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高龄病例心房颤动(AF)的病因、房颤类型、左房内径.方法 对62例≥80岁的老年人房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为21例(33.87%)、14例(22.58%)、27例(43.55%).冠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其次是高血压、瓣膜退行性病变和电解质紊乱.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比,左房内径均小于后两者(P值均<0.05).62例中发生动脉栓塞22例(35.48%),脑卒中20例(32.26%).有21例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 高龄患者房颠常见原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病,脑卒中是其重要并发症,抗血栓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对高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应该谨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房纤颤的病因、临床特点、左房内径和抗凝治疗的状况。方法对我院1998~2004年共200例老年人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房颤患者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0.0%、17.5%、72.5%。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50.5%),其次是冠心病(25.0%)、老年性瓣膜病(10.0%),永久性房颤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P〈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30.0%,华法令应用率为6.0%。结论老年房颤的常见原因是高血压。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抗凝治疗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P波离散度(Pd)及左房内径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者发生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56例DCM者按是否伴有Ⅺ而分为时组(A组)和非Af组(B组)。分别测量两组的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并计算出Pd。同时用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房内径,然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6例中A组48例(30.7%),其中阵发性Af19例(39.5%);持续性Af29例(60.4%);48侧中无症状性Af7例(14.5%)。A组与B组Pmax、Pd及左房内径值均明显增加(P〈0.01);A组与B组比较,Pmax〉140ms,Pd〉40ms,左房内径〉42mm,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DCM伴Af者中无症状性Af是比较常见的;Pmax〉140ms,Pd〉40ms和左房内径〉42mm,这三项指标对预防Af的发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老年人心房颤动(Af)的常见病因。为探讨老年人冠心病Af与左房大小及瓣膜病变的相关性,现对我院65例老年人冠心病Af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选择住院且资料完整的老年人冠心病Af患者65例,其中阵发性Af(Ⅱ)30例,男28例,女2例,平均年龄70.8±6.8岁;持续性Af(Ⅲ)35例,男32例,女3例,平均年龄71.7±7.1岁。无Af老年冠心病(Ⅰ)32例,其中男29例,女3例,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院干部病房住院老年心房颤动(AF)病人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1999年2月—2017年3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AF病人4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6例老年AF病人中阵发性AF占24.8%、持续性AF占31.9%、永久性AF(慢性持续性AF)占43.3%。高血压病为老年AF病人常见的病因(66.7%)、其次为冠心病(41.8%)、老年性瓣膜病(31.8%)、糖尿病(13.6%)、肺心病(12.8%)、甲状腺功能亢进(3.5%)、先心病(房缺)(0.4%)、其他不明显原因AF(7.2%),常为多病因共存。左房内径:阵发性AF持续性AF永久性A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EF):持续性Af、永久性Af降低与阵发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性与永久性AF出现血管栓塞事及心衰事件明显增多;阵发性AF多采用药物(76.8%)复律,少数可自行转律;持续性AF和永久性AF治疗以药物控制心室率为主(88.2%);抗栓治疗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86.5%),极少数使用华法林(4.8%)抗凝治疗。结论高血压病、冠心病、老年瓣膜病是老年AF病人的主要病因,AF是多种病因共同所致应引起重视,老年AF病人以控制心室率为主,抗栓治疗大多数易接受风险小,不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和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老年病房2003年1月~2007年6月期间住院的60例男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分别占12%、22%、66%;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发病率分别占65%、52%、47%);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心功能明显差于阵发性房颤心功能(P〈0.01);其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房内径,而射血分数显著低于阵发性房颤的射血分数(P均〈0.01);慢性房颤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类型的其它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60例老年房颤患者均用过抗凝剂,仅有5例患者使用过华法林,24例患者发生脑栓塞,2例患者发生下肢或上肢动脉栓塞。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房颤的主要病因;随着房颤的发展,左房内径增大、心功能逐渐恶化、左室射血分数降低;房颤常合并其它形式的心律失常;脑栓塞发生较高.应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7.
此为1998~2001年房颤住院病例。其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分别占13.94%、6.42%、79.64%;风心病是最常见的病因(67.88%),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13.88%、7.52%)。持久性房颤患者中68.42%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51.94±12.46)mm:(34.96±7.64)mm,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69.4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心房颤动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胶乳免疫增强比浊法测定15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其中阵发性房颤34例、持续性房颤37例、永久性房颤38例;单纯高血压4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心房颤动组和对照组的hs-CRP分别为(9.75±1.08)mg/L、(3.34±0.53)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3.5±8.5)mm、(31.6±4.3)mm,心房颤动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高于对照组(P〈0.01);持续性房颤组、永久性房颤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的hs—CRP分别为(10.23±1.16)mg/L、(11.34±1.35)mg/L和(7.87±0.59)mg/L,左房内径分别为(45.7±8.9)mm、(47.1±9.7)mm和(37.2±5.8)mm,持续性房颤组和永久性房颤组的hs—CRP和左房内径均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而持续性房颤组hs-CRP、左房内径与永久性房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房内径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hs—CRP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在高血压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胺碘酮在老年房颤(Af)复律及以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与左心房内径(LA)大小之间的关系。方法67例老年慢性阵发性Af患者,经心动超声图检测后,根据左房内径分成两组。A组30例:LA〈40mm;(29.7—39.8)(37.42±2.58)mm;B组37例:LA≥40mm;(40.8±52.7)(45.89±2.87)mm。观察2年,其主要终点为Af复发。结果Af颤的转复律,A组为95.42%,B组为73.17%沪〈0.01);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为61.52%,B组为50.14%沪〈0.01)。结论老年人左心房内径的大小与Af复律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并能根据左心房内径的大小来估计Af复发的危险性大小,从而指导Af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Af),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本文就其病因,诱发因素、治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一、发病率、诱因和病因:Campbell研究65岁以上2254人发现75岁以下Af发生率2%,75岁以上为5%。Tresedert报告内科老年病房4100住院病人中有414例(10.1%)Af,其中138例(33%)为阵发性Af,276例(67%)为持续性Af。Williams指出生活在家中的老年人约2%有Af,而在老年病房中Af可占15~20%。由此可见Af为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诱因:可因情绪波动、生气、疲劳、失眠、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因排便时用力过猛、提  相似文献   

11.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是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Af的患病率在普通人群中约为0.4%~1%,随年龄的增长升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7%以上发生Af。Af的主要并发症——卒中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约15%的卒中发生于Af患者,未经治疗的Af患者卒中年发生率约为5%,其中50~59岁组为1.5%,80~89岁组可达23.5%。在我国非瓣膜病Af的患者中,75岁以上患者发生卒中危险的比值比(OR)为1.76,年龄〉75岁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心房纤颤住院患者3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心房纤颤住院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冶金医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320例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纤颤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心房纤颤各占10.9%、4.8%、84.3%。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病因(37.33%)、其次是冠心病(34.12%)、风湿性心瓣膜病(17.1%)。永久性心房纤颤患者46.21%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45.36±8.34)mm:(32.96±6.54)mm,P〈0.05]和较低的射血分数[(56.40±10.98)%:(63.36±10.23)%,P〈0.05]。心房纤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6.8%,其中风湿性心房纤颤为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的4.68倍。心房纤颤患者华法令应用率仅为10%。结论血栓栓塞是心房纤颤的重要并发症。心房纤颤和慢性心力衰竭互为危险因素,两者常常合并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住院患者16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病因、临床特点和抗凝治疗现状.方法对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1998~2001年共1650例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中阵发性、持续性和持久性房颤各占13.94%、6.42%、79.64%,风湿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病因(67.88%),其次是高血压及冠心病(13.88%、7.52%).持久性房颤患者中68.42%心功能Ⅲ~Ⅳ级,与阵发性房颤相比有较大的左房内径[(51.94±12.46)mm∶(34.96±7.64)mm, P<0.01]和较低的左室射血分数[(69.40±12.98)%∶(74.93±12.08)%, P<0.001].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为25.45%,其中风湿性房颤为非风湿性房颤的5.21倍;非风湿性房颤患者华法令应用率为24.53%,而32.83%的患者出院时未接受任何抗凝治疗.结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房颤流行病学资料;血栓栓塞是房颤的重要并发症,应得到临床医生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352例心房颤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的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52例Af者性别、年龄、发作特点、心电改变、病因联系等予以分析。结果①60岁以下(A组)28例,61岁以上(B组)32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性别间无差异;②冠心病27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1例,其他占49例,以冠心病居多,性别间也无差异;③阵发性Af56例,A组11例,B组45例,两组间有差异(P〈0.05),性别间无差异;④特发性Af17例,A组16例,B组1例,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以女性居多占10例;并以白天(8AM-8PM)发作占13例,仅4例发生在8PM~2AM。结论DCG可发现Af的发作特点,对阵发性Af、特发性Af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3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Af)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与临床类型。方法1999-01-01-2003-12-31对浙江省人民医院因Af住院患者共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Af位居首位(31.9%)。非风湿性Af以冠心病与高血压为主。其中,阵发性Af60例(16.7%);持续性Af88例(24.4%);永久性Af212例(58.9%)。结论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Af病因及临床分型,对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Af)发生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电图、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17例心血管病人(Af 111例,非Af 106例)左房内径、心率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f组左房内径显大于非Af组(P<0.01)。不同病因的Af患,其左房内径大小有显差别(P<0.05)。结论 Af时心室率快慢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无显性(P>0.05)。  相似文献   

17.
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27,自引:2,他引:227  
目的 了解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年龄分布、病因(或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 对1999~2001年中国内地41家医院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1)共入选9297例,平均年龄65.5岁,男女比为13:12。三年内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7.9%。随年龄增高病例数进行性递增。(2)房颤病因及相关因素统计(单项%),老年58.1%,高血压40.3%,冠心病34.8%,心衰33.1%,风湿性瓣膜病23.9%,特发性房颤7.4%,心肌病5.4%和糖尿病4.1%等。其中以高龄与高血压的组合最常见。本组患者中2/3有心房增大,1/3有射血分数降低。(3)房颤类型中阵发性占33.7%,持续性16.7%,持久性49.5%。(4)阵发性房颤56.4%采用节律控制治疗,18.2%用心室率控制方法,应用药物以胺碘酮、洋地黄制剂最多,其次为B受体阻滞剂、普鲁帕酮等。(5)慢性房颤82.8%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常用药物为地高辛、B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试行复律者不足1/2,其中31.1%复律后可维持稳定窦性心律,应用药物以胺碘酮最多,其次为普鲁帕酮、奎尼丁、索他洛尔等。(6)本组脑卒中患病率为17.5%。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显示,其与性别、心房大小无显著相关,而与高龄、高血压、心衰及房颤类型密切相关:(7)本组患者64.5%接受了抗血栓治疗,其中抗血小板治疗占57.9%,长期抗凝治疗者仅6.6%。二种抗血栓治疗均有显著较低的脑卒中发生率,但抗凝与抗血小板二组比较其脑卒中发生率差别无显著性。结论中国房颤患者在年龄分布、病因及相关因素、房颤类型、脑卒中危险因素等流行病学特点与国外报道极为相似。阵发性房颤以节律控制治疗为主。慢性房颤绝大多数用心室率控制治疗。虽有64.5%患者接受了抗血栓治疗,但以抗血小板治疗为主。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二组的脑卒中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房纤颤(A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人心房纤颤的临床情况。结果:本组资料中冠心病54例,占55.1%,居病因之首;阵发性AF41例,永久性AF57例;57例永久性AF中以心力衰竭为其主要临床表现29例,占51%;并存其他心律失常24例,占24.5%;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2例,占12.2%;治疗时多以控制心室率为主;转复均以药物维持窦性心律;预后差。结论:老年人心房纤颤在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近年来Af病人f波振幅与病因、左房内径(LAD)及病程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的研究结论.现将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住院的Af病人资料较完整的87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26例二尖瓣狭窄(MS)合并心房颤动(Af)的患者在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前给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并对其中19例在术后即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探讨短程抗凝后PBMV的可能性及PBMV术后即刻电复律的影响因素。其结果表明:本组26例二尖瓣口面积(MVA)由0.92±0.2cm2扩大至1.95±0.37cm2,左房平均压(LAP)由3.12±1.27kPa降至1.42±0.85kPa,而左房内径(LAD)由52.7±8.1mm缩至42.5±5.9mm,26例均无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并发症;其中19例术后即刻行同步电复律者15例复律成功,成功率为78.9%。认为:MS合并Af患者PBMV术前大剂量肝素短程抗凝可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并达到预防血栓栓塞之目的,同时在Af病程较短、无巨大左房、球囊充盈程度良好、LAP下降显著、较好地控制心室率等因素基础上,可在PBMV术后即刻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