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的证型,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即清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其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相似文献   

2.
陈宪海 《山东中医杂志》1999,18(12):533-534
脾胃湿热是脾胃病中最常见证型,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临床辨证应在把握脾湿和胃热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及口味与舌苔。治疗要点是清热、化湿、理气、即甭胃热、化脾湿、调畅气机,其代表方为黄连温胆汤。  相似文献   

3.
步玉如老师早年师事北京名医孔伯华先生,擅长调理脾胃,尤其是对脾湿胃热的证治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体会。谨介绍如下:一、关于脾湿胃热的证治见解步师在详辨寒热燥湿、细分气血阴阳的前提下,依据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结合临床实践认为,脾病多湿,胃病多热,脾胃病常见湿热郁阻,清化湿热,运健中州是调理脾胃的重要方法。1.脾湿胃热的辨证要点在脾湿和胃热的辨证方面,步老主张重点辨口渴、辨舌象、辨脉象,而后脉证合参,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4.
生白术、炒白术、炒苍术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治疗代谢性疾病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脾胃乃气机运行之中枢,代谢性疾病要从脾胃入手,调畅中焦气机。生白术利脾湿,常用剂量为9~90 g,炒白术补脾气,常用剂量为9~30 g,炒苍术燥脾湿,常用剂量为9~30 g。  相似文献   

5.
朱丹溪重视痰郁致病,指出"百病皆痰",同时注重顾护脾胃,提出治痰当"实脾土,燥脾湿,是治其本"。该文主要从脾胃观的角度出发阐释痰郁是因人体脾胃"传化失常"所形成的痰饮郁结于体内而发生的病理变化,试述食郁、湿郁、气郁可通过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及气机升降导致痰郁形成,并可通过健脾燥湿、健脾理气、健脾清胃的方法达到治疗痰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单兆伟从脾湿,胃热辨治脾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锐强 《河南中医》1999,19(1):36-36
单兆伟老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笔者有幸随单师临诊,获益匪浅。单师认为,脾病多湿、胃病多热,故脾胃病常从脾湿和胃热辨治,现就其治疗及用药特点,简要介绍如下。1脾湿与胃热的辨证要点单师在辨脾湿和胃热方面,主张从辨舌象、辨口渴和辨脉象入...  相似文献   

7.
导师张声生主任医师,治学严谨,临证二十余载,善于脾胃疾病的诊治。吾有幸侍诊张师于左右,深受启迪。张师认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藏血,脾虚、脾湿、肝郁均可导致血瘀,且二者五行相克,关系密切,故其对于脾胃疾病的辨证,除从脾虚湿阻、肝郁气滞等论治外,往往还从瘀论治脾胃疾病。现将其临证妙用三七,从瘀论治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镜面舌从虚寒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镜面舌是指舌苔骤然退去 ,以致舌面光洁如镜 ,多认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胃气将绝的危候。临床上遂大剂滋阴之品 ,少佐益气之药 ,或效或不效 ,何也 ?余认为镜面舌并非专主胃阴枯竭 ,而存在脾胃虚寒的病机。以温中健脾之药 ,每能获效。兹略述此诊治体会。  舌苔乃胃气蒸化脾湿而生。正如《辨舌指南》所说 :“舌之有苔 ,犹地之有苔 ,湿气上泛而生 ;舌之苔 ,胃气蒸脾湿上潮而生 ,故曰苔。”苔的有无与胃气的强弱有关 ,此言“胃气”乃指脾胃运化功能 ,“脾湿”应为体内阴津。若脾胃之气强盛 ,脾能“为胃行其津液” ,则舌可得胃气蒸化精微濡养…  相似文献   

9.
脾胃病是脾胃的纳运、升降、化生失常引起的消化病,治疗脾胃病要从胃纳脾运、脾升胃降、脾湿胃燥功能特性的反向失调中建立调治基点,根据两者功能失调引起疾病的病机状态提出:化纳相助,升降合用,燥湿(润)相济,纵擒摄宣的用药法度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0.
肝脾胃错杂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疾病,为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之中,肝病、脾病、胃病分见者有之,肝脾胃相兼而病者亦不乏其例。因三者相兼为病,错综复杂,故临床必须详为辨析。现将王考辨治肝脾胃错杂证的经验整理如下:肝脾不调证(肝郁脾湿)  相似文献   

11.
基于阳明多气多血,冲脉隶属阳明相关理论,阳明与女性生理病理上有密切联系。阳明经腑热盛,脾胃失运,内生痰湿蕴久化热,阳明胃肠湿热之邪互结滞于中焦,上蒸可达头面、心肺,中则阻滞脾胃,下注可至肝肾、胞宫,则月事不下;阳明胃热耗伤津液精血,或阳明受病化生气血乏源,冲任胞宫空虚,则月经停闭。探讨阳明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提出其病机阳明胃热太阴脾湿,胃强脾弱、胃热脾湿,湿热蕴结。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辨证中发现,脾气亏虚,湿气偏盛是消渴病患者常见症状。传统将消渴病机归为阴虚燥热,燥湿往往同存且互为因果。本文立足于“燥湿并存、燥湿相济”,从2型糖尿病主要特征脾湿出发,以口渴多饮为主症的上消,肺脏燥热、脾湿痰盛,其病机可从脾湿肺燥论;以多食易饥为主症的中消,膏粱浓味积中日久,湿聚而成热,酿成湿热蕴结,其病机可从脾湿胃燥论;以尿频量多为主症的下消,下焦虚热,上泛为肾消,其病机可从脾湿肾燥论。由于燥湿并存,根据三消病位、病邪偏重的不同,应选择不同的治法与药物。上消治疗应在清热润肺的同时,也要注重滋肺脾胃之阴,可选用玉竹、北沙参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金滋水。中消治疗应注重清胃热、化脾湿,可选用黄连、茯苓清热燥湿,健运脾气。下消治疗应注重滋阴固肾、培补脾气,可选用山茱萸、黄芪脾肾阴阳同调,恢复人体整体的燥与湿、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3.
崔云竹教授在总结前人治疗消渴病经验的基础上,善用健脾补肾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注重健运脾胃,固肾益精,活血止血。健运脾胃注重益脾气,祛脾湿,清脾热;固肾益精注重滋肾阴,调补肾中阴阳;活血化瘀在活血祛瘀的同时注重补气、利水、止血。诸法合用,观其脉症,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4.
胡晓明  姚美玉 《河北中医》2021,43(11):1773-1776
姚美玉教授基于中医"审证求因"的诊断原则,提出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病机除肾虚、脾虚、肝郁、痰湿、瘀血外,另一病机为胃强脾弱、胃热脾湿,认为湿热蕴结、枢机不利是肥胖型PCOS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姚教授从脾胃论治肥胖型PCOS,基于"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的治疗原则,清胃热化脾湿,湿热同治,调畅枢机,调和气血,以求胞宫按时满盈溢泄,月事以时下。  相似文献   

15.
<正>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脾胃不舒,如消化不良、嗳气、腹胀及腹部不舒等食积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老年人出现食积并非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是吃得太多"堵住了",而是由于吃得不对,没能根据自己体质特点"辨证进食"所致。根据中因临床观察,脾虚、脾湿、胃寒、胃热、肝郁、肺热等老年人,最容易产生食积。如脾湿体质的老年人,常觉得口水多、痰多、下肢浮肿,若食用肥甘厚  相似文献   

16.
“气化湿亦化”是薜生白《湿热病篇》论治湿温的主导思想,湿温病多因内有脾湿,外感长夏湿热之邪而发生。湿为阴邪,其性氤氲粘腻。故湿温为病,多表现为阻滞气机,郁闷清阳,病变中心多在中焦脾胃,邪气留恋气分,缠绵难愈。针对以上特点,  相似文献   

17.
黄元御《四圣心源》提出“中气脾胃论”,认为惊悸总由中气亏虚,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精神不交为直接病因,胆胃之气不降乃基本病机,分为心火上炎、心虚胆怯、脾虚湿困、肾虚水寒四种证型,辨治从脾胃入手,调理人体气机,降心火、顺胆气、除脾湿、温肾寒,以达到治疗惊悸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平胃散主药苍术,为运脾要药。与厚朴、陈皮、甘草等药配伍,能理气健胃,开郁宽中,恢复脾胃功能。在临床上,儿科疾病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因此,运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小儿因胃中混浊化热,湿热熏蒸上冲而引起口臭;胃肠湿热引起久泻;寒湿困脾、脾胃湿食而致厌食以及外感寒湿、脾湿痰壅,肺气上逆所致咳喘等症,均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19.
王世民博采众长,融汇中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风格,其临床辨证准确,在准确把握病因病机的同时,结合患者的体质遣方用药。王世民认为治疗疑难杂症应重视脾胃及肝肾,临床证型以脾湿肾寒多见。列举国医大师王世民成功辨治疑难病案9则。以管窥其运用中医理论辨治杂病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思路进行探析。方法:根据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总结治疗方法,并对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观点进行分析,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为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小儿脾胃疾病的诱因多由喂养不当、久病损伤或先天不足,其主要病机为脾失健运、脾湿胃燥、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脾胃受损后会衍生许多相关疾病。将治疗脾胃疾病的总的治疗方法归纳为健脾养胃护肝法,并可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分为多种治法如健脾、运脾、补脾、泻肝、疏肝、清胃、和胃、降逆等。并根据上述治疗方法可应用于鹅口疮、腹痛、厌食症等病症的治疗中,且获得验证。结论:对小儿脾胃病采用健脾养胃护肝法治疗,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