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84根中国人成人股骨标本进行正侧位X光摄影,在X光片对股骨上端髓腔内侧形态描绘,将描绘好的图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后提了其曲线形态数据,并通过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将形态数据参数化。对参数化数据作统计分析,并按各参数的分布方式进行不等间隔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得到系列人工髋关节不同类别设计时所需的关键数据,柄部曲线形态。  相似文献   

2.
股骨上端形态曲线的测量、参数化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84根完好的中国人成人股骨标本进行正位和侧位两个方向的X线摄影,得到股骨正、侧两方位的X光片。对X光片上股骨上端髓腔内侧形态进行描绘,将描绘好的图像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进行图像预处理后提取其曲线形态数据,并将形态数据参数化,从而得到可比较的、能准确表现股骨形态的量化数据,为股骨形态的分类分析和系列型人工髋关节的参数设计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并分析国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股骨近端形态参数与髓腔内径曲线,为DDH股骨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股骨三维重建后,测量并比较分析30名正常人(30髋,男21名,女9名,平均年龄29.4岁)和64名DDH患者(74髋,男12名,女52名,平均年龄45.3岁)股骨近端形态参数和多个高度上髓腔内外径、前后径,建立不同人群的髓腔内径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DH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前倾角(26.39°±14.74°vs 15.68°±7.95°)显著较大(P=0.001),颈干角(125.65°±5.73°vs 129.19°±5.80°)、峡部高度[(99.14±14.62) mm vs (110.13±11.73) mm]、髓腔开大指数[(3.63±0.77) vs (4.45±0.79)]、股骨头直径[(44.01±5.75)mm vs (47.26±3.94)mm]和偏心距[(31.80±3.82)mm vs (36.42±4.84)mm]则显著较小(P0.05)。结合测量所得的髓腔前后径、内外径与所拟合的内径曲线,DDH近端髓腔呈现的特点为内外径变狭窄、前后径向前偏移。在不同分型DDH中,股骨的变形程度随着分型增大愈发严重,CroweⅣ型DDH患者与其他分型间的股骨髓腔形态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DDH患者的平均股骨近端曲线与正常人群存在较大差异,且DDH的不同分型间也存在形态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定量了解DDH患者的股骨近端形态特征,为设计适用于DDH患者的新型股骨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原理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75岁以上高龄老人(平均82.5岁)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其中Evans Ⅲ型9例,Ⅳ型23例,V型5例。其中30例(81%)合并3种以上并存症,并存症中以心血管疾病为主,其次为糖尿病,脑血管病。结果:本组病例无1例术中或住院期间死亡,平均随访18个月。入院至手术时间5~7d,平均6.5d。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60min,术中输血2~8单位红细胞(平均4单位红细胞)。住院时间20~30d(平均24d):伤口一期愈合,未见感染,松动,脱位者。结论:①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有效止痛,早期离床,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疗效令人满意;②术后可负重而没有骨折局部塌陷的危险,利于早期康复;③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强调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利用 X光片设计定制型人工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的方法。采用圆弧和直线形成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外形轮廓。通常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匹配段尺寸公差要求并不严格 ,加工这种髋关节股骨侧假体可不采用数控加工中心。利用自编的程序成功地设计了三根股骨的假体。根据一个股骨标准数据库重建了这几根股骨的大致髓腔模型 ,这些模型被用来检验设计出的假体。设计出的假体被加工了出来 ,并分别植入股骨。结果表明该设计髋关节股骨侧假体方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前后股骨及假体的应力分布以及假体设计参数对应力的影响。方法:建立股骨和假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在步行峰值关节载荷和主要肌肉载荷作用下,完整股骨和置换后股骨及假体的应力水平。结果:完整股骨中上部内侧受压应力,外侧受张应力,中下部外侧受压应力,内侧受张应力,股骨应力峰值位于中下部;置换后股骨受力总体模式不变,近端应力遮挡显著。随颈干角增加,假体及股骨应力水平降低;柄长对假体应力影响不大,股骨上的应力随柄长增大略有增加。结论:假体设计时可适当增大颈干角,在骨组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假体柄长,以减轻术后的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一种新型髋关节假体柄设计,分析其在站立、行走、跑步和坐姿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差异。 方法 基于人体 CT 数据,建立 7 组不同柄植入后的髋关节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不同工况下假体柄和股骨应力情况。 结果 与植入传统假体柄相比,站立时新型假体柄植入后假体柄应力峰值降低 23%、股骨应力降低 72%。 7 种假体柄结果显示,假体柄高度为 86. 5 mm 的新型设计最符合患者需求。 多工况结果显示,患者处于坐姿,柄承受应力最小,使用寿命更长。 结论 新型假体柄有助于延长假体使用寿命,减小骨损伤风险。 髋关节假体模型为后期柄的设计及患者术后康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股骨头假体,全髋关节假体,结合钢丝捆绑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结果 本组48例术后下床时间3~10天,平均6天.X线片骨折复位满意,随访4个月~3年,无假体松动、下沉,无钢丝松动及断裂.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3%.结论 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卧床时间短,可早期离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提高老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对高龄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时如何正确选择股骨侧假体固定方式,可否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处理此类难题? 目的:验证股骨侧生物固定型假体在老年人全髋翻修后的效果。 方法:采用远端固定生物型股骨假体对11例75岁以上股骨侧假体松动患者进行翻修。11例股骨骨缺损根据Paprosky分型,Ⅰ型2髋,Ⅱ型2髋,ⅢA型7髋。 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均随访16个月以上,患者Harris评分从翻修前的37分(22~49分)改善至随访结束时的89分(78~92分),优良率>90%,无患者发生再次松动。翻修后X射线片显示假体周围骨质密度和厚度明显增加。提示远端固定生物型假体可在股骨远端髓腔内获得可靠的轴向及抗旋转初始稳定性,尤其适用于伴有近端骨缺损的高龄患者的翻修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标准截面形状定制型股骨柄假体结构以及自行开发的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利用DICOM格式的患者股骨CT图像,重建患者股骨近端模型;根据重建出的患者股骨近端模型构建股骨柄假体匹配段矩形的截面边界,并在矩形截面边界内用简单的线条初步构建出假体的截面轮廓曲线;利用股骨近端模型对初步设计出的股骨柄假体进行验证,并通过调整设计参数使最终设计出的个性化股骨柄假体与患者股骨髓腔相匹配。结果 定制型人工髋关节股骨柄假体采用标准截面形状,便于快速设计出个性化假体,而且设计操作简单。参数化程序设计大大降低了个性化股骨柄假体的设计工作量。结论 标准截面形状定制型股骨柄假体的设计将有助于提高定制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率,促进定制型股骨柄假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84根完好的中国人成人股骨标本进行正位和侧位两个方向的X线摄影,得到股骨正、侧两方位的X光片。对每一股骨的X光片进行14个参数的测量。并以动态自组织方法将得到的各测量参数进行分类,从而得到股骨上端相应几何参数的分布规律,为中国人种的人工髋关节设计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软层人工髋关节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在临床应用时往往因为出现松动而引起病人髋部疼痛,以致于需要更换.其松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骨组织对人工关节磨损颗粒产生反应.本文旨在介绍作者数年来对一种新型软层材料人工髋关节所作的理论及实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此类新型人工关节的最大优点在于其较传统设计远为优良的摩擦、润滑及抗磨损性能,为此,理论上可解决人工髋关节因关节负重面磨损造成的松动问题,具有较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论证分体螺旋式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方法:利用9具新鲜成入股骨标本,用三种不同人工髋置换后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分体螺旋式人工股骨头在应力分布、界面应力、应力遮挡车、初始微动等生物力学特性上优于珍珠面假体和钢制人工髋。结论:分体螺旋式人工骨头置换后应力分布合理,固定牢固,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论证分体螺旋式人工股骨头置换的合理性。是否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方法:利用9具新鲜成入股骨标本,用三种不同人工髋置换后进行实验应力分析和比较。结果:证明分体螺旋式人工股骨头在应力分布、界面应力、应力遮挡车、初始微动等生物力学特性上优于珍珠面假体和钢制人工髋。结论:分体螺旋式人工骨头置换后应力分布合理,固定牢固,具有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弹性活动式人工椎体构形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种以切口弹簧为主体的新型人工椎体,由中间的柱状切口弹簧和两端的固定平台组成。切口弹簧与平台间以正、反向螺丝连接,通过旋转弹簧体可以调节平台的高度。新型人工椎体具有纵向弹性及前屈、后伸和侧弯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模拟的方法,对股骨的颈干投影角、颈干角和前倾角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5例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肌动脉来自施股外侧动脉的占57.8%;股深动脉的占28.90%;股动脉的占13.3%.股动脉长1.6±0.7c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发自肌动脉,行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长3.6±1.1cm、外径1.5±0.4mm.临床应用12例成功证实,以肌动脉为蒂可截取较大面积的骨膜瓣,是顺行或逆行修复股骨近、远端骨折骨不连的新供区.  相似文献   

18.
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股骨生物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生脉成骨胶囊治疗股骨头坏死后的股骨生物力学特性,评判药物的有效性,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0只成年大白兔股骨分为模型组、治疗组与正常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对股骨的强度、刚度进行系统检测。结果:(1)激素诱导的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组其股骨的强度和刚度明显下降,低于正常组和治疗组(P<0.05)。(2)生脉成骨胶囊治疗的兔股骨其强度和刚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和模型组(P<0.05);(3)生脉成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能改善血运,促进愈合,加速骨化过程。结论:生脉成骨胶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在改善血运,促进坏死骨修复,恢复股骨头的力学性能上有积极的影响,十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正常人的髋关节间隙(男性100人,女性102人).并对其中的关节上间隙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之关系进行了比较.男性和女性的髋关节上间隙、内侧间隙、角分线间隙的大小.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左右侧的侧别差异.同一个体的髋关节上间隙,其左右侧间隙之差在0.01~0.50mm者为59%,在0.51~1.10mm者为41%.髓关节上间隙在男性右侧与年龄之间,显示出随年龄增加而间隙增宽的微弱正相关关系.男女性髓关节上间隙与身高之间,各组均未显示明显的差异,间隙的大小与体重均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