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折愈合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续断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观察续断对大鼠去卵巢骨质疏松性骨折模型骨折愈合中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30只4月龄大鼠,分为假手术骨折对照组、去卵巢骨折对照组、去卵巢骨折中药处理组。后两组去卵巢3月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之后三组均造成桡骨远端骨折,灌药1月后检测桡骨骨痂生物力学强度。结果:中药处理组最大剪切力17.76±1.25N,剪切应力1.12±0.13N/mm2,生物力学性能与基础骨折对照组相接近,明显优于去卵巢骨折对照组(P<0.01)。结论:续断能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骨痂的生物力学性能,具有一定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控微动带锁髓内钉(AMLN)固定后骨折局部生物力学环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对12只山羊两侧股骨干横断截骨,分别采用AMLN和Gross-Kempf(GK)钉内固定,术后1、2、4、8周分批处死,测量骨的强度和刚度,不同愈合期的应力水平,愈合过程中的应力遮挡率,观察不同愈合期骨折愈合的宏观和微观生物力学机制。结果 ①AMLN固定后的压缩、弯曲和扭转强度均高于GK固定,强度达30%以上;②AMLN固定后的应力水平7-8周时间基本达到原始骨骼的应力水平,比GK钉提前4周左右;③AMLN固定后的应力遮挡率初期下降40%。中期下降18%,后期下降16%;结论 AMLN钉设计符合尚天裕教授提出的“弹性固定准则”,器械与骨折远近端构成的几何不变体系坚强稳定,对断端的正常应力分布干扰小,骨折端间歇性动应力的产生与传导,较好地解决了应力遮挡与应力传导的平衡问题,骨折边愈合边改建边塑形,加速了骨折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髌骨 -髌腱复合体中骨 -骨连接和骨 -腱连接愈合。方法  6 0只雌性成年兔。在一侧后肢的髌骨远端 1/ 3处横行截骨 ,在骨 -骨连接组中 ,将两髌骨骨折块重新连接 ;在骨-腱连接组中 ,切除远端 1/ 3髌骨。将髌腱与髌骨断端连接。分别于术后 8、12和 2 4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和组织学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的拉断载荷没有显着性差异。但骨 -骨连接组第 8周和第2 4周的极限拉应力明显大于骨 -腱连接组 (P <0 .0 5 )。组织学研究表明骨 -骨愈合可通过愈合界面的软骨内化骨 ;在骨 -腱连接组中 ,大量瘢痕组织形成桥接愈合界面 ,并逐渐塑型重建 ,但没有形成典型的骨腱接点中的纤维软骨层。结论 髌骨 -髌腱复合体手术修复时 ,解剖学重建应该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应尽可能采用骨折 (骨 -骨 )固定 ,以达到较好的愈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下肢长骨骨折后旋转畸形所导致的功能障碍及生物力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2002年12月下肢长骨骨折后旋转畸形24例,其中股骨旋转畸形7例,胫骨旋转畸形17例。结果下肢旋转畸形得到部分或全部矫正熏术前旋转角度15°~43°,平均25.3°,矫正到术后0°~15°,平均9.2°,步态改善及肢体功能得到改善。结论下肢旋转畸形后,肢体的生物力学关系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旋转严重地影响到髋关节、膝关节的功能,对步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循环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循环应力对骨折愈合的组织学影响,应用设定标准的循环应力刺激仪,对86只新西兰大白兔,建立促进挠骨骨折愈合的动物模型,兔自身对侧挠骨作为对照组,定期取大体标本做“三点弯曲应力”等生物力学测定,同时取切片行组织学观察,并在光镜下对骨痂做半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振动载荷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山羊4只,双侧胫骨中部用线锯造成实验性骨折,夹板固定,肥骨施加振动载荷,为实验组;另一侧施加振动载荷,为对照组。用生物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评价振动载荷对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正常羊胫骨的极限压缩强度为113.4±10.8mPa;②骨痂极限压缩强度,实验组(14.7±2.8mPa)高于对照组(6.9±2.2mPa)(P<0.01);③组织学切片,骨痂骨小梁的相对密度实验组(85±5.3%)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8.
骨水泥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骨水泥髓腔内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可靠性。方法:用成人桡骨标本8根,先后制成桡骨远端骨折(AO:CI型)克氏针固定模型和骨水泥固定模型,分别在ZWD-10生物力学试验机上纵向加载,测试抗压强度,同时用非接触引伸测量系统收集图像数据,结果:骨水泥且平均抗压强度为克氏针组的27倍,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骨水泥充填固定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抗压强度优于克氏针固定。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质疏松可延迟骨折愈合,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有待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仙灵骨葆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5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组、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治疗组,前2组每组6只,后3组每组12只。去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8周后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治疗组给予仙灵骨葆灌胃250 mg/(kg•d),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后8周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灌胃6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密度、X射线摄片评分、最大载荷均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和治疗组(P < 0.05),但给予仙灵骨葆的治疗组仍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P < 0.05)。以上结果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延迟,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伴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具有挑战性,新型逆行胫骨髓内钉、外置接骨板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不同负重情况时的骨折端应变、应力遮挡情况未见报道。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法探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逆行髓内钉及外置接骨板的生物力学差异,为临床应用及康复锻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利用1名40岁健康男性的胫骨CT数据,建立胫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构建胫骨逆行髓内钉、外置接骨板固定模型及骨痂模型并根据骨折的固定原则进行装配。使用ANSY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骨折愈合不同时期时逆行髓内钉及外置接骨板2种固定方式的骨折端位移、胫骨应力遮挡、骨痂应力、胫骨及固定装置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与结论:(1)胫骨骨折端相对位移随着骨折愈合的进行逐渐减小,在术后3个月后位移明显减少;术后0,1个月,外置接骨板组的垂直位移及总位移均大于逆行髓内钉组,2种固定方式的Z轴位移(水平内外侧位移)均较X、Y轴位移明显,且接骨板模型的Z轴位移差异最明显;2种固定方式的Z轴位移最大位置均位于胫骨外侧,位移最小位置均位于胫骨内侧;(2)骨折愈合的应力遮挡率随骨折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逆行髓内钉的应力遮...  相似文献   

11.
探讨四环素-雌酚酮(XW630)是否对实验性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川。在1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性桡骨骨折愈合过程中给予XW630、雌酚酮(E2)、四环素(T)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治疗;采用肌肉注射与伤口局部两种给药方式。测定了骨折术后30天、60天和90天愈合骨的弯曲和压缩强度。以及骨折局部骨痂中胶原和钙的含量。结果显示:在各不同时段。XW630肌注组兔桡骨的抗弯能力与抗压能力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在骨折后30天,其弯曲破坏极限的增加最为明显。分别比C组、E2组和T组高出80%、76%和69%。而在骨折后90天,XW630肌注组的桡骨弯曲破坏极限已达正常的80%,分别比C组、E2和T组高出30%、34%和19.5%。骨痂胶原含量和骨钙含量的变化与骨抗弯曲能力的变化一致。说明XW630肌肉注射具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采用局部给药方式其各组问无明显差异。在同一时段相同药物组中。肌肉注射给药方式对骨折愈合的作用明显优于局部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2.
兔眼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兔眼角膜的力学特性,得出以面应变γ与角膜内外压强差p′表达的本构方程。方法:模拟眼内压.测量了20只免眼角膜。结果:获得了本构关系γ=γ0exp(c/p′)和面积模量E=A Bp′。结论:角膜是不易发生较大变形的粘弹性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组合式骨牵引(CTBT)的生物力学性能及其对跟骨骨折固定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6具新鲜跟骨骨折模型,对其进行组合式骨牵引固定,并作应力分析,并对组合式骨牵引支架进行强刚度测定。结果组合式骨牵引治疗跟骨骨折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生物力学的性能要求,达到并超过正常足承载能力(P〈0.05)。组合式骨牵引支架的强、刚度和承载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正常足的要求,创伤小,安全可靠。结论组合式骨牵引治疗跟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不但强、刚度高,承载能力大,而且固定坚强,贴合,稳定性好,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理想的外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4.
可塑形跟骨钛钢板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及其对跟骨骨折固定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钢板各部分及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测定,并运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对8具新鲜跟骨骨折模型进行内固定分析。结果:该钢板固定的跟骨骨折其强度与刚度均高于正常足(P<0.05),足以能承载足部所受的力学载荷。结论:可塑形跟骨钛钢板在接能力高,柔性大,固定可靠、贴合、稳定性发,是固定跟骨骨折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5.
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采用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 (CFEFD)治疗时的生物力学功能的有效性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7具新鲜的成人下肢足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 ,建立实验力学模型 ,测量正常人足跟骨和跟骨骨折外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特性 ,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跟骨骨折采用CFEFD固定后跟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承载能力、跟骨的应力、足弓的位移等与正常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该器械的强刚度等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 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器在治疗跟骨骨折上能满足足部生物力学要求 ,不但强度大、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 ,而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骨折的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是骨科学的难题。目前低强度脉冲超声、电刺激、生长因子和体外高能量震动波治疗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骨愈合而作为骨折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这些辅助方法及其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青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生物的生物力学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的内固定方法已近80种,但尚无一种被公认为最理想的。该文应用双爆光激光散斑干涉法和加载目测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了有一定代表的三种内固定方法-刃钉,加压螺纹钉和三根细螺纹针对24个新鲜  相似文献   

18.
骨组织是一种完全可再生组织,骨愈合的过程可以认为是骨痂中骨组织在生物力学环境下增殖、适应改建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创伤骨科治疗水平的提高与生物力学的不断发展,新型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明与进步,骨折愈合机制的分子基础研究不断明确,骨科医生也从早期骨折手术治疗的绝对稳定固定理念转变为符合生物力学理念下的相对稳定固定.而理念的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5种不同缝合方法在肌腱愈合不同阶段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肌腱修复提供参考.方法 在成年雌性海兰褐蛋鸡双足2到4趾Ⅱ区建立趾深屈肌腱横断模型,用单线改良Kessler (MK)法、Kessler+Running(K+R)法、双线改良Kessler(DK)法、双套圈(DT)法、改良双套圈(MT)法修复,分别于术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骨痂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4.5月龄的雌性 SD大鼠42只,去势后10周证实发生骨质疏松,建立双侧股骨中段骨折模型,选用其中符合标准的26只于造模后第2天起采用自制低强度脉冲超声仪随机对一侧后肢骨折部位进行连续治疗,每天20 min,超声波主频率为1.5 MHz,空间平均时间平均强度为50 mW/cm2,脉冲宽度200μs,周期1 kHz;另一侧做对照。分别于治疗4、6、8、12周后处死大鼠,取双侧股骨行三点弯曲试验比较两侧骨痂的力学性能。结果治疗4、6、8、12周后,治疗侧骨痂的最大载荷分别高于对照侧58.75%,76.53%,37.04%,22.14%;最大应力分别高于对照侧29.21%,66.43%,29.08%, 16.90%;弹性模量分别高于对照侧34.01%,61.04%,46.15%,31.77%。除了4周时的最大应力、4周和6周时的弹性模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测量值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6周时的最大载荷和8周时的最大应力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实验性骨质疏松性骨折不同愈合阶段骨痂的力学特性,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的质量,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