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于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拟诊为超急性、急性及亚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常规MRI扫描及DWI检查,分析随发病时间不同,信号强度的变化。结果发病1~6 h(10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及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7~16 h(7例)T1WI上5例为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T2WI上4例为稍高信号,3例为高信号,DWI为高信号。17~24 h(5例)T1WI上4例为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T2WI上为高信号,DWI均为高信号。24 h以上(7例)T1WI为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DWI 5例为稍高信号,2例为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4例为稍低信号,2例为等信号,1例为等低信号。结论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有很大的临床诊断价值,而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则应结合ADC值才能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影像表现。其中4例椎管内病灶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另16例颅内病灶均做了CT平扫、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肿块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及CT、MRI表现。结果:表皮样囊肿16例位于颅内,其中10例位于桥小脑角区,3例位于鞍上池,1例位于颅中窝颞底部,1例位于第四脑室内,1例位于松果体区。另4例表皮样囊肿位于椎管内,1例位于胸段,3例位于腰段。13例形态不规则,7例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CT平扫10例呈均匀低密度,6例呈不均匀混杂密度,3例病灶边缘见高密度钙化影。MRI扫描T1WI上病变表现为不均匀混杂信号,T2WI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T2/FLAIR图像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弥散均受限。增强扫描后仅1例病变出现边缘轻微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表皮样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通过对CT、MRI图像分析,大部分能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磁共振DWI(扩散加权成像)联合T2WI用于小肾癌(肿瘤直径3cm)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20日收治的31例小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磁共振T2WI和DWI扫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本组31例小肾癌患者中肾透明细胞癌19例(61.29%),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19.35%),嫌色细胞癌4例(12.90%),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3.23%),类癌1例(3.23%)。经磁共振DWI和T2WI扫描:19例肾透明细胞癌T2WI以高信号、轻度高信号为主,DWI以高信号为主;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以T2WI轻度低信号为主,DWI高信号为主;嫌色细胞癌患者以T2WI低信号为主,DWI高信号;类癌和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患者T2WI和DWI均以高信号为主。结论:磁共振DWI结合T2WI诊断小肾癌主要亚型临床价值高,不同亚型肾癌患者有不同的DWI和T2WI特点,有助于临床医师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的MRI表现。方法搜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颅内皮样囊肿破裂病例资料,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对其MRI表现、病因、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病灶位于鞍旁2例,位于第三脑室后1例。2例MRI表现T1WI与T2WI均为高信号,蛛网膜下腔脑沟内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脂肪抑制像高信号消失。1例MRI表现T1WI为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水抑制呈高信号。结论颅内皮样囊肿破裂有较典型的MRI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临床诊断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行常规MRI检查及DWI检查,评价DW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WI表现为正常者6例。19例DWI显示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T1WI仅可见9例,T2FLAIR仅有轻度信号增高;11例DWI表现为双侧脑室周围高信号,T2WI及T2FLAIR表现为稍高信号;5例D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高信号;9例DWI表现为大脑半球白质弥漫高信号,T2WI、T2FLAIR稍高信号;8例DWI表现为分水岭区高信号,其中7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合并脑室内出血,4例脑内出血,2例硬膜下出血,T1WI呈高信号。结论 DWI较常规MRI能够更早更及时地发现新生儿由于缺氧缺血造成脑实质的细胞毒性及血管源性水肿,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显示较T1WI及T2FLAIR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台山市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8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分析CT及MRI检查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8例患者中有23例表现为葫芦样横跨海绵窦,MRI检查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患者可见小条片状稍高信号,T2WI为高信号,9例可见小条状低信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呈偏低信号或等信号,实施增强扫描后可见明显填充式强化;14例患者行CT平扫表现出均匀高密度,CT血管造影术(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显示病灶轻度颈内动脉血管包绕,病灶内无明显血供血管;4例T1WI、T2WI均呈混杂信号,实施CT扫描发现明显钙化,增强扫描后非钙化区域呈现填充式强化。结论:CT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颅内海绵窦血管瘤均有其具体的影像学特征,将疾病具体影像学特征与DWI及血管检查相结合,可对疾病做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RI诊断15例共22个卵巢子宫异位囊肿,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RI诊断的15例中10例多发,5例单发;10个囊肿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者,7个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或等信号者,5个T1WI和T2WI均呈混杂信号者;5个囊肿边缘光滑,17个边缘毛糙。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在MRI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可为本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DWI对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经临床证实的外伤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矢状位T1WI、T2WI、T2WI/FS及DWI扫描,研究其在常规序列和DWI序列上的表现,测量正常椎体及病变椎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R常规序列和DWI序列(b=500 s/mm2)表现:椎体高度减低,呈楔形、双凹形改变,部分椎体上下缘骨质结构连续中断,可见条状或不规则形低信号影,病变椎体T1WI呈低信号,T2WI及T2WI/FS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或低信号;部分邻近病变椎体的间盘可见信号减低。②ADC值比较:在DWI(b=500 s/mm2)上,病变组ADC值为(2.03±0.83)×10-3mm2/s,正常组ADC值为(0.36±0.21)×10-3mm2/s,成像条件相同时,病变组高于正常组,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程度压缩性骨折椎体间ADC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DWI可较好反映椎体的弥散特征,ADC值作为一个量化指标,可对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其他压缩性骨折进行可靠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4洌急性脑梗死病人行常规MRI检查。再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69例发病时间〈2h的病人,在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85例发病时间2h~6h病人,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31例表现为正常;20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35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8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病人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5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磁共振DWI及FLAIR检查,对比分析DWI、FLAIR图像。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期,弥散加权像可显示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早期脑梗死灶,本组超急性梗死灶在DWI显示达100%,高于T2WI。FLAIR序列对大脑半球表面、基底池周围、灰白质交界及脑室旁区的微小病变及脑白质变性或脱髓鞘的显示具有更高的敏感性。结论 DWI可以尽可能早地显示病灶,早期、准确诊断脑梗死,且优于常规MR,结合FLAIR/T2WI有助于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淋巴瘤MRI特征,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资料。结果:(1)肿瘤均位于幕上,单发8例,多发2例;(2)形态以不规则为主,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大部分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均呈高信号;(3)瘤周水肿多为轻、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较轻;(4)增强后病灶强化明显,7例强化均匀,3例强化不均;(5)肿瘤对放化疗敏感,形态大小变化明显。结论:原发性脑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特定的发病部位和发病年龄,大部分可以获得正确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1例,包括混合型转移19例,溶骨型转移9例,硬化型转移3例,共涉及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结果:通过分析其STIR像上的信号表现与常规FSE序列T1WI,T2WI及增强MRI像对比,所有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的转移灶在STIR像上均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结论: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显示率高,但在鉴别诊断方面还需结合T1WI、T2WI像及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博罗县人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给予磁共振DWI与MRI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磁共振DWI上均表现出局灶性高信号,在回波成像T2加权成像(T21WI)没有显示异常高信号的患者有9例,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却显示出异常高信号,在发病9~11 h检查的患者的有10例,病灶在T21WI图像中均表现为稍高信号,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均表现出异常高信号。在发病12 h以上检查的患者有21例,在回波成像T21WI与磁共振DWI中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其中10例患者在回波成像T21WI中表现为多发脑梗死灶,然而在磁共振DWI中却表现为单一异常高信号。结论:磁共振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较高,其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高,对急性脑梗死与非急性脑梗死有效的区分开来,同时也可以诊断出磁共振成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抗结核治疗证实的脊椎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椎体破坏,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高信号;椎间盘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椎旁脓肿,范围较广,境界清楚,T1WI多呈低信号,T2WI多呈混杂高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椎体破坏、椎间盘破坏、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结论MRI可全面观察脊柱结核的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椎旁脓肿形成等表现,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化学位移成像(CSI)对于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放射科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共112例,其中68例为骨质疏松所致,44例为转移瘤所致。观察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在常规MRI(T1WI、T2WI)上的表现、DWI的表现、CSI的表现、ADC值和SIR值。结果骨质疏松和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T1WI和T2WI信号、DWI信号和CSI信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b=3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2.04±0.368)×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48±0.163)×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b=500 s/mm2时,骨质疏松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83±0.291)×10-3s/mm2,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ADC值为(1.12±0.238)×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均显著高于SIR值的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P均<0.05)。结论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的DWI的信号类型与CSI的信号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不能根据信号类型鉴别两种疾病;DWI优于CSI鉴别骨质疏松与转移瘤所致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下腺恶性肿瘤的核磁共振成像(MRI)特征,以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发。病灶最大径1.4~5.0 cm,平均为3.2 cm。本组7例病例6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1例T1WI中等稍高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5例信号均匀,2例信号不均匀。3例伴有淋巴结肿大。结论:颌下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低场核磁共振(MRI)在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MRI检出并经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半月板旁型囊肿20例,半月板内型囊肿2例,滑膜囊肿2例。半月板囊肿多呈类圆形,边缘光滑的囊性肿块,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MRI对膝关节半月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半月板囊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伟  战微微  冯越  刘轶 《中医正骨》2013,(1):33-34,37
目的:探讨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患者的高场强MRI图片。男16例,女23例,年龄40~81岁,中位数56岁;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症状;均无外伤、发热及血象异常等病史。结果:本组39例,共96椎终板发生病变。病变分布:L2下缘1椎,L3上缘2椎,L3下缘8椎,L4上缘9椎,L4下缘17椎,L5上缘19椎,L5下缘20椎,S1上缘20椎。4例8椎MRI表现为T1WI混杂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其余受累椎体MRI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椎体上下缘毛糙,部分呈"毛刷样"改变;相邻椎体终板退变大致呈"吻状"对称分布;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T2WI信号降低,上下径变窄,有膨出或突出征象。结论: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变多发生在L4~5、L5S1节段,受累椎体终板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有突出或膨出表现,无椎间盘破坏征象,可与早期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高场强MRI影像特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行性变患者的高场强MRI图片.男16例,女23例,年龄40~ 81岁,中位数56岁;均有腰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症状;均无外伤、发热及血象异常等病史.结果:本组39例,共96椎终板发生病变.病变分布:L2下缘1椎,L3上缘2椎,L3下缘8椎,L4上缘9椎,L4下缘17椎,L5上缘19椎,L5下缘20椎,S1上缘20椎.4例8椎MRI表现为T1WI混杂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减低;其余受累椎体MRI表现为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椎体上下缘毛糙,部分呈“毛刷样”改变;相邻椎体终板退变大致呈“吻状”对称分布;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T2WI信号降低,上下径变窄,有膨出或突出征象.结论:腰椎ModicⅠ型终板退变多发生在L4~5、L5S1节段,受累椎体终板T1WI信号降低、T2WI信号增高,与病变终板平行的椎间盘有突出或膨出表现,无椎间盘破坏征象,可与早期椎间盘感染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20.
膝关节骨挫伤磁共振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对骨挫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骨挫伤患者资料,并进行MRI分析。结果48例骨挫伤共发现病灶65处,骨挫伤MRI征象表现为条状、斑片状、片状或地图样改变,在T1WI呈低信号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稍高信号或高信号,在STIR序列上呈高信号。结论MRI是骨挫伤的最重要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骨挫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