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澎 《护理研究》2007,21(11):3050-3050
目前,功能性胃肠病的研究成为儿科学研究的热点。改进护理新生儿护理方式减少由哺乳方法不当诱发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出现的腹胀、肠鸣、哭闹、吐奶、拒绝吸吮等临床表现是新生儿临床经常面临的问题之一。儿科临床实践已充分证实中医推拿捏脊方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肯定疗效。根据华佗夹脊穴主治腹部疾病结合“胃不和则卧不安”中医理论,在传统方式基础上采用华佗夹脊穴按摩的方法,采用缩短新生儿恢复吸吮时间和入睡时间指标评价疗效,与单纯传统护理方式相比,能明显消除胃肠功能障碍,缩短新生儿恢复正常吸吮与入睡的时间。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后胃残留量和腹胀消失时间、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喂养耐受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胃残留量及腹胀消失时间、体质量增长至正常时间、喂养耐受时间、停用静脉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胃肠功能障碍患儿有较好的疗效,并能促进其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对新生儿吸吮率的影响。方法:取2011年8月~2012年9月在我院产科诞生的9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给予母婴床旁护理,分别在产后第1,2,3天观察新生儿吸吮率。结果:产后第1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54±1.24)次,吸吮障碍3例(3.33%),吸吮率96.67%;产后第2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2例(2.22%),吸吮率97.78%;产后第3天的有效吸吮次数为(9.77±1.30)次,吸吮障碍1例(1.11%),吸吮率98.89%。结论:对产妇和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有利于婴儿有效吸吮次数的增加,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第二产程刺激乳头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索刺激乳头对分娩的影响 ,寻找缩短产程 ,减少产后出血量 ,利于产后新生儿早吸吮 ,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的护理方法。方法将 2 0 0例临产后进入第二产程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10 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护理执行 ,实验组另接受有节奏地刺激乳头 ,观察两组产程的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阿氏评分、产后新生儿早吸吮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第二、第三产程缩短 ,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 ,产后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高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新生儿阿氏评分两组无差异。结论提示助产士在临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应用刺激乳头的方法 ,能够减少产妇的痛苦 ,缩短产程 ,利于产后恢复 ,利于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5.
张姣姣 《妇幼护理》2023,3(19):4589-4591
目的 分析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护理干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产科 2020 年 12 月份至 2023 年 5 月份出生的 56 例新生儿 按护理方法分为传统组和鸟巢式组。传统组实施传统护理,鸟巢式组实施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率、家长满意率、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哭闹次数、睡眠时间、体温幅度、血氧饱和度。结果 鸟巢式组的不良事件率、家长满意率、胃肠功能恢 复时间、哭闹次数、睡眠时间、体温幅度、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传统组(P<0.05)。结论 新生儿实施式鸟巢式护理,能够改 善胃肠功能,减少不良事件,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及入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5日~12月5日入住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的新生儿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量表(NBNA)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发育情况,记录两组护理前后入睡时间。结果:护理后,实验组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促进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并加快新生儿入睡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刘会青 《临床医学》2012,32(5):84-85
目的对患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症状表现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76例患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38例。分别采用红霉素和红霉素与金双歧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儿,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A组,B组治疗后出现复发例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红霉素与金双歧联合的方法对患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4例,干预组采取早期洗胃及胃肠内营养(鼻饲母乳);对照组于出生后先给予静脉营养。观察2组患儿对喂养的耐受性、吸吮吞咽功能建立的时间。结果干预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吸吮吞咽功能建立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洗胃及母乳胃肠内营养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发生,是安全经济的治疗和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及出暖箱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1日~2020年3月1日出生的15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接受鸟巢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体温波动情况、睡眠时间、出暖箱时间、住院时间、胃肠功能(包括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频率、胎便转黄时间、增加进奶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血氧饱和度、排便频率、增加进奶量、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体温波动幅度低于对照组(P0.01),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出暖箱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鸟巢式护理可提高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改善胃肠功能,缩短出暖箱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进入NICU病房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62例在本院NICU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进入NICU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新生儿仅给予单纯胃管喂养,观察组的新生儿则在胃管喂养间隙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2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变化以及胃肠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出生时2组新生儿的体质量水平无差异(P0.05),出生后7、14、28 d,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排便情况以及喂养相关情况上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在喂养期间出现的呕吐、腹胀、胃潴留和血糖异常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上述症状的改善时间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促进了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减少,从而加快了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