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的选择和用药合理性,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化疗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指导和理论的支持。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接受化疗的50例晚期结直肠癌的患者,对这些患者一线化疗药物的选择、使用情况以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对这50例患者的一线化疗药物的选择、使用情况以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发现,初始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的不合理率达到了30%,分析其中药物使用不合理的表现为药物使用顺序出错、剂量不足或是过多以及选药错误等。其中有4例是在溶剂选择上不合理,使用奥沙利铂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剂;3例在药物使用顺序上不合理,亚叶酸钙于氟尿嘧啶后使用;5例是药物使用的剂量不当,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的医嘱存在用药剂量不足;另外3例患者是为化疗方案选择药物错误:使用FOLFIRI方案的医嘱和mFOLFOX6的医中,分别有2例和1例为化疗方案药物选择错误。结论我院在临床上对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化疗药物的选择和应用遵循了相关的医药使用指南,但是在给药治疗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也是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给药治疗时,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因此没有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给药。所以肿瘤临床医师应该全面、充分的掌握化疗过程中各种药物的相关知识,如药物的使用剂量、溶剂、配制溶度以及使用顺序等,并且应该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适当调整药物的使用,最大程度的保证肿瘤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减轻患者的化疗痛苦。  相似文献   

2.
蒲兵  孙波  谢法东 《中国药房》2016,(5):706-708
目的:为规范肿瘤患者化疗用药提供参考,并探讨其药学监护要点。方法:选取山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肿瘤化疗病历2 242份,调查化疗用药方案和药学监护情况,并对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药学监护要点。结果:化疗用药不合理1295例,其中给药剂量不合理占26.87%,止吐药物不合理占14.44%,方案选择不合理占13.13%,药物选择不合理占10.89%,给药顺序不合理占10.04%。总结出6项化疗合理用药监护指标,即方案选择合理性、药物选择合理性、药物剂量合理性、给药时间和顺序合理性、溶剂浓度和途径合理性、辅助用药合理性,覆盖了肿瘤患者化疗用药全程。结论:通过对肿瘤患者化疗用药合理性的调查来规范用药过程的药学监护,有利于提高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5,(32):4485-4487
目的: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提供方案以及用药参考。方法:查阅我院2011-2014年化疗的结直肠癌住院患者的病历及医嘱,对化疗方案和药物的使用及用药不合理现象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结直肠癌患者593例,化疗频次1 940次,主要从化疗的适应证、方案的选择、化疗过程、化疗的时间及周期等方面对化疗方案选择进行分析;用药不合理409例,主要从药物剂量、溶剂选择、药物浓度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不合格率为21.08%。结论:我院结直肠癌患者抗肿瘤药的使用以及化疗方案的选择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00例肿瘤患者化疗病例,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有44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用药顺序错误、用法与用量不适宜及化疗方案不合理。结论: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临床药师应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干预与提醒,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任海霞  陈凡 《中国药房》2012,(14):1264-1266
目的:了解我院铂类药用于肺癌患者全身化疗的现状、趋势及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肺癌患者的铂类药应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我院目前应用的铂类药有奥沙利铂、卡铂、奈达铂和顺铂,分列第1位至第4位;在纳入研究的381例次铂类药医嘱中,合理医嘱共计298条(78.22%),83条不合理医嘱主要表现在给药剂量、溶媒选择、药物浓度和给药顺序等方面。结论:奥沙利铂在我院肺癌患者全身化疗的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铂类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但在顺铂的给药剂量、卡铂的溶媒选择及联合化疗时的给药顺序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1年某院胸外科肺癌患者化疗药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某院接受全身化疗的肺癌患者应用化疗药的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肺癌患者共计73例,化疗方案共使用154例次,多西他赛、紫杉醇脂质体、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的联合治疗方案是最常用的化疗方案。部分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预处理不当、溶剂选用不当及给药浓度不当。结论:该院胸外科肺癌患者应用化疗药基本合理,但部分药物的使用仍存在不合理之处,有待在今后的临床应用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4月—2015年3月某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化疗方案、辅助用药、治疗过程监测以及化疗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20例患者共使用11种含铂两药化疗方案,以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的治疗方案用药频度最高,构成比为28.08%。有43例次化疗中,一种化疗药超剂量使用。6种辅助用药DUI>1。中药注射剂与止吐药用药频度最高,分别为3 754.8 DDD和3 985.0 DDD。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注射用埃索美拉唑和和痰热清注射液的药物利用指数居前三位,分别为1.8、1.4和1.4。在药物选择、给药剂量、配置浓度以及异常检验指标的复查方面,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结论:某院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方案基本贯彻指南要求,但在给药剂量、治疗过程监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面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注射用化疗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点评,以提高化疗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方法:由我院信息中心导出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使用注射用化疗药物的患者用药医嘱,通过我院HIS系统,统计化疗患者的一般资料、诊断、使用的化疗方案及其剂量、溶媒、药物浓度、给药次序、给药速度及辅助化疗药物的使用情况等。结果: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间使用注射用化疗药物的患者共992例,共计9744条医嘱。不合理医嘱533条(5.5%),涉及患者121例(12.2%)。涉及不合理医嘱最多的前3位药物分别为依托泊苷注射液(459条,86.1%)、注射用奈达铂(28条,5.3%)、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25条,4.7%)。不合理医嘱中出现的用药差错主要为溶媒选用不当(481条,90.2%)以及诊断与用药不符(25条,4.7%)。结论:我院注射用化疗药物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有些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住院患者抗肿瘤药物超说明书用药医嘱点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抗肿瘤药物用药合理性综合评价。方法: 基于循证原则和文献方法,针对抗肿瘤药物使用过程中与超说明书应用相关的适应证、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给药顺序等主要指标建立了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还包含了抗肿瘤药物使用过程中其他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依据建立的评价标准,随机抽取我院肿瘤内科住院患者2 050份病历,对抗肿瘤药物用药合理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点评结果积极干预临床用药。结果: 点评结果显示,抗肿瘤药物的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主要体现在化疗剂量不准确、给药途径不符合说明书规定或序贯给药顺序不恰当,未发现不符合适应证应用的情况;干预后,化疗剂量和给药顺序等超说明书用药相关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建立了以超说明书用药为主要评价内容的抗肿瘤药物医嘱点评方法,制定的评价标准和调查表能够方便临床药师全面深入判断抗肿瘤药物在超说明书用药环节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作为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的一种恶性肿瘤,由于其隐匿的临床表现及有限的筛查手段,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较深的肿瘤浸润或出现了远处转移,此时则需要做术后化疗或新辅助化疗。而现有的结直肠癌化疗方案由于其不良反应多且易产生耐药性,故许多学者均在积极探索新的其他可用于结直肠癌的化疗药物。紫杉醇是治疗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的一线化疗药物,但结直肠癌细胞却易对其产生耐药性,治疗效果不理想,但可以通过开发新的给药系统、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等方式增强对结直肠癌的疗效。针对紫杉醇治疗结直肠癌的有效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结直肠癌更有效的化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合理性。方法:对某院2008-2010年接受全身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合理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恶性肿瘤患者共计112人,412例次化疗方案。在861条化疗药物医嘱中,医嘱不合格率为30.0%,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顺铂的给药剂量不足,卡铂的溶媒选择不当,以及化疗药物的给药浓度、给药顺序、化疗前预处理不当等。结论:该院胸外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基本合理,但在部分药物的具体应用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仍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术后肠外营养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随机调查2012年我院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TPN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依据《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中的标准评价其合理性。结果:348张TPN处方存在组分不合理、热量供应不足、热氮比、糖类供能的比例不合理等问题。结论: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体化肠外营养给药方案;药师有必要对TPN的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确保TPN处方用药合理、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5):602-606
目的:为肿瘤患者止吐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集成医疗终端管理系统(EMRS)收集我院肿瘤科2015年10月-2016年6月使用止吐药物患者的医嘱共2 616份,对其使用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其疗效。结果:在调查的2 616例病例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1301例,其中595例、合计760例次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适宜(33.82%)、用法用量不合理(25.26%)、联合用药不恰当(34.08%)、用药疗程不规范(6.84%)。女性患者的恶心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不同性别患者的呕吐发生率则差别不大(P>0.05);不同年龄患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均差别不大(P>0.05);合理用药组的恶心、呕吐控制率均高于不合理用药组。不同催吐风险化疗药物止吐治疗合理用药组的成本均值均低于不合理用药组,提示止吐药合理使用能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临床应根据化疗药的催吐风险分级合理选用止吐方案,联合化疗患者应根据最高催吐风险的化疗药物选择止吐方案,严格掌握止吐药用法用量和疗程,并在选择止吐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的治疗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某院原发性胃癌患者住院化疗期间的用药情况。方法:抽取2010年1-12月出院的原发性胃癌患者住院病历48份,对肿瘤化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对各类辅助药物(包括肝病辅助药、抗肿瘤辅助药、促白细胞药、免疫增强药、中药制剂)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及用药金额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8份病历使用的化疗方案多达13种,所有的病例均不同程度地使用各类辅助药物,住院费用与化疗方案的选择和辅助药物的种类选择、疗程长短密切相关。结论:该院原发性胃癌患者住院期间用药情况不够规范,存在部分值得推敲的治疗方案,过度治疗、滥用辅助药物的情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5.
吴薇  吕迁洲 《中国药房》2011,(42):3941-3943
目的:促进结直肠癌化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保证患者化疗的安全、有效。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分析总结在结直肠癌化疗方案的实施中存在的相关用药问题。结果:结直肠癌化疗的不合理用药包括:化疗前评估不完善;化疗方案设计不合理;化疗实施中存在若干问题。结论:临床药师可发现和解决结直肠癌化疗中的用药问题,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正>绝大多数晚期结直肠癌无法手术切除,且多无法治愈,姑息性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主要治疗目标。其中,以5-氟尿嘧啶为主的FOLFOX4方案是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药物,但由于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其不良反应而只能选择雷替曲塞为主的TOMOX方案[1]。作为特异性的胸腺嘧啶合成酶抑制剂,雷替曲塞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已有较多临床报道,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住院患者化疗药物静脉配置不合理医嘱情况,提高化疗药物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自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入住我院的肿瘤患者共10542份化疗用药医嘱资料进行人工审核,并选取其中的247份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审核分析结果来看,在10542份用药医嘱中,不合理用药医嘱247份,占2.34%,不合理用药情况各个科室均有,最为严重的是肿瘤内科,其次是放疗科,还包括血液科、乳腺外科、胸外科;在不合理医嘱类型方面,主要为溶媒种类、溶媒用量和给药剂量.结论:要加强药师在化疗药医嘱上的审核,医院要建立合理用药规范,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用药事故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临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29):4157-4160
目的:构建我院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结合我院2014年1-10月1 927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采用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查阅国内外权威指南、相关文献和药品说明书等,按照循证药学方法从化疗方案、给药剂量、药物预处理、溶剂选择、给药浓度、给药频次等6个方面入手,构建我院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选取我院2015年5月(干预前组,98例)、12月(干预后组,87例)肿瘤化疗患者,以上述体系为标准进行专项点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前组患者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62.2%,干预后组为29.9%;其中给药剂量、药物预处理、给药浓度、化疗方案的不合理率分别由30.6%、21.4%、8.2%、6.1%下降至12.6%、6.9%、4.6%、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溶剂选择和给药频次不合理使用情况未能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建立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改善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临床药师规范抗肿瘤药物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化疗患者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莉  贾芸  赵生俊  傅涵 《中国药房》2011,(18):1721-172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化疗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工作的切入点。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0年7-8月间出院的100例肿瘤患者的化疗方案及执行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化疗药物及辅助用药的溶媒、化疗药物的浓度、给药速度、化疗药物给药次序、化疗辅助用药的给药时机。结果:不合理情况为:溶媒不合理6例,给药速度不合理13例,化疗药物给药次序不合理19例,化疗辅助用药的给药时机不合理1例。结论:肿瘤科临床药师将药理学、药剂学知识融入药学监护中,以患者化疗方案及执行情况作为药学监护工作的切入点,开展护士的用药教育,建立医药护三者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维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采取药学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2018年4-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抗肿瘤药用药病例180份,其中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肺癌及其他类型肿瘤病例各30份,依据有无药师参与诊疗过程划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90份不予以配备药师,干预组90份有专门的药师参与医疗诊疗过程,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情况实施现场纠正。比较2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及治疗期间产生的不良反应、不测事件、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药物使用剂量不当、溶媒选用错误、给药浓度不符合标准及化疗方案缺乏实用性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0.05);干预组用药不良反应与不测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 <0.01);干预组化疗前住院时间、化疗后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 <0.01)。结论加强药师审核药方能力,借助药学知识干预抗肿瘤药物不合理用药,可减少用药不合理情况及用药不良事件隐患,为医务人员与患者创建咨询、给药建议等多种服务,促使抗肿瘤药物使用更具合理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