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20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CT表现,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各证型在CT检查结果中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将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CT指标客观化乃至定量化,可以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3.
《上海针灸杂志》2004,23(5):17-17
作者对2 0 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研究,以探索两者之间的特征和规律。血瘀证 此证占本次观察总例数的375 % (75 /2 0 0 ) ,而在75例血瘀证中又以侧后型椎间盘突出为主(73/75 )。此证椎间盘突出的程度较重,一般为中度或重度突出,有84 % (6 375 )的患者突出的椎间盘超出椎体后缘且大于3mm,有88% (6 6 75 )的患者神经根明显受压,有387% (2 975 )的患者硬膜囊受压。所有病例临床均有急慢性腰部扭伤史,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腰部损伤急性者,多由于突然暴力损伤所引起,如过度后伸与前压、扭转弯曲超过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学特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统计患者的中医证型情况和CT影像学特征。结果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椎间盘以后侧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肝肾亏虚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肾亏虚型患者的腰椎间盘变性比例、小关节退变比例、侧隐窝狭窄比例、椎管狭窄比例、黄韧带肥厚比例高于其他中医证型,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上可通过CT检查来辅助判断其中医证型。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影像指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现代化影像设备,采用双盲对比法,对728个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证型和影像指标进行相关研究,观察中医证型与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性,首次将不同程度的椎间盘突出CT指征客观化乃至定量化,使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由宏观进入微观新阶段,这无疑将进一步提高辨证分型正确率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及肝肾亏虚型,患者同时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中医分型的价值。结果: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342个椎间盘突出,按照中医分型例数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CT表现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风寒湿滞型CT表现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CT表现以外侧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CT表现三种突出均可见;肝肾亏虚型严重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Schmorl结节例数均多于其他三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CT检查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结果与中医证类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腰腿痛患病率为60%~80%,复发率达80%~85%[1].目前,CT诊断椎间盘突出已成为普遍的检查手段.本文拟就3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扫描结果与中医证类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表现与中医证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7年11—1998年8月经CT确诊2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其中临床资料较完整的200例结合中医证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男126例,女74例;年龄21—66岁;病程1周—17年。病人均以腰痛或下肢疼痛、麻木、无力就诊,查体腰旁压痛阳性,腰椎功能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有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和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提供客观性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57例腰间盘突症患者进行常规腰椎扫描,所有病例中医辨证分为血瘀型60例、寒湿型58例、湿热型57例及肝肾亏虚型82例,观察患者椎间盘自身特征以及椎体关节及附件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程度,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间盘突出数量和椎间盘变性程度以及椎体和附件退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而血瘀型最重.结论:3.0T磁共振提供影像学数据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类系统地阐述及评价了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影像诊断,总结了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的影像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研究中还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磁共振(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月—2022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分析该病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压神经根以L4、L5、S1为主,其中L4占比最高,为46.25%;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为主,分别占42.5%、22.5%、20%、15%。结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创新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对5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中医体质分类及证型的分布规律,探讨LDH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LDH“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王琦体质九分法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LDH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对纳入患者进行体质分类和辨证分型。结果 患者的中医偏颇体质以血瘀质(28.84%)、阳虚质(18.60%)和湿热质(15.87%)为主;中医辨证分型以血瘀证(36.01%)和湿热证(26.11%)为主;对中医证型分布和体质分类进行Fisher确切检验,有统计学差异(P <0.01),提示LDH患者中医体质分类与证型之间有相关性。结论 LDH患者主要偏颇体质为血瘀质、阳虚质和湿热质,主要证型为血瘀证和湿热证,体质和证型之间有相关性,临床治疗时需“辨体质-辨病-辨证”三辨诊疗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赵天琪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66-68
目的探究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kherniation,LDH)患者CT和MRI影像特征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CT诊断患者161例,MRI诊断患者170例在以椎间盘突出物的突出方向分型的基础上,以突出物的形态密度进行分类,结合中医辨证分型来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血瘀型:以后外侧型为主;寒湿型:以后正中型为主;湿热型:以后外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韧带下型为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CT和MRI影像特征结合中医辨证,在客观程度上揭示了发病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和肝肾亏虚证,进行腰椎CT扫描,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瘀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以后侧型为主,寒湿型和湿热型以中央型和后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后侧型为主;椎间盘突出数量、椎间盘变性程度和腰椎椎体、附件变化以肝肾亏虚型患者最重,寒湿型、湿热型次之,血瘀型患者最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借助CT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er disc Herniation,LDH)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而引起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1]。其发病率占椎管疾病的第1位[2],其病因多与职业[3]、吸烟[4]、体重以及自然衰老过程中伴随出现 相似文献
17.
18.
自1934年Miyter和Barr报告椎间盘突出症以来,人们积累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技术。1969年美国的神经外科专家Sussman首先提出用胶原酶注入椎间盘治疗此病,这一治疗方法虽是非手术治疗,但仍存在较多的后遗症。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使用经皮腰椎间盘旋切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更为满意的疗效,被国内外医学影像学家所公认。笔者就近年300例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旋切治疗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长宁社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布规律、中医证型特点和诊治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对其原发病因、中医证型与效应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取样收集病例500例,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再对各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各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基本证型;对每位患者的治法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收集的LDH常见症状24种,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是腰骶疼痛、腰腿疼痛、腰部胀痛、单侧下肢放射痛、单侧下肢麻木,活动后加重;症状出现频率较低的是髋部疼痛、鞍区麻木、大小便失禁.91%的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疗效达95%以上;辨证分型与X线、CT扫描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机;X线、CT扫描可作为LDH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之一;非手术治疗为LDH首选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吴亚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11):1065-1065
笔者对 6 4例经 CT诊断并手术证实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 ,以说明 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4例中 ,男 4 4例 ,女 2 0例 ;年龄 2 3~70岁 ,平均 51岁 ,其中 30岁以下者 6例 ,6 0岁以上者2 2例。 6 4例中 ,18例有明确外伤史 ,起病缓急不一 ,病程 2天~ 2 0年。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腿痛 ,其次为下肢麻木或跛行等。常见体征为腰部压痛 ,以及脊柱运动受限 ,侧弯或平直畸形。有 6 0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 2例拇长伸肌和趾伸肌力弱 ,16例股四头肌力弱 ,10例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6例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