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仅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0.5%~3.0%[1]。由于 ALCL 是淋巴瘤而非乳腺肿瘤,因此,极少受到外科医师的关注。1990年初,为了减少包膜挛缩的发生,出现了一种由聚氨酯涂层的新型乳房假体。但同时,人们也担心聚氨酯可能释放致癌物质2,4甲苯二胺。乳房假体是否会导致恶性肿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995年,M Duvic 等报道了3例与乳房假体相关的皮肤型 T 细胞淋巴瘤。1997年,JA Keech 和 BJ Creech 首次报道在乳房假体包囊上发现了 ALCL。随后,Gaudet等[2-4]也相继报道了与植入乳房假体相关的 ALCL。2011年1月,FAD 根据全球范围34例 ALCL 患者置入乳房假体的个案分析,发布了置入乳房假体可能与 ALCL 相关的信息[5]。此后,乳房假体相关的 ALCL 逐渐受到整形外科领域的关注[6-11]。鉴于国内期刊尚未见此方面的报道,笔者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是Stein等[1]于1985年首先描述的一种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 Hodgkin lymphoma,NHL)的2%~8%[2].ALCL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ALCL又可以分为系统型和皮肤型[3].系统型ALCL主要侵犯淋巴结,起始部位以颈部、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多见;结外有时也受侵,以皮肤、肺、胃肠道、骨等部位常见.  相似文献   

3.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属较少见病例。其细胞往往呈多态性的大细胞或组织细胞样表现,常表达CD30抗原^[1]。1999—2003年,我科共收住4例ALCL患者,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李凡  蔡华  霍亚兰  尹照玲  周虎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6):676-676,i003
某女,33岁,因“左侧鼻翼红斑,浸润性斑块4年”前来就诊。患者于1998年8月左侧鼻翼出现红斑伴发作性瘙痒,以“酒渣鼻”治疗无效,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浸润性斑块。以后往返于多家医院就诊,分别诊断为“皮肤淋巴瘤”、“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等疾病,予以冷冻、局部激素封闭、环磷酰胺及长春新碱化疗等治疗,皮损时好时坏,但仍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6岁,于2013年1月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出现一约核桃样大小包块,站立及咳嗽时明显,平卧休息后包块可稍有缩小,此症状反复发作7个月,曾于2013年5月因右侧嵌顿性股疝在我院住院治疗,因疼痛缓解而未行手术治疗,2013年7月6日感觉右侧腹股沟区疼痛加重,不能缓解,包块较前增大,急来我院求治.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十年,有脑中风病史1个月,血吸虫病史四十余年.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71岁。因左腰痛伴左腹股沟不适半月余 ,于 2 0 0 0年 1 1月 2 4日入院。体检 :体温3 6 .8℃ ,血压 1 2 8/6 0mmHg (1mmHg =0 .1 3 3kPa)。双肾区无隆起 ,左肾区叩击征阳性。左腹股沟自外环口开始有条状物 3cm× 5cm ,质硬无压痛。左睾丸稍增大 ,质中 ,透光试验阳性。B超检查提示左腹股沟有一 3 .9cm× 1 .7cm无回声区 ,左睾丸大小 3 .4cm× 2 .1cm ,其内可见 1 .3cm× 1 .0cm和 1 .5cm× 2 .8cm的无回声区。于 2 0 0 0年 1 1月 2 7日在硬膜外腔麻醉下行左精索肿瘤根治并睾丸切除术 ,加腹膜后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脾脏淋巴瘤(primary splenic lymphoma,P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通常定义为病变首发于脾脏,一般无脾外脏器及淋巴组织受累。PSL发生率很低,仅占恶性淋巴瘤的1%左右[1]。笔者报道1  相似文献   

9.
阴茎皮肤T细胞淋巴瘤继发Fournier坏疽(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茎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男性患者,49岁,因阴茎皮肤红斑溃破后阴茎肿胀伴发热2个月,抗感染治疗无效。包皮背侧切开术后病情无好转,并继发阴茎皮肤Fournier坏疽。再行清创引流,病变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证实为阴茎皮肤T细胞淋巴瘤,免疫组化染色CD3(++)、CD45RO(++)、CD30(-)、CD79a(-)、CD20(-)、HMB45(-)。给予干扰素和窄波紫外线治疗2周无效,出现阴茎海绵体坏死、阴囊皮肤溃烂,行阴囊内容物和阴茎全切除,病理证实海绵体和右侧睾丸受累。结论:阴茎皮肤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的阴茎部肿瘤,因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易被误诊,病理检查是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K/T cell lymphoma-nasal type,ENKTL-NT)是一种起源于成熟NK细胞和NK样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好发于鼻腔、腭部、鼻咽部、鼻窦等部位,也可少见于肾上腺、睾丸、肺等部位[1-3].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01~2017年病理诊断为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9~76岁,中位年龄62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前列腺无痛性肿大伴下尿路梗阻,对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免疫组化和B系基因重排检测进行观察,结合文献对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组织学分型包括: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4例(66.7%),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1例(16.7%),Burkitt淋巴瘤(BL)1例(16.7%)。组织学特征:DLBCL的肿瘤组织呈弥漫性分布,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中等偏大,呈圆形、卵圆形;B-LBL主要为形态一致、较多中等偏小呈弥漫分布的淋巴样细胞,凋亡小体和核分裂象易见;BL的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瘤细胞呈中等大小,核圆或卵圆形,形态较一致,染色质粗,核分裂象非常易见。1例DLBCL患者进行5次R-CHOP化疗后,至今仍在随访中,余3例DLBCL患者失访;B-LBL患者于诊断1个月后死亡,BL患者放弃治疗后失访。结论:前列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型多为DLBCL,确诊需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学基础上应用免疫组化检查及相关分子检测。  相似文献   

12.
<正>患者,女,35岁,因左侧腰痛伴乏力2个月于2018年3月入院。既往发现脾脏肿大伴乏力5年余,在当地医院就诊,B超提示:脾脏肿大,血常规提示三系下降,患者当时未继续行骨髓穿刺术,给予输血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期间症状偶有出现,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27例误诊误治原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误诊误治情况及其原因,以及避免误诊误治的方法。方法 对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证实40例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误诊误治情况及易误诊的疾病。结果 首次就诊的误诊率为68%,所误诊的疾病依次为胆石症伴肝内炎症包块,肝脓疡、肝囊肿、肝腺瘤。施行误治的有:胆管探查取石术、肝脓疡切开引流术或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引流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肝囊肿切除术。结论 原发性胆管细胞性肝癌误诊率高,且常被误诊。避免误诊的方法有:(1)注意寻找本病的特征性表现;(2)提倡所有肝内占位术前、术中活体组织学检查是避免误漏诊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胰腺淋巴瘤(primary pancreatic lymphoma,PPL)是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的胰腺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缺乏特异性,易与胰腺癌混淆,导致误诊而延误治疗。PPL中以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多见。现报道我科收住入院的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期加强临床工作中对此病的认识。病例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疼痛伴乏力半月余"入院。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男,16岁。12岁时曾接受腹壁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不详。1个月前在外院行腹壁肿块切除术。病理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术后见刀口瘢痕周围皮肤稍隆起,无疼痛。因疑有肿瘤残留转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和心肺功能正常,腹壁脐左上有一长约3—4cm的皮肤瘢痕,瘢痕周围皮肤稍隆起,质韧,无红肿,无压痛。各项术前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56岁,因"排尿困难1个月"入院.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脾肋下未触及.肛检前列腺Ⅱ度大,质地中等,边界清,表面光滑,无结节,无触痛,中间沟变浅.MRI示前列腺增大,大小约5.4 cm×4.5 cm×4.3 cm,以中央叶增大明显,T2WI信号增高,边缘叶T2WI上较高信号,T1WI上略低信号.B超提示"中度前列腺肥大并多发钙化灶".血常规正常.血肌酐Cr 78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 197 U/L,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 2.6990 ng/mL,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 0.1260 ng/mL.行"经尿道超脉冲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术中见前列腺切面红棕色,质软,血管丰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肾脏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3~72岁,平均57.2岁,首发症状均表现为患侧腰痛,3例患者伴有发热。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病理均为原发性肾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生发中心细胞来源3例,非生发中心细胞来源8例。Ann Arbor分期:ⅠE期4例,ⅡE期4例,ⅢE期1例,ⅣE期2例。免疫组化检查CD20、CD79a均呈阳性表达,CK呈阴性表达。其中9例患者术后辅助化疗。随访5~4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其中6例存活,5例死亡。结论:原发性肾脏DLBCL较为罕见且预后较差,组织病理学可明确诊断。手术联合化疗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1,36(5):386-38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d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例原发性腹膜后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42~73岁,平均62.17岁;左侧3例,右侧1例,双侧2例。5例首诊表现为腰腹痛,1例无症状体检发现。CT或MRI影像学检查提示腹膜后肿瘤。其中CT检查5例,MRI检查1例;单发肿块4例,多发结节样2例;肿瘤最大径5.5~17.8 cm,平均10.98 cm。本组均否认既往淋巴瘤病史,3例术前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因穿刺活检出血或肠道损伤风险大,行剖腹探查无法完整切除肿瘤,行腹膜后肿瘤切取活检术,1例术前诊断为左肾上腺皮质癌并左肾侵犯,行左腹膜后肿瘤及左肾切除术,1例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行CT引导下腹膜后肿物穿刺活检,1例诊断为腹膜后恶性肿瘤并结肠侵犯,行无痛肠镜活检。5例行静脉化疗,1例行腹膜后病变区域局部放疗。结果:术后或活检病理诊断均为腹膜后DLBCL,Ann Abor分期Ⅱ期4例(2例累及肠道,1例累及肾脏,1例累及输尿管),Ⅳ期2例。IPI评分1分1例,2分3例,4分2例。3例行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R-CHOP)方案化疗;2例因经济困难未使用利妥昔单抗,行CHOP方案化疗;1例确诊1个月后因病情进展死亡,未行化疗。术后或活检后随访1~22个月,平均9.83个月。本组4例死于病情进展;2例存活,其中1例放化疗后完全缓解,另1例术后辅助化疗中。结论:原发性腹膜后DLBCL临床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或穿刺活检是获取病理组织的重要方式。治疗首选R-CHOP方案静脉化疗,本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正>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主诉"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d"入院。患者1d前因左侧腰部皮肤过敏涂药膏发现左侧腰部隆起,行泌尿系超声提示左肾占位,病程中无左侧腰腹部疼痛,无发热、盗汗,无恶心、呕吐,无排尿不适,未见肉眼血尿及脓尿,一般状态良好,饮食正常,大便规律,近期无明显消瘦,既往体健。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左肾区膨隆,可触及包块,压痛及叩击痛弱阳性。双肾CT平扫+增强:左肾背侧见巨大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左肾与肿块边界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