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志国 《黑龙江医学》2010,34(11):843-844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外翻术后3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 ,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02-01~2007-12间,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30例(50足)。随访时间为3~8年。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的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1~2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相关性,手术后,相关系数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48足,手术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主要有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外翻复发,内翻、仰趾畸形等。结论 McBride手术能有效的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外翻矫正后,第1~2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足部症状、功能,矫正畸形。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外翻患者,是一个较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外翻(囊炎)并非第一趾的单一病变,而是一个常伴有其余足趾畸形和症状的第一趾列复合畸形。其诊断标准为:①第一、二跖间角≥10°。②外翻角≥20°。③较明显的外翻畸形或伴有囊炎[1]。由于畸形和疼痛,常需手术治疗。尽管至今已有150余种手术方法[2],但合适的手术方法的选择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①患者的年龄。②第一跖骨的长度、内收程度、矢状面的位置、矢状面的旋转。③籽骨的位置。④骨密度。⑤足的软组织情况。⑥第一跖趾关节的匹配情况。⑦退行性骨关节疾病。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高龄拇外翻患者采用较为彻底的截骨矫形手术,分析其治疗效果及手术风险.方法 手术治疗70岁以上高龄拇外翻患者38例(59足),根据畸形情况选择Austin术式或第一跖骨双段截骨术治疗,分析拇外翻角(HVA)、1,2跖间角(IMA)、近侧关节固角(PASA)角度矫正情况及足功能评分(AOFAS).结果 术后患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单纯Lapidus术与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手术治疗的伴有第1跖楔关节不稳定的踇外翻畸形患者60例(73足),其中30例(38足)采用单纯Lapidus术治疗(对照组),30例(35足)采用Lapidus联合内侧Lisfranc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年随访时测量并评估负重位影像学指标,包括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足踝骨科学会评分(AOFAS评分)及跖趾关节功能评级。结果:术后1年两组患者HVA、IMA、TSP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HVA、IMA、TSP数值及第1跖骨头外侧缘“圆弧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l...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对拇外翻患者30例(50足)行Keller手术治疗,均为比较术前术后HVA和IMA的变化。结果优24足,良20足,差6足,优良率为88%。HVA和IMA术前术后比较分别纠23°和10.1°。结论Keller手术仍是目前治疗50岁以上的中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的一种较好术式,尤其是合并拇跖趾关节有退行性改变的患者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的临床疗效。方法 16例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患者采用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6月的拇外翻角(HVA)及跖骨间角(IMA),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制定的足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估患者功能愈后。结果术后6月,患者HVA,IMA均显著减小,AOFAS评分显著提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Chevron截骨术联合外侧软组织松解可显著改善老年拇外翻并锤状趾患者的临床症状,术后HVA,IMA改善明显,AOFAS评分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7.
(足母)外翻((足母)囊炎)并非第一趾的单一病变,而是一个常伴有其余足趾畸形和症状的第一趾列复合畸形.其诊断标准为:①第一、二跖间角≥10°.②(足母)外翻角≥2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第一跖楔关节(TMT1)矢状不稳与拇外翻合并转移性跖骨痛(TM)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中心就诊的111例拇外翻患者(167足)的负重CT影像学资料。患者接受PedCAT负重CT扫描双足, 使用CubeVue软件测量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跖骨抬高距离(PD)、内侧楔骨-第一跖骨关节面角(CMA)及跖骨突出距离(MPD), 其中PD及CMA作为TMT1不稳的征象。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足踝功能测试(FAAM)评分。根据临床检查有无TM将患者分为TM组及非TM组, 比较两组间HVA、IMA、PD、CMA、MPD、VAS及FAAM的差异。使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CMA和HVA、IMA、VAS及FAAM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111例患者(167足), 其中男35例, 女76例, 年龄(57.7±14.1)岁。TM组中HVA(37.9°±8.6°)、IMA(17.9°±2.6°)、CMA(2.1°±0.3°)、PD[(1.8±0.4)mm], 均高于非TM组[HVA(...  相似文献   

9.
重度踇外翻可引起踇趾的严重畸形和疼痛,影响足的美观和行走,许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外观是其治疗目的,2005年5月~2008年1月我们应用Ludloff截骨术结合远端软组织手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IMA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度踇外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掌骨锁定钢板在拇外翻第一跖趾关节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瑞金市人民医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30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跖趾关节融合钢板治疗,研究组应用掌骨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 metatarsal angle,IMA)、美国矫形足踝协会前足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HVA及IMA均优于术前(P<0.05);研究组术后VAS、AOFAS评分及HVA、IM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虽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5,P>0.05)。结论:在中重度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趾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11.
外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原因与穿尖头鞋、高跟鞋有关。本病好发于40岁左右中年妇女,手术目的在于矫正畸形和减轻疼痛。我院自1960~1984年选用McBride手术治疗30例(38只足)取得满意效果。这一手术适用于(足母)外翻大于30°的中度畸形患者,而第一跖趾关节有肥大性关节炎者列为禁忌。  相似文献   

12.
外翻是足部常见畸形,文献记录手术方法有200余种,但目前尚缺乏正确、客观的依据来选择统一的手术方法[1]。笔者对1989年3月至2002年7月采用keller术式矫正的老年性外翻进行了两年以上的随访,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7例,全部为女性,双足32例,单足5例,共69足,年龄52至73岁,平均59.4岁,畸形时间均在10年以上。术前X线片示外翻角(HVA)29.5°-37°,平均32°;跖间角(IMA)11°-15.8°,平均13.6°,术前均有不同程度骨关节炎,术前临床表现为外翻69足,伴足底胼胝66足,其中第一、二趾骨头下胼胝43足,第三、四、五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型Mc Bride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的效果。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科采用改良型Mc Bride手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病人25例42足。观察手术效果,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一二跖骨间角(IMA)及足踝AOFAS评分的变化。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均获6-18个月随访。截止最后一次随访,42足中37足基本无疼痛,5足偶有疼痛,VAS评分均在0-3分之间。外翻畸形全部得到矫正,无复发。术后1d、术后6月病人HVA和IMA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3.34-3.76,P〈0.05),术后6月与术后1d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月病人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74,P〈0.05)。结论改良型Mc Bride手术能够确切地纠正足拇外翻畸形,有效缓解足拇外翻及继发拇囊炎而导致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外翻畸形是骨科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很多,其中手术治疗,大多在第一跖趾关节处进行。随着手术的广泛应用,有关并发症相对增加,最近对纠正不足和过度矫正引起重视。田氏报道77例行McBride手术者,34例得到随访,8例出现(足母)内翻,呈“杈状趾”畸形;14例行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术,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拇内收肌腱止点重建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改良McBride手术矫正轻、中度拇外翻27例36足,拇内收肌腱缝合于第一跖骨头外侧关节囊组(A组)14例19足,经骨孔缝合于内侧关节囊组(B组)13例17足。结果   A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4.9±3.7)°、(4.2±1.2)°,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5±5;B组: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分别改善(18.1±4.3)°、(6.4±2.6)°,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提高48±6。两组比较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重建拇内收肌腱止点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临床疗效相近,但是经骨孔与内侧关节囊缝合法矫正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夹角优于外侧关节囊缝合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应用小切口手法治疗外翻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小切口手法治疗外翻30例48足,其中获完整随访者23例36足,比较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与外翻相关的各角度的X线测量值,并结合AOFAS和VAS评分观察疗效。结果 外翻角(HVA角)和第1、2跖骨间角(IMA角)从术前的(34.3±1.14)°和(12.6±0.76)°改善到术后的(11.8±0.97)°和(7.2±0.83)°,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制定的足(踞)趾功能评分标准评价,AOFAS评分从术前的(55±4.7)分改善至术后的(81±3.4)分,主观满意度VAS评分从(8.6±0.7)分改善至(4.4±0.6)分。治疗前后各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小切口手法治疗轻、中度外翻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一跖骨籽骨系统在拇外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对245足正常足和141足拇外翻足籽骨的绝对位置和相对位置[以胫侧籽骨位置(tibialsesamoidposition,TSP)来表示]进行测量,并与拇外翻角(halluxvalgusangle,HVA)、跖间角(intermetatarsalangle,IMA)、跖趾关节半脱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足与拇外翻足籽骨的绝对位置无差异,TSP与HVA、IMA呈明显的相关关系.245足正常足TSP的正常值范围为TSP≤3.92足拇外翻足行手术治疗中,19足行改良McBride手术,24足行跖骨头颈部截骨术,29足行跖骨基底截骨术,20足行Keller手术.因为Keller手术并不能矫正TSP,故共随访72足拇外翻足,随访时间1~6年,平均4年.术后HVA为5°~10°,平均7°;IMA为5°~9°,平均7°;TSP均为3或4.根据孙俊英等提出的疗效评价标准,优60足(83%),良8足(11%),差4足(6%),优良率为94%.结论TSP应该作为常规术后疗效评价及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TSP位置异常者,应首选骨性手术,以恢复正常的跖骨籽骨系统.  相似文献   

18.
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3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通过回顾分析近10年有完整随访结果的33例(52足)拇外翻行改良McBride术患者,对比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和IMA矫正度,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分析。结果随访最少60个月。患者住院时间平均10d,平均石膏固定时间为21d。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平均50d。平均HVA矫正度为18.2°,平均IMA校正度为3.4°。术后60个月时,优良率96%。结论该方法治疗拇外翻简便易行,矫形满意,可矫正较大的第1、2跖骨间角,适用于中度拇外翻患者。  相似文献   

19.
外翻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特征是趾向外过度成角畸形,严重者趾畸形甚至置于第二趾下方.患者常因疼痛妨碍行走或穿鞋以及美观等而来治疗。其治疗方法有多种。我们采用 Keller 手术方法,稍作些改良,治疗了27例(?)外翻患者44足次,现报道于后。一般资料27例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18~57岁。单侧12例,双侧15例,共44足。术前第一至第三蹠骨头下方有胼胝34足,平足38足。所有患者活动时均有第一蹠趾关节疼痛及(?)囊炎,经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拇长屈肌腱(Flexor Hallucis Longus tendon,FHL)病变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拇外翻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6月因足部疼痛于我院就诊的60例(120足)RA患者资料。根据超声探查拇长屈肌腱病变情况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肌腱完整组(A组,45足),肌腱周围炎症组(B组,49足),肌腱断裂组(C组,26足)。所有患者均摄足部负重正位X线片,并基于X线片行拇外翻角及第一、二跖骨间角的测量,对拇长屈肌腱病变与拇外翻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HVA平均(31.6±15.9)°,IMA平均(10.1±4.5)°;B组HVA平均(43.3±13.7)°,IMA平均(12.4±4.5)°;C组HVA平均(41.6±16.9)°,IMA平均(12.1±3.7)°。3组间HV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3组间IMA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LSD两两比较,HVA:三组间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IMA:A组与B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A、C两组及B、C两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分别对3组内的HVA及IMA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A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45,P=0.002;B组HVA与IMA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6,P=0.01;C组HVA与IMA间无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1,P=0.59。结论 FHL病变在RA患者中常见,FHL病变(炎症及断裂)并非RA拇外翻的起始因素,但会加重拇外翻的畸形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