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干预效果,普及农民工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控制和减少艾滋病的发生。方法采用整群分层的抽样方法,首先对西安市4家建筑工地的1,136名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基础资料,然后从2011年11月-2013年3月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再用相同的问卷获得建筑工地农民工教育后的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资料,最后通过统计分析,对比干预前后的各个条目的得分,并计算其卡方值及P值。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及干预,建筑工地农民工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均<0.005);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及行为也有了明显的改善(P均<0.005)。结论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不但可以提高建筑工地农民工知晓相关的艾滋病知识,而且可以改变他们对艾滋病的态度及个人行为。应该开展适宜建筑工地农民工的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预防及减少农民工艾滋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6个建筑工地627名农民工实施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上升(P<0.01),其中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以及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了解,分别较健康教育前提高了22.61%、22.52%和22.28%.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者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选择不赞成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人较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不会害怕和躲避”、认为“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选择“如果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亲人患了艾滋病,愿意与他们继续共事、共同生活或交往”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有效的针对建筑行业农民工开展艾滋病行为干预手段。方法以建筑工地管理人员和农民工骨干为宣传教育对象,并通过他们将宣传资料发放给广大工地农民工和家属,在工地开展讲座、张贴宣传画、赠送安全套、宣传台历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以自愿为原则,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在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和安全套使用等,都有了显著的提高。结论在建筑工地开展农民工艾滋病知识宣传,进行行为干预,以管理者和农民工骨干为切入点的工作方法和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外出务工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外出务工农民工实施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可行性,同时在该人群中普及AIDS预防意识,以最大程度防止该人群将艾滋病引入农村。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由县劳务部门统一组织的两批共417名农民工进行培训前后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外出务工农民工AIDS基本知识有明显改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率明显提高,尤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了正确认识。大众媒体为其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对外出务工农民工AIDS的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是可行的,应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者在AIDS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农民工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民工人群艾滋病/性病知识、态度和性行为现状,为农民工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农民工进行艾滋病/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9.55%,对常见的7种性病知晓率为31.97%.47.09%的农民工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播艾滋病;只有49.72%的农民工知道哺乳可以传播艾滋病.57.66%的未婚农民工有性伙伴,发生性行为时有31.25%的人从未使用安全套;19.63%的已婚农民工有婚外性伙伴,其中有55.41%属于商业性行为人员,发生性行为时有30.51%的农民工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 农民工对艾滋病/性病有一定的认识,但存在一些误区,高危性行为问题依然很严峻.应该加强对艾滋病/性病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并促使他们在行为上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6.
<正>从我国1985年发现第1例艾滋病开始,艾滋病迅速蔓延,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虽然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可以预防,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是目前证明行之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措施,为了解我区农民工、性工作者、吸毒人群三类高危人群的艾滋病基本知识及相关行为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及干预工作,2012年我们对其进行了艾滋病基本知识和相关行为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某县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玉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2):199-200,234
目的了解吸毒者艾滋病病毒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为制订本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了解辖区内吸毒者人群对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态度、吸毒、性行为及艾滋病等相关疾病感染情况,并对该人群接受的干预措施进行调查。结果吸毒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与行为改变的差距较大,吸毒者艾滋病综合知晓率为87.8%,但同时89.4%的吸毒者又存在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针具交换、安全套发放、美沙酮维持治疗这些干预服务质量及覆盖面均不能满足本地艾滋病防治工作需要。本地区吸毒者艾滋病知识有所增加,但态度和行为却没有明显改善,出现了知信行的分离。结论应充分关注本地区吸毒者的艾滋病预防工作,充分利用现有干预机构,为有效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对建筑工地农民工人群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模式,为今后农民工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普及和防治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出决策参考。方法使用相同的问卷开展基线调查和终期评估调查。在两次调查中间用一个月的时间采取每周每个工地两次的频率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主要包括多媒体播放宣传片、专业人员讲授、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折页等形式。数据经逻辑核查、整理后双遍录入Epi Data 3.1软件并进行一致性核对、采用SAS统计软件9.1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民工对艾滋病能否从外表上分辨的知晓率、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知晓率均达到了90%以上;对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知晓率也显著提高(P<0.01);从自身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认识上干预前后没有变化(P>0.05),干预前后艾滋病主动检测行为没有变化(P>0.05);艾滋病检测机构的认知上有了显著的进步(P<0.01)。结论通过对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有效的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但短时间的干预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学方面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南宁市外来建筑工地民工艾滋病高危行为实施干预措施,了解建筑工地农民工干预前后其行为改变,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对南宁市6个外来建筑工地农民工开展系列宣传干预、持续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分别抽取264人和366人进行面对面匿名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其高危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前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人占33.3%,干预后,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提高到71.4%(P〈0.05),但与女性性工作者的性行为频率及与固定性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和频率均没有显著性的改变(P〉0.05)。结论建筑工地民工群体以青壮年为主,与家庭长期分离,且预防艾滋病技能较为缺乏,容易发生商业性行为等危险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低,针对该人群特点实施形式多样的综合干预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危险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评价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的效果,以寻求适宜的干预模式.方法对东安县主要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从业人员匿名问卷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娱乐场所从业人员中开展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前后目标人群对性病、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安全套使用知识的正确认知率、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均有显著差异,P <0.01值.结论开展外展干预服务,“面对面”为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咨询和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HIV/AIDS疫情总体流行趋势处于低流行,但使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蔓延的危险因素仍然存在。为摸清不同文化程度官兵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笔者于2008年6月对驻新疆某部官兵进行了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尤其是传播途径的基线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厂农民工艾滋病认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工厂农民工对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的相关情况,掌握农民工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为农民工制定相应预防艾滋病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 000名工厂农民工发放调查问卷,收回后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农民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5.3%,全部正确者占28.7%,同时有88.7%认为有必要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结论:加强农民工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我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洪江区吸毒人群分布状况,探索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对预防艾滋病传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艾滋病自愿咨询、公安机关配合登记询问、健康教育及关爱支持等措施,在社区和戒毒所内开展清洁针具销售和针具回收等干预措施,应用共用针具率、男性安全套使用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覆盖率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洪江区吸毒人群以城区人口、青壮年、低文化程度男性及未婚者为主,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性行为降低,针具销售大幅度上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较大幅度上升。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清洁针具交换有助于提高吸毒者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变HIV感染各种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蔓延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形成农民工防治艾滋病多部门参与的模式。方法在县政府和县防艾办的领导协调下,建立卫生、劳动保障、外经贸等多部门和乡镇政府有关人员组成的"红丝带工友之家",共同对农民工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和监测工作。结果活动实施前后各调查了750名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由60.07%上升为87.77%(P0.01);艾滋病态度正确率由37.53%上升为64.2%(P0.01),行为正确率由56.76%上升为74.09%(P0.01);共检出艾滋病感染者3人。结论宁阳县这种模式符合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霍彦 《医学综述》2012,18(23):3977-3979
随着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其防治工作愈加艰巨,医务人员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直接关系着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现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医务人员对艾滋病KAP及干预措施的研究予以综述,分析当前医务人员对艾滋病KAP现状及干预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改善歧视态度、强化职业暴露防护行为和积极采取相应KAP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相关行为及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对调查外来彝族务工的农民工进行为期1个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后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彝族农民工知识提高情况.结果彝族农民工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输血或血制品、共用注射器、无保护性行为、孕妇感染下一代等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均达到80%以上,知晓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以免费咨询检测的比例由23?01%上升为63?30%,高危性行为比例由55?04%下降为11?54%,安全套使用率由11.25%上升为33.19%.结论对农民工实施有针对性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其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永权  孔祥俊  刘思寨 《吉林医学》2009,30(23):3035-3036
目的:了解雅安市对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和性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行为进行宣传和干预,动员非政府组织和社会的参与。结果:通过干预,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5%提高到75.9%,促进了目标人群的积极参与和行为改变;通过67名同伴教育者的参与,探索出了一条防治艾滋病的新途径。结论:通过干预行为,动员社会力量,为预防艾滋病感染者的扩散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某区3个建筑工地的1 031名男性农民工实施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防治的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教育前显著上升(P<0.001),其中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和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也有显著上升,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窗口期无法检测到抗体""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的关系""避免婚前性行为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经健康教育后,对婚前性行为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有显著改变,49.4%的被调查者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会避而远之,64.5%的被调查者认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应该象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行为调查发现,健康教育后肯定使用安全套的概率上升至54.9%;上述态度和行为改变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和性传播疾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态度的改变,探索分析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防治综合干预模式的方法和效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平乐县5家建筑工地符合条件的流动人群开展艾滋病知识基线调查,然后进行形式多样的干预及再调查,比较干预前后的差异,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流动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的知晓率得到大幅度提高,由干预前的68.86%上升到干预后的95.28%(χ2=77.31,P0.05);不安全性行为的比例有所下降,干预前后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的比例分别为21.28%、59.09%,干预前后最近一次与临时性伴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3.53%、62.07%。结论在建筑工地流动人群中开展多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综合干预能提高该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20.
张莉  李志远  李莹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2):118-119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AIDS)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措施和方法。为兰州市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观看VCD、提供安全套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干预前后使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将干预前后预防AIDS知识回答正确率进行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对自身的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13.68%。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明显,这对控制AIDS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