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将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SEA)分子转入肝癌细胞以增强其免疫原性,开辟肝癌免疫排斥的新途径。方法从产SEA标准菌株中获得SEA基因全长片段,构建SEA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通过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最后转导肝癌细胞,并进行T细胞杀伤实验,同时利用抗体阻断的方法研究递呈途径。结果成功的获得了表达SEA人肝癌细胞株HHCSEA。结果显示微量表达的SEA蛋白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活性。将细胞表面的HLA-Ⅰ分子利用抗体阻断后,杀伤活性明显降低。结论肝癌细胞表达的SEA分子具有较高的免疫激活能力,且有可能主要通过HLA-Ⅰ分子递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将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enterotoxinA ,SEA)分子转入肝癌细胞以增强其免疫原性 ,开辟肝癌免疫排斥的新途径。方法 从产SEA标准菌株中获得SEA基因全长片段 ,构建SEA逆转录真核表达载体 ,通过病毒包装和滴度测定 ,最后转导肝癌细胞 ,并进行T细胞杀伤实验 ,同时利用抗体阻断的方法研究递呈途径。结果 成功的获得了表达SEA人肝癌细胞株HHCSEA。结果显示微量表达的SEA蛋白即可引发高效的免疫活性。将细胞表面的HLA I分子利用抗体阻断后 ,杀伤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肝癌细胞表达的SEA分子具有较高的免疫激活能力 ,且有可能主要通过HLA Ⅰ分子递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CD80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MHC-I(Major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分子相互关系,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斥反应中共刺激分子对抗原提呈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CD80基因转入肝癌细胞系HHC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MHC-I分子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LAK细胞对转染前后的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表达CD80的肝癌细胞其表面MHC-I分子表达明显增高(P<0.01),而γ-INF刺激对细胞表面MHG-I分子的表达情况并无影响(P>0.05)。LAK细胞对转染后细胞的杀伤作用远远大于未转染组(P<0.01),而γ-INF刺激前后的细胞毒活性几乎无改变(P>0.05)。结论:转染CD80后肝癌细胞高表达MHC-I分子,增强抗原提呈作用的同时又表达第二信号—共刺激分子CD80,从而可诱发更强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逃逸同种异体NK细胞免疫杀伤的机制。方法以K562细胞为对照,应用LDH释放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体外杀伤U251细胞的活性。用RT-PCR检测K562和U251细胞MHC-I类链相关分子A和B(MICA/B)、人巨细胞病毒糖蛋白UL16结合蛋白(ULBP1~3)基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细胞MICA/B、ULBP1~3和HLA-I分子的表达情况。效靶比20:1时用单抗分别阻断K562和U251细胞表面MICA、MICB、ULBP1、ULBP2、ULBP3和HLA—I类分子,观察NK细胞对其杀伤活性的变化。结果同一效靶比时NK细胞杀伤U251细胞的活性明显低于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562和U251细胞均表达基因MICA/B和ULBP1~3,但U251细胞仅低表达ULBP2分子。用单抗封闭MICA/B和ULBP1~3分子后,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降低,对U251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封闭HLA-I类分子后NK细胞对U25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上升,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无明显改变。结论U251细胞逃逸NK细胞免疫杀伤机制可能是由于U251细胞高表达HLA-I类分子,不表达NKG2D的配体MICA/B和ULBP1~3。  相似文献   

5.
肝癌细胞CD80表达与MHC-I分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增山  隋延仿  叶菁 《癌症》2000,19(7):635-637
研究共刺激分子CD80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MHC-1(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分子相互关系,,以探讨在肿瘤细胞所诱发的免疫排以应中共刺分子对抗的提呈机制的影响。方法: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将CD80基因转入肝癌细胞系HHC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MHC-I分子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LAK细胞转染前后的细胞的杀伤效果。结果:表达CD80的肝癌细胞基表达M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抗原SEA体外增强PML-RARα多肽诱导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的机制。方法分别将SEA、PML-RARα多肽以及SEA联合PML-RARα多肽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利用CCK-8比色法检测诱导后T细胞对NB4和K562细胞株杀伤活性,同时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诱导T细胞表面CD4与CD8表达情况。结果诱导后第20天,SEA能明显增强PML-RARα多肽特异性杀伤NB4细胞株的作用。诱导后第5、10、20天动态检测表明,多肽及SEA联合多肽组CD4+/CD8+比值逐渐降低,其中SEA联合PML-RARα多肽诱导组降低最显著。结论超抗原SEA能明显增强PML-RARα多肽体外诱导特异性CD8+T细胞的增殖与特异性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是分子靶向药物和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有机结合的新治疗模式,该模式建立在NK细胞活化性信号通路(NKG2DNKG2DLs) 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受配体可调控性的理论基础之上。分子靶向药物在其中扮演双重角色,除了药物本身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外,还作为“刺激诱导”源,诱导肿瘤细胞表达免疫激活物NKG2DLs(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 ligands),与NK细胞表面NKG2D(natural killer group 2 member D)结合,激活NK细胞的杀伤活性。NKG2D与NKG2DLs是NK细胞主要的活化性受、配体,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NKG2D主要表达于NK、CD8+T、γδT和活化的巨噬细胞,参与适应性及固有性免疫应答。与NKG2D结合的配体(NKG2DLs)广泛低表达于多种肿瘤细胞,而在正常组织细胞几乎未见表达,靶细胞的NKG2DLs表达水平直接关系到免疫效应细胞(NK、DC、CTL细胞等)对其的杀伤活性。NKG2DLs的转录与表达可受多种因素影响,分子靶向药物可以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Ls,NK细胞对高表达NKG2DLs的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而对正常组织无杀伤作用,具有杀伤靶向性;NKG2DLs的高表达也增强了肿瘤细胞对其他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子靶向药物联合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将使肿瘤患者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预示了肿瘤生物治疗新的发展方向——分子靶向-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新模式的来临。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共刺激信号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人B7-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RCCMV-B7-1,脂质体介导DNA转移法将人B7-1基因转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建立新的细胞株SMMC-B7-1,PCR及逆转录PCR(RT-PCR),流式细胞仪检测,四唑卤(MTT)比色试验体外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激活的LAK细胞(LAK-C),对两种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CR,RT-PCR法证实SMMC-B7-1细胞稳定表达B7基因,LAK细胞对SMMC-B7-1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SMMC7721,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7基因可以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并表达有活性的B7分子,明显增强IL-2激活的LAK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为进一步开展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腺珠蛋白(mammaglobin A, MGBA)负载脐带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 CTL)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果。方法:采集健康剖宫产女性志愿者的脐带血,分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并诱导DC生成,用MGBA致敏DC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CTL。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DC的表型(CD83、CD86、HLADR)变化,ELISA法测定IL-10、IL-12分泌水平,CCK-8法测定CTL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成功培养出形态典型、功能成熟的DC,MGBA负载DC诱导的MGBA特异性CTL对乳腺癌细胞MDA-MB-415 产生显著的杀伤效果(P<0.05);加入HLA-I 抗体可显著减弱杀伤效果,加入HLA-II 抗体细胞毒活性无显著变化,加入HLA-I 抗体或HLA-II 抗体对正常乳腺细胞的杀伤性均无影响。结论:MGBA 能明显加强脐带血DC 诱导的CTL 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该杀伤活性具有MHC限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ARL -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方法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QE -ARL -1原核表达载体 ,在M15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制备ARL -1重组蛋白 ,再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 ,制备ARL -1特异性抗体。结果 ARL -1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 ,经Ni -NTA (次氮基三乙酸 )琼脂柱纯化 ,获得纯蛋白 ,将此蛋白免疫健康新西兰兔 ,制备出抗人ARL-1特异性抗体 ,经环状沉淀试验及双琼脂扩散试验检测出抗体效价达 1∶2 0 0 0 0。结论 人类ARL -1重组蛋白及其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为进一步研究ARL -1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并且探讨用此抗体携带放射性同位素或抗肿瘤药物对于肝癌细胞进行定向性杀伤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肝癌靶向性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首先利用现有的腺病毒穿梭质粒pShuttle和pShuttle-CMV,构建新的不带CMV增强子/启动子而带有polyA加尾信号穿梭质粒,命名为pShuttle2。将AFP增强子、启动子及SEA基因分别从已构建的pKS-EP载体和pMD18-T-SEA载体上,亚克隆至pShuttle2中,再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E.coliBJ5183。以获得的重组子转染HEK293细胞后制备重组腺病毒,然后感染高表达AFP的肝癌细胞系Hepa1-6和不表达AFP的黑色素瘤细胞系B16、成纤维细胞系NIH3T3。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检测SEA在细胞膜表面的表达。采用3H掺入法检测膜表达的SEA体外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SEA能够靶向性地表达在高表达AFP的Hepa1-6细胞膜上,在不表达AFP的B16、NIH3T3细胞膜上不表达,并且体外能够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结论]成功地构建了肝癌靶向性SEA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EA在肝癌靶向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抗肿瘤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靶向CD70 分子的重组免疫毒素,通过表达、纯化制备PE38 与抗CD70 纳米抗体重组蛋白,体外抗肿瘤实验探究重组蛋白是否对高表达CD70 分子的阳性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活性。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CD70 纳米抗体Nb 2B3基因片段通过一个连接子与pET21a-PE38 基因片段相连,获得重组表达载体pET21a-Nb 2B3-PE38 并转入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进行表达、纯化与鉴定。用间接ELISA 及FACS法检测Nb 2B3-PE38 与CD70 分子的结合活性,MTT法检测Nb 2B3-PE38 对高表达CD70 分子的肾透明细胞癌786-O 细胞的体外杀伤活性,Annexin Ⅴ-FITC/PI 双染法检测Nb 2B3-PE38 对786-O 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抗CD70纳米抗体重组免疫毒素Nb 2B3-PE38,纯化获得纯度>90%的重组蛋白,SDS-PAGE及WB检测结果表明目的蛋白正确表达,分子量为56 000。纯化后的Nb 2B3-PE38 能与重组CD70 抗原及786-O细胞表面的CD70 分子特异性结合;25 μg/mL Nb 2B3-PE38即对786-O细胞产生极显著的杀伤作用(P<0.001),并且促进786-O细胞的细胞凋亡(P<0.01),其杀伤效应强于阳性对照顺铂(P<0.01)。结论:成功制备了特异性靶向CD70 分子的免疫毒素Nb 2B3-PE38,其能够有效杀伤786-O细胞并诱导细胞凋亡且效果强于顺铂。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基因治疗方法中的反义技术,通过脂质体包裹反义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导入人7402肝癌细胞株,研究肿瘤细胞表面MHC分子的表达和其对LAK细胞杀伤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人7402肝癌细胞,经潮霉素筛选后,Northern Blot分析显示反义IGF-I RNA表达阳性,MHC Ⅰ类和Ⅱ类抗原的表达水平高于亲本7402细胞。LAK细胞对反义IGF-I基因转染的人7402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高于亲本7402细胞组(P<0.05)。说明反义IGF-I基因转移至该肝癌细胞,可提高肿瘤的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的表达,显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增强,并可提高LAK细胞对其杀伤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目前研究表明,多种人类肿瘤大量表达的PD-L1分子参与了肿瘤免疫逃逸,其机制主要在于肿瘤细胞通过高表达PD-L1分子,与T细胞上的受体PD-1的结合,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凋亡和免疫无能。本文着重探讨PD-L1分子在肺癌细胞株上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杀伤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s,并经凋亡肿瘤细胞和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刺激获得成熟DCs,与自体T细胞共育后获得肿瘤特异性CTL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细胞上PD-L1分子的表达;JAM法和单抗阻断实验分析CTL细胞对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含量。结果经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成熟DCs可诱导自体T细胞分化为肿瘤特异性CTL;H1299高表达PD-L1分子(90.3±4.2)%,而A549低表达PD-L1分子(19.4±5.2)%;CTL对A549具有高效特异的杀伤力,而对H1299不能高效杀伤;联合应用PD-L1单抗可促进CTL对H1299的杀伤作用和IFN-γ的分泌(P<0.05)。结论在肺癌细胞株上表达的PD-L1分子,可降低CTL对肺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15.
肝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 (MHC)Ⅱ类分子主要分布在抗原递呈细胞 (APC)表面 ,如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1] ,通过激活辅助T细胞间接活化细胞毒T细胞 ,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一般肿瘤细胞不表达MHCⅡ类分子 ,若利用基因转移技术 ,促使其在肿瘤细胞中表达 ,可将肿瘤细胞修饰为一种可以递呈自身抗原的抗原递呈细胞 ,增强其免疫原性。体外研究表明 ,MHCⅡ类分子递呈内源性抗原的作用由于其在胞内与分子伴侣———不变链 (Ⅱ链 )结合而受到抑制。若使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同时 ,Ⅱ链不表达 ,使胞内MHCⅡ分子的…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通过经肺癌肿瘤可溶性抗原(TSA)和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联合修饰致敏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3M KCI法提取人肺癌可溶性抗原;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扩增DC并鉴定;肺癌TSA和不同质量浓度的SEA联合修饰致敏DC;以联合抗原修饰后的DC、单纯肺癌抗原致敏的DC和未经抗原修饰的DC分别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MTT法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DC的免疫刺激活性,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抗原的特异性CTL(作为效应细胞分别称为TSA-SEA-DCL、TSA-DCL、DCL);用流式细胞仪FCS及免疫染色法分析鉴定DC和效应细胞表型;M1T法检测各效应细胞对靶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诱导出表达CD1a,CD80,HLA-DR分子的DC;经肺癌TSA和SEA联合修饰致敏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联合修饰后的DC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活性,DC/T比例1:10可能为最适比例;TSA-SEA-DCL中CD3+CD8+细胞的比例大幅度增加;TSA-SEA-DCL对靶细胞GLC-8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TSA-DCL及DCL,亦明显高于对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率.结论 经肺癌TsA和sE^联合修饰致敏的DC可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D8+表达增加的CTL;联合抗原诱导的DC疫苗对肺癌细胞有高效特异性的杀伤作用,肺癌TSA和超抗原SEA联合修饰的DC的活性明显强于单用肺癌TSA修饰.  相似文献   

17.
肝癌凋亡细胞相关抗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Ma Y  Wang W 《中华肿瘤杂志》1998,37(1):22-24
目的分析肝癌细胞凋亡反应中瞬时表达的某些相关抗原分子。方法利用消减免疫法制备抗肝癌凋亡细胞相关抗原的抗体,ELISA和免疫斑点法检测抗原抗体反应,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抗原的细胞内定位。结果该抗体与肝癌凋亡细胞相关抗原反应较强,与非凋亡的肝癌细胞抗原反应较弱,其抗原决定簇主要是蛋白质或多肽。该抗原主要表达于肝癌凋亡细胞的细胞膜、细胞浆及细胞核未见该抗原的表达。结论凋亡的肝癌细胞有一定的表型,可用来检测细胞的凋亡反应;凋亡过程中有新基因的表达,可用该抗体筛选肝癌凋亡细胞新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HC Ⅰ类样分子(MICA)在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和肿瘤细胞系MICA表达,MTT法测定NK细胞细胞毒活性.结果:人红白血病细胞K562、喉癌细胞系Hep2、宫颈癌细胞系Hela、肝癌细胞系HepG2和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均有MICA mRNA和蛋白表达,而人Burkitt淋巴瘤Raji和高转移肺癌PG不表达MICA.MICA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对NK杀伤敏感性明显高于MICA阴性者.多数肿瘤组织存在MICA mRNA和蛋白表达,但并非在所有肿瘤均有表达,癌旁组织均无MICA表达.结论:肿瘤细胞表达MICA可激发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NKG2D及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在肿瘤免疫监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肿瘤细胞分泌sMICA分子为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将抗人P185erbB2scFvFcIL2融合蛋白(HFI)作用于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和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通过体外实验阐明HFI调变肿瘤细胞表面分子和激活免疫效应细胞的抗肿瘤机制,为HFI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HT5W〗方法: 〖HT5"SS〗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生物活性法检测细胞膜相关TNF杀伤活性;RTPCR检测细胞穿孔素表达水平。〖HT5W〗结果: 〖HT5"SS〗HFI处理后,未观察到对SKOV3细胞增殖活性的直接抑制作用;SKOV3细胞表面杀伤相关分子ICAM1、Fas表达率分别由24.85%、0.53%增高到85.36%、59.19%(P<0.01);人PBMC的增殖活性增强,CD3+CD8+T细胞和CD3CD16+CD56+NK细胞分别由24.37%、6.90%提高到38.80%、13.45%(P<0.01);CD25、LFA1、FasL表达水平分别由399%、86.52%、5.02%提高到12.96%、99.06% 16.19%(P<0.01);穿孔素基因、膜相关TNF均表达增强,LAK样、NK样杀伤活性在各效靶比时均明显增高(P<0.01)。〖HT5W〗结论: 〖HT5"SS〗HFI提高SKOV3细胞杀伤相关分子ICAM1、Fas表达水平,并且对人PBMC有明显的增殖活化作用,通过激活LFA1/ICAM1、Fas/FasL途径提高杀伤介质穿孔素和膜相关TNF的释放,增强LAK样、NK样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0.
杨含草  高见  赵丹  李倩  李进  屠红  甘愉 《肿瘤》2023,(11):854-865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家族38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38 member 2,SLC38A2)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肿瘤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谷氨酰胺缺失NK细胞和节食小鼠脾脏中谷氨酰胺相关氨基酸转运蛋白(SLC38A2、SLC1A5、SLC7A5、SLC7A1和SLC1A4)mRNA的表达情况。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将携带有SLC38A2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转入NK-92MI细胞使SLC38A2过表达。在SLC38A2过表达或谷氨酰胺浓度提高后,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NK-92MI细胞对胰腺癌细胞PANC-1和肝癌细胞HUH-7的杀伤活性,并通过FCM法(FITC-Annexin V/7-AAD染色)检测NK-92MI细胞对PANC-1和HUH-7细胞凋亡的影响。最后,通过FCM法进一步检测NK-92MI细胞中杀伤效应分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以及脱颗粒标志分子CD107a的表达水平。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