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提高醛固酮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6-2005年所有病理诊断为醛固酮瘤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左侧肾上腺腺瘤132例,右侧119例,双侧5例,多发腺瘤4例。260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症状。生化检查中,低血钾206例,糖耐量减低26例。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测定中,207例高醛固酮伴低肾素,19例高醛固酮伴高肾素。182例患者行体位激发试验,93例患者直立位时醛固酮水平较卧位时降低,89例醛固酮升高。260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术后血压恢复正常236例,其余24例患者血压较术前下降。结论 完善检查手段可提高醛固酮瘤的检出率,确诊需病理检查,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999年7月至2005年3月间连续确诊的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占85%,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71%,ARR>50者占8%。81例行B超检查,99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其阳性率分别为:51.9%,80.8%,85%。5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3例血压均恢复正常,15例仍需要药物继续控制血压。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血浆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8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原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血压水平、血浆醛固酮浓度(PAC)升高,血浆肾素活性(PRA)、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醛固酮瘤占84.09%,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特醛症)占15.91%。95.45%患者的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20。醛固酮瘤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浆醛固酮水平及更低的血浆肾素活性和血清钾离子浓度。结论ARR是原醛的重要筛查方法;卧立位试验及CT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增生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肾素瘤是一种很少见的通过分泌肾素导致高血压和低血钾的肾脏良性肿瘤,肾素瘤致高血压危象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更为少见,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进行病例分析.方法 对2007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例肾素瘤致高血压危象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16岁女性,以突发抽搐伴意识丧失起病,血压高达210/140 mmHg(1 mmHg =0.133 kPa),头颅MRI示颅内多发长T2信号,血钾低(2.8 ~3.2 mmol/L),尿蛋白++,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肥厚,检查提示肾素水平升高(38.23 ng·m1-1·h-1,正常0.07~ 1.15 ng·m1-1·h-1)、高醛固酮血症(660.9 ng/L,正常60 ~ 174 ng/L),腹部CT提示右肾下极背侧占位病变,血压下降后颅内异常信号消失.临床考虑肾素瘤致高血压危象伴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行右肾肿物切除术,病理诊断为肾素瘤.术后无需降压药物,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随访近4年血压正常,无不适.结论 肾素瘤虽少见但可外科治愈,年轻高血压尤其高血压危象患者应想到此病可能,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诊断主要依赖头颅MRI,具特征性,及时降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分型诊断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近7年来57例临床确诊的原醛症患者[醛固酮瘤2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特醛症)26例,原发性肾上腺增生9例],检测患者的血电解质、血浆肾素活性及血、尿醛固酮,将结果与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再通过肾上腺CT、体位激发试验及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对原醛症患者分型并随访.结果 (1)醛固酮瘤患者血压及血、尿醛固酮较特醛症患者高,血钾及血浆肾素活性则低,而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临床及生化改变介于两者之间.肾上腺CT检查在原醛症分型诊断中的符合率为醛固酮瘤86.4%,特醛症73.1%,原发性肾上腺增生22.2%;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以两侧醛固酮之比作为判定标准时符合率为86.4%、80.8%和77.8%,以醛固酮与皮质醇之比为判定标准则符合率分别为95.5%、92.3%及100.0%.(2)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随访血醛固酮均下降,血压恢复正常者分别为22.7%及44.9%,血钾恢复正常者为83.3%及100.0%,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各项测值无明显变化,另有33.3%诊断时血钾正常的患者随访中出现低血钾.结论 原醛症的分型诊断需依靠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分析,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或体位激发试验并不可靠,肾上腺静脉采血检查可作为影像学检查的补充,用两侧醛固酮与皮质醇的比值分析较单纯比较两侧醛固酮之比更为可靠;醛固酮瘤及原发性肾上腺增生患者术后临床及生化测值均得以明显改善,而特醛症患者随访中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水平。方法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35例。对患者一般资料、病理、临床表现、血清生物化学及肿块病理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病史3.5年(3.5±4.1)年,血清钾离子浓度较正常显著降低(2.81±0.48)mmol/L,醛固酮(Ald)浓度显著升高(664.5±260.4)pmol/L%。肿瘤大小2.1~4.1cm2,肾上腺腺瘤(APA)占88.2%,核磁共振检出率82.8%,术后1周血压恢复正常者为47.2%。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诊断PA最重要指标,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降低血压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治水平.方法 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35例.对患者一般资料、病理、临床表现、血清生物化学及肿块病理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 平均病史3.5年(3.5±4.1)年,血清钾离子浓度较正常显著降低(2.81±0.48)mmol/L,醛固酮(A1d)浓度显著升高(664.5±260.4)pmol/L%.肿瘤大小2.1~4.1 cm2,肾上腺腺瘤(APA)占88.2%,核磁共振检出率82.8%,术后1周血压恢复正常者为47.2%.结论 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诊断PA最重要指标,CT和核磁共振检查可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降低血压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S)与嗜铬细胞瘤(PCM)的诊治水平。方法: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76例:PAS组35例,PCM组41例。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血清生物化学及肿块病理性质等进行分析。结果:与PCM组比较,PAS组血清钾离子浓度显著降低(P<0.01),醛固酮浓度显著升高,瘤体较小,CT检出率较低;PCM组尿香草基杏仁酸浓度显著升高。PAS组腺瘤占80.0%,PCM组髓质嗜铬细胞瘤占85.4%。结论:血清钾离子浓度降低是诊断PAS最重要指标,检测尿香草基杏仁酸是诊断PCM的关键,CT和MRI检查可提高对PAS、PCM的诊断率;手术治疗是降低血压确实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诊断中多项临床试验方法的作用。方法收集1995~2000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104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生化检查、体位激发试验、影像学检查与肾上腺静脉插管在诊断中的阳性率及符合率。结果(1)血醛固酮升高为筛选PA阳性率最高的检测指标。(2)醛固酮腺瘤患者生化异常较明显。(3)与手术病理比较,B超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诊断符合率分为95.77%及73.33%;CT为98.51%及31.03%;体位激发试验以升幅30%为标准时在醛固酮腺瘤和双侧肾上腺增生中的符合率分别为61.11%及57.14%,以50%为标准时为72.22%及42.86%;肾上腺静脉插管的符合率为83.33%及100%。结论PA的诊断中,典型患者经血钾、血尿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等筛查可明确诊断,但部分患者上述生化改变并不典型。体位激发试验结果在醛固酮腺瘤及双侧肾上腺增生中有部分重叠。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灶者可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患病率,并分析P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就诊于东莞市中医院内科门诊高血压患者640例,于清晨9∶30~10∶30患者起床2小时后,取坐位5~15 min后采血测定血浆醛固酮(ALD)水平和肾素活性(PRA),计算血浆醛固酮/血浆肾素活性比值(ARR)。ARR≥30且ALD水平≥15 ng/dL的患者接受开博通试验,服开博通后2小时血浆醛固酮水平抑制程度≤30%,则试验结果为阳性,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进一步分型时,PA患者均进行肾上腺薄层增强CT检查,诊断为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的患者加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诊断为醛固酮瘤(APA)患者予以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结果 640例患者中112例(17.5%)ARR≥30,其中87例(13.59%)ARR≥30且ALD水平≥15 ng/dL的患者接受开博通试验。服用开博通2 h后血ALD水平抑制≤30%者32例,确诊为PA(5%),其中20例诊断为APA(3.125%),另外12例(1.875%)诊断为IHA。诊断为IHA的患者加用螺内酯治疗,醛固酮瘤患者予以在腹腔镜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结论 高血压人群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病率较高,要重视高血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筛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临床具有高血压、低血钾、高尿钾、高醛固酮、低肾素、高ARR的典型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我院15例高血压并低血钾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结果,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的诊疗水平。方法:对15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激素水平、CT定位诊断及术后病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3例(醛固酮瘤11例、双侧肾上腺增生2例),腺瘤型皮质醇增多症2例。结论:顽固性高血压并发低血钾应高度怀疑肾上腺疾病,诊断依靠临床表现及内分泌功能测定,定位诊断依靠CT,腺瘤型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Git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选择Gitelman综合征患者6例,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测量血压,检测血尿生化指标,并进行血气分析。结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乏力,血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代谢性碱中毒;血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激活;伴桥本甲状腺炎2例,胰岛素抵抗2例。给予门冬氨酸钾铁、氯化钾、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消炎痛等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血钾、血镁未升至正常水平。结论临床上提示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等需考虑Gitelman综合征,治疗上给予门冬氨酸钾铁、氯化钾、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消炎痛等联合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高血糖的患病情况及术后改变。 方法 选取肾上腺醛固酮瘤(APA)患者65例、皮质醇瘤(CSA)患者43例及无功能瘤(NAA)患者24例行OGTT及检测激素测值,并与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53例及正常对照(NC)者58名作比较。APA、CSA及NAA患者行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后随访激素及OGTT,与术前比较。 结果 ⑴各组糖尿病患病率分为44.6%、48.8%、25.0%、24.5%及17.5%。⑵APA、CSA组激素水平与糖代谢测值有相关性。⑶将APA及CSA组分别分为伴和不伴高血糖亚组进行比较,APA组中伴高血糖亚组血醛固酮高于不伴高血糖亚组;CSA组中伴高血糖亚组血皮质醇高于不伴高血糖亚组。⑷随着术后激素水平的下降,APA、CSA组糖代谢测值也得到改善,NAA组激素及糖代谢测值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高血糖患病率分为35.4%、32.6%及33.3%。 结论 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包括肾上腺醛固酮瘤和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升高,其原因与激素的高分泌相关。手术摘除肿瘤,激素高分泌状态解除后,患者的高血糖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男性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及MRI特征,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或内分泌治疗有效证实的男性催乳素腺瘤.结果 在MRI诊断的20例男性催乳素瘤患者中,微腺瘤9例,大腺瘤11例.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均为稍高~高信号,常规增强均可见明显强化.侵袭性者均为大腺瘤,多伴有视交叉受侵或蝶窦、海绵窦侵犯,部分伴骨质破坏.结论 男性垂体催乳索瘤的临床与MRI表现均与女性不同,MRI对催乳素瘤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应注意临床与影像两者结合,以达到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一般对单侧肾上腺醛固酮腺瘤的治疗方案是进行手术切除.经手术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影响术后血压恢复的因素有年龄、高血压持续时间、肾功能、基因型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敏感,但也可以在术后并发高钾血症和慢性肾脏疾病,引起术后发生高钾血症的因素有高血压持续时间和肾小球滤过率,引起术后发生慢性肾脏疾病的因素有术前肾小球滤过率和醛固酮肾素比值.因此,应该对单侧肾上腺醛固酮腺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全方面的评估,以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对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变化及氯沙坦对其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每组30例,疗程12周.测定治疗前、治疗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治疗前、治疗12周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变化.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结果: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P<0.01),氯沙坦组治疗后1、12周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以1周升高明显(P<0.05),而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醛固酮水平治疗后1、12周与治疗前比较则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依那普利组治疗1周、12周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而肾素活性水平则升高,以1周升高明显(P<0.05),而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氯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在治疗12周后,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氯沙坦治疗后可获得有益的临床、血流动力学及神经激素效应,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范畴,是一组由于醛固酮不恰当的自主性高分泌而引起的疾病。过多的醛固酮导致血压升高、心血管损害、肾素抑制、钠潴留和钾排出增多。PA主要的两种病理类型为肾上腺醛固酮腺瘤和肾上腺增生。目前PA的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有研究发现肾上腺醛固酮腺瘤中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RNA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醛 )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 14例明确为原醛患者 ( 11例腺瘤及 3例增生 )经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取双侧肾上腺静脉以及肾静脉水平下的下腔静脉采血 ,测各点醛固酮和皮质醇水平 ,并将结果与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腺瘤患者插管结果与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结果无统计学差异 ,符合率为 81 82 % ( 9/ 11) ,3例增生患者插管结果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相符。结论 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在原醛的分型诊断中有较好的准确性 ,是影像学检查有疑问时可选择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肾上腺皮质腺瘤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及术后改变情况。方法选取肾上腺醛固酮瘤(APA组)患者65例、皮质醇瘤(CSA组)患者43例及无功能瘤(NAA组)患者24例行OGTT,并检测激素测值,与原发性高血压(EH组)患者53例及正常对照(NC组)者40名作比较。观察APA、CSA及NAA组行肾上腺肿瘤摘除术后各项指标。结果(1)各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44.6%、48.8%、25.0%、24.5%及17.5%。(2)APA、CSA组激素水平与糖代谢指标有相关性。(3)将APA及CSA组分别分为伴或不伴高血糖亚组进行比较,APA组中伴高血糖亚组血醛固酮水平高于不伴高血糖亚组;CSA组中伴高血糖亚组血皮质醇水平高于不伴高血糖亚组。(4)随着术后激素水平的下降,APA、CSA组糖代谢指标得到改善,NAA组激素及糖代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高血糖患病率分为35.4%、32.6%及33.3%。结论功能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包括APA和CSA)患者高血糖的患病率升高,其原因与激素的高分泌相关。手术摘除肿瘤,激素高分泌状态解除后,患者的高血糖情况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该文评价多种临床试验方法对肾上腺腺瘤(APA)和增生(BA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在124例临床确诊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入选标准为:1)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应用常规降压药物仍控制不佳;2)低血钾:血钾〈3.5mmol/L,同时伴有尿路失钾;3)高血、尿醛固酮;清晨8:00卧位血醛固酮〉565.1pmol/L,24h尿醛固酮高于12.7μg;4)低血浆肾素活性:清晨8时卧位血浆肾素活性〈0.1ng/mL&#183;h,且不易被激发,站立2h及肌肉注射呋塞米0.7mg/kg后激发值〈0.73ng/mL&#183;h;5)影象学检查有或无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进行体位激发试验(PST):患者于清晨8时卧位抽血检测血醛固酮及血浆肾素活性,然后肌肉注射呋塞米0.7mg/kg(通常40mg)并站立2h再抽血。体位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升高30%以上为阳性,低于30%或下降者为阴性。赛庚啶抑制实验:患者清晨卧位顿服赛庚啶8mg,于服药前30min及服药后30、60、90、120min抽血测定醛固酮浓度。服药后血醛固酮浓度下降111pmol/L或较基础值下降30%以上者为阳性,降幅低于30%或服药后血醛固酮值反而上升为阴性。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VSA),并与影像学检查、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APA组的血钾显著低于BAH组(Pd0.01),血、尿醛固酮则显著增高(P〈0。05)。(2)PST:22例APA患者中,12例血醛固酮升幅〉30%,7例升幅〈30%,较试验前下降者有3例;7例BAH中有4例升幅〉30%。(3)赛庚啶试验:BAH中反应者占69.2oA(18/26),APA中反应者占50.0%(20/40)。(4)VSA:11例行VSA的APA患者中,9例APA插管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符,另2例示醛固酮不呈一侧优势分泌;3例BAH插管结果均与影像学检查结果相符。结论:PST及赛庚啶试验在APA及BAH中有相当一部分重叠,对两者的鉴别价值有限。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可进行VSA,如结果提示一侧病变则考虑手术治疗;如提示双侧病变,则予药物治疗,并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