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泄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甚至大便如水样为特征的病证。 本病以大便清稀为诊断依据。大便次数增多,不一定是泄泻。如一日大便2~4次,但粪质不稀,腹无痛者,不可诊为泄泻。若大便每日只1~2次,而粪便清稀或水样即可诊为泄  相似文献   

2.
马×,女,6月。1986年3月5日诊。患儿于出生后一个月开始腹泻,便中夹有粘液,每日7~10多次,5个月来曾在儿科住院3次,大便镜检有少许白细胞及/或脂肪球.迭用中西药治疗无效。刻诊:面白唇淡,精神萎靡,囟门轻陷。呃逆频频,有时呕吐,睡中露睛。按之腹软,肠鸣漉漉,大便清稀,夹有粘液,日达5~7次。舌质淡苔薄白,指纹色淡。病为脾胃虚  相似文献   

3.
涂××,男,39天。1988年4月30日诊。腹泻一周,大便稀溏如蛋黄,日十余次。伴低热(38℃),吐乳,夜啼易惊,神疲。大便常规:粘液便,WBC(+)。西药治而无效。查:腹部稍膨隆,舌质淡红,舌苔薄黄,指纹深红至气关。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骤受惊吓,以致肝木横逆乘脾。治当泄木安土。五福汤加味:钩藤、炒白术、山楂、山药、葛根各7克,蝉蜕、谷芽、麦芽各5克,薏苡仁10克,车前子3克。2剂后热退,大便次数减至日5~6次。守方续服4剂,诸症消失,大便成形,日行一次,常规检查正常。【按】“五福汤”系福州民间验方。方中钩藤、蝉蜕平肝泄木,谷芽、麦芽、山楂消食和胃健脾,加白术、山药、薏苡仁、车前子健脾渗湿以止泻,葛根解肌退热。如此配合,使肝阳平,脾胃安,则泄泻可止。  相似文献   

4.
完带汤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带汤出自清·傅山《傅青主女科》一书,由炒白术、炒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十味药物组成,大抵具有健脾疏肝、升阳除湿之功,为治疗脾虚肝郁、湿浊下注所致带下之名方。笔者宗祖国医学“异病同治”之旨,以此方辨证化裁,治疗内科诸疾,收效较佳,现择取几例介绍如下。 1 腰痛 李某,男,42岁,1989年8月27日初诊。患者于1个月前冒雨劳作后,遂感腰部酸痛不适,转侧不利,曾予推拿、服姜汤等治疗,症状不减反致腰痛日渐加重。刻诊:腰部酸痛重着,以腰带以下部位为著,虽静卧腰痛亦不减,伴纳谷不香,大便清稀,面色挑挑(白光)白,舌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科运用《小儿药证直诀》七味白术散加味治疗小儿寒湿泄泻,效果确切。兹举二例于后: 【例一】:张××,男,一岁。1983年9月10日门诊,其母代述:两天前发烧,鼻流清涕,继之腹泻稀水样大便,日十余次,西医诊为“病毒性肠炎”,服药未效,遂来求治。诊见:患儿面色苍白,精神差,眼窝明显下陷,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指纹淡红细小,手足欠温,体温37.8℃,大便化检:粘液( ),上皮细胞( ),红、白细胞均少许。  相似文献   

6.
咳喘验案     
张××,男,4岁。1988年4月5日诊。母代述:病已三日,初因受寒发烧、咳嗽,曾用西药治疗无效。昨晚症状加重,咳嗽气喘,喉中漉漉有声,时咳吐白泡沫清稀痰涎。现体温39.1℃,X 线胸透提示:右肺见有片状阴影。血检:白  相似文献   

7.
顾××,女,42岁.1985年11月15日诊.罹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年余.近期症状加重,某院先后以强的松、硫磷酰胺等药及归脾汤治之始有转机,继用则效不佳.症见全身散在性紫癜,色略淡,面色少华,虚赢少气,满月脸,水牛背,肢怠力乏,身寒畏冷,时心悸不安,头晕、出冷汗,纳少泛恶,大便不实,日2次以上,夜尿3、4次,腰膝酸软,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白,脉沉弱.化验:血小板计数63×10~9/L.出血时间>5分钟,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药:炒车前子两份、焦山楂一份,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10克,用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油腻及生冷食物。治疗效果:100例中,治愈81例,显效13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100%。病案举例:周某,男,34岁,1986年8月19日诊。患者突然发热,阵发性右下腹痛、腹泻3天,为红色稀便稍带脓液,伴里急后重,继而腹痛、腹泻加重,大便10来分钟1次。检查:体温38.2℃,表情痛苦,苔黄腻,脉濡数。大便镜检:白细胞(+++),  相似文献   

9.
处方:白术、车前子、诃子。用量:一岁以内白术6克,车前子6克,诃子3克;一岁以上白术10克,车前子10克,诃子6克。用法:水煎二次,早晚分服。也可以放在碗里加水,做饭时放在锅里蒸。可加适量的砂糖,小儿爱吃。少量多次当水喝。病例:迟××,男,10个月。1973年11月30日,患儿突然发病,主要表现大便稀,呈蛋花样。每天十几次,小便少,伴有恶心、呕奶,精神萎靡不振,在  相似文献   

10.
例1.邵×,男,4月余。1981年3月7日诊。患儿腹泻十多天,大便色青质稀,不时从肛门流出,经中西医治疗,亦只缓解一时,停药后旋即复发。诊得脉纹淡红苔白。此证乃肾之阳气受损,气化失常无力束便。治当温养肾阳。处方:吴茱萸7粒,山药、五味子、煨豆蔻各5克,益智仁、甘草各3克。连服3剂病廖。一月后随访未复发。  相似文献   

11.
崔××,男,59岁。1983年3月22日诊。患咳喘和大便泄泻已二十二年,经某院确诊为“过敏性肠炎”。经中西医及各种单验方治疗,均未见效。诊见:大便一日八次左右,质稀量少呈白冻泡沫。虚坐努责,若稍负重或行走过久过急就有便意,甚至失禁,面黄肌瘦,咳喘有少量白泡痰。脉细弱,舌红苔薄白。此病始  相似文献   

12.
宋××,女,58岁。1991年10月4日诊。反复腹泻五年之久,大便稀溏,3~5次/日,腹痛即泻,泻后痛止,移时又痛又泻。形瘦纳差,动则气喘。脉沉缓无力,苔薄白,质淡。证属脾虚肝旺之久泻。治法:健脾疏肝。拟异功散加味:党参、赤石脂各30克,白术、扁豆、茯苓各15克,炙甘草、山药各20克,益智仁、陈皮、木瓜、刺蒺藜各12克,  相似文献   

13.
加味健固汤治疗慢性泄泻4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泄泻指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次以上,粪质稀溏,或呈水样便,大便量增加,病程超过2个月。可见于西医的慢性肠炎,和多种非感染性腹泻等,笔者近年来运用《傅青主女科》中之健固汤加味(原方加炒山药、车前子)治疗慢性泄泻4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用王清任之膈下逐瘀汤化裁治疗久泻气虚,血行无力之泄泻有效。马某,男,50岁,1984年8月5日初诊。大便日行5~8次,稍感寒冷或饮食稍有不慎即加重,大便清稀,少腹坠病,屡用四神九,补中益气汤及西药复方新诺明,胃酶合剂等乏效。诊见患者面色萎黄,舌质  相似文献   

15.
患者白××,男,53岁,干部。广东省英德县人。1981年8月20日初诊:自诉两月前突然下腹部持续性痛,随即发热,泻粘液性便,日十余次。经县医院检查,诊为滴虫性肠炎。住院治疗月余,曾用中、西药多方治疗,发热稍退,大便次数减少,但腹痛持续不解。大便镜检见死、活滴虫。就诊前二日,突然高烧、恶寒,服药后热稍退。症见痛苦面容,腹痛不止,大便呈粘液状,日3~4次。胸闷,乏  相似文献   

16.
病案介绍王××,女,48岁,社员。于30岁时患腰椎结核,经北京某医院治疗,曾注射链霉素300余克,内服异菸肼、鱼肝油、维生素C等7年余基本痊愈。1977年患低烧腹疼,大便次数增多,干稀交替,并有脓性粘液。当地诊为肠结核,用抗痨药物治疗3个月症状减轻,但大便一直干燥不爽。1978年10月21日因发热腹疼呕吐,5天不大便而往××医院治疗。该院诊为肠结核;肠壁纤维增生;肠淋巴结肿大;肠粘连;不完全肠硬阻。经保守治疗缓解后,劝其到外地手术。患者因身体极度虚弱,不愿手术而来我院求中医诊治。证状:神疲,消瘦,面色(白光)白,潮热,盗汗,腹疼便秘,有粉红色粘液,时有恶心呕吐,日纳两余,右少腹有拳头大不规则肿块,脐左  相似文献   

17.
药物组成白术、山药、地榆、诃子、赤石脂、泽泻、车前子、丁香。药物剂量可根据患儿年龄、体质及症状表现酌定。病案举例马某,4岁。1991年8月10月初诊。其母代诉:患儿水样便5天,日4~5次,轻微腹痛,便呈黄色,无脓血、粘液,精神欠佳。食欲减退。查:体温37℃,舌苔白滑。诊为小儿腹泻。予:白术15g,地榆15g,赤石脂15g,诃子8g,泽泻8g,车前子(布包)8g,丁香2g。3剂,每剂2煎,取其煎液兑在一起,分4次服完,每6小时一次。服药3剂,腹泻止,精神转  相似文献   

18.
<正> 治疗方法、消胀汤由木香、砂仁二味药组成,各等份研粉,装瓶备用。2岁以下小儿每次2克,每日3次水调服,5岁以上小儿每次3克,每日3次。大便稀溏加山药、肉蔻,腹痛加白芍,呕吐加生姜、半夏,水煎与上药同服,5天为1疗程,腹胀缓解后参苓白术片继服7天落后。治疗结果:26例1个疗程痊愈,14例2个疗程痊愈。病案举例:秦某,男,3岁,1988年7月初诊。半月前患肠炎经西医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改善,大便从稀水状变成稀糊状,但腹胀加重,不欲食,精神萎靡,面色苍白,四肢欠温,怕冷,腹胀,肠鸣音弱,  相似文献   

19.
温灸治愈慢性胃肠功能紊乱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慧  郭淑文 《新中医》1989,21(11):31-31
我科自1987年8月,用温灸法治疗22例胃肠功能紊乱者,病史最长30年,最短数月,长期治疗无效,经温灸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例一:杨××,男,78岁,休干,自1957年初开始腹痛、腹泻、便稀次频,每日3~5次,经对症治疗无效,继而大便次数增多,腹痛加重,曾先后到五家医院住院治疗十余次,共计24个月,均未见效。诊为胃肠功能紊乱,于1987年9月15日来我科温灸治疗18天即痊  相似文献   

20.
呃逆治验     
王××,男,28岁。1970年3月诊。患者呃逆已二十余日,服中西药治疗无明显好转。刻诊:呃逆缓而有力,时吐冷涎,胃脘痞闷、喜温喜按、四肢欠温、面色(白光)白、食欲减退、疲乏无力、畏寒、大便稀溏色白、小便清长、舌苔白多津液、脉沉缓。此乃中焦虚寒、胃气上逆。治宜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以丁香柿蒂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丁香10克,柿蒂15克,干姜20克,吴萸10克,甘草6克,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