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般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YDV)免疫效应。方法对高校4630名男女大学新生随机分为人数不等的A、B、C三组作为接种对象,观测接种乙肝疫苗对保护性抗体产生的阳性反应、无弱应答率。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无弱应答者占17.64%;B组无弱应答者占15.07%;C组无弱应答者占14.9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是否产生抗-HBs与接种者的年龄、接种次数、接种部位、是否输过血制品,HBsAg阳性者接触等因素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接种时年龄大、乙肝疫苗针次少、未接种在三角肌为YDV接种后产生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论YDV免疫后的免疫应答与疫苗因素、饮食因素、机体发育诸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乙肝疫苗免疫无(弱)应答人群再免疫,探讨加强免疫策略。方法:将1 014例免疫无(弱)应答人群分成3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再免疫,接种乙肝疫苗后1个月检测血液抗-HBs阳性率,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保护性抗体阳转率。结果:3种策略阳转率分别为72.39%、88.66%、84.85%;≤15岁组阳转率为84.75%,>15岁组阳转率为64.58%;10μg剂量组阳转率(92.25%)高于5μg组(81.47%);3针次组阳转率(89.47%)高于1针次组(72.09%)。结论:3针次10μg剂量乙肝疫苗的加强接种能有效提高免疫无(弱)应答人群的抗-HBs阳转率,且年龄越小再免疫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成人接种20μg深圳康泰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葛兰素史克公司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及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乙肝五项检查全阴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于30 d后采集静脉血,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比较不同种类乙肝疫苗免疫后的抗体应答率和抗体水平。结果无应答率、低应答率、正常应答率、高应答率康泰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分别为1.65%、1.65%、33.88%、62.82%;葛兰素史克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分别为4.23%、10.17%、18.64%、66.96%。两组间,4项指标无应答组、高应答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4、0.45,P0.05)。低水平应答率和高水平应答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5)。国产组和进口组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630.74 m IU/ml和470.18 m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P=0.25)。所有接种对象未发现明显的异常接种反应。结论20μg康泰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与20μg葛兰素史克重组酿酒酵母乙肝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0μg乙型肝炎基因重组(酵母)疫苗对(5~14)岁儿童的免疫后抗体产生效果,为制定有效的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按0、1、6免疫程序对(5—14)岁儿童接种酵母重组乙肝疫苗,对633名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阴的儿童,全程免疫6个月后采集血样,采用定量放免法(PIA)进行抗体检测。结果t全程免疫6个月后,抗体阳转率92.73%,分年龄组几何平均滴度(GMC)差别无明显性(F=1.66,P〉0.05),抗体滴度(GMC)在100mIU/L以上,占81.20%,男女之间抗体阳转率及GMC构成分布差别无显著性。结论: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安全有效,儿童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效果明显,抗体应答水平较高。为减少无应答和低应答人数应当增大接种剂量,以增加抗体阳转机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成人乙肝疫苗不同剂量和程序的安全性和免疫学效果。方法:按照自愿原则分别采用60、20、10μg乙肝疫苗和0、0-1-6、0-1-6免疫程序对成人乙肝易感者进行疫苗接种。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抗-HBs)阳转率等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9,P>0.05)。60μg乙肝疫苗组、20μg乙肝疫苗组和10μg乙肝疫苗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6.7%、90.5%和88.1%,60μg乙肝疫苗组与20μg乙肝疫苗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17);60μg乙肝疫苗组与10μg乙肝疫苗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17)。结论:60μg乙肝疫苗具有与20μg乙肝疫苗、10μg乙肝疫苗同样的安全性,成人乙肝易感者接种60μg乙肝疫苗一针免疫效果优于20μg乙肝疫苗、10μg乙肝疫苗三针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无应答成人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情况,评价两种大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选择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乙肝病毒e抗原(HBe Ag)阴性,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100 m IU/m L的低应答成人49人、无应答成人274人为调查对象,根据知情同意、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20μg组,即按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一组为60μg组,即接种一针60μg乙肝疫苗。免疫后3个月内复查乙肝五项指标。结果再免疫后,两组人群抗-HBs GMT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应答成人χ~2=5.946,P=0.051;低应答成人χ~2=0.437,P=0.509);抗-HBs阳转成人中,GMT在10~100 m IU/m L范围的无应答成人,20μg组低于60μ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5,P=0.000);女性抗-HBs应答水平高于男性(χ~2=8.380,P=0.015);各年龄段应答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559,P=0.200)。结论低/无应答成人接种一针60μg乙肝疫苗与全程接种三针20μg乙肝疫苗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免疫无应答者获得免疫保护的方法。方法从接种过全程乙肝疫苗的成人中,筛选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均阴性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对照组单独应用乙肝疫苗10μg肌肉注射;观察组1加量应用乙肝疫苗20μg肌肉注射;观察组2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乙肝疫苗。疗程结束30d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结果对照组、观察组1和观察组2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10%、50%和90%。观察组2抗-HBs阳转率与对照组、观察组1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无应答者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乙肝疫苗可诱导或激发机体抗-HBs阳转,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严格筛选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单独应用乙肝疫苗10μg肌肉注射;观察组联合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和乙肝疫苗。疗程结束1个月、3年检测保护性抗体(抗-HBs)。结果:接种后1个月、3年观察组的抗-HBs阳转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lt;0.01)。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和乙肝疫苗可诱导或激发机体抗-HBs阳转,效果较为持久。  相似文献   

9.
乙肝疫苗接种无(弱)应答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祥军 《现代医学》2002,30(1):63-65
健康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无 (弱 )应答者为 5 %~ 10 % ,而无 (弱 )应答者仍然是乙肝病毒的易感者。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后无 (弱 )应答的因素有 :年龄、肥胖、吸烟、遗传等 ;患有某些疾病者及早产儿为潜在的无 (弱 )应答者。大多数无(弱 )应答者不是对乙肝疫苗绝对无 (弱 )应答 ,复种后大部分无 (弱 )应答者可以产生保护性水平的抗体。因此 ,目前一般采用复种的方法来解决无 (弱 )应答问题 ,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确定相应的复种方案。无 (弱 )应答者复种后的远期效果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乌鲁木齐5岁以下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后出现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按性别、年龄、民族1∶1配对原则,选取279对无(弱)应答者病例和对照,采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健康状况,疫苗接种剂量、种类、部位、次数以及药物摄入、饮食等因素与无(弱)应答发生的关系。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无(弱)应答有关的因素为母亲HBsAg阳性、母亲HBsAb阳性、父亲HBsAg阳性、父亲HBsAb阳性、父亲有HepB免疫无应答史,其OR值分别为4.467、0.879、5.768、0.881、6.020,其中父亲HBsAb阳性、婴儿餐具进行消毒,出生当日接种疫苗是儿童体内产生HBsAb的保护因素。结论父母亲为HBV携带者是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无(弱)应答的危险因素,而父母亲体内有HBsAb是儿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产生应答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鹤峰县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初次接种后免疫无应答情况,并对不应答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对门诊163例首次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后的新生儿实行乙肝血清学检测.结果 乙肝疫苗初次接种后免疫应答情况:抗-HBs阴性率达19.63%,弱应答59人、应答72人,抗-HBs阳性率占80.37%.结论 对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强化免疫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余在逻 《吉林医学》2011,(7):1347-1347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的持久性。方法:连续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4年的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结果: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新生儿接种5μg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偏低,建议加大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基因重组疫苗的安全性和对大学生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乙肝酶母重组疫苗,按0,1和2月3针接种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阴的156名大学生,并用定量族免法(PIA)对免疫后的抗体反应进行检测。结果 未发现接种对象出现严重副反应。成全程免疫后2个月时,抗体阳转率达81.41%,但大多数接种者体滴度(mean geometric titer,GMT)在(10-99)IU/L之间,为低应答水平,只有1.92%的人GMT在100IU/L以上,男、女生之间抗体阳转率及GMT构成分布差异多无显著性。12名既往疫苗接种抗体无应答者复种疫苗后,有7人抗体转阳。结论 乙肝重组疫苗安全性较,对大学生免疫后的抗体阳转率尚可,但抗体应答水平较低,性别差异不明显。免疫失败后可考虑复种,以增强抗体阳转机会。  相似文献   

14.
300例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0例早产儿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300例早产儿按体重分为A、B、C、D4组,按照不同孕周分为E、F组,按照接种剂量分为G、H组.免疫程序为三针法,末次接种后1个月检测Anti-HBs滴度及HBsAg.比较各组Anti-HBs滴度与HBsAg阳性率的变化,分析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A、B组间及各组内男孩与女孩间比较,其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P>0.05),C、D组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A、B两组,D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C组(P<0.01);E组与F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无明显差别(P>0.05);高剂量H组的GMT水平与乙肝疫苗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低剂量G组(P<0.01);早产儿乙肝疫苗阳转率为79.3%.结论 早产儿体重和接种剂量是影响早产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和免疫应答效果.方法 选择乙肝二对半全为阴性的健康人群340例,分2组,10μg乙肝疫苗组180例和20μg乙肝疫苗组160例,按0、1、6方案分别接种,接种时进行细致护理,观察其不良反应,并分别在接种完成后的3月、6月和12月以ELISA法检测乙肝二对半及HBsAb滴度,观察其免疫应答的效果.结果 两组疫苗接种者中仅有个别出现发热、头晕.注射部位红肿不适,无特殊处理均能恢复正常.10μg乙肝疫苗接种者3月、6月和12月后HBsAb阳转率分别为55.74%、69.31%、94.28%,20μg乙肝疫苗接种者分别为69.42%、81.27%、96.38%,HBsAb滴度10μg组分别为20.6±2.3、28.3±2.2、49.5±2.9,20μg组分别为30.1±2.6、39.2±3.1、52.6±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两种剂量乙肝疫苗均有较高安全性,不良反应轻微.20μg乙肝疫苗接种后HBsAb阳性率较10μg乙肝疫苗高,HBsAb滴度也较10μg乙肝疫苗高,对有条件者建议使用20μg乙肝疫苗进行接种以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及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贻庆  魏瑞芳  刘德艳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595-1595,1584
目的 了解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感染情况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来邹城市卫生防疫站门诊接种疫苗和预防检测的3~7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采集静脉血,应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指标。对抗-HBs阴性者进行5μg疫苗加强免疫1~3针,免疫后三个月进行抗-HBs检测。结果 邹城市3~7岁儿童出生后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65.42%。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抗一HBs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对479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加免后总的抗体阳转率为87.89%,加强1针与多针抗体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邹城市3~7岁儿童乙肝疫苗按程序接种率较高、免疫效果良好,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断乙肝传播,对抗-HBs阴性儿童只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5μg即可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2014年出生的新生儿334例,按免疫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2个月后检测Anti-HBs,问卷调查了解孕期、婴儿出生、疫苗接种及出生后发育情况,分析出现无(弱)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新生儿乙肝疫苗无(弱)应答有关联的因素有母亲乙肝史(OR=2.045,95%CI:1.008~6.356)、新生儿发育状况(OR=5.001,95%CI:1.079~7.416)。结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出现无(弱)应答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有乙肝感染史的母亲应慎重妊娠、分娩及喂养孩子,新生儿要注意营养,确保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分析影响乙肝疫苗免疫后无(弱)应答的因素。方法:选择经乙肝疫苗全程注射的中小学生975人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测定和固相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抗-HBs,并调查他们的各种暴露情况,根据检测后抗-HBs阴性和阳性分组,应用病例对照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处理。结果:该人群乙肝疫苗无应答率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对乙肝疫苗应答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接种部位(OR=0.54,95%CI:0.37-0.79),有无不适感(OR=1.13,95%CI:1.003-1.27)。结论:无(弱)应答与机体的年龄、接种部位、接种后有无不适感、饮酒存在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或无应答相关因素及策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华 《右江医学》2006,34(3):310-312
接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有效的措施,已得到国内外学者一致肯定。按0、1、6月免疫程序对健康人群进行接种3针乙肝疫苗,仍有5%~10%[1]接种者不产生抗-HBs或抗-HBs水平过低,而又重新成为乙肝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许多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证实乙肝疫苗免疫无应答或低应答与诸多因素有关,如疫苗贮存条件、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性别、体重、吸烟等。但在消除以上因素后,乙肝疫苗无、低应答现象仍然存在,许多学者又对接种者机体内HBV感染、人白细胞抗原、免疫应答异常、免疫缺陷、年龄等因素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20~40岁年龄段人群中免疫及反应效果。方法:采用ELISA、RIA等法检测接种对象血清中乙肝病毒抗原、抗体。对乙肝病毒感染阴性者,按0、1、6月3针方案,每次接种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10μg/ml。结果:全程免疫后,抗体阳转率达90.88%(279/307)。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国产酵母重组10μg乙肝疫苗全程免疫阳转率可达90.88%,而且抗-HBs滴度在接种后9个月(T9)时显示随接种的次数、时间而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