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激素、免疫、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网络系统的严密调控,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生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受精卵发育、胚胎植入、妊娠维持、妊娠病理等方面进行调节,两者间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并且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参与生殖调节;研究HB-EGF和M-CSF在生殖过程中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殖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激素、免疫、细胞因子、黏附因子网络系统的严密调控,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生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受精卵发育、胚胎植入、妊娠维持、妊娠病理等方面进行调节,两者间有协同作用,也有拮抗作用,并且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参与生殖调节;研究HB—EGF和M—CSF在生殖过程中作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米非司酮(RU486)对输卵管妊娠绒毛表达核因子kB(NF-kB)、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NF-kB、HB-EGF在输卵管妊娠绒毛表达。结果:NF-kB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浆、胞膜及部分细胞核,MTX治疗组NF-kB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RU486治疗组NF-kB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GF表达于绒毛滋养细胞的胞浆、胞膜,MTX治疗组HB-EGF的表达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RU486治疗组较对照组HB-EGF的表达明显减弱,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输卵管妊娠绒毛滋养细胞分泌NF-kB、HB-EGF,对滋养细胞的增殖、分化及侵袭等起重要调节作用;MTX主要抑制NF-kB表达,RU486主要抑制HB-EGF表达,因此MTX、RU486联合用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因子kB(NF-kB)、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人体正常、炎症、妊娠输卵管壶腹部黏膜表达及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NF-kB、HB-EGF在人输卵管黏膜的表达。结果:人体正常、炎症、妊娠输卵管壶腹部黏膜上皮细胞均有NF-kB和HB-EGF表达,炎症组和妊娠组NF-kB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均显著增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HB-EGF的表达炎症组较正常组增强,差异有显著性((P<0·05),妊娠组较正常组显著增强,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NF-kB、HB-EGF表达于输卵管壶腹部黏膜,参与输卵管生理、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eparin-binding epithelial growth factor,HB-EGF)是表皮生长因子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跨膜蛋白膜固定型HB-EGF(pro HB-EGF)。proHB-EGF在特殊的金属蛋白酶作用下可水解产生可溶性HB-EGF(s HB-EGF)。proHB-EGF不仅是sHB-EGF的前体,而且本身也是生物活性分子。proHB-EGF与膜蛋白形成复合体,此复合体定位于细胞间连接区,暗示proHB-EGF可能是通过近分泌机制实现其在细胞间的信号传导功能。在一个试管模型中,proHB-EGF表达为生长抑制活性,而sHB-EGF表达为生长激活活性。这些特性指出pro HB-EGF和sHB-EGF是通过不同的通路发挥作用。proHB-EGF和sHB-EGF在人体内的功能尚不明确,但他们在许多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HB-EGF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研究受到极大关注,如黄体细胞的分裂与凋亡、卵泡发育、胚胎移植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在卵巢癌组织中促癌基因C-erb B-2与肝素结合样表皮生长因子(HB-EGF)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以正定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2月期间行卵巢肿瘤手术的7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设为卵巢癌组,交界性卵巢瘤患者设为交界组,良性卵巢瘤患者设为良性组,每组各25例,取所有对象的卵巢组织进行检测,对比分析组织中C-erb B-2、HB-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卵巢癌组C-erb B-2、HB-EGF阳性细胞率及平均荧光强度较之良性组及交界组均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erb B-2、HB-EGF在卵巢癌Ⅲ~Ⅳ期组织中表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 C-erb B-2、HB-EGF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当中,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二者可以作为卵巢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更准确反映卵巢癌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M-CSFR)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探讨M-CSFR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实验组(经腹腔镜手术且术后病理确诊为EMs)异位内膜标本30例、在位内膜标本15例;同时收集非内异症患者子宫内膜标本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上述标本中M-CSFR mRNA含量,探讨M-CSFR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结果:EMs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标本M-CSFR水平分别为33.70±25.97、17.79±5.8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子宫内膜标本M-CSFR水平为5.52±2.44,明显低于实验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M-CSF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SFR可能参与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析脓毒症患者血清维生素D(VitD)、铁蛋白(FRT)、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表达情况与预后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86例脓毒症患者作为病例组,并选择重症监护病房中6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入院时采集患者血清,检测血清VitD、FRT、HB-EGF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病例组脓毒症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FRT水平高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VitD、HB-EGF水平低于对照组非脓毒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脓毒症患者1个月后预后情况,55例存活,31例死亡。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TNF-α、IL-1β、FRT高于存活组患者,而VitD、HB-EGF低于存活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子宫内膜厚度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a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及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生殖杂志.检索G-CSF对IVF-ET周期中子宫内膜厚度或临床妊娠率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研究(RCT),共599倒不孕患者,分干预组(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安慰剂或空白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 =1.87,95% CI (1.32 ~2.66),P=0.0004],排除其他可能对子宫内膜及临床妊娠率有影响的因素,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和对照组比较,单纯性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临床妊娠率[OR=2.29,95% CI(1.51~3.46),P<0.0001].宫腔内G-CSF灌注前后比较,使用G-CSF后子宫内膜增加明显[MD =0.68,95% CI(0.27 ~ 1.08),Z=3.28,P=0.001];宫腔内灌注G-CSF与常规促子宫内膜增长方式相结合,宫腔内灌注G-CSF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增长[MD =0.87,95% CI(0.54~1.19),Z=5.25,P<0.00001]. 结论 宫腔内灌注G-CSF可促进IVF-ET周期子宫内膜生长并提高临床妊娠率.若能与常规促子宫内膜生长方式联合应用,其有效性可能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对薄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既往因移植日内膜<7 mm取消新鲜体外受精(IVF)组移植周期,该周期拟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204例。随机分为两组,激素替代组118例(对照组)和激素替代联合G-CSF宫腔灌注组86例(观察组),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子宫内膜增厚情况,子宫内膜下血流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较前增加,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治疗前后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月经第15天(D15)Ⅱ+Ⅲ血流类型较对照组Ⅱ+Ⅲ血流类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15Ⅱ+Ⅲ血流类型较月经第8天(D8)Ⅱ+Ⅲ血流类型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15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D8 P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CSF宫腔灌注可增加薄型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下血流状况,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靠缝隙连接传递信号,在月经周期不同的激素调解下,协调一致地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缝隙链接蛋白作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上缝隙连接的基本单位,缝隙链接蛋白43(connexion43,Cx43)参与了细胞生长、分化、肿瘤化、血管重塑、凋亡等过程,Cx43的正常表达,是发生蜕膜反应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容受性。同时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病理反应。由于目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主要受限于较低的胚胎着床率,能够区别容受性与非容受性子宫内膜的生物标志尚不清楚。因此,阐明如何诱导形成容受性子宫内膜,以及如何维持容受性变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Cx43如何参与蜕膜反应,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Cx43的信号调节通路及其与子宫内膜疾病发生的关系,分析了Cx43参与诱导容受性子宫内膜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正常早孕和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血清、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在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因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就诊的患者30例(UERSA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清中MIF的浓度,并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MIF-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UERSA组血清MIF水平(10.98±3.02ng/ml)低于正常早孕组(17.53±5.34ng/ml),绒毛、蜕膜组织中MIF-mRNA的2-△△CT值(0.022±0.001;0.97±0.58)均较正常早孕组(1.290±1.110;1.20±0.85)显著降低。经过相关分析,血清MIF水平与绒毛、蜕膜组织中MIF-mRNA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0.71)。结论:妊娠期母胎界面MIF表达降低,可能在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胚胎植入需要囊胚与子宫内膜同步发育,着床窗口期子宫内膜容受性在植入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许多细胞因子、酶类等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密切相关.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目前公认的一种调节免疫反应的多功能细胞因子.研究发现,MIF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常有因子宫内膜过薄而取消移植的情况,子宫内膜过薄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但以过多的宫腔操作和宫腔感染最常见,治疗方法更是多种多样,宫腔微移植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人类子宫内膜是一种动态的重构组织,在生殖期经历了超过400个子宫内膜生长、分化和脱落的周期,子宫内膜这种高度再生的特性意味着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再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子宫内膜厚度是辅助生殖技术成功妊娠的关键,临床上薄型子宫内膜发生率为1%~2.5%,目前的治疗方法不尽如人意,宫腔灌注等一些新兴治疗方式是国内外研究的的焦点,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宫腔微移植技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方式方法、研究进展、研究成果、效果评价及面临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以后研究及临床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提供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治疗难治性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 FET)周期助孕患者, 既往新鲜周期中因内膜不达标而取消移植后再次予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厚度仍<7 mm的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 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他莫昔芬治疗(n=40), B组宫腔灌注G-CSF治疗(n=38), C组他莫昔芬联合宫腔灌注G-CSF治疗(n=36)。比较3组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及临床结局。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A组[8.00(8.00, 9.00)mm]和C组[8.00(8.00, 10.00)mm]显著大于B组[7.00(7.00, 8.00)mm, P=0.002, P=0.001], 3组患者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  相似文献   

16.
岳瑛  周娜  刘晓霞  李彬  王晖  王金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11-2214
目的:研究肝素结合性表皮生长因子(HB-EGF)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中的表达,并探讨HB-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P)连接法检测正常妊娠期妇女及各种程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晚期胎盘组织中HB-EGF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组织内均有HB-EGF表达,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胎盘组织HB-EGF表达明显减弱(t=3.096,P=0.003,P<0.01),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HB-EGF表达显著减弱(t=3.691,P=0.0006,P<0.01)。结论:胎盘产生的HB-EGF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胎盘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组织内HB-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HB-EG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及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胎盘组织内HB-EGF的减少有可能是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0例(对照组)正常妊娠者血清中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浓度。结果: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清M-CSF水平高于正常妊娠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中轻、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期患者血清中M-CSF水平随着疾病程度加重而增高。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及正常妊娠组患者血清M-CSF水平分娩前均大于分娩后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清中的M-CSF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其浓度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变化相一致。由此推测,M-CSF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血中SIL-2R、GM-CSF、EGF的变化。方法:无菌采集换血前、中、后新生儿血液1.5ml分离血清。美国RD有限公司提供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试剂,检测其表达水平。结果: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前与换血中、换血后比较,及换血中与换血后比较血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可导致新生儿血中各种细胞因子发生变化,证实了新生儿自然娩出时其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均相当成熟的理论。证实了高胆血红素血症新生儿换血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河北省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和河北...  相似文献   

20.
同源框基因(HOX)是一类调节胚胎发育的基因,其家族成员之一HOXA10在哺乳动物甚至人类的个体发育中参与副中肾管分化、构建正常形态子宫内膜、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在妊娠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