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克隆抗体     
(1)高度特异性追踪单克隆抗体(McAb)已在医学中取得成效,本文介绍了这种免疫防御武器的应用可能性和限度。Kohler应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将致敏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可按照人们的意愿生产大量纯的McAb。Kohler和Milstein由于发展了生产McAb的技术于1984年获诺贝尔医学奖金。目前McAb已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免疫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特别是临床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单克隆抗体技术已在生物学各种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尽管一般认为McAb识别一种表位,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有时特异性也并不单一,仍可出现多特异性(multispecificity),如我们研制的HBV-P31 McAb中就表现有交叉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18株抗HFRS病毒McAb,以Western-blotting技术对纯化的该病毒50K结构蛋白进行了分析。结果有7株McAb可与该蛋白反应,这7株McAb的特性(包括感染细胞膜抗原免疫荧光染色模式、中和活性及HI活性等)各不相同,提示它们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的特性也不同。用ELISA阻断试验等证明,上述7株McAb中,有5株所针对的抗原决定簇之间有部分相同或重叠,并提示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抗原决定簇确实位于同一结构蛋白上。分析结果表明,该50K结构蛋白的特性及结构均较复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丁皓  宋后燕 《现代免疫学》1991,11(3):180-184
<正> 自从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制及应用迅猛发展。McAb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体内诊断、理论性研究以及纯化和鉴定抗原等方面,临床应用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杂交瘤技术又有进展,为HcAb的制备和应  相似文献   

6.
CD 名词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应用于白细胞表面抗原研究以来,产生出了为数众多的针对白细胞表面抗原的 McAb.作者们在其发表的文章中,用自己制备的 McAb 名称代表该 McAb 所识别的细胞表面抗原.由于许多实验室在制备这类 McAb,于是产生出针对同一个表面抗原的若干个名称不同的 McAb,在不同的文章中,这个表面抗原的各称也就多种多样,不利于学术交流.在1982年(法国)、1984年(美国)、1986年  相似文献   

7.
全军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概述了近10年军队系统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研究的进展。军队开展McAb的研究是同国内同步进行的。他们曾采用了各种先进方法,制备出包括抗微生物、肿瘤相关抗原及标志物、白细胞分化抗原、血小板、淋巴因子、各种蛋白、激素及酸等80余种McAb,其中多种抗病毒McAb己制成系多列产品。一些研究已从实验阶段进入军事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实际应用和基础医学研究的探索,抗病毒和抗肿瘤McAb正在进行广泛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並已取得了效果。文中评述了军队开展杂交瘤枝术的组织领导、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的特点及其在全国所起的作用,也讨论了McAb技术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Kohler等建立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cAb)研究日益深入。含McAb的细胞培养上清、腹水及血清含中有大量杂蛋白和其它大分子物质,使McAb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McAb纯化的研究倍受重视,取得了进展。本文试以小鼠McAb的纯化为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单克隆抗体(McAb)在诊断,免疫纯化和治疗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使得对McAb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小鼠腹水法简便易行,但腹水含有大量杂蛋白,包括小鼠正常Ig,这就给提纯工作带来了困难。所以目前多用体外培养法大量生产McAb。  相似文献   

10.
作者应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分泌抗抗利尿激素(ADH)的McAb细胞株,所获的3株细胞分泌的McAb分别为IgG1,IgG2a,IgG2b。其诱生腹水滴度可达1×10~(-5)~5×10~(-5),灵敏度为2.5ng/ml。抗体亲和力K值在(3~4)×10~(-9)L/M之间,受温度影响明显。McAb与11种神经肽进行竞争抑制试验,均无交叉反应。静脉注射McAb可使新西兰兔尿量明显增加。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进  相似文献   

11.
由于单克隆抗体(McAb)的高特异性和可无限量生产,其用途不仅大有取代多克隆抗体之势,且可在许多领域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随着发展的需要,不论是对McAb的检定和应用,还是深入研究方面,测定McAb的含量都很必要,为此亟待建立一个腹水中McAb的定量法。测定抗体的方法很  相似文献   

12.
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问世13年了,McAb的应用已涉及生物医学的每个领域。但鼠单抗是异种蛋白,注入人体内会诱发免疫反应,临床应用受限,发展人单抗(HMab)势在必行。1977年Steinitz等首次报告用EB病毒(EBV)转化人的B细胞,建立了产生特异性HMab的细胞系。1980年美国的两个实验室几乎同时报告用人一人杂交瘤技术产生特异性HMab,1982年Kozbor等用EBV—杂交瘤技术制备了HMab,由于HMab在医学实践中用途更广,HMab技术为生物医学界普遍关注。但HMab的制备,不能简单地照搬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其方法和技术要复杂得多,11年来,HMab技术有所改进和发展。一些病毒、细菌、寄生虫,细胞及可溶性抗原的人单抗陆续制备成功,但抗体产量低而不稳定,还有许多难题要解决。  相似文献   

13.
Kohler和Milstein(1975)创立的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是近年来免疫学技术的重大突破。由于McAb具有纯度高、特异性强、产量大等普通抗血清所不及的优点,因而在生物学医学各领域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在人T细胞研究方面。在McAb问世之前,由于缺少检测人T细胞表面抗原的有效试剂,以致人T细胞研究中的许多重要问题长期难以解决。自1979年以来,由于一系列抗人T细胞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细胞角蛋白多克隆抗体(K-PcAb)及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K-12McAb,K-27McAb)作PAP法对115例恶性肿瘤进行检测。结果K-PcAb及K-12.27McAb鳞癌阳性率为97.72%,K-PcAb及K-12McAb腺癌阳性率为88.64%,K-FcAb,K-12,27McAb对间叶源性恶性肿瘤均为阴性。说明细胞角蛋白可作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标记性蛋白。K—27McAb经44例鳞癌检测在石蜡切片时,阳性率达97.72%而66例非鳞状上皮性及间叶源性恶性肿瘤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可用于对他们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正> 杂交瘤技术自1975年建立以来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抗免疫球蛋白的单克隆抗体(McAb)已是实验与临床研究的重要试剂,其中抗人IgA McAb国内外已开展了一定的工作。夏恺等报道,建立了四株分泌抗人IgA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并应用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等。国外也有报道,应用其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及B细胞发育分化的研究等。 作者建立了二林分泌抗人IgA 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5A6和2F7,其分泌抗  相似文献   

16.
McAb为传染病的病原研究和临床诊断等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制剂。由于每一株杂交瘤分泌的McAb的特性可能各不相同,而其中McAb对相应抗原的亲和力高低是决定其用途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有必要及早确定。经典的测定抗体亲和力方法一般是以抗原抗体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表示,但K值的求得需对抗原抗体进行纯化、定量,方法烦琐,不能常规使用。本文采用ELISA法测定,虽不十分精确,但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试剂和设备,能快速而明确地比较出各株McAb对病毒抗原亲和力的相对高低。 测定了32株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相似文献   

17.
1975年,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问世,为生物学、医学的发展树立了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McAb)用于人体存在一定缺点,如异种蛋白反应就是限制其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制备人源性McAb的问题就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重  相似文献   

18.
自从kohler和Milstein 1975年建立杂交瘤技术以来,我国已建立了针对不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系百余种。由这些细胞系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是均一的蛋白质。目前McAb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疾病诊断和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实验表明,纯化后的McAb不易标记酶和荧光素,往往采用标记第二抗体进行间接法检测,因而使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最近,我们直接用腹水型单克隆  相似文献   

19.
用蔗糖-丙酮法从HFRS病毒陈株感染的乳小白鼠鼠脑中提取粗制血凝素,将此粗制血凝素通过抗HFRS病毒血凝素McAb 3G_1与Sepharosc 4B偶联的免疫吸附柱,获得纯化HFRS病毒血凝素抗原具有较高的血凝滴度和良好的免疫原性。用SDS-PAGE和Western-blot技术分析该纯化的血凝素抗原,并与同法纯化的正常鼠脑抗原比较,证明该特异性血凝素抗原分子量为5×10~4道尔顿。用2株抗HFRS病毒以及10株抗HFRS病毒血凝素McAb,以ELISA阻断试验分析纯化50K血凝素,结果有10株McAb可阻断McAb3G_1与其结合,其抗原决定簇之间有部分相同或童叠,提示这些具有不同特性的抗原决定簇确实位于同一蛋白上。以上结果表明,该50K血凝素蛋白特性及结构均较复杂,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获得的5株能稳定分泌高效价的McAb,其中3株为抗人McAb(1D1、5C3、11A7),2株为抗K McAb(4G12、14A6)。这5株杂交瘤细胞冻存一年后复苏其腹水滴度仍 在6.4×10~4~12.8×10~4之间。 特异性分析:①该5株McAb分别与纯的游离λ和κ链进行免疫双扩散试验,只与λ链或κ链形成清晰沉淀线,不与α、γ和μ链发生沉淀反应。②免疫电泳分析,5种McAb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