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的中医证候演变规律。方法: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312例CRF患者资料,将各例患者全部病程的中医证候分阶段按国家标准辨证分型,然后汇总分析。结果:CRF中医证候以本虚证为主,本虚证间互相转化以及本虚证与邪实证间的兼夹都有特定的规律。结论:根据此规律可有针对性地使用中医疗法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
观察符合诊断条件的CRF患者120例,拟定脾胃证候诊断标准及中医脾胃证候积分,以探讨临床症状分布、临床体征分布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CRF患者脾胃证候有本虚标实之分,脾胃本虚中以脾胃气虚证在CRF各期中出现频次最高,脾胃标实证中以脾胃湿浊在CRF各期中最为多见,脾胃本虚标实证中则以脾胃气虚湿阻证更为常见;脾胃证候的演变规律,以脾胃亏虚为病之常,脾胃升降失常为病之变,脾胃阳衰为病之甚;脾胃虚证的病机演变依次为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脾不统血;脾胃功能失调是病变的重要环节,且贯穿于慢性肾衰竭的始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求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证候规律,为进一步规范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可靠依据。方法: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1.1数据挖掘软件,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对纳入病例的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各证型如下,虚损期:脾肾气阴两虚(偏热、偏寒),脾肾气虚,肝肾阴虚;关格期:湿浊中阻(湿热、寒湿),水湿(水气),湿热下注,血瘀(心脉瘀阻、血瘀水停)。结论:本病正虚邪实、寒热错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气阴两虚为主,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次之;邪实以湿浊(湿热、寒湿)、水气为主,风热、痰热、血瘀较少见。寒热错杂,热证较寒证偏多。  相似文献   

4.
9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中医证候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93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临床调查,总结分析慢性肾衰竭的辨证分型规律,归纳出慢性肾衰竭的主要证型为脾肾气虚,兼湿热瘀血。  相似文献   

5.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国内外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的52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出现频次前8位的证型分别为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血阻络、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气滞血瘀、肝郁气滞。其中,湿热中阻、肝胆湿热、湿热蕴结、湿热内蕴、湿热蕴脾可以用“湿热内阻”统括。结论肝郁脾虚和湿热内阻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发病规律.方法:对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及其发病规律进行总结.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以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型最常见,兼证中早期以寒湿中阻与湿热内阻多见,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血燥生风的发病频次逐渐提高.结论:肺脾气虚、气阴两虚仍是透析患者的常见证候,但是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兼证血燥生风的发病频次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侯岩  崔丽萍  张明香  颜迎春 《环球中医药》2012,5(4):253-254,276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的中医症候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9月至2011年1月各种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025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中出现症候频率较高的依次为倦怠、急躁易怒、烦躁、神疲、口干、困重、太息。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肝气郁结>肝胆湿热>血瘀阻络>肝胃不和>脾肾阳虚>肝肾不足>气滞湿阻>寒湿。结论 肝郁脾虚贯穿于慢性肝病的整个病程中,气机的不畅、正气的不足是肝病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编制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进行300例患者临床调查,运用统计方法,探讨慢性盆腔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获得慢性盆腔炎的分型规律,由高频到低频的分布分别是湿热瘀结型(53.0%)、脾虚湿瘀型(21.0%)气滞血瘀型(15%)、肾虚血瘀型(11.0%)。瘀血内阻在聚类后的4个证型里均有体现。结论:上述证型的分布规律体现了慢性盆腔炎的基本病机,湿热瘀结为其病机关键,瘀血阻滞为疾病形成共有的病理产物,所得结论为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提供了可靠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2004-2014年发表的有关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相关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分类、治法等情况,进而探讨其中的用药规律。结果 1共纳入73篇文献,收集中药方剂73首,涉及药物131味,药物总频次784次。2因子分析及频数分析发现,最能体现本病证治特点的15味药物为大黄、黄芪、丹参、茯苓、白术、当归、淫羊藿、川芎、党参、半夏、土茯苓、山茱萸、枸杞、牛膝、杜仲。3治法频数统计发现,益气健脾、通腑降浊、活血化瘀、补益肝肾法应用最为广泛。4聚类分析发现有意义的两组药物组合,分别为大黄、黄芪、丹参(C1),当归、茯苓、白术(C2)。结论慢性肾衰竭临床常从虚、浊、瘀论治,治法以通腑降浊、扶正补益、活血化瘀、化湿解毒等为主,常用药物如大黄、黄芪、丹参、茯苓、白术等。  相似文献   

10.
<正>证素即征的要素,是通过对证候(症状、体征等病理信息)的辨识而确定的病位和病性,是构成证名的基本要素[1]。慢性肾功能衰竭简称慢性肾衰,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内分泌代谢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进入21世纪,慢性肾功能衰竭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害。世界范围内需肾脏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证候学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肾功能衰竭各期患者21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表格观察中医正虚证和邪实证分布情况及中医正虚证与邪实证兼夹情况。结果:CRF正虚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型,最少为阴阳两虚型。而且CRF可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邪实证的临床表现,以尿毒症出现各种邪实证候最多。结论:正虚证与邪实证的兼夹出现是CRF的临床特征,尤其是晚期CRF证候有相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衰竭(CRF)为临床常见病,近年来中医在延缓慢性肾衰竭进程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就近年来中医对CRF的治疗概况从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中药针剂治疗、中药保留灌肠、中药药浴或足浴、针灸治疗、穴位注射治疗、其他疗法、综合治疗共9个方面进行总结论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不同证型的血清蛋白质谱的变化及生物学基础。方法:收集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3例及正常人36例并辨证分型,采用SELDI-TOF蛋白芯片技术对不同证型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在慢性肾衰中医各证型的整体研究中,17个蛋白峰有显著差异(P0.001),通过层次聚类分析显示中医各证型之间聚类性质差异较小;通过对中医不同证型作两两比较发现,脾肾气虚组与脾肾阳虚组之间得到2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气虚组与阴阳两虚组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气虚组与脾肾气阴两虚组之间得到5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阳虚组与阴阳两虚组之间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P0.01),脾肾阳虚组与脾肾气阴两虚组之间得到4个差异蛋白峰(P0.01),阴阳两虚组与脾肾气阴两虚组之间得到2个差异蛋白峰(P0.01);运用PCA分析显示,各证型组之间的差异蛋白峰能较好把各组相区分。结论:采用SELDI-TOF-MS蛋白芯片技术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不同证型血清蛋白质谱变化对探讨中医证型的生物学基础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升降理论来分析、阐释慢性肾功能衰竭。认为气机升降失调是其发生的关键,升降失常贯穿整个疾病全过程。因此,运用升降理论指导临床,应细审升降出入来辨证识病,测虚实与转归,以升降理论作为用药指南,方为药证相合。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衰竭(CRF)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在治疗上非常棘手,西医无特殊的治疗。本文通过温习近两年来对于CRF的病机研究进展,对CRF未来的治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危及人类健康的常见症、多发病,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在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全身状况,延缓肾功能衰竭等方面有肯定的疗效目前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肾衰方面显示了相当的优势,收集近10年有关中医中药临床研究和实验报道,总结出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法有相通之处,主要为补脾肾、活血、通腑、泄浊、利水、化湿等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舌苔上清液中相关蛋白变化与慢性肾衰中医湿证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慢性肾衰患者舌苔样本102例,其中湿证组76例,非湿证组26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8例,对所有样本采用1500r/min的离心转速,离心2min后取上清液,选用NP20蛋白芯片点样,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得到蛋白质谱峰,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湿证组、非湿证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蛋白质谱峰的差异,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慢性肾衰中医湿证决策树模型。结果:(1)慢性肾衰湿证76例、非湿证26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舌苔样本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质荷比100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136个蛋白峰,经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有11个差异质谱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Z2434.53、M/Z3672.89、M/Z7118.00和M/Z8411.134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呈高表达,M/Z3333.52、M/Z4619.83、M/Z4711.35和M/Z10664.24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呈低表达,M/Z5142.52、M/Z5231.98和M/Z5272.633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呈高表达,在非湿证组呈低表达;(2)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慢性肾衰湿证组、非湿证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的区分度,但都存在部分重叠;(3)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慢性肾衰中医湿证决策树模型,最终得到M/Z5231.98、M/Z2325.41、M/Z4558.86和M/Z3491.894个差异质谱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湿证组和非湿证组样品较好的分类(最终决策树模型对所有样品分组判别的正确率为83.33%,灵敏度为81.58%,特异性为88.46%)。结论:该研究从生物学角度来探讨中医湿证,为中医湿证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在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医在该病的治疗和延缓其病情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RF的概况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赵刚  唐君 《辽宁中医杂志》2014,(9):1909-1911
目的:观察中药肾宁康汤剂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肾宁康汤剂日1剂,对照组予药用炭片1.5 g每日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服药2个月,治疗前后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酸、尿素氮、血红蛋白,并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除血尿酸水平及恶心呕吐症状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肾宁康汤剂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血肌酐、血尿酸、尿蛋白、血红蛋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肾衰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大黄首乌汤配合中药灌肠,对照组单纯口服大黄首乌汤。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5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