大承气汤组给予大承气汤15 g/(kg·d)灌胃。48 h取动物血液检测,后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AR-1蛋白含量。结果:PCAS组兔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降低(均P0.01)。大承气汤组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较PCAS组升高(P0.05)。结论:PCAS发生时,心肺组织存在PAR-1过度激活,大承气汤对PCAS兔PAR1激活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长QT间期综合征(LQTs)患者单用β-阻滞剂治疗与β-阻滞剂联合起搏器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对14例20岁以下心电图(ECG)QTC≥0.44s,有不能解释的晕厥症状或室性心律失常、心脏暂停伴有LQTs家族史的患者,采取了单用β-阻滞治疗(7例)和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7例),并对其疗效进行了10年对比观察。结果:在10年的观察中,7例单用β-阻滞剂治疗的患者,ECG平均QTc仅缩短至(0.46±0.01)s,3例QTC≥0.44(0.50)s者中有1例发生晕厥及心脏猝死(死亡)事件,2例发生晕厥及心脏暂停事件,其余4例TQC≥0.50(0.60)s者发生晕厥或心脏猝死事件;7例QTC≥0.60s者采用了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ECG平均QTc均缩短至0.44s以内的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心脏骤停或猝死事件(P0.01)。结论:对于出现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晕厥,ECG表现室性心动过速,伴有LQTs家族史,并有ECGQTc延长(≥0.44s)患者可采用起搏器联合β-阻滞剂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生胃肠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011年诊断为ACS的3 6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胃肠道出血分为胃肠道出血组(90例)和无胃肠道出血组(3 55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胃肠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胃肠出血者死亡率较无胃肠出血者明显升高(33.7%比4.6%,P<0.001)。与无胃肠出血者比较,胃肠出血组年龄明显偏高[(62.4±13.5)岁比(68.2±12.3)岁],女性患者较多(41.8%比57.8%),胃肠疾病史、心脏停搏、肾功能不全、PCI术、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病、合用替罗非班比率明显升高(P<0.05~0.01),肌钙蛋白T峰值明显升高[(82±146)ng/ml比(139±168)ng/ml,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肠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女性,胃肠疾病史,肌钙蛋白T峰值,心脏停搏,肾功能不全,PCI术,心力衰竭(OR=1.01~3.18,P均<0.01)。结论:ACS患者发生胃肠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65岁,女性,PCI术,心脏停搏,肾功能不全,胃肠疾病史,肌钙蛋白T峰值,心力衰竭。ACS患者合并胃肠出血的患者住院死亡率明显增加,需要重视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时患者体温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巨细胞病毒肺炎诊断标准的肾移植术后患者97例,根据使用甲基强的松龙72小时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分为体温正常组和发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发热组患者入住ICU人数及入住时间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时间显著快于体温正常组(P〈0.05),机械通气的发生率及带机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均显著高于体温正常组(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治疗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体温变化可以反映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置换量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8例接受CBP治疗的MODS患者随机分为以下3组:A组6例,置换液量每小时〈35ml/kg;B组6例,置换液量每小时45ml/kg;C组6例,置换液量每小时〉60ml/kg。在治疗前,治疗后24、48、72小时观察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EACHEⅡ)评分变化,并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治疗48小时后,B组和C组APEACHE 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治疗24小时后,B组和C组TNF-α、IL-1β水平下降(P〈0.05或P〈0.01),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各组IL-10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每小时45ml/kg以上置换量CBP可清除多种细胞因子,改善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