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什么是脑积水 脑积水顾名思义是由于脑部液体较多,而出现一系列临床反应的疾病.脑积水也不仅仅只是一种单一的疾病,也是由很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各种颅内肿物或者是脑外伤后,使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或者是循环受到阻断,所以当脑脊液在脑室和蛛网膜下腔积聚时,脑脊液就会继续增长,常常伴有颅内压增高,从而导致脑室系统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正脑积水是神经外科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颅脑疾患使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受阻、吸收障碍,致使颅内脑脊液蓄积过多,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疾病。脑积水也是颅内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脑积水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对于成人和青少年患者脑积水颅内高压多表现为头痛、颈部疼痛、恶心和呕吐、虚弱无力、嗜睡或昏睡、走路困难或小便失禁等症状。因脑积水致病因素复杂,目前临床尚无确切有效的防治措施,笔者临床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中持续腰大池引流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持续腰大池引流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外科疾病治疗中,给予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引流治疗,治愈率为97.3%;而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难治性脑脊液漏及顽固性颅内高压的治愈率均为100.0%;治疗颅内严重感染患者的治愈率为82.9%。结论: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难治性脑脊液漏、颅内严重感染等神经外科疾病,持续腰大池引流手术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属缺血性脑血管病范畴,是指颅内静脉窦形成血栓,引起窦腔狭窄、闭塞,脑静脉血回流和脑脊液吸收障碍,继而引起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以及相应局灶症状的一组疾病。本病是脑静脉血管疾病的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SAH颅内动脉瘤填塞术后并发CV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早期予脑脊液置换疗法。结果 2组头痛缓解、颈项强直及血性脑脊液恢复正常的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予脑脊液置换术可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治疗SAH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脑积水,是因先天性或后天性颅内疾病引起脑脊液循环途径受阻或吸收障碍,脑脊液分泌过多,使脑脊液在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逐渐积聚,并有颅内压增高者称脑积水。引起脑脊液过量的原因有三:(1)分泌过多;(2)吸收太慢;(3)液体运行不畅。前2种情况少见,绝大多数是脑脊液循环障碍所致。中医将本病归纳在“解颅”病中,认为其病的根源是肾虚。肾主水,肾虚则水液运化障碍,而停积脑中;肾又主骨生髓充于脑,肾虚则主骨充脑无力,颅骨的合缝与脑的发育均不良。  相似文献   

7.
宋虎杰 《中医杂志》1998,39(7):438-440
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分泌增多,循环或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疾病,临床上常分为阻塞性脑积水和交通性脑积水两大类。目前脑积水在我国的发病率仍较高,仅先天性脑积水发病率就高达11.84万,近年来其发病率连年上升,已引起医学界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内外仍缺乏满意疗法。笔者十多年来致力于脑积水病的治疗和研究,积累了一定的体会,现就其国内外治疗现状和研究思路略述如下,以期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较为棘手的疾病,可以由缺血、外伤、炎症、脑部肿瘤等多种疾病引起,目前尚没有较好的方法可以治疗。唐由之研究员在深入理解和运用阴阳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补肾明目,益气活血通络等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补肾明目,先别阴阳唐老师认为,视神经萎缩属于内障眼病,在“五轮”属水轮,瞳神疾病和肾脏关系密切。在解剖上,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可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来自颅内的软脑膜、蛛网膜和硬脑膜延续包绕着视神经前鞘膜至眼球后,鞘膜间隙与相应的颅内间隙相同,其中蛛网膜下腔亦充满着脑脊液[1]。古人对此也有了粗浅的认识,《灵枢.大惑论》中记载:“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  相似文献   

9.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能有效清除手术区域各种类型的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有效控制颅内压力和前、中颅底出血,修补硬脑膜,预防脑脊液漏[1].  相似文献   

10.
脑积水是指因脑脊液分泌、循环或吸收障碍所致颅内脊液量增加,脑室扩张,以头颅增大、囟门膨出、颅缝分裂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疗效。方法:通过不同次数脑脊液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缓解头痛、缩短颅内积血吸收时间、降低再发率、死亡率、并发症等方面有十分显著的差异。结论:脑脊液置换配合大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腰椎穿刺术后低颅压性头痛是腰穿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腰穿后第2、3天,持续约3~5d。腰穿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连续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脑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枢的紊乱,脑脊液外漏或生成减少,使颅内总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脑脊液的"液垫"作用减弱,脑组织下沉移位,使颅底的痛觉敏感结构如硬脑膜、动脉、静脉、神经等受牵拉导致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脑积水是常见的脑部疾患之一。它主要是由先天性或病理的原因,造成脑脊液循环障碍,使颅内脑脊液潴留,发生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视力减退或失明等症,亦可伴有癫痫。病发于婴幼儿则头颅迅速增大,颅缝裂开,囟门不闭,甚则四肢活动  相似文献   

14.
创伤性后颅窝血肿在临床上较少见,是一种特殊的颅脑损伤,占颅内血肿的2.6%~6.3%[1].由于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的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使颅内压急剧升高导致小脑扁桃体下疝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15%~25%[1].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54例创伤性后颅窝血肿患者,占同期收治的创伤性颅内血肿的3 01%,现将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用于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已有1000a的历史,但至今脑脊液常规检查,如细胞计数与分类、糖与蛋白定量、革兰染色、细菌培养仍然是主要检查内容。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相应地对这些疾病有评估及诊断价值的实验室研究也越来越多,同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脑脊液蛋白成分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有许多麻醉药和麻醉操作可以升高颅内压,原有颅内高压的病员这种作用可能更大。所以颅内压管理是这类病员在麻醉期间的重要问题。而针麻对颅内压增高病员的影响是怎样呢?我们对颅内有占位性病变作脑室引流患者,通过脑室引流管测定脑脊液液压,并与同类病员在全麻诱导期间对脑脊液液压的影响作对比。此外,我们还对其中10例在观察脑脊液液压变化的同时记录了脑血流图和耳垂血管容积波,依此探讨影响脑脊液液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周安方教授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治疗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方法和经验.在国内率先提出了"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基本病机的学术观点,认为男科疾病具有肝实与肾虚互为因果、夹杂为患、相互影响的病机特点,进而确立了"泻肝补肾"为治疗男科疾病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正常压力脑积水(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NPH)是一种脑室扩大伴脑脊液压力正常,以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尿失禁三联征为典型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而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sN PH)是指患者由于外伤、脑出血、颅内感染或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原因所致的NPH。sN PH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脑脊液分流术。目前,分流术后康复相关的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120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度(ESS)评分以及血–脑脊液屏障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的ESS评分、治疗前后的血–脑脊液屏障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十分有效,可以在降低患者颅内高血压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效果,使患者遭受的手术创伤进一步减少,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在现代医学中,拔罐法在神经系统疾病、运动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胃肠道、呼吸系统疾病及预防保健方面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而中医美容作为一个热门学科,拔罐疗法在其治疗方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