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穴性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徐斌 《中国针灸》1999,19(1):29-31
通过分析经典及现代穴性观,认为由于腧穴是一种机体内在的并通过针灸等治疗手段而起作用的治疗因素,所以研究腧穴的性质不能沿用研究药性的模式;由于腧穴的主治是由病性、病情、腧穴、针灸方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所以也不能以主治为其基础。研究腧穴的性质必须以《内经》从经论穴、从穴调经的观点出发,以腧穴的两个特性为依据,只有具体的而无抽象的穴性。  相似文献   

2.
指出穴性与所处的经脉和部位以及施加在腧穴的各种影响因素有关,腧穴具有双向调节的特点,因机体状态或针刺手法、气血流注、针刺深浅、针尖方向、患者体质、艾灸、刺血等不同,表现出寒热虚实等不同性质。掌握腧穴穴性,能因证立法,据法取穴,以方统穴,精简腧穴处方,易于施术,达到针灸治病时的理、法、方、穴、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穴性"及其"穴性对配伍影响"的系统研究。方法:通过对穴位特异性、特效腧穴配伍、辨证配穴、按部配穴、按经配穴等方面探讨穴性对配伍在临床应用和现代研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论:穴性对配伍效应的影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正确的掌握腧穴穴性,能因证立法,据法取穴,以方统穴,精简腧穴处方,易于施术,达到针灸治病时的理、法、方、穴、术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关于"穴性"的讨论不断深化,但看法不一,也没有统一的认识,穴性与腧穴功能往往被混同看待,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二者本质含义加以区分,以促进针灸理论的完善与腧穴研究的深化。本文旨在结合当代文献,挖掘穴性和腧穴功能本质,明确药穴功能差异,并对影响腧穴功能与作用的因素进行探讨,以期对今后腧穴功能研究提供理论支撑。1穴性的含义民国时期,李文宪在《针灸精粹》一书中首次提出"穴性"[1]一词,并对穴性有较系统的阐述。李文宪在  相似文献   

5.
腧穴穴性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宗元 《中国针灸》2005,25(2):131-132
目的:针对近年一些针灸学文献频繁地使用类似中药功效的描述方法表述腧穴的治疗作用的现象,探讨腧穴穴性的基本概念.方法:通过对中药治病和针灸治病原理的对比分析,指出中药性能与腧穴性能存在本质的区别,中药是利用其偏性,以偏纠偏;腧穴是利用其双向作用,以正其偏.结果:针灸对寒热虚实等证候的处理方法异于中药.中药功效描述法用于腧穴往往带片面性,容易以偏概全.结论:腧穴有它自身的特性和使用规律,腧穴的穴性即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以及特定穴的作用规律.穴性的归纳应当是对这些性能进行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特定穴是经脉之气出入、离合、转输的枢纽,是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也是临床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腧穴。由于这类腧穴的分布和作用不同,故各有不同的含义和名称。例如五腧穴的井、荥、输、经、合;具有直接调理脏腑气血、扶助脏腑正气、祛除脏腑邪气治疗特点的俞募穴;具有调理、宣发原气功能,能调和内外、宣导上下、加强脏腑气化功能的原穴;具有既能治疗本经及本经所属脏腑病症,又能治疗相交各经及其所属脏腑病症的交会穴;而络穴是联络表里经脉的纽带、枢  相似文献   

7.
论“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性”是指腧穴对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等病症,具有相应治疗作用的特性和功能,故也有叫穴位作用,功效、功能、功用、穴义等,至今未被统一命名,是腧穴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穴性”主要研究腧穴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通过探讨,了解腧穴的特性、功能,对疾病的...  相似文献   

8.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它既是疾病的反应点 ,又有治疗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病证的特性或功能 ,把这种特性或功能称之为“穴性”或“功用”。腧穴所在经脉不同 ,功用就有较大的区别 ,即便是同一经脉的穴位 ,由于位置及特定穴属性等不同因素 ,功用亦不尽相同 ;同一功用的腧穴 ,彼此间作用的机理亦不相同 ,作用的强弱也有差别。所以对腧穴功用的比较 ,在教学上有助于学生对位置相近、功用相似腧穴的理解和掌握 ;在临床上可以有的放矢 ,减少使用腧穴的盲目性。笔者根据临床及教学经验 ,并参照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针灸教材中治疗腹胀的"同功穴"选取规律,整理规律谱,证明"同功穴"的提出与发现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结合人工检索,检索出主治腹胀的腧穴;重点分析其归经、部位、频次,总结出规律谱;将规律谱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以及现代文献加以对比分析。结果腹胀的"同功穴"共计115个,其中胃经、脾经、膀胱经分布较多,胸腹部、下肢部分布居多。将教材中出现频次在26~22次的腧穴作为腹胀同功穴的1级谱,共32个;将出现频次在20~3次的腧穴作为腹胀同功穴的2级谱,共47个;将出现频次在2~1次的腧穴作为腹胀同功穴的3级谱,共36个。而1级谱中的32个同功穴与《腧穴主治·国家标准GB/T30233-2013》以及自1959—2014年的27篇现代文献比较,发现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结论腹胀的"同功穴"规律谱的总结为临床上治疗腹胀如何简便而有效地选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穴性"的提出对腧穴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类比中药的药性-功效-主治描述模式,提出"穴性-功效-主治轴"的腧穴描述模式。具体从三方面进行:整理、形成和完善穴性理论;根据穴性理论和目前腧穴主治确定功效;通过归纳的功效条理化腧穴主治,并逐渐精简和补充。从而有利于腧穴的深入研究及系统学习与记忆,促进针灸临床思维的形成,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浅析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腧穴的特异性是指腧穴在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病理反应、刺激效应等方面与其周围的非腧穴比较具有的特异性。通过对近5年来国内杂志所刊载的有关腧穴特异性的文章进行分析,对腧穴特异性的研究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发现腧穴特异性的研究从最开始的单纯研究形态结构、生物物理特性,逐渐发展到研究穴位的功能和针刺产生的效应。指出从研究针刺效应入手可能是找到针灸如何起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检索中国知网(CNKI)近30多年来有关经穴与钙的相关研究,从经穴局部、外周途径、靶器官、中枢系统等不同水平分析与钙的相关联系,发现经穴局部存在钙离子富集现象;经穴局部可能与蛋白结合钙Ca2+-ATP酶存在一定的联系;络合穴位局部的钙离子影响针刺效应;不同方法刺激经穴可以明显提高血钙含量,降低尿Ca/Cr;经穴刺激可影响多个靶器官,改善其功能;经穴刺激可影响中枢钙的分布.说明经穴与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从腧穴病理反应表现为同条经脉腧穴、多条经脉腧穴、多个部位腧穴的穴位组合及与疾病相关4个方面,论述腧穴对于疾病的特异性反应表现在一个组的穴位在感觉、形态及其生物、物理特性等多方面的综合改变。由此探索具体疾病的病理反应点,并筛选出相对特异的穴位组,遵循其随病情变化的规律可以诊断、鉴别诊断疾病,指导治疗,并判断病情进退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世界针灸杂志》2015,25(1):24-27
  相似文献   

15.
经穴特异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繁荣  赵凌 《天津中医药》2014,31(10):577-582
经穴特异性理论是中医针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经络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又是针灸临床合理选穴配方以提高疗效的关键。但近年来国外不少学者发表文章,质疑经穴存在特异性,这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使经穴特异性研究成为针刺镇痛之后被国际认同的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基于临床的经穴特异性基础研究"等重大项目的资助下,通过采用多学科研究手段,初步证实经穴效应存在特异性,总结出经穴效应具有相对性、循经性、持续性和条件性的特点,并初步探索了经穴效应特异性的生物学基础。就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述评,对目前经穴特异性研究中对照组设计、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研究载体选择和经穴特异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围绕其基本规律、科学基础和关键影响因素等继续深入,并同时充分吸纳交叉学科技术、整合国际优势资源,以期全面系统地阐释经穴特异性理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选穴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Embase自建库至2019年10月收录的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近30 余年针灸治疗崩漏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究其穴位经络应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崩漏提供参考。方法:以检索到的针灸为主要手段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灸治疗崩漏常用的针灸方法、所选经络腧穴及取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共有65 篇文献纳入研究,常用针灸方法以针刺、艾灸、耳穴为最多,常用经络有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耳穴等。所选穴位多与肝脾肾有关且多为交会穴,耳穴选穴多辨病辩证相结合。常用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四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崩漏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崩漏以针刺为主,重视肝脾肾,配穴往往健脾,补肾、补气血、疏肝为治疗大法。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脏会章门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会穴之一脏会章门为脾之募穴,脾之精气结聚之处,脏气会聚之处,是根据人体的生理情况和穴位特点命名的。因其归经、解剖位置、穴性和临床应用方面的独特性,为其脏之会的名称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11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针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利用Exce12010、...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历史及进展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he YF  Qi CH  Zhu J 《中国针灸》2010,30(12):1047-1050
摘要:笔者从Pubmed、CNKI、维普等数据库检索出,自50年代至今关于穴位电学特性研究的文献90篇,密切相关文献47篇。综合各文献研究结论我们看到皮肤低电阻点或高电位点多与传统穴位相符,但并不是所有的穴位均具有低电阻、高电位特性;穴位电学特性随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病证相关经脉的两侧同名穴位的电学特性的可表现为左右失衡现象;穴位电学特性测定仪的电流的种类、强度,电极大小及个数等因素均会影响穴位电阻值的测定结果。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根据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穴位电阻测定仪,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穴位电学特性在机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反应规律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